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宴结束后的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冰沁便已起身。她换上一身便于行动的青色劲装,摒弃了繁复的首饰,只将长发简单束起,眼神中透着与往日截然不同的坚定。
“小姐,您这是要去哪儿?”云溪端着洗漱用品走进来,见她这副装扮,不由有些惊讶。
“去京郊。”冰沁一边洗漱,一边说道,“昨日在宴席上向陛下请命,如今该兑现承诺了。”
云溪连忙道:“小姐,京郊流民混杂,不安全,您还是让管家派些人手跟着吧。”
“不必了。”冰沁摇头,“人多反而碍事。你替我准备些干粮和水,再带上府中那本《农桑辑要》,我们即刻出发。”
她如今已是鸿蒙公益至尊成体,寻常流民根本伤不了她,更何况她还能调动灵力自保。之所以不带过多人手,是怕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毕竟她一个侯府小姐亲自去灾区,本就容易引人非议。
云溪拗不过她,只好赶紧去准备。半个时辰后,两人乘着一辆简陋的马车,悄然驶出了李府,往京郊而去。
一路之上,景象愈发凄凉。原本肥沃的田地龟裂不堪,庄稼早已枯死,路边随处可见衣衫褴褛的流民,他们面黄肌瘦,眼神麻木,有的甚至奄奄一息地躺在路边,让人看了心头一紧。
冰沁掀开马车帘子,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泛起一丝不忍。她调动“普惠能量治愈”能力,悄然释放出柔和的鸿蒙能量,滋养着路边那些濒临死亡的流民,缓解他们的痛苦。
“小姐,您看他们多可怜啊。”云溪红着眼眶说道。
冰沁点了点头,语气沉重:“所以我们更要尽快行动起来,帮他们渡过难关。”
马车行至京郊的一处小镇,这里是流民聚集最多的地方。冰沁让车夫停下马车,带着云溪走了下去。
刚一落地,就有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围了上来,眼神中带着渴望:“姐姐,给点吃的吧,我们快饿死了。”
冰沁从包袱里拿出干粮,分给孩子们。孩子们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周围的流民看到这一幕,也纷纷围了过来,对着冰沁磕头道谢:“姑娘,求求您,给我们点吃的吧。”
冰沁连忙扶起他们,说道:“大家起来吧,我这次来,就是为了帮大家解决困难的。”
她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说道:“各位乡亲,我是李府二小姐李常茹。如今京郊干旱,大家生活艰难,我知道你们的苦楚。但光靠乞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必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流民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带着疑惑。他们早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现状。
冰沁继续说道:“我已经向陛下请命,重修灌溉水渠,开挖蓄水池。现在,我需要大家的帮助,只要你们愿意参与,每天都能领到粮食,等水渠修好,大家还能分到田地,重新耕种!”
听到能领到粮食,还能分到田地,流民们眼中顿时燃起了希望。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站出来,问道:“姑娘,你说的是真的吗?我们真的能领到粮食,分到田地?”
“当然是真的。”冰沁点头,语气坚定,“我以李府的声誉担保,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渡过难关!”
在冰沁的鼓舞下,流民们纷纷响应。冰沁立刻将他们分成几组,一组负责清理水渠旧址,一组负责开挖蓄水池,一组负责搭建临时棚屋,安置老弱病残。
她从空间里取出大量的粮食和工具,悄悄交给云溪,让她分发给流民。这些粮食和工具,都是她从林品如世界储备的战略物资中调取的,足以支撑初期的救灾工作。
同时,她翻开带来的《农桑辑要》,结合自己从多世学到的农业知识,指导流民们种植耐旱作物。她还调动“灵植培育”能力,暗中催生作物种子,提高发芽率和成活率。
在冰沁的有条不紊的安排下,救灾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流民们都干劲十足,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
这日午后,冰沁正在指导流民们搭建棚屋,忽然听到一阵马蹄声传来。她抬头望去,只见拓跋余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小镇。
“李二小姐,果然在这里。”拓跋余翻身下马,走到冰沁面前,眼神中带着探究,“本王倒是没想到,你竟真的会亲自来这里,与这些流民为伍。”
冰沁淡淡一笑:“南安王殿下,民为邦本,百姓受难,我身为侯府小姐,岂能坐视不理?”
“哦?”拓跋余挑眉,“这么说,你前日在宴席上提出的计策,并非是为了哗众取宠?”
“殿下说笑了。”冰沁语气平静,“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北魏的安宁。”
拓跋余盯着她看了片刻,似乎想从她脸上看出些什么,却只看到了一片真诚与坚定。他心中愈发疑惑,这个李常茹,似乎真的变了。
“既然李二小姐如此心系百姓,本王便助你一臂之力。”拓跋余挥了挥手,身后的随从立刻卸下了一批粮食和药品,“这些东西,就当是本王对救灾工作的支持。”
冰沁心中了然,拓跋余这是在试探她。她没有拒绝,对着拓跋余行了一礼:“多谢南安王殿下。殿下此举,真是百姓之福。”
拓跋余看着她坦然接受的样子,心中更加疑惑。他本以为她会像往日一样,借机讨好自己,没想到她竟如此平静。
“李二小姐,你就不怕本王别有用心吗?”拓跋余问道。
冰沁微微一笑:“殿下是皇室宗亲,心系百姓是理所应当的。至于殿下是否别有用心,我相信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拓跋余被她怼得哑口无言,只好讪讪地笑了笑:“李二小姐说得是。既然如此,本王便不打扰你了,告辞。”
看着拓跋余离去的背影,云溪忍不住说道:“小姐,您为什么要接受南安王的东西?他肯定没安好心。”
冰沁笑了笑:“我们现在正是需要物资的时候,他送来的东西,不用白不用。至于他的心思,我们只要多加提防便是。”
她知道,拓跋余此次前来,一方面是试探她,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机会拉拢民心。但她并不在意,只要能为百姓做实事,积累善缘,无论谁来支持,她都欣然接受。
然而,麻烦很快就来了。
几日后,朝堂上有人弹劾冰沁,说她私自动用李府家产救济流民,结交民心,意图不轨。皇帝虽然没有立刻降罪,但也对冰沁产生了一丝疑虑。
消息传到李府,李夫人顿时慌了神,连忙派人去京郊通知冰沁。
冰沁接到消息后,并没有丝毫慌乱。她知道,这是有人在背后暗算她,很可能就是那些嫉妒她得到皇帝赏识的官员,甚至可能与拓跋余有关。
她立刻赶回李府,安抚好李夫人,然后写了一封奏折,派人送往皇宫。在奏折中,她详细说明了自己动用家产救济流民的原因,并附上了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百姓们的感谢信。
同时,她调动“公益道心融合”能力,将自己的公益初心与鸿蒙能量结合,形成一股温和的能量波动,悄然影响着皇宫中的皇帝和大臣们,让他们感受到她的真诚与无私。
皇帝看到奏折和百姓们的感谢信后,心中的疑虑顿时消散。他不仅没有降罪于冰沁,反而对她更加赞赏,下令嘉奖李府,并号召文武百官向冰沁学习,积极参与救灾工作。
那些弹劾冰沁的官员,见状也只好作罢。
经此一事,冰沁的声望更高了。京郊的百姓们都对她感恩戴德,称她为“活菩萨”。李府的地位也随之提升,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正义之府。
冰沁回到京郊,继续带领流民们兴修水利,种植作物。在她的努力下,灌溉水渠很快就修好了,蓄水池也开挖完成。不久后,天空下起了一场及时雨,雨水被蓄水池收集起来,滋润着干涸的田地。
流民们欢呼雀跃,纷纷对着冰沁磕头道谢。冰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她已经成功地为李府积累了大量的善缘,也为自己在北魏时空站稳了脚跟。
而这一切,都被暗中观察的拓跋余看在了眼里。他看着冰沁站在田埂上,被百姓们簇拥着,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心中竟生出了一丝异样的情愫。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这个李常茹了,也越来越对她产生了兴趣。
冰沁察觉到了拓跋余的目光,却依旧不为所动。她知道,她的目标是守护李府平安,践行公益初心,活出独立自由的人生。至于拓跋余的心思,她根本不在乎。
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继续巩固救灾成果,帮助百姓们恢复生产,同时警惕朝堂上的暗流涌动,为李府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春日的阳光洒在京郊的大地上,照在冰沁的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她的身影在田埂上显得格外挺拔,宛如一位守护百姓的女神,在北魏时空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公益传奇。
“小姐,您这是要去哪儿?”云溪端着洗漱用品走进来,见她这副装扮,不由有些惊讶。
“去京郊。”冰沁一边洗漱,一边说道,“昨日在宴席上向陛下请命,如今该兑现承诺了。”
云溪连忙道:“小姐,京郊流民混杂,不安全,您还是让管家派些人手跟着吧。”
“不必了。”冰沁摇头,“人多反而碍事。你替我准备些干粮和水,再带上府中那本《农桑辑要》,我们即刻出发。”
她如今已是鸿蒙公益至尊成体,寻常流民根本伤不了她,更何况她还能调动灵力自保。之所以不带过多人手,是怕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毕竟她一个侯府小姐亲自去灾区,本就容易引人非议。
云溪拗不过她,只好赶紧去准备。半个时辰后,两人乘着一辆简陋的马车,悄然驶出了李府,往京郊而去。
一路之上,景象愈发凄凉。原本肥沃的田地龟裂不堪,庄稼早已枯死,路边随处可见衣衫褴褛的流民,他们面黄肌瘦,眼神麻木,有的甚至奄奄一息地躺在路边,让人看了心头一紧。
冰沁掀开马车帘子,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泛起一丝不忍。她调动“普惠能量治愈”能力,悄然释放出柔和的鸿蒙能量,滋养着路边那些濒临死亡的流民,缓解他们的痛苦。
“小姐,您看他们多可怜啊。”云溪红着眼眶说道。
冰沁点了点头,语气沉重:“所以我们更要尽快行动起来,帮他们渡过难关。”
马车行至京郊的一处小镇,这里是流民聚集最多的地方。冰沁让车夫停下马车,带着云溪走了下去。
刚一落地,就有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围了上来,眼神中带着渴望:“姐姐,给点吃的吧,我们快饿死了。”
冰沁从包袱里拿出干粮,分给孩子们。孩子们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周围的流民看到这一幕,也纷纷围了过来,对着冰沁磕头道谢:“姑娘,求求您,给我们点吃的吧。”
冰沁连忙扶起他们,说道:“大家起来吧,我这次来,就是为了帮大家解决困难的。”
她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说道:“各位乡亲,我是李府二小姐李常茹。如今京郊干旱,大家生活艰难,我知道你们的苦楚。但光靠乞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必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流民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带着疑惑。他们早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现状。
冰沁继续说道:“我已经向陛下请命,重修灌溉水渠,开挖蓄水池。现在,我需要大家的帮助,只要你们愿意参与,每天都能领到粮食,等水渠修好,大家还能分到田地,重新耕种!”
听到能领到粮食,还能分到田地,流民们眼中顿时燃起了希望。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站出来,问道:“姑娘,你说的是真的吗?我们真的能领到粮食,分到田地?”
“当然是真的。”冰沁点头,语气坚定,“我以李府的声誉担保,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渡过难关!”
在冰沁的鼓舞下,流民们纷纷响应。冰沁立刻将他们分成几组,一组负责清理水渠旧址,一组负责开挖蓄水池,一组负责搭建临时棚屋,安置老弱病残。
她从空间里取出大量的粮食和工具,悄悄交给云溪,让她分发给流民。这些粮食和工具,都是她从林品如世界储备的战略物资中调取的,足以支撑初期的救灾工作。
同时,她翻开带来的《农桑辑要》,结合自己从多世学到的农业知识,指导流民们种植耐旱作物。她还调动“灵植培育”能力,暗中催生作物种子,提高发芽率和成活率。
在冰沁的有条不紊的安排下,救灾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流民们都干劲十足,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
这日午后,冰沁正在指导流民们搭建棚屋,忽然听到一阵马蹄声传来。她抬头望去,只见拓跋余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小镇。
“李二小姐,果然在这里。”拓跋余翻身下马,走到冰沁面前,眼神中带着探究,“本王倒是没想到,你竟真的会亲自来这里,与这些流民为伍。”
冰沁淡淡一笑:“南安王殿下,民为邦本,百姓受难,我身为侯府小姐,岂能坐视不理?”
“哦?”拓跋余挑眉,“这么说,你前日在宴席上提出的计策,并非是为了哗众取宠?”
“殿下说笑了。”冰沁语气平静,“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北魏的安宁。”
拓跋余盯着她看了片刻,似乎想从她脸上看出些什么,却只看到了一片真诚与坚定。他心中愈发疑惑,这个李常茹,似乎真的变了。
“既然李二小姐如此心系百姓,本王便助你一臂之力。”拓跋余挥了挥手,身后的随从立刻卸下了一批粮食和药品,“这些东西,就当是本王对救灾工作的支持。”
冰沁心中了然,拓跋余这是在试探她。她没有拒绝,对着拓跋余行了一礼:“多谢南安王殿下。殿下此举,真是百姓之福。”
拓跋余看着她坦然接受的样子,心中更加疑惑。他本以为她会像往日一样,借机讨好自己,没想到她竟如此平静。
“李二小姐,你就不怕本王别有用心吗?”拓跋余问道。
冰沁微微一笑:“殿下是皇室宗亲,心系百姓是理所应当的。至于殿下是否别有用心,我相信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拓跋余被她怼得哑口无言,只好讪讪地笑了笑:“李二小姐说得是。既然如此,本王便不打扰你了,告辞。”
看着拓跋余离去的背影,云溪忍不住说道:“小姐,您为什么要接受南安王的东西?他肯定没安好心。”
冰沁笑了笑:“我们现在正是需要物资的时候,他送来的东西,不用白不用。至于他的心思,我们只要多加提防便是。”
她知道,拓跋余此次前来,一方面是试探她,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机会拉拢民心。但她并不在意,只要能为百姓做实事,积累善缘,无论谁来支持,她都欣然接受。
然而,麻烦很快就来了。
几日后,朝堂上有人弹劾冰沁,说她私自动用李府家产救济流民,结交民心,意图不轨。皇帝虽然没有立刻降罪,但也对冰沁产生了一丝疑虑。
消息传到李府,李夫人顿时慌了神,连忙派人去京郊通知冰沁。
冰沁接到消息后,并没有丝毫慌乱。她知道,这是有人在背后暗算她,很可能就是那些嫉妒她得到皇帝赏识的官员,甚至可能与拓跋余有关。
她立刻赶回李府,安抚好李夫人,然后写了一封奏折,派人送往皇宫。在奏折中,她详细说明了自己动用家产救济流民的原因,并附上了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百姓们的感谢信。
同时,她调动“公益道心融合”能力,将自己的公益初心与鸿蒙能量结合,形成一股温和的能量波动,悄然影响着皇宫中的皇帝和大臣们,让他们感受到她的真诚与无私。
皇帝看到奏折和百姓们的感谢信后,心中的疑虑顿时消散。他不仅没有降罪于冰沁,反而对她更加赞赏,下令嘉奖李府,并号召文武百官向冰沁学习,积极参与救灾工作。
那些弹劾冰沁的官员,见状也只好作罢。
经此一事,冰沁的声望更高了。京郊的百姓们都对她感恩戴德,称她为“活菩萨”。李府的地位也随之提升,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正义之府。
冰沁回到京郊,继续带领流民们兴修水利,种植作物。在她的努力下,灌溉水渠很快就修好了,蓄水池也开挖完成。不久后,天空下起了一场及时雨,雨水被蓄水池收集起来,滋润着干涸的田地。
流民们欢呼雀跃,纷纷对着冰沁磕头道谢。冰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她已经成功地为李府积累了大量的善缘,也为自己在北魏时空站稳了脚跟。
而这一切,都被暗中观察的拓跋余看在了眼里。他看着冰沁站在田埂上,被百姓们簇拥着,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心中竟生出了一丝异样的情愫。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这个李常茹了,也越来越对她产生了兴趣。
冰沁察觉到了拓跋余的目光,却依旧不为所动。她知道,她的目标是守护李府平安,践行公益初心,活出独立自由的人生。至于拓跋余的心思,她根本不在乎。
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继续巩固救灾成果,帮助百姓们恢复生产,同时警惕朝堂上的暗流涌动,为李府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春日的阳光洒在京郊的大地上,照在冰沁的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她的身影在田埂上显得格外挺拔,宛如一位守护百姓的女神,在北魏时空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公益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