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禁军包围西夏使团驻地的消息,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一瓢冷水,瞬间在汴京炸开。寻常百姓不明就里,只觉风声鹤唳,议论纷纷;而朝堂上下、各路勋贵则是人心惶惶,尤其是那些与永嘉郡公府或有往来,或与西夏商号有过交易的官员,更是寝食难安,生怕下一刻皇城司的缇骑就破门而入。
国宾馆被围得铁桶一般,内外消息隔绝。嵬名聿介站在使馆阁楼的窗前,看着外面甲胄鲜明、刀枪林立的宋军,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预料到行动失败会引来宋皇的怒火,却没想到对方的反应如此激烈、如此迅速,直接撕破了脸皮,采取了最极端的围困措施。这完全不符合宋人一贯讲究的“怀柔远人”、“礼仪之邦”的做派。
“宋人小皇帝……果然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疯子。”嵬名聿介攥紧了拳头,骨节发白。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破局,否则使团被困事小,耽误了兄长(李元昊)的大计,后果不堪设想。
(承)
紫宸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赵祯高踞御座,面无表情地听着各方禀报。
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正在奏报对赵宗实的初步审讯情况。这位养尊处优的郡公世子,哪里见过天牢里的阵仗,几轮审讯下来,精神已近崩溃,不仅对自己指派贼人盗窃工棚之事供认不讳,还为了脱罪,拼命攀咬,胡乱指认了几个平日与他有嫌隙的官员,声称他们也知情,甚至暗示其父永嘉郡公也默许了他的行为。
“陛下,赵宗实言语混乱,多有攀诬,其供词可信度有待查证。”大理寺卿谨慎地奏道,“然,其承认受人蛊惑,听闻工棚内有‘陛下敛财秘账’,方铤而走险,此节与皇城司所获线索吻合。至于蛊惑之源,他支支吾吾,只说是在酒楼听陌生商贾议论,难以追查。”
赵祯冷哼一声:“难以追查?怕是有人让他‘难以追查’吧。”他的目光扫过殿内众臣,不少人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急促的通报声:“启奏陛下,西夏正使嵬名聿介,于使馆门前要求面圣!声称若陛下不见,便是心虚,惧与我大夏对质!”
来了!
赵祯眼中精光一闪,鱼儿终于忍不住要咬钩了。
“宣。”他淡淡吐出一个字。
(转)
片刻后,嵬名聿介大步走入殿内。他依旧穿着西夏贵族的服饰,神色倨傲,虽依礼微微躬身,但眼神却毫无臣服之意,反而带着一丝挑衅。
“外臣嵬名聿介,见过宋皇陛下。”他的声音洪亮,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陛下无故派兵围困我使团驻地,隔绝往来,此乃违背两国交往之惯例,是对我大夏国之羞辱!外臣恳请陛下,即刻撤去兵马,并对此举做出解释!”
他一上来就先发制人,直接将“违背惯例”、“羞辱”的大帽子扣了过来。
若是寻常爱惜羽毛的皇帝,或许会被这顶大帽子压住,急于辩解。但赵祯只是微微挑眉,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哦?嵬名特使要朕解释?朕倒想先问问特使,贵国使团护卫,伪装商人,散播谣言,蛊惑我朝皇亲,行盗窃禁中图纸之举,这又是什么惯例?莫非是贵国特有的‘交往之礼’?”
嵬名聿介脸色微变,强辩道:“陛下此言,可有证据?莫非仅凭几个毛贼的攀诬,就要定我大夏使团之罪?这岂是堂堂天朝上国应有之举?”
“证据?”赵祯笑了,那笑容却冰冷无比,“顾卿。”
顾千帆应声出列,将一份卷宗双手呈上:“陛下,此乃贼首‘黑狼’及其同伙画押口供,详细记录了其与贵使团护卫接触之时间、地点、人物特征。另有皇城司密探目击证词,以及贵使团护卫多次与永嘉郡公府管事‘偶遇’之记录。人证物证链俱全,请陛下御览,亦请嵬名特使……过目!”
内侍将卷宗副本拿到嵬名聿介面前。嵬名聿介快速扫了几眼,心中暗惊宋人情报之细致准确,但他面上丝毫不露,反而冷笑道:“区区片面之词,如何作数?或许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欲破坏宋夏之和乎!陛下若信此谗言,岂非令亲者痛,仇者快?”
“好一个亲者痛,仇者快!”赵祯猛地一拍龙椅扶手,虽未怒吼,但帝王的威压瞬间笼罩全场,“嵬名聿介!朕问你,你西夏国主李元昊,原本受我大宋册封,是为西平王!他不思报效皇恩,反而僭越称帝,兴兵犯境,此乃不忠!如今又派你等前来,名为朝贺,实为窥探,行此鬼蜮伎俩,此乃不义!对一个不忠不义之政权,朕,需要信什么?又需要怕什么?”
他站起身,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嵬名聿介,声音如同寒冰撞击:“围困使馆,是朕的警告!若贵使团再有任何不轨举动,就休怪朕,将这五百‘护卫’,永远留在汴京!至于你们想要的‘和平’?可以!让李元昊自去帝号,亲至汴京谢罪!否则,一切免谈!”
(合)
赵祯的强硬,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更是彻底击碎了嵬名聿介试图在道义上占据上风的幻想。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看着御座上那个年轻却气势逼人的皇帝,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无力感。
这宋皇,根本不吃传统外交辞令那一套,他撕开了所有温情脉脉的面纱,将残酷的现实和底线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
嵬名聿介深吸一口气,知道今日已无法取得任何进展,反而可能激化矛盾。他强行压下怒火,拱了拱手,语气生硬地道:“陛下今日之言,外臣定当一字不差,回禀我主。告辞!”
说完,竟是不等赵祯回应,转身便走,姿态依旧强硬,但那背影,却多少显得有些狼狈。
看着他离去,殿内一片寂静。范仲淹、司马光等人心中皆是震撼,他们从未见过陛下在外交场合如此锋芒毕露,寸步不让。但不知为何,心中却隐隐生出一股扬眉吐气的快意。
赵祯缓缓坐回龙椅,指尖轻轻揉着眉心。他知道,今日虽然压住了嵬名聿介的气焰,但真正的危机并未解除。西夏使团就像一颗毒瘤,留在汴京始终是祸患。而朝中,被赵宗实攀咬出的那些线索,也需要尽快厘清……
悬念: 嵬名聿介碰了个硬钉子回去,会使团接下来会沉寂下来,还是狗急跳墙,采取更极端的行动?赵宗实胡乱攀咬出的线索,是否会引发朝堂的清洗?赵祯这番强硬表态之后,又将如何处置被困的西夏使团?边境之地,是否会因此而战火重燃?
禁军包围西夏使团驻地的消息,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一瓢冷水,瞬间在汴京炸开。寻常百姓不明就里,只觉风声鹤唳,议论纷纷;而朝堂上下、各路勋贵则是人心惶惶,尤其是那些与永嘉郡公府或有往来,或与西夏商号有过交易的官员,更是寝食难安,生怕下一刻皇城司的缇骑就破门而入。
国宾馆被围得铁桶一般,内外消息隔绝。嵬名聿介站在使馆阁楼的窗前,看着外面甲胄鲜明、刀枪林立的宋军,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预料到行动失败会引来宋皇的怒火,却没想到对方的反应如此激烈、如此迅速,直接撕破了脸皮,采取了最极端的围困措施。这完全不符合宋人一贯讲究的“怀柔远人”、“礼仪之邦”的做派。
“宋人小皇帝……果然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疯子。”嵬名聿介攥紧了拳头,骨节发白。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破局,否则使团被困事小,耽误了兄长(李元昊)的大计,后果不堪设想。
(承)
紫宸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赵祯高踞御座,面无表情地听着各方禀报。
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正在奏报对赵宗实的初步审讯情况。这位养尊处优的郡公世子,哪里见过天牢里的阵仗,几轮审讯下来,精神已近崩溃,不仅对自己指派贼人盗窃工棚之事供认不讳,还为了脱罪,拼命攀咬,胡乱指认了几个平日与他有嫌隙的官员,声称他们也知情,甚至暗示其父永嘉郡公也默许了他的行为。
“陛下,赵宗实言语混乱,多有攀诬,其供词可信度有待查证。”大理寺卿谨慎地奏道,“然,其承认受人蛊惑,听闻工棚内有‘陛下敛财秘账’,方铤而走险,此节与皇城司所获线索吻合。至于蛊惑之源,他支支吾吾,只说是在酒楼听陌生商贾议论,难以追查。”
赵祯冷哼一声:“难以追查?怕是有人让他‘难以追查’吧。”他的目光扫过殿内众臣,不少人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急促的通报声:“启奏陛下,西夏正使嵬名聿介,于使馆门前要求面圣!声称若陛下不见,便是心虚,惧与我大夏对质!”
来了!
赵祯眼中精光一闪,鱼儿终于忍不住要咬钩了。
“宣。”他淡淡吐出一个字。
(转)
片刻后,嵬名聿介大步走入殿内。他依旧穿着西夏贵族的服饰,神色倨傲,虽依礼微微躬身,但眼神却毫无臣服之意,反而带着一丝挑衅。
“外臣嵬名聿介,见过宋皇陛下。”他的声音洪亮,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陛下无故派兵围困我使团驻地,隔绝往来,此乃违背两国交往之惯例,是对我大夏国之羞辱!外臣恳请陛下,即刻撤去兵马,并对此举做出解释!”
他一上来就先发制人,直接将“违背惯例”、“羞辱”的大帽子扣了过来。
若是寻常爱惜羽毛的皇帝,或许会被这顶大帽子压住,急于辩解。但赵祯只是微微挑眉,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哦?嵬名特使要朕解释?朕倒想先问问特使,贵国使团护卫,伪装商人,散播谣言,蛊惑我朝皇亲,行盗窃禁中图纸之举,这又是什么惯例?莫非是贵国特有的‘交往之礼’?”
嵬名聿介脸色微变,强辩道:“陛下此言,可有证据?莫非仅凭几个毛贼的攀诬,就要定我大夏使团之罪?这岂是堂堂天朝上国应有之举?”
“证据?”赵祯笑了,那笑容却冰冷无比,“顾卿。”
顾千帆应声出列,将一份卷宗双手呈上:“陛下,此乃贼首‘黑狼’及其同伙画押口供,详细记录了其与贵使团护卫接触之时间、地点、人物特征。另有皇城司密探目击证词,以及贵使团护卫多次与永嘉郡公府管事‘偶遇’之记录。人证物证链俱全,请陛下御览,亦请嵬名特使……过目!”
内侍将卷宗副本拿到嵬名聿介面前。嵬名聿介快速扫了几眼,心中暗惊宋人情报之细致准确,但他面上丝毫不露,反而冷笑道:“区区片面之词,如何作数?或许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欲破坏宋夏之和乎!陛下若信此谗言,岂非令亲者痛,仇者快?”
“好一个亲者痛,仇者快!”赵祯猛地一拍龙椅扶手,虽未怒吼,但帝王的威压瞬间笼罩全场,“嵬名聿介!朕问你,你西夏国主李元昊,原本受我大宋册封,是为西平王!他不思报效皇恩,反而僭越称帝,兴兵犯境,此乃不忠!如今又派你等前来,名为朝贺,实为窥探,行此鬼蜮伎俩,此乃不义!对一个不忠不义之政权,朕,需要信什么?又需要怕什么?”
他站起身,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嵬名聿介,声音如同寒冰撞击:“围困使馆,是朕的警告!若贵使团再有任何不轨举动,就休怪朕,将这五百‘护卫’,永远留在汴京!至于你们想要的‘和平’?可以!让李元昊自去帝号,亲至汴京谢罪!否则,一切免谈!”
(合)
赵祯的强硬,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更是彻底击碎了嵬名聿介试图在道义上占据上风的幻想。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看着御座上那个年轻却气势逼人的皇帝,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无力感。
这宋皇,根本不吃传统外交辞令那一套,他撕开了所有温情脉脉的面纱,将残酷的现实和底线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
嵬名聿介深吸一口气,知道今日已无法取得任何进展,反而可能激化矛盾。他强行压下怒火,拱了拱手,语气生硬地道:“陛下今日之言,外臣定当一字不差,回禀我主。告辞!”
说完,竟是不等赵祯回应,转身便走,姿态依旧强硬,但那背影,却多少显得有些狼狈。
看着他离去,殿内一片寂静。范仲淹、司马光等人心中皆是震撼,他们从未见过陛下在外交场合如此锋芒毕露,寸步不让。但不知为何,心中却隐隐生出一股扬眉吐气的快意。
赵祯缓缓坐回龙椅,指尖轻轻揉着眉心。他知道,今日虽然压住了嵬名聿介的气焰,但真正的危机并未解除。西夏使团就像一颗毒瘤,留在汴京始终是祸患。而朝中,被赵宗实攀咬出的那些线索,也需要尽快厘清……
悬念: 嵬名聿介碰了个硬钉子回去,会使团接下来会沉寂下来,还是狗急跳墙,采取更极端的行动?赵宗实胡乱攀咬出的线索,是否会引发朝堂的清洗?赵祯这番强硬表态之后,又将如何处置被困的西夏使团?边境之地,是否会因此而战火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