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地脉危机与倒计时-《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起)

  地脉!

  柳七娘这个石破天惊的猜测,让紫宸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如果说之前的星图、雕像、“龙涎”还带着一丝玄学的神秘色彩,那么“地脉”这个概念,则将这场斗争彻底拉入了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现实的恐怖维度!

  能量并非凭空而来,也非仅仅依靠那点“龙涎”粉末。它需要载体,需要通路!而遍布九州、承载万物生机的龙脉地气,无疑是最庞大、最现成的能量网络!“明公”不是在建造祭坛,他是在试图将整个大宋的地脉,变成他启动那未知仪式的燃料库和能量回路!

  “黑风峡……水……”赵祯瞬间明白了柳七娘未尽之语,脸色煞白。黑风峡位于汴京附近,其水脉必然与汴京乃至中原核心的地脉紧密相连!对方选择在那里筑坝,根本目的恐怕不是水淹,而是要以水为媒介,将某种能量——比如那活性“龙涎”激发后的恐怖效应——直接导入汴京乃至更广阔区域的地脉之中!一旦成功,引发的将不是洪水,而是……整个地脉的暴动!山河移位,地龙翻身,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疯子!彻头彻尾的疯子!”赵祯感到一阵眩晕,扶住了御案才勉强站稳。与这样一个不惜以亿万生灵和万里河山为赌注的疯子为敌,压力如同泰山压顶。

  (承)

  必须立刻验证这个猜测!如果地脉真是目标,那么黑风峡就绝不仅仅是之前认为的、已经被破坏的单一节点!

  “狄青!周奎!”赵祯猛地看向刚刚从前线返回、还带着一身硝烟味的两位将领,“你二人立刻带领工部精通水利地理的官员,以及皇城司的好手,再返黑风峡!不是去看水坝,是给朕深入地查!查水脉走向,查地底结构,查有无隐藏的、未被爆炸波及的……能量引导装置或者‘龙涎’储存点!”

  “臣领旨!”狄青和周奎毫不迟疑,抱拳领命,转身便走。他们也知道,此刻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柳卿!”赵祯又看向柳七娘,“你对这能量之说最为敏锐,工坊区可能设计出探测地脉异常,或者……干扰能量传导的器具?”

  柳七娘深吸一口气,大脑飞速运转:“探测或许可以尝试……利用那金色颗粒对能量敏感的特性,制作放大其感应的装置。但干扰……需要知道其传导的具体方式和频率,这……难度极大,需要时间!”

  “时间……”赵祯咀嚼着这两个字,眼中充满了焦虑。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就在这时,司天监监正连滚爬爬地冲了进来,手中捧着一份刚刚紧急计算出的星图,脸上毫无血色:“陛下!算……算出来了!下一个符合《寰宇星枢堪舆图》所示五星连珠、气机交感的最佳时机……是……是四十九日之后的……子时三刻!”

  四十九天!

  一个令人窒息的时间限,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所有人的头顶!

  (转)

  四十九天!这短暂的期限,让所有暗中进行的调查和准备,瞬间转为了争分夺秒的明面竞速!

  狄青和周奎带着大队人马,几乎是掘地三尺般地对黑风峡区域进行了地毯式搜查。果然,在原本水坝基座下方深处,发现了一条被巧妙伪装、通往地底深处的狭窄石阶!顺着石阶而下,是一个巨大的、人工开凿的地下空洞,洞壁之上镶嵌着无数散发着微弱金光的“龙涎”颗粒,构成了一副与星图局部完全对应的诡异图案!而在洞穴中央,是一个早已干涸的石池,池底残留着激烈能量冲刷过的痕迹——显然,之前水坝蓄水,并非为了释放,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通过某种方式将水注入此池,以水为引,激活整个地脉网络!虽然水坝被毁,水流失控,但这地穴本身和壁上的“龙涎”阵列,依旧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消息传回,赵祯立刻下令,不惜代价,清除地穴内的所有“龙涎”颗粒,并彻底炸毁填平该洞穴!

  与此同时,针对其他几个星枢点的侦查和破坏行动也同步展开。前往祁连山和滇南的队伍遭遇了激烈的抵抗和诡异的地形陷阱,进展缓慢。而东北“龙兴之地”的火山口,更是传来了坏消息——那里似乎早已被“明公”的势力经营多年,整个区域戒备森严,并且似乎正在进行着某种大型工程,皇城司的探子根本无法靠近核心区!

  敌人显然也在抢时间,加快着仪式的准备工作!

  (合)

  工坊区内,柳七娘带领着工匠们日夜不休。基于对金色颗粒能量感应的理解,他们初步制造出了一种简陋的“地脉扰动探测仪”——核心是一个密封的、内壁镶嵌了微量“龙涎”颗粒的琉璃球,当附近有强烈的未知能量场扰动时,琉璃球内的颗粒会发出不同强度的光芒。虽然精度粗糙,范围有限,但至少提供了一个探测方向。

  与此同时,柳七娘也开始尝试“能量干扰”的思路。她设想,如果对方的仪式依赖于地脉能量的共振,那么能否在关键节点制造一种相反的、破坏性的“杂波”来干扰其协调性?她利用工坊区改进后的水利锻锤和齿轮组,设计制造了一种能够持续产生特定频率剧烈震动的“撼地器”,虽然效果未知,且制造缓慢,但这是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可能具备大面积干扰能力的手段。

  时间一天天过去,气氛日益紧张。各地的消息有好有坏,但总体而言,破坏的进度远远跟不上“明公”准备的进度。那四十九天的倒计时,如同催命的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悬念)

  就在距离五星连珠之期只剩最后二十天,所有人都绷紧了最后一根弦时,一个几乎被遗忘的人物,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可能扭转局面的消息——之前那个投诚后又试图“自尽”的江南商会前管事,白圭,在经过长时间的严密看管和反复甄别后,或许是因为恐惧,或许是因为终于认清现实,在一次例行问询中,他透露了一个之前未曾提及的细节。

  他哆哆嗦嗦地交代,在“明公”的核心圈子里,曾流传着一个关于仪式“密钥”的说法。据说,要完美启动五星连珠、引导地脉能量,除了五个星枢点的布置,还需要一件至关重要的“引子”。那“引子”并非“龙涎”,而是一件……与大宋国运紧密相关的“传承之物”。此物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在特定时刻,能起到“定鼎中枢、调和阴阳”的关键作用。

  “传承之物”?国运相关?

  赵祯和柳七娘立刻召集重臣,排查所有可能符合描述的皇室重宝、传国礼器。

  然而,翻遍内府档案和礼部记载,虽然宝物众多,却似乎没有哪一件特别符合“定鼎中枢、调和阴阳”且在仪式中能作为“密钥”的描述。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位负责整理前朝敦煌秘库送来副本卷宗的老翰林,却颤巍巍地指着一幅附在《寰宇星枢堪舆图》角落的、毫不起眼的辅图,发出了惊疑的声音:

  “陛下……诸位大人……你们看这幅‘中天紫极镇位图’……这中央镇物描绘的形态……是不是……是不是有点像……传说中早已失传的……‘山河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