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狐颈后的传信环还在亮,微光映在李文脸上,像一粒没熄的火星。他没看那光,而是低头盯着手中铜盘,指腹顺着北斗与黄道交点的刻痕缓缓移动。
呼衍铁站在旁边,手里还攥着火把,火苗被晨风吹得偏斜,照得铜盘边缘泛出一层冷青。
“这东西,真能引出技术?”他问。
李文没答,只将铜盘轻轻放在罗盘中央。两件器物接触的瞬间,星图光点轻轻一颤,像是被什么牵动了。
他闭眼,体内气运之力缓缓流转,最终凝聚于指尖。一缕银线自天而降,无声无息贯穿铜盘,空气中浮现出半透明的符文链,一个个字符如活物般游动,排列成某种他从未见过的语言体系。
“通了。”他睁开眼。
符文链持续浮现,持续了约半盏茶时间,随后如烟散去。罗盘上的星图多了一个新标记,像是某种金属冶炼的完整流程图,从矿石筛选到高温熔炼,再到合金配比,清晰无比。
李文收回手,额角渗出一层薄汗。开启单项通道消耗不小,尤其是目标文明层级较高时。但他没停下,立刻召来两名工匠,把罗盘上的图样拓印下来。
“按这个建炉。”他说,“地点选在玉门关内侧山坳,背风,隐蔽。”
工匠接过拓纸,脸色发白:“这结构……没见过。炉膛要耐三千度以上?咱们连烧陶的窑都没这么高火。”
“用玄铁打底。”李文说,“外面嵌陶瓷片,你们从罗马俘虏身上扒下来的那些耐热材料,全用上。”
“可隔热呢?”
“黑曜石粉。”赤奴插话,“天山脚下多的是,我让人驼队去运。”
李文点头:“另外,炉口加三道木棉纤维网,防止杂质飞溅。熔炼时,所有人退到三十步外。”
工匠记下,匆匆去准备。
呼衍铁盯着李文:“你真打算炼?这玩意听着像神术。”
“不是神术。”李文收起铜盘,“是别人已经走通的路。我们只是借一段。”
他转身朝关内走,脚步不快,但每一步都稳。
玉门关后山坳,原本是堆放箭矢的临时库区。不到两个时辰,工匠已按图立起炉基。玄铁骨架撑起主体,陶瓷片一片片嵌入接缝,黑曜石粉混合黏土涂满外层。炉体呈圆锥形,高过人头,顶部留有排烟口,底部设双层风道。
李文亲自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唤出甘蔗精灵。
精灵悬浮在矿石堆上方,细小的身躯轻轻一抖,一滴甘霖落下。
“嗤——”
白烟腾起,矿石表面浮出一层灰黑色渣滓,如腐皮般自行剥落。第二滴、第三滴接连落下,每滴间隔三息,精准控制节奏。
赤奴蹲在旁边,伸手碰了碰净化后的矿石,惊讶:“这石头……轻了快一半。”
“杂质去得七成。”李文说,“剩下的靠高温蒸发。”
呼衍铁看着精灵连续滴落甘霖,忽然道:“你这精灵,种田是假,炼器是真吧?”
“耕者净土,亦可净金。”李文没多解释。
正午时分,炉体封顶,风箱就位。李文下令点火。
第一把火用的是松脂木,火焰刚起就被炉内吸力拉成一线,直冲顶部。接着投入干燥骆驼粪块,稳定火势。等到炉温渐升,开始掺入碎煤与铁屑混合燃料。
三个时辰过去,炉体外层发烫,黑曜石涂层微微泛红。
“差不多了。”李文取出一小筐净化过的矿石,亲自倒入炉口。
矿石坠入,与炉底接触的瞬间,发出一声闷响,像是金属在呻吟。
他退后三步,对工匠道:“现在,全速鼓风。”
八名壮汉同时拉动风箱,皮革伸缩,气流轰鸣。炉内火焰由黄转白,再由白转青,最后凝成一道近乎透明的焰柱,直贯天际。
围观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李文盯着炉口,忽然抬手,唤出第二只甘蔗精灵,让它悬于排烟口上方。精灵张口,吞入一缕逸散的烟气,片刻后,吐出一颗晶莹露珠。
他接过露珠,放在掌心一碾,指尖沾上一点银灰色粉末。
“出来了。”他说。
这是秘银的初步提纯物,虽未成型,但已具备金属光泽与冷感。
工匠立刻准备模具,将炉内熔液缓缓导入三条环形槽道。冷却过程持续半个时辰,期间李文命人用木棉网覆盖槽道,防止尘埃落入。
当最后一缕热气散尽,三柄环首刀静静躺在石台上。
刀身泛着青银色光泽,薄如柳叶,却透出一股沉冷质感。握柄以硬木包裹,缠着细麻绳,朴素却不失锋锐之气。
李文伸手,取过第一柄。
刀入手极轻,仿佛不沾分量,但指腹划过刃口时,皮肤微微发麻,像是被寒气刺了一下。
他转身,看向场边那柄匈奴青铜巨斧。
斧头硕大,斧刃厚实,曾是游牧骑兵破甲的利器,此刻静静躺在沙地上,像一头被剥了皮的野兽。
“拿起来。”李文对呼衍铁说。
呼衍铁皱眉,但还是弯腰把斧头扛到肩上,走过来,双手递出。
李文接过,将斧头横放在石墩上,刀锋对准斧身最厚处。
围观的人都下意识后退了半步。
他抬手,仅用三成力,斜斩而下。
刀锋过处,没有金铁交鸣,只有一声极轻的“咔”,像是剪断了一根干草。
青铜斧身从中裂开,断口平滑如镜,边缘无一丝卷曲。
场中死寂。
呼衍铁走上前,蹲下,伸手摸了摸断口,指尖传来冰冷的金属触感。他抬头,声音低沉:“这刀……能破重甲骑兵。”
“不止是破甲。”李文收刀入鞘,动作平稳,“是改写战争规则。”
赤奴盯着那半截断斧,喃喃道:“一把刀,就能让匈奴的重斧变成废铜。”
“现在只炼出三把。”李文说,“但只要炉在,矿在,精灵在,就能一直造下去。”
他转身走向炉口,伸手探入余烬,取出一小块未完全熔化的残渣。残渣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中心嵌着一点银光。
他捏碎残渣,将那点银光收入袖中。
“第一批矿石杂质还是太多。”他说,“明天开始,净化时间延长一倍。”
工匠点头记下。
李文又看向甘蔗精灵,它因连续施术,身形已略显透明。
“休息三天。”他轻声说。
精灵微微点头,缓缓隐入袖中。
太阳西斜,玉门关的影子拉得老长。熔炉余温未散,炉口还冒着淡淡青烟。
李文站在炉前,袖中铜盘已黯淡无光,气运通道自动关闭。
他望向远方沙丘。
那只沙狐正缓缓走来,颈后的传信环依旧亮着,微光在暮色中忽明忽暗。
他没动。
刀已成,路尚远。
沙狐走到他脚边,停下,抬头,耳朵轻轻抖了一下。
李文弯腰,从怀里取出一块干粮,放在沙地上。
沙狐低头嗅了嗅,没吃。
它的目光一直盯着西北方。
呼衍铁站在旁边,手里还攥着火把,火苗被晨风吹得偏斜,照得铜盘边缘泛出一层冷青。
“这东西,真能引出技术?”他问。
李文没答,只将铜盘轻轻放在罗盘中央。两件器物接触的瞬间,星图光点轻轻一颤,像是被什么牵动了。
他闭眼,体内气运之力缓缓流转,最终凝聚于指尖。一缕银线自天而降,无声无息贯穿铜盘,空气中浮现出半透明的符文链,一个个字符如活物般游动,排列成某种他从未见过的语言体系。
“通了。”他睁开眼。
符文链持续浮现,持续了约半盏茶时间,随后如烟散去。罗盘上的星图多了一个新标记,像是某种金属冶炼的完整流程图,从矿石筛选到高温熔炼,再到合金配比,清晰无比。
李文收回手,额角渗出一层薄汗。开启单项通道消耗不小,尤其是目标文明层级较高时。但他没停下,立刻召来两名工匠,把罗盘上的图样拓印下来。
“按这个建炉。”他说,“地点选在玉门关内侧山坳,背风,隐蔽。”
工匠接过拓纸,脸色发白:“这结构……没见过。炉膛要耐三千度以上?咱们连烧陶的窑都没这么高火。”
“用玄铁打底。”李文说,“外面嵌陶瓷片,你们从罗马俘虏身上扒下来的那些耐热材料,全用上。”
“可隔热呢?”
“黑曜石粉。”赤奴插话,“天山脚下多的是,我让人驼队去运。”
李文点头:“另外,炉口加三道木棉纤维网,防止杂质飞溅。熔炼时,所有人退到三十步外。”
工匠记下,匆匆去准备。
呼衍铁盯着李文:“你真打算炼?这玩意听着像神术。”
“不是神术。”李文收起铜盘,“是别人已经走通的路。我们只是借一段。”
他转身朝关内走,脚步不快,但每一步都稳。
玉门关后山坳,原本是堆放箭矢的临时库区。不到两个时辰,工匠已按图立起炉基。玄铁骨架撑起主体,陶瓷片一片片嵌入接缝,黑曜石粉混合黏土涂满外层。炉体呈圆锥形,高过人头,顶部留有排烟口,底部设双层风道。
李文亲自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唤出甘蔗精灵。
精灵悬浮在矿石堆上方,细小的身躯轻轻一抖,一滴甘霖落下。
“嗤——”
白烟腾起,矿石表面浮出一层灰黑色渣滓,如腐皮般自行剥落。第二滴、第三滴接连落下,每滴间隔三息,精准控制节奏。
赤奴蹲在旁边,伸手碰了碰净化后的矿石,惊讶:“这石头……轻了快一半。”
“杂质去得七成。”李文说,“剩下的靠高温蒸发。”
呼衍铁看着精灵连续滴落甘霖,忽然道:“你这精灵,种田是假,炼器是真吧?”
“耕者净土,亦可净金。”李文没多解释。
正午时分,炉体封顶,风箱就位。李文下令点火。
第一把火用的是松脂木,火焰刚起就被炉内吸力拉成一线,直冲顶部。接着投入干燥骆驼粪块,稳定火势。等到炉温渐升,开始掺入碎煤与铁屑混合燃料。
三个时辰过去,炉体外层发烫,黑曜石涂层微微泛红。
“差不多了。”李文取出一小筐净化过的矿石,亲自倒入炉口。
矿石坠入,与炉底接触的瞬间,发出一声闷响,像是金属在呻吟。
他退后三步,对工匠道:“现在,全速鼓风。”
八名壮汉同时拉动风箱,皮革伸缩,气流轰鸣。炉内火焰由黄转白,再由白转青,最后凝成一道近乎透明的焰柱,直贯天际。
围观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李文盯着炉口,忽然抬手,唤出第二只甘蔗精灵,让它悬于排烟口上方。精灵张口,吞入一缕逸散的烟气,片刻后,吐出一颗晶莹露珠。
他接过露珠,放在掌心一碾,指尖沾上一点银灰色粉末。
“出来了。”他说。
这是秘银的初步提纯物,虽未成型,但已具备金属光泽与冷感。
工匠立刻准备模具,将炉内熔液缓缓导入三条环形槽道。冷却过程持续半个时辰,期间李文命人用木棉网覆盖槽道,防止尘埃落入。
当最后一缕热气散尽,三柄环首刀静静躺在石台上。
刀身泛着青银色光泽,薄如柳叶,却透出一股沉冷质感。握柄以硬木包裹,缠着细麻绳,朴素却不失锋锐之气。
李文伸手,取过第一柄。
刀入手极轻,仿佛不沾分量,但指腹划过刃口时,皮肤微微发麻,像是被寒气刺了一下。
他转身,看向场边那柄匈奴青铜巨斧。
斧头硕大,斧刃厚实,曾是游牧骑兵破甲的利器,此刻静静躺在沙地上,像一头被剥了皮的野兽。
“拿起来。”李文对呼衍铁说。
呼衍铁皱眉,但还是弯腰把斧头扛到肩上,走过来,双手递出。
李文接过,将斧头横放在石墩上,刀锋对准斧身最厚处。
围观的人都下意识后退了半步。
他抬手,仅用三成力,斜斩而下。
刀锋过处,没有金铁交鸣,只有一声极轻的“咔”,像是剪断了一根干草。
青铜斧身从中裂开,断口平滑如镜,边缘无一丝卷曲。
场中死寂。
呼衍铁走上前,蹲下,伸手摸了摸断口,指尖传来冰冷的金属触感。他抬头,声音低沉:“这刀……能破重甲骑兵。”
“不止是破甲。”李文收刀入鞘,动作平稳,“是改写战争规则。”
赤奴盯着那半截断斧,喃喃道:“一把刀,就能让匈奴的重斧变成废铜。”
“现在只炼出三把。”李文说,“但只要炉在,矿在,精灵在,就能一直造下去。”
他转身走向炉口,伸手探入余烬,取出一小块未完全熔化的残渣。残渣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中心嵌着一点银光。
他捏碎残渣,将那点银光收入袖中。
“第一批矿石杂质还是太多。”他说,“明天开始,净化时间延长一倍。”
工匠点头记下。
李文又看向甘蔗精灵,它因连续施术,身形已略显透明。
“休息三天。”他轻声说。
精灵微微点头,缓缓隐入袖中。
太阳西斜,玉门关的影子拉得老长。熔炉余温未散,炉口还冒着淡淡青烟。
李文站在炉前,袖中铜盘已黯淡无光,气运通道自动关闭。
他望向远方沙丘。
那只沙狐正缓缓走来,颈后的传信环依旧亮着,微光在暮色中忽明忽暗。
他没动。
刀已成,路尚远。
沙狐走到他脚边,停下,抬头,耳朵轻轻抖了一下。
李文弯腰,从怀里取出一块干粮,放在沙地上。
沙狐低头嗅了嗅,没吃。
它的目光一直盯着西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