第35章-《综武:人在边城召唤铁骑横扫北蛮》

  “愚蠢!你怎么这么糊涂!”见慕容复还不肯放弃在江南起事的念头,慕容博气得脸色发青。

  扬州是江南中心,哪是你能起事的地方?

  东州却不同,那里一面靠海,可以借助海上力量。就算兵败,也有退路可走。

  说白了,就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其次,也方便将燕子坞的武功秘籍与金银财宝转移出去。

  慕容家财富庞大,若走陆路搬运,必然引人注目,再加官府盘查,哪那么容易运走?

  但若从海路转移,便大不相同。

  因此,慕容博坚信自己的办法更妥当。

  虽然慕容博谋略眼光不算高明,但有些方面比慕容复强得多,至少懂得留后路,也能考虑到种种意外。

  若按慕容复那样行事,恐怕难以成事。

  “老爷、公子,请先冷静。”邓百川见状,连忙上前劝阻。

  他明知不该插嘴,但身为慕容家忠心家臣,仍挺身而出。

  “你们已经尽力了,只是我这儿子……唉,不提也罢。”慕容博看向邓百川等人,对他们的忠诚予以肯定。

  至于慕容复,他仍十分不满。

  邓百川一边说着好话,一边表达自己的看法。

  “老爷,公子为光复大燕确实付出良多,但老爷您的安排确实更为稳妥,我们也都认同。”

  “怎么?”

  慕容复一听,顿时大怒。

  他怒视邓百川等人,厉声质问:“你们也认为在扬州起事不可行?”

  不等邓百川回应,他又愤然说道:“那扬州州牧不过是个平庸之辈,我第一时间就能控制他,届时扬州岂不唾手可得?”

  “复儿,江南世家大族林立,你控制一个州牧有何用?那些世家不听号令,你终究束手无策。”

  慕容博气得不行,心想这儿子怎会如此愚钝?

  扬州现在岂是我们能轻易动手的地方?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一旦与众多世家为敌,哪还有余力专心复国?

  这种事,哪有那么容易成功。

  眼下应先在东州起事,再利用慕容家的声望与财力迅速招兵买马,尽快练成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

  “爹,不听号令就杀,有何可惧?”慕容复认为,江湖与朝堂皆是强者为尊,不服者杀便是。

  慕容博无言以对。

  我这儿子怎会如此天真?

  你以为那些世家没有高手吗?

  还想杀光?

  你一人能杀多少?

  扬州世家何其之多,根本数不清。

  此外,尚有数个根基深厚的千年世家,底蕴之深,连慕容博亦难以尽窥其中隐藏的老辈强者。

  试想,仅凭我慕容一家,又如何与之抗衡?

  慕容博对世家心存忌惮,因而选择在东州起事。一方面因地理之便,另一方面,则是因东州世家的势力远不及扬州。

  虽仍需应付当地士绅富户,但与世家相比,这些势力尚易满足,只需给予足够利益即可。

  然而世家所求不同——他们重视出身与血统。慕容家身为异族,难以获得他们的支持。

  因此,慕容博深知,若在扬州高举“光复大燕”之旗,必遭覆灭。唯有在东州,倚仗海上力量与家族多年积累,或有一线生机。

  当然,若非宣州叛乱在先,慕容博亦不敢如此迅速起事。

  他深谙“枪打出头鸟”之理。如今有人率先发难,加之目睹大夏国力衰退,他认为时机已至,决心冒险一搏。

  “公子,杀戮无法解决问题,我们亦无此实力。”邓百川保持清醒,深知此举不可行。

  铲除世家?他与公治乾常年在外,深知世家根基深厚,绝非慕容家所能撼动。

  “不必多言,”慕容博果断下令,“限这几日内将参合庄物资尽数转移,全部运往东州。”

  他不再与儿子多言,直接敲定决策。

  随后,慕容博特意强调:“抵达之后,即刻起事,打出光复大燕旗号。”

  此言既为安慕容复之心,亦防其滋生事端。

  为此,慕容博决定亲自督导儿子修习参合指等武功,庄中事务皆交邓百川等人打理,以免慕容复再度插手。

  慕容复虽心有不甘,却因父亲强势,只得顺从。

  此时,邓百川近前低声请示:“老爷,那边……”

  慕容博知其意指,摆手冷然道:“不必理会。王家与我们非一路人,任其自便。”

  曼陀山庄不必过问。

  至于是否受牵连?慕容博心知不会——只因那是王家一脉。

  王家乃顶尖世家,曼陀山庄属其分支,纵使关系疏远,亦非他人可轻易动摇。

  然而,姑苏王氏终究属于王家一脉,因而无人敢轻易寻衅滋事。

  因此,慕容博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即便真有问题,又与我何干?

  ……

  另一边,当朝廷再次调遣十万大军出征,慕容博亦准备于东州起兵之际,远在冀州的苏牧已进驻北部的莱阳城。

  苏牧选定莱阳府衙为临时治所,命锦衣卫严密防守,又从北府军调遣三千精兵驻守外围。

  毕竟锦衣卫尚未完成对莱阳的彻底清查,苏牧行事处处谨慎。

  谨慎无大错,总是没错的。

  不过,苏牧此时无暇顾及城内清理事务,此类事宜由锦衣卫负责,无需他亲自过问。

  他当前所关注的,是冀州方面的军情动向。

  “吕布已逼近邺城,沿途几无阻碍,各县抵抗微弱,兵力严重不足。看来安云天是决意放弃北部的莱阳、清河一带,打算固守邺城。”

  萧廷闻言,略显局促地答道:“主上,用兵之事,属下并不擅长。”

  “并非问你,不必紧张。”苏牧摆了摆手,目光仍落在面前的北方四州详图上。

  用兵之事,问萧廷自然无用,还需苏牧自行谋划。

  他原本计划速取冀州,后又改变策略,决定在邺城外与敌军展开消耗。

  在这方面,苏牧毫不畏惧——他的士卒无需粮草补给,自然不怕消耗。

  此外,潜入洛阳的锦衣卫传来消息,朝廷已再派十万大军支援冀州,这早在他预料之中。

  冀州乃北方四州之关键,地域最广、人口最多、最为富庶,在天下十六州中亦位列前二,仅次于扬州。

  朝廷绝不可能坐视他夺取冀州,否则中原危矣,青州、徐州也将面临巨大压力。

  “主上,吕布那边压力不小。他麾下仅三千骑兵,即便后续有援军抵达,但若被敌军探知他兵力薄弱,恐怕……”萧廷面带忧色地说道。

  苏牧却淡然挥手:“吕布虽只领三千骑兵,但冀州地势利于骑兵驰骋,无须多虑。”

  以吕布的实力来看,根本无需担忧,苏牧对他极为放心。即便遭到围困,也不会有大碍。

  毕竟,那是超凡境界的强者,远非大宗师可比,再加上三千玄甲铁骑,实在没有惊慌的必要。

  玄甲军全副武装,再配上吕布的飞将之能,敌军根本难以留下他们。所以吕布那边,苏牧丝毫不担心。

  当然,前提是吕布不乱来,只要不冲动行事,就不会有问题。

  萧廷虽不擅长军务,但仍适时提出建议。他提到吕布兵力可能不足,这引起了苏牧的注意。

  苏牧原认为吕布和玄甲军不会出问题,但既然萧廷提出兵力问题,他决定加以重视。

  经过一番思考,苏牧做出决定:先派八千骑兵紧急支援邺城,其余一万两千骑兵暂缓行动。

  他需要给大夏更多时间调集兵力,同时也为自己争取时间。当前,苏牧已准备好召唤,但仍想再等一次召唤机会,也就是再等七天。

  因此,时间上不必着急,反而应该拖延一下。

  “萧廷,你去门外守着。”

  想到这里,苏牧示意萧廷到房外守候,自己要开始召唤。

  萧廷会意,点头退出,顺手关上了门。

  【正在召唤中……】

  【召唤成功,获得人物于凤舞!】

  【因于凤舞情况特殊,触发特殊机制,获得召唤大礼包。】

  【大礼包包含二十万飞凤军、三千金凤卫,以及金凤卫统领柳萱儿!】

  【人物:于凤舞!】

  【修为:超凡境!(超凡境三品!)】

  【武器:裂风枪!】

  【人物:柳萱儿!】

  【修为:大宗师境!(大宗师初期!)】

  【武器:疾风剑!】

  苏牧一时之间,有些说不出话来。

  钱好不禁心想,于凤舞带来的收益竟然如此之大?

  好吧,看来打仗这方面我不用再操心了,全都交给于凤舞就好。

  苏牧已经想清楚,既有于凤舞在,自己根本不必再费心军事,全都托付给这位美女战神就够了。

  毕竟于凤舞能力出众,实力也强,超凡境三品,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更何况,她手下还有二十万飞凤军呢。

  这简直是躺赢的节奏。

  苏牧暗自感叹,于凤舞确实带给他巨大的惊喜。

  当然,高兴归高兴,要说现在就想躺平?

  咳咳,那肯定不行。苏牧心里明白,现在还不是松懈的时候,还得继续努力。

  不过,要是现在把于凤舞召唤出来……等等,好像有点不妥。

  于凤舞是可以召唤,可她一旦出现,邀月那边就不好交代了。

  毕竟于凤舞的容貌、身材、能力都不输邀月,甚至身材方面更胜一筹。

  不,准确说,是强太多了。两人的“规模”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于凤舞这边实在太过突出。

  以邀月的性子,怕是会被刺激到。

  再者,于凤舞的修为已达超凡境三品。

  这可比邀月强得……咳,说真的,可能要出大问题。

  既然如此,不如让于凤舞带着二十万飞凤军一同现身,这样邀月就算有意见,注意力也会被大军吸引。

  她应该会更在意这支强军从何而来,而不是只盯着于凤舞。

  虽然不一定完全管用,但至少能分散她的注意力。

  想到这里,苏牧决定立即出城。

  “走,萧廷,随我出城!”

  他推开房门喊上萧廷,对方也没多问,立刻跟上。

  因为要赶时间,苏牧只带了萧廷和五百锦衣卫出城。

  他们匆匆离去的身影,被邀月、怜星和黄蓉看在眼里。

  不过苏牧走得急,她们都没来得及开口。

  直到他和萧廷走远,黄蓉才问邀月:

  “邀月姐姐,您怎么看?”

  邀月面无表情地开口:“不用理会。”

  有些事值得插手,但去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