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明是个执行力极强的人,尤其是在关乎家人健康的事情上。离开云山墅后,他立刻调动所有资源,严格按照杨帆给出的方案,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
当天晚上,那幅诡异的油画就被专业人员戴着防护装备,小心取下,用特制的铅封箱密封后,暂时存放在远离别墅的独立仓库,等待后续专业处理。
第二天,九块符合要求的黄色花岗岩、九斤粗海盐以及那根碗口粗的桃木桩便已备齐。张启明亲自监督,指挥工人在别墅地基外围,依照杨帆指示的九宫方位,精准埋下了九块花岗岩。随后,佣人们将海盐仔细撒遍每个角落。
当那根桃木桩被重重钉入后花园的中央,入土近半时,站在一旁的张启明莫名地感到,周围似乎有那么一瞬间,掠过一丝极其微弱的、难以言喻的“松动”感,仿佛某种长久以来压抑着这片土地的无形之物,被轻轻地撬开了一道缝隙。
接下来的几天,矮墙开始修建,水晶帘挂上了女儿房间的窗口,屏风摆在了楼梯口,主卧的床位也调整到了东南方位…每一项改造都严格遵循杨帆的指导。
说来也奇,就在那幅画被移走、海盐撒下的第二天,暂住在市区旧宅的张夫人便感觉一直萦绕不去的头痛减轻了大半,睡眠踏实了许多。张启明的小女儿精神也明显好转,食欲恢复,脸上重新有了笑容。连他年迈的母亲都说,夜里不再觉得那么阴冷了。
这种立竿见影的变化,让张启明一家又惊又喜,对杨帆的感激和敬佩更是达到了顶点。
一周后,所有改造初步完成。张启明按照杨帆的嘱咐,没有立刻搬回去,而是让别墅彻底通风,并安排人在客厅正东方位摆放了一座精致的开口铜葫芦。
又过了半个月,待感觉家中气场确实变得温暖、平和,不再有往日那种若有若无的压抑感后,张启明一家才小心翼翼地搬回了云山墅。
这一次,再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家人的身体状况持续好转,甚至比住在市区时还要精神健旺。家里那种惶惶不安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安宁与温馨。
张启明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他深知,这一切都仰赖于那位看似年轻、却拥有着通天彻地之能的杨大师。
这一日,他亲自驾车,带着满满的诚意和一份厚礼,再次来到了清微观。
“杨大师!大恩不言谢!”一见到杨帆,张启明便深深鞠了一躬,神情激动,“按照您的方案整改后,家人的病全好了!现在家里气氛也完全不一样了!您真是神人!”
他让随从将礼物搬进来,除了常规的名贵药材、滋补品外,还有一个看起来颇为古朴沉重的木盒。
“杨大师,我知道您不看重这些俗物,但这点心意,请您务必收下。”张启明诚恳地说道,“若非您明察秋毫,找出那幅毒画和地底的问题,我一家老小恐怕…”他后怕地摇了摇头。
杨帆依旧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只是目光扫过那个木盒时,微微停顿了一下。他感受到木盒内传来一丝极其隐晦、却中正平和的古老气息。
“张先生客气了,分内之事。”杨帆淡淡回应,并未推辞礼物,这是规矩,也是让对方安心。
张启明又转向陈雪,同样郑重道谢:“也多谢陈小姐当日详细记录,帮了大忙。”
陈雪连忙还礼:“张总言重了,我只是做了该做的。”
张启明感慨道:“杨大师,不瞒您说,我之前也请过几位先生,他们要么说得玄乎其玄,要么就是做法事收高价,效果却…唯有您,不做法事,不念咒语,只是精准地指出问题,给出我们普通人就能操作的解决办法,而且效果如此显着!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我对您的学问和洞察力,是彻底服气了!”
他这番话发自肺腑。杨帆这种基于深刻理论和实践智慧解决问题的方式,比那些装神弄鬼的手段,更能折服他这样的实业家。
此事虽未大肆宣扬,但在张启明顶级的商业圈层和少数信赖的朋友中,却悄然传开。
“清微观的杨大师,虽然据说功力受损,但那眼光和学问是真厉害!老张家那邪门的别墅,多少人都没辙,他愣是没动什么法术,就指点着给调理好了!”
“真的假的?他不是已经…”
“千真万确!老张亲口说的,家人现在生龙活虎!看来这杨大师,底蕴深着呢,失去的或许只是蛮力,真正的本事还在!”
这些议论,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开始悄然改变着某些人对杨帆的看法。“杨大师”的名号,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再次在小范围内响起,但这一次,更多了几分对其知识与智慧的敬重。
送走千恩万谢的张启明后,杨帆打开了那个木盒。
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块巴掌大小、颜色深青、触手温润的古玉。玉身雕刻着云水蟠螭纹,刀法古拙,包浆厚实,隐隐透着一股安定祥和的之气。
“这是…一块上了年头的护身古玉,而且是受过正统香火熏陶的。”杨帆摩挲着古玉,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张启明这份礼,倒是送到了点子上。此玉对他目前温养心神、安定魂魄,颇有裨益。
陈雪看着那块古玉,又回想起张启明那敬佩无比的眼神,心中充满了自豪。
“杨师傅,看来即使没有内力,您依然是最厉害的!”她由衷地说道。
杨帆将古玉握在手中,感受着那丝微弱的平和之气融入己身,微微笑了笑。
金石之言,可以开窍。
金石之为,可以证道。
张启明这件事,如同一块试金石,不仅验证了他“极境”之路的可行性,更向外界证明了他杨帆真正的价值所在——那便是深植于知识与智慧之中的、永不褪色的底蕴。
潜龙在渊,虽未腾飞,但其鳞爪之利,已初露锋芒。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当天晚上,那幅诡异的油画就被专业人员戴着防护装备,小心取下,用特制的铅封箱密封后,暂时存放在远离别墅的独立仓库,等待后续专业处理。
第二天,九块符合要求的黄色花岗岩、九斤粗海盐以及那根碗口粗的桃木桩便已备齐。张启明亲自监督,指挥工人在别墅地基外围,依照杨帆指示的九宫方位,精准埋下了九块花岗岩。随后,佣人们将海盐仔细撒遍每个角落。
当那根桃木桩被重重钉入后花园的中央,入土近半时,站在一旁的张启明莫名地感到,周围似乎有那么一瞬间,掠过一丝极其微弱的、难以言喻的“松动”感,仿佛某种长久以来压抑着这片土地的无形之物,被轻轻地撬开了一道缝隙。
接下来的几天,矮墙开始修建,水晶帘挂上了女儿房间的窗口,屏风摆在了楼梯口,主卧的床位也调整到了东南方位…每一项改造都严格遵循杨帆的指导。
说来也奇,就在那幅画被移走、海盐撒下的第二天,暂住在市区旧宅的张夫人便感觉一直萦绕不去的头痛减轻了大半,睡眠踏实了许多。张启明的小女儿精神也明显好转,食欲恢复,脸上重新有了笑容。连他年迈的母亲都说,夜里不再觉得那么阴冷了。
这种立竿见影的变化,让张启明一家又惊又喜,对杨帆的感激和敬佩更是达到了顶点。
一周后,所有改造初步完成。张启明按照杨帆的嘱咐,没有立刻搬回去,而是让别墅彻底通风,并安排人在客厅正东方位摆放了一座精致的开口铜葫芦。
又过了半个月,待感觉家中气场确实变得温暖、平和,不再有往日那种若有若无的压抑感后,张启明一家才小心翼翼地搬回了云山墅。
这一次,再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家人的身体状况持续好转,甚至比住在市区时还要精神健旺。家里那种惶惶不安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安宁与温馨。
张启明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他深知,这一切都仰赖于那位看似年轻、却拥有着通天彻地之能的杨大师。
这一日,他亲自驾车,带着满满的诚意和一份厚礼,再次来到了清微观。
“杨大师!大恩不言谢!”一见到杨帆,张启明便深深鞠了一躬,神情激动,“按照您的方案整改后,家人的病全好了!现在家里气氛也完全不一样了!您真是神人!”
他让随从将礼物搬进来,除了常规的名贵药材、滋补品外,还有一个看起来颇为古朴沉重的木盒。
“杨大师,我知道您不看重这些俗物,但这点心意,请您务必收下。”张启明诚恳地说道,“若非您明察秋毫,找出那幅毒画和地底的问题,我一家老小恐怕…”他后怕地摇了摇头。
杨帆依旧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只是目光扫过那个木盒时,微微停顿了一下。他感受到木盒内传来一丝极其隐晦、却中正平和的古老气息。
“张先生客气了,分内之事。”杨帆淡淡回应,并未推辞礼物,这是规矩,也是让对方安心。
张启明又转向陈雪,同样郑重道谢:“也多谢陈小姐当日详细记录,帮了大忙。”
陈雪连忙还礼:“张总言重了,我只是做了该做的。”
张启明感慨道:“杨大师,不瞒您说,我之前也请过几位先生,他们要么说得玄乎其玄,要么就是做法事收高价,效果却…唯有您,不做法事,不念咒语,只是精准地指出问题,给出我们普通人就能操作的解决办法,而且效果如此显着!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我对您的学问和洞察力,是彻底服气了!”
他这番话发自肺腑。杨帆这种基于深刻理论和实践智慧解决问题的方式,比那些装神弄鬼的手段,更能折服他这样的实业家。
此事虽未大肆宣扬,但在张启明顶级的商业圈层和少数信赖的朋友中,却悄然传开。
“清微观的杨大师,虽然据说功力受损,但那眼光和学问是真厉害!老张家那邪门的别墅,多少人都没辙,他愣是没动什么法术,就指点着给调理好了!”
“真的假的?他不是已经…”
“千真万确!老张亲口说的,家人现在生龙活虎!看来这杨大师,底蕴深着呢,失去的或许只是蛮力,真正的本事还在!”
这些议论,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开始悄然改变着某些人对杨帆的看法。“杨大师”的名号,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再次在小范围内响起,但这一次,更多了几分对其知识与智慧的敬重。
送走千恩万谢的张启明后,杨帆打开了那个木盒。
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块巴掌大小、颜色深青、触手温润的古玉。玉身雕刻着云水蟠螭纹,刀法古拙,包浆厚实,隐隐透着一股安定祥和的之气。
“这是…一块上了年头的护身古玉,而且是受过正统香火熏陶的。”杨帆摩挲着古玉,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张启明这份礼,倒是送到了点子上。此玉对他目前温养心神、安定魂魄,颇有裨益。
陈雪看着那块古玉,又回想起张启明那敬佩无比的眼神,心中充满了自豪。
“杨师傅,看来即使没有内力,您依然是最厉害的!”她由衷地说道。
杨帆将古玉握在手中,感受着那丝微弱的平和之气融入己身,微微笑了笑。
金石之言,可以开窍。
金石之为,可以证道。
张启明这件事,如同一块试金石,不仅验证了他“极境”之路的可行性,更向外界证明了他杨帆真正的价值所在——那便是深植于知识与智慧之中的、永不褪色的底蕴。
潜龙在渊,虽未腾飞,但其鳞爪之利,已初露锋芒。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