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如同村边那条清澈的小溪,悄无声息地流淌。转眼间,厉寒三人在青木村这片世外桃源,已安然度过了一年。
这一年里,他们刻意收敛了修士的身份,如同真正的凡人般融入此地的生活。法力内敛,气息平和,若非那远超常人的气质与偶尔流露的非凡手段,几乎与村民无异。
红衣是三人中最快活的一个。她那仿佛永远不会枯竭的精力与天生带来的亲和力,让她成为了青木村当之无愧的“孩子王”。村头巷尾,山涧溪边,随时都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身后永远跟着一群叽叽喳喳、满脸崇拜的小跟班,以阿草为首,规模一度达到数十人。
她教孩子们玩各种新奇(对她而言是回忆)的游戏,用微弱的魅惑之术引来温顺的小兽给孩子们抚摸,甚至带着他们去“探险”——当然,只在村子附近绝对安全的地方。村民们对这个活泼美丽、毫无架子的“外来姑娘”喜爱非常,谁家做了好吃的,总会给她留上一份。红衣也乐在其中,仿佛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属于“凡人”的纯粹快乐。
紫玉则选择了另一种宁静。她几乎成了巫医婆婆的半个弟子,每日跟着婆婆上山辨识草药,学习那些古老而实用的药理知识。婆婆虽然不懂修炼,但其对草木特性的理解,以及对人体气血运行的朴素认知,让紫玉受益匪浅,甚至对她理解《碧月醇》的酿造原理都有所启发。她的酿酒技艺在这一年里稳步提升,凭借着山林间丰富的灵植资源,以及自身不懈的尝试,终于成功酿造出了勉强达到一阶上品品质的碧月醇。虽然效果远不如配方描述的那般神奇,但那清冽甘醇的口感以及饮下后那一丝微弱却真实的法力凝实感,已然让厉寒都为之侧目,更别提视若珍宝的木老和村民们了。
而厉寒,则利用这难得的安宁,进行了一场对自身修行道路前所未有的、彻底的梳理与沉淀。
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木老家中那间简陋的屋子里,盘坐于那张由养魂木打造的床铺上。温润醇和的养魂木气息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他的神魂,让他心神空明,思维前所未有的清晰。
他首先审视的,是自己修炼的根本——《血煞炼魔经》。这部得自东洲的魔功残篇,是他踏上道途的基石,但也因其残缺,限制了他的发展。后来他机缘巧合,又得到了《魂心种魔大法》等数种或完整或残缺的魔道功法,虽然各有侧重,威力不俗,却始终未能完美融合,甚至偶有冲突。
这一年,他不再急于提升修为,而是将全部心神投入到对这些功法的剖析、理解与重构之中。
他以《血煞炼魔经》的框架为根基,取其炼化血煞、凝练魔元的核心奥义。再将《魂心种魔大法》等魔道功法中关于神魂淬炼、魔种操控、法力充沛、凝实等各有不同的精妙之处,小心翼翼地剥离、融入,强化自身对心神与魔元的掌控力。他反复推演,在脑海中模拟功法的运行路线,寻找最佳的融合节点,修改晦涩冲突之处。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若非有养魂木床辅助,恐怕早已神魂疲惫,甚至走火入魔。但厉寒心志坚毅,耐得住寂寞,一点点地雕琢、完善。
同时,他也开始尝试将那部得自东洲、偏向炼体的《血域不灭体》的精华,逐步融入新的根本法中。《血域不灭体》注重气血搬运,强化肉身,与《血煞炼魔经》本就同属魔道,有相通之处。厉寒取其气血淬体之法,与魔元炼体之术相结合,试图打造出一门既能拥有强横魔元,又具备不灭肉身的全新功法。
一年时间,就在这种深层次的闭关推演中悄然流逝。当厉寒再次睁开眼时,他周身的气息似乎更加内敛,但眼神深处,却多了一种洞悉自身道路的清明与自信。虽然新的根本法距离完美还差得很远,甚至连名字都未曾想好,但一个更加适合他、潜力更大的框架,已然初步搭建起来。他将其暂命名为——《万化血煞天魔经》(雏形)。
第一年,便在功法的梳理与重构中,平稳度过。
这一年里,他们刻意收敛了修士的身份,如同真正的凡人般融入此地的生活。法力内敛,气息平和,若非那远超常人的气质与偶尔流露的非凡手段,几乎与村民无异。
红衣是三人中最快活的一个。她那仿佛永远不会枯竭的精力与天生带来的亲和力,让她成为了青木村当之无愧的“孩子王”。村头巷尾,山涧溪边,随时都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身后永远跟着一群叽叽喳喳、满脸崇拜的小跟班,以阿草为首,规模一度达到数十人。
她教孩子们玩各种新奇(对她而言是回忆)的游戏,用微弱的魅惑之术引来温顺的小兽给孩子们抚摸,甚至带着他们去“探险”——当然,只在村子附近绝对安全的地方。村民们对这个活泼美丽、毫无架子的“外来姑娘”喜爱非常,谁家做了好吃的,总会给她留上一份。红衣也乐在其中,仿佛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属于“凡人”的纯粹快乐。
紫玉则选择了另一种宁静。她几乎成了巫医婆婆的半个弟子,每日跟着婆婆上山辨识草药,学习那些古老而实用的药理知识。婆婆虽然不懂修炼,但其对草木特性的理解,以及对人体气血运行的朴素认知,让紫玉受益匪浅,甚至对她理解《碧月醇》的酿造原理都有所启发。她的酿酒技艺在这一年里稳步提升,凭借着山林间丰富的灵植资源,以及自身不懈的尝试,终于成功酿造出了勉强达到一阶上品品质的碧月醇。虽然效果远不如配方描述的那般神奇,但那清冽甘醇的口感以及饮下后那一丝微弱却真实的法力凝实感,已然让厉寒都为之侧目,更别提视若珍宝的木老和村民们了。
而厉寒,则利用这难得的安宁,进行了一场对自身修行道路前所未有的、彻底的梳理与沉淀。
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木老家中那间简陋的屋子里,盘坐于那张由养魂木打造的床铺上。温润醇和的养魂木气息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他的神魂,让他心神空明,思维前所未有的清晰。
他首先审视的,是自己修炼的根本——《血煞炼魔经》。这部得自东洲的魔功残篇,是他踏上道途的基石,但也因其残缺,限制了他的发展。后来他机缘巧合,又得到了《魂心种魔大法》等数种或完整或残缺的魔道功法,虽然各有侧重,威力不俗,却始终未能完美融合,甚至偶有冲突。
这一年,他不再急于提升修为,而是将全部心神投入到对这些功法的剖析、理解与重构之中。
他以《血煞炼魔经》的框架为根基,取其炼化血煞、凝练魔元的核心奥义。再将《魂心种魔大法》等魔道功法中关于神魂淬炼、魔种操控、法力充沛、凝实等各有不同的精妙之处,小心翼翼地剥离、融入,强化自身对心神与魔元的掌控力。他反复推演,在脑海中模拟功法的运行路线,寻找最佳的融合节点,修改晦涩冲突之处。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若非有养魂木床辅助,恐怕早已神魂疲惫,甚至走火入魔。但厉寒心志坚毅,耐得住寂寞,一点点地雕琢、完善。
同时,他也开始尝试将那部得自东洲、偏向炼体的《血域不灭体》的精华,逐步融入新的根本法中。《血域不灭体》注重气血搬运,强化肉身,与《血煞炼魔经》本就同属魔道,有相通之处。厉寒取其气血淬体之法,与魔元炼体之术相结合,试图打造出一门既能拥有强横魔元,又具备不灭肉身的全新功法。
一年时间,就在这种深层次的闭关推演中悄然流逝。当厉寒再次睁开眼时,他周身的气息似乎更加内敛,但眼神深处,却多了一种洞悉自身道路的清明与自信。虽然新的根本法距离完美还差得很远,甚至连名字都未曾想好,但一个更加适合他、潜力更大的框架,已然初步搭建起来。他将其暂命名为——《万化血煞天魔经》(雏形)。
第一年,便在功法的梳理与重构中,平稳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