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星子初现。澄清坊张宅内,却亮着温暖的灯火,驱散了秋夜的寒凉。忙碌、紧张、惊心动魄的一日终于过去,张绥之拖着疲惫不堪却精神亢奋的身躯,回到了这个在京中唯一能让他感到片刻安宁的“家”。
刚踏入院门,一股浓郁诱人的饭菜香气便扑鼻而来,中间还夹杂着花翎与阿依朵两个丫头叽叽喳喳的说笑声。
“大人回来啦!” 眼尖的花翎第一个发现他,像只欢快的雀鸟般从厨房里蹦了出来,腰间还系着一条洗得发白的粗布围裙,手上沾着些许面粉。阿依朵也跟在她身后,手里端着一盘刚出锅、热气腾腾、色泽金黄的葱油饼,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大人,您可算回来了!快洗洗手,吃饭了!今天我和阿依朵姐姐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花翎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地帮张绥之解下沾了尘土的官袍外氅。
张绥之看着眼前这充满生活气息的一幕,闻着那熟悉的家的味道,紧绷了一整日的神经终于缓缓松弛下来,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驱散了满身的疲惫。他露出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好,辛苦你们了。”
厅堂的方桌上,已经摆满了菜肴。虽非山珍海味,却样样精致可口,都是张绥之平日爱吃的家常菜:一碟切得细细的、淋了香油的酱黄瓜,一盆奶白色的、撒着碧绿葱花的鲫鱼豆腐汤,一碗油光红亮、软烂入味的红烧肉,还有那刚烙好的、外酥里嫩的葱油饼,以及一碟清爽的凉拌三丝。简单,却充满了用心。
张绥之确实是饿极了,也顾不得什么“食不言”的规矩,坐下便拿起筷子,狼吞虎咽起来。他吃得香甜,花翎和阿依朵便在一旁,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着:
“大人,您尝尝这鱼汤,是阿依朵姐姐守着炉子熬了足足一个时辰的呢,汤色像牛奶一样白!”
“还有这红烧肉,花翎可是偷偷跟隔壁王婆婆学的秘诀,加了冰糖炒的糖色,一点都不腻!”
“这葱油饼是我烙的,火候刚好,又香又脆!”
张绥之一边吃,一边连连点头,含糊不清地赞道:“嗯!好吃!真好吃!你们俩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比京城里大酒楼的厨子也不差!”
得到夸奖,两个丫头笑得更开心了,小小的厅堂里充满了温馨愉快的气氛。
风卷残云般将桌上的饭菜扫荡大半,张绥之满足地放下筷子,接过阿依朵递上的热毛巾擦了擦脸和手,感觉浑身的力气都回来了。他看着眼前这两个自朝鲜便跟随他、历经生死、情同兄妹的姑娘,心中一动,开口道:“花翎,阿依朵。”
“在呢,绥之哥哥!” 两个丫头齐声应道。
张绥之神色认真起来:“明日开始,你们二人,随我一同办案。”
“啊?” 花翎和阿依朵都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惊喜和跃跃欲试的神情。花翎性子急,抢先问道:“真的吗?大人!我们……我们也能帮上忙了?”
“当然。” 张绥之点点头,眼中带着信任与期许,“你二人身手都不错,尤其是潜行、追踪、攀爬这些本事,甚至比衙门里许多老捕快还要强。眼下这案子,牵扯甚广,敌暗我明,需要多方查探。有些场合,我或者官府的衙役不便直接出面,你们正好可以弥补不足。记住,一切以自身安全为重,暗中查访,发现任何可疑迹象,立刻回报,不得擅自行动。”
他心中自有考量。花翎和阿依朵虽为女子,但一个机灵古怪,一个沉稳敏锐,都有一身不错的武艺,尤其擅长隐匿和轻身功夫,是极好的暗探人选。让她们参与进来,不仅能多两双眼睛、两只耳朵,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是!绥之哥哥放心!我们一定小心行事,绝不给您添乱!” 花翎和阿依朵激动地应下,小脸上满是兴奋和使命感。
又嘱咐了几句注意事项,张绥之便让她们收拾碗筷,自己则起身回到了书房。
书房内,烛火摇曳。张绥之没有立刻休息,而是从书架的暗格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叠装订整齐、纸页泛黄的手抄本。这是离京前,药王弟子、真正的济生堂少东家顾云深赠予他的——一部顾云深师徒二人毕生钻研医药、毒理之心得笔录,以及部分江南药王陆清岚传下的孤本医案抄录。
今日北镇抚司中,那名白莲教俘虏死于见血封喉的毒针之下,那诡异的气味、细微的针孔,都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些江湖上下九流的阴毒手段,往往超出了寻常刑名案件的范畴,若不通晓些医毒之理,极易被表象迷惑,甚至可能中了敌人的暗算。
他深吸一口气,摒除杂念,就着昏黄的烛光,缓缓翻开了手中的抄本。顾云深的字迹清秀工整,绘图精准细致。上面不仅记载了各种药材的性味归经、炮制方法,更有许多关于疑难杂症、奇毒怪毒的诊断、解毒之法,以及大量相关的案例记载。其中一些用朱笔特别标注的,正是关于各种“蛊毒”、“迷药”、“瞬杀之毒”的记载,有些描述,竟与今日所见那毒针之效有几分相似!
张绥之看得入了神,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提笔在旁边的纸上记录下关键要点。他深知,与白莲教这等行事诡秘、不择手段的邪教组织较量,光有律法条文和推理断案之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他们的手段,知己知彼,方能克敌制胜。这部医书毒经,此刻在他看来,不啻于一部应对阴险敌人的“武功秘籍”。
夜渐深,万籁俱寂,唯有书房中偶尔响起的翻书声和烛花爆开的轻微噼啪声。张绥之的身影被烛光拉得长长的,投在墙壁上,显得专注而孤独。他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在云南丽江老家,于父亲书房中秉烛夜读的时光,只是如今,他读的不再是圣贤文章,而是关乎生死、关乎真相的另一种“学问”。
……
与此同时,紫禁城深处,清湘郡主朱禧君所居的宫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虽已夜深,宫内依旧灯火通明,人影绰绰。
尚宫局几位有品级的女官,正领着数十名宫女太监,捧着各式各样的锦盒、漆盘,鱼贯而入,将偌大的寝殿映衬得如同白昼。空气中弥漫着名贵香料和崭新织物的特殊气息。
今夜,是内府为清湘郡主呈送、试穿大婚礼服的日子。
朱禧君身着素白的寝衣,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披散在肩头,怔怔地坐在梳妆台前。铜镜中映出她清艳却带着一丝茫然和倦怠的面容。宫女阿菊小心翼翼地站在她身后,为她梳理着长发。
“郡主,您看,尚服局把大婚的吉服、翟冠、霞帔都送来了,请您过目试穿呢。” 为首的一位五品尚宫脸上堆着恭敬而讨好的笑容,指挥着宫女们将一件件璀璨夺目的服饰展开。
霎时间,整个寝殿仿佛被霞光笼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顶最为庄重华丽的七翟衔珠冠。冠体以细竹丝为胎,髹以黑漆,边缘缀满大小均匀、光泽莹润的东珠。冠前部,以金丝、点翠工艺盘出七只展翅欲飞的翟鸟(雉鸡),翟鸟口中各衔一串长长的珍珠璎珞,垂下至肩。冠顶则饰以牡丹、宝相花等繁复华丽的点翠花饰,中间簇拥着一颗龙眼大小、光华夺目的红宝石。这顶翟冠,其规格形制,几乎比肩公主,尽显皇家的恩宠与尊贵。
接着,是大衫霞帔。大衫为深青色,乃最高等级的“纻丝”面料,触手温润丝滑,其上用纯金线盘绕绣出巨大的云凤穿花图案,凤凰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烛光下流光溢彩,华美不可方物。霞帔为并列两条,自肩后垂至膝下,亦为深青底色,上用彩线绣满精致的云龙纹样,边缘缀以珍珠宝石,奢华无比。
此外,还有鞠衣、大带、玉革带、青袜舄等一应配件,无不是用料考究,做工精湛,代表了明代宫廷织造与刺绣工艺的最高水准。
“郡主,请您更衣试冠吧。” 尚宫轻声请示。
朱禧君如同一个精致的木偶,被宫女们搀扶起来,一层层穿上那繁复沉重的大婚礼服。当那顶象征着无上荣耀却也沉重无比的七翟冠戴在头上时,她纤细的脖颈不由得微微沉了一下。看着镜中那个被华服珠宝包裹、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朱禧君一时间有些恍惚。
镜中人,眉目如画,雍容华贵,在珠光宝气的映衬下,确实有倾国倾城之姿。这身行头,是多少宗室女子梦寐以求的荣光。可她心中,却感受不到丝毫待嫁新娘应有的喜悦与羞涩,反而涌起一股巨大的、难以言说的空虚和……恐惧。这华丽的衣冠,如同一个精美绝伦的黄金鸟笼,即将把她的一生都禁锢其中。
“郡主,您真是……太美了!” 阿菊在一旁由衷地赞叹,眼中满是惊艳,“这身吉服,也只有您这般品貌,才配得上呢!”
周围的宫女女官们也纷纷附和,说着吉祥话。
朱禧君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她想起了白日里阿菊告诉她的话——永淳堂姐去见过那位未来的仪宾,陈知澜了,据说“仪表堂堂”。
仪表堂堂……她心中默念着这四个字,却勾勒不出一个清晰的形象。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男子,她甚至不知道他
刚踏入院门,一股浓郁诱人的饭菜香气便扑鼻而来,中间还夹杂着花翎与阿依朵两个丫头叽叽喳喳的说笑声。
“大人回来啦!” 眼尖的花翎第一个发现他,像只欢快的雀鸟般从厨房里蹦了出来,腰间还系着一条洗得发白的粗布围裙,手上沾着些许面粉。阿依朵也跟在她身后,手里端着一盘刚出锅、热气腾腾、色泽金黄的葱油饼,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大人,您可算回来了!快洗洗手,吃饭了!今天我和阿依朵姐姐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花翎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地帮张绥之解下沾了尘土的官袍外氅。
张绥之看着眼前这充满生活气息的一幕,闻着那熟悉的家的味道,紧绷了一整日的神经终于缓缓松弛下来,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驱散了满身的疲惫。他露出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好,辛苦你们了。”
厅堂的方桌上,已经摆满了菜肴。虽非山珍海味,却样样精致可口,都是张绥之平日爱吃的家常菜:一碟切得细细的、淋了香油的酱黄瓜,一盆奶白色的、撒着碧绿葱花的鲫鱼豆腐汤,一碗油光红亮、软烂入味的红烧肉,还有那刚烙好的、外酥里嫩的葱油饼,以及一碟清爽的凉拌三丝。简单,却充满了用心。
张绥之确实是饿极了,也顾不得什么“食不言”的规矩,坐下便拿起筷子,狼吞虎咽起来。他吃得香甜,花翎和阿依朵便在一旁,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着:
“大人,您尝尝这鱼汤,是阿依朵姐姐守着炉子熬了足足一个时辰的呢,汤色像牛奶一样白!”
“还有这红烧肉,花翎可是偷偷跟隔壁王婆婆学的秘诀,加了冰糖炒的糖色,一点都不腻!”
“这葱油饼是我烙的,火候刚好,又香又脆!”
张绥之一边吃,一边连连点头,含糊不清地赞道:“嗯!好吃!真好吃!你们俩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比京城里大酒楼的厨子也不差!”
得到夸奖,两个丫头笑得更开心了,小小的厅堂里充满了温馨愉快的气氛。
风卷残云般将桌上的饭菜扫荡大半,张绥之满足地放下筷子,接过阿依朵递上的热毛巾擦了擦脸和手,感觉浑身的力气都回来了。他看着眼前这两个自朝鲜便跟随他、历经生死、情同兄妹的姑娘,心中一动,开口道:“花翎,阿依朵。”
“在呢,绥之哥哥!” 两个丫头齐声应道。
张绥之神色认真起来:“明日开始,你们二人,随我一同办案。”
“啊?” 花翎和阿依朵都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惊喜和跃跃欲试的神情。花翎性子急,抢先问道:“真的吗?大人!我们……我们也能帮上忙了?”
“当然。” 张绥之点点头,眼中带着信任与期许,“你二人身手都不错,尤其是潜行、追踪、攀爬这些本事,甚至比衙门里许多老捕快还要强。眼下这案子,牵扯甚广,敌暗我明,需要多方查探。有些场合,我或者官府的衙役不便直接出面,你们正好可以弥补不足。记住,一切以自身安全为重,暗中查访,发现任何可疑迹象,立刻回报,不得擅自行动。”
他心中自有考量。花翎和阿依朵虽为女子,但一个机灵古怪,一个沉稳敏锐,都有一身不错的武艺,尤其擅长隐匿和轻身功夫,是极好的暗探人选。让她们参与进来,不仅能多两双眼睛、两只耳朵,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是!绥之哥哥放心!我们一定小心行事,绝不给您添乱!” 花翎和阿依朵激动地应下,小脸上满是兴奋和使命感。
又嘱咐了几句注意事项,张绥之便让她们收拾碗筷,自己则起身回到了书房。
书房内,烛火摇曳。张绥之没有立刻休息,而是从书架的暗格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叠装订整齐、纸页泛黄的手抄本。这是离京前,药王弟子、真正的济生堂少东家顾云深赠予他的——一部顾云深师徒二人毕生钻研医药、毒理之心得笔录,以及部分江南药王陆清岚传下的孤本医案抄录。
今日北镇抚司中,那名白莲教俘虏死于见血封喉的毒针之下,那诡异的气味、细微的针孔,都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些江湖上下九流的阴毒手段,往往超出了寻常刑名案件的范畴,若不通晓些医毒之理,极易被表象迷惑,甚至可能中了敌人的暗算。
他深吸一口气,摒除杂念,就着昏黄的烛光,缓缓翻开了手中的抄本。顾云深的字迹清秀工整,绘图精准细致。上面不仅记载了各种药材的性味归经、炮制方法,更有许多关于疑难杂症、奇毒怪毒的诊断、解毒之法,以及大量相关的案例记载。其中一些用朱笔特别标注的,正是关于各种“蛊毒”、“迷药”、“瞬杀之毒”的记载,有些描述,竟与今日所见那毒针之效有几分相似!
张绥之看得入了神,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提笔在旁边的纸上记录下关键要点。他深知,与白莲教这等行事诡秘、不择手段的邪教组织较量,光有律法条文和推理断案之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他们的手段,知己知彼,方能克敌制胜。这部医书毒经,此刻在他看来,不啻于一部应对阴险敌人的“武功秘籍”。
夜渐深,万籁俱寂,唯有书房中偶尔响起的翻书声和烛花爆开的轻微噼啪声。张绥之的身影被烛光拉得长长的,投在墙壁上,显得专注而孤独。他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在云南丽江老家,于父亲书房中秉烛夜读的时光,只是如今,他读的不再是圣贤文章,而是关乎生死、关乎真相的另一种“学问”。
……
与此同时,紫禁城深处,清湘郡主朱禧君所居的宫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虽已夜深,宫内依旧灯火通明,人影绰绰。
尚宫局几位有品级的女官,正领着数十名宫女太监,捧着各式各样的锦盒、漆盘,鱼贯而入,将偌大的寝殿映衬得如同白昼。空气中弥漫着名贵香料和崭新织物的特殊气息。
今夜,是内府为清湘郡主呈送、试穿大婚礼服的日子。
朱禧君身着素白的寝衣,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披散在肩头,怔怔地坐在梳妆台前。铜镜中映出她清艳却带着一丝茫然和倦怠的面容。宫女阿菊小心翼翼地站在她身后,为她梳理着长发。
“郡主,您看,尚服局把大婚的吉服、翟冠、霞帔都送来了,请您过目试穿呢。” 为首的一位五品尚宫脸上堆着恭敬而讨好的笑容,指挥着宫女们将一件件璀璨夺目的服饰展开。
霎时间,整个寝殿仿佛被霞光笼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顶最为庄重华丽的七翟衔珠冠。冠体以细竹丝为胎,髹以黑漆,边缘缀满大小均匀、光泽莹润的东珠。冠前部,以金丝、点翠工艺盘出七只展翅欲飞的翟鸟(雉鸡),翟鸟口中各衔一串长长的珍珠璎珞,垂下至肩。冠顶则饰以牡丹、宝相花等繁复华丽的点翠花饰,中间簇拥着一颗龙眼大小、光华夺目的红宝石。这顶翟冠,其规格形制,几乎比肩公主,尽显皇家的恩宠与尊贵。
接着,是大衫霞帔。大衫为深青色,乃最高等级的“纻丝”面料,触手温润丝滑,其上用纯金线盘绕绣出巨大的云凤穿花图案,凤凰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烛光下流光溢彩,华美不可方物。霞帔为并列两条,自肩后垂至膝下,亦为深青底色,上用彩线绣满精致的云龙纹样,边缘缀以珍珠宝石,奢华无比。
此外,还有鞠衣、大带、玉革带、青袜舄等一应配件,无不是用料考究,做工精湛,代表了明代宫廷织造与刺绣工艺的最高水准。
“郡主,请您更衣试冠吧。” 尚宫轻声请示。
朱禧君如同一个精致的木偶,被宫女们搀扶起来,一层层穿上那繁复沉重的大婚礼服。当那顶象征着无上荣耀却也沉重无比的七翟冠戴在头上时,她纤细的脖颈不由得微微沉了一下。看着镜中那个被华服珠宝包裹、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朱禧君一时间有些恍惚。
镜中人,眉目如画,雍容华贵,在珠光宝气的映衬下,确实有倾国倾城之姿。这身行头,是多少宗室女子梦寐以求的荣光。可她心中,却感受不到丝毫待嫁新娘应有的喜悦与羞涩,反而涌起一股巨大的、难以言说的空虚和……恐惧。这华丽的衣冠,如同一个精美绝伦的黄金鸟笼,即将把她的一生都禁锢其中。
“郡主,您真是……太美了!” 阿菊在一旁由衷地赞叹,眼中满是惊艳,“这身吉服,也只有您这般品貌,才配得上呢!”
周围的宫女女官们也纷纷附和,说着吉祥话。
朱禧君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她想起了白日里阿菊告诉她的话——永淳堂姐去见过那位未来的仪宾,陈知澜了,据说“仪表堂堂”。
仪表堂堂……她心中默念着这四个字,却勾勒不出一个清晰的形象。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男子,她甚至不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