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将小院染成一片温暖的橘色,为斑驳的墙壁和老旧的屋瓦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边。杨帆坐在院中的石凳上,面前摊开着那张记载着“极境”秘密的密文拓印本(原件已被他妥善收藏),以及他刚刚写就的、记录着自身体验的心得手稿。
他没有立刻开始新的尝试,也没有沉浸在对前路的思索中。一种奇特的分享欲在他心中涌动。这份关乎道途根本、惊世骇俗的发现,这份沉重与希望并存的秘密,他不想,也不能再独自承担。而能够分享,也值得信任的对象,此刻在他心中,唯有陈雪。
脚步声轻轻响起,陈雪结束了下午的吐纳练习,从厢房走了出来。她看到杨帆独自坐在院中,夕阳勾勒着他沉静的侧影,那身影似乎与往常有些不同,少了几分沉郁,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光亮?
“杨帆?”她轻声唤道,走近了些。
杨帆抬起头,看向她。她的气色比之前更好了,周天循环初步稳固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提升了一个层次,眼眸清澈,带着修炼初有所成的莹润光泽。
“坐。”杨帆指了指对面的石凳,声音平和。
陈雪依言坐下,目光自然地落在了石桌上的纸张上。那些古怪的符号和杨帆新鲜墨迹的字迹,让她有些好奇,但她没有贸然发问。
杨帆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如何向一个刚刚踏入修炼之门,对道家玄妙理解尚浅的人,解释“极境”这种近乎颠覆性的概念?
“我最近,”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整理师父遗物时,发现了一些他未曾告诉我的事情。关于我们这一脉的过去,也关于……一条可能不同的路。”
陈雪安静地听着,神情专注。
杨帆没有直接提及阴灵门和师门恩怨,那对她而言还为时过早,也过于凶险。他选择了从“极境”本身开始。
“师父他老人家,一生博学,一直在探寻大道的更多可能。他在一份密文中记载了一个猜想,”杨帆的手指轻轻点在那拓印本的模糊字迹上,“他认为,我们现在的修炼方式,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或许……并非唯一的路。在这条路的尽头,或者旁边,可能存在着另一种状态。”
他斟酌着用词:“一种……需要暂时放下所有后天修炼来的力量,让心神沉入一种近乎‘空无’的寂静,在其中,去触碰生命最本源……一点‘灵光’的状态。师父将其称为——‘极境’。”
陈雪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放下力量?归于空无?那……那不是散功了吗?会很危险吧?”她下意识地担心起来。修炼来之不易,她刚刚体会到气感循环的玄妙,深知力量的重要性。
杨帆看着她眼中的担忧,心中微暖。他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种奇异的笃定:“不是散功,是‘归零’。就像……擦拭蒙尘的镜面,不是为了毁掉镜子,而是为了让其映照更清晰。师父的记载很模糊,也没有具体方法,他一直不敢尝试。”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陈雪,眼中闪烁着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激动光芒:“但是,陈雪,我可能……无意中触碰到了那个门槛。”
陈雪愣住了,红唇微张,一时没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杨帆没有卖关子,将今天清晨在那空明状态中,感知到那一点“真我”灵光的经历,用尽可能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出来。他描述了那种“下沉”的感觉,那种万籁俱寂中的纯粹感知,以及那一点微弱却无比纯粹、仿佛源自生命本身的“光”的出现。
“……虽然只是一瞬间,虽然很快就被其他事情打断了,”杨帆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我可以肯定,那不是幻觉。那就是师父猜测的,‘先天本源’的映照!”
他看着陈雪,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明亮,那是一种在漫长黑暗中跋涉,终于看到一线曙光时的神采:“这意味着,师父的猜想可能是对的!这意味着,即使在地球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可能也有一条……不一样的路可以走!这不是绝路!”
陈雪怔怔地看着他。杨帆话语中那些关于“寂灭”、“归零”、“本源”的玄奥概念,她并不能完全理解其深意。但是,她听懂了最关键的部分——杨帆找到了新的希望!一条可能突破当前困境的道路!
她看着杨帆眼中那久违的、几乎可以称之为“炽热”的光芒,看着他脸上那因为激动而微微泛起的红晕,看着他整个人仿佛从内而外焕发出新的生机。自从认识他以来,他总是沉稳、冷静,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疏离和沉重,何曾有过如此……充满活力的时刻?
一股由衷的、纯粹的喜悦,如同温暖的泉水,从陈雪心底涌出,瞬间淹没了她。她不在乎那“极境”到底是什么,不在乎那条路有多难走,她在乎的是,眼前这个给予她和父亲新生的人,这个背负着太多她所不知重担的人,终于卸下了一些沉重的包袱,重新燃起了斗志!
“太好了!杨帆!真的……太好了!”陈雪的声音有些哽咽,她情不自禁地伸出手,紧紧握住了杨帆放在石桌上的手,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嘴角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
她的手温暖而柔软,传递过来的不仅仅是温度,还有一种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
杨帆感受着手背上传来的力度和温度,看着陈雪那为他由衷高兴而泛红的眼眶,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了。他反手轻轻回握了一下,虽然很快就松开了,但那份短暂的接触,却仿佛在两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这条路很难,也很危险。”杨帆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语气恢复了几分平日的沉稳,“师父都不敢轻易尝试。而且,似乎……容易引动一些不好的东西。”他隐晦地提了一下那南洋小册子的异动。
“我不怕!”陈雪立刻说道,眼神坚定,“无论多难,总比没有希望好!杨帆,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够走下去!”
她的信任,简单而直接,却如同最坚实的后盾,给了杨帆莫大的鼓舞。
夕阳彻底沉入了地平线,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小院被暮色笼罩。但两人之间的氛围,却仿佛仍沐浴在光明之中。
杨帆将石桌上的纸张仔细收好。分享秘密,不仅没有带来负担,反而让他感觉肩上的重量似乎被分担了一些,前行的脚步也更加轻盈。
“这件事,暂时不要对任何人提起。”杨帆叮嘱道。
“我知道轻重。”陈雪用力点头,神情郑重。
夜色渐浓,小院亮起了温暖的灯光。杨帆看着在灯光下开始准备晚饭的陈雪,忙碌的身影带着一种安宁的气息。
他忽然觉得,在这条充满未知与险阻的“极境”之路上,能有一个人相伴,能分享这份沉重与希望,或许,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机缘与力量。
心灯已燃,如今,又多了一人,共照前路。这份加深的信任与羁绊,或许将成为他未来面对一切风浪时,最珍贵的支撑。
他没有立刻开始新的尝试,也没有沉浸在对前路的思索中。一种奇特的分享欲在他心中涌动。这份关乎道途根本、惊世骇俗的发现,这份沉重与希望并存的秘密,他不想,也不能再独自承担。而能够分享,也值得信任的对象,此刻在他心中,唯有陈雪。
脚步声轻轻响起,陈雪结束了下午的吐纳练习,从厢房走了出来。她看到杨帆独自坐在院中,夕阳勾勒着他沉静的侧影,那身影似乎与往常有些不同,少了几分沉郁,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光亮?
“杨帆?”她轻声唤道,走近了些。
杨帆抬起头,看向她。她的气色比之前更好了,周天循环初步稳固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提升了一个层次,眼眸清澈,带着修炼初有所成的莹润光泽。
“坐。”杨帆指了指对面的石凳,声音平和。
陈雪依言坐下,目光自然地落在了石桌上的纸张上。那些古怪的符号和杨帆新鲜墨迹的字迹,让她有些好奇,但她没有贸然发问。
杨帆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如何向一个刚刚踏入修炼之门,对道家玄妙理解尚浅的人,解释“极境”这种近乎颠覆性的概念?
“我最近,”他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整理师父遗物时,发现了一些他未曾告诉我的事情。关于我们这一脉的过去,也关于……一条可能不同的路。”
陈雪安静地听着,神情专注。
杨帆没有直接提及阴灵门和师门恩怨,那对她而言还为时过早,也过于凶险。他选择了从“极境”本身开始。
“师父他老人家,一生博学,一直在探寻大道的更多可能。他在一份密文中记载了一个猜想,”杨帆的手指轻轻点在那拓印本的模糊字迹上,“他认为,我们现在的修炼方式,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或许……并非唯一的路。在这条路的尽头,或者旁边,可能存在着另一种状态。”
他斟酌着用词:“一种……需要暂时放下所有后天修炼来的力量,让心神沉入一种近乎‘空无’的寂静,在其中,去触碰生命最本源……一点‘灵光’的状态。师父将其称为——‘极境’。”
陈雪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放下力量?归于空无?那……那不是散功了吗?会很危险吧?”她下意识地担心起来。修炼来之不易,她刚刚体会到气感循环的玄妙,深知力量的重要性。
杨帆看着她眼中的担忧,心中微暖。他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种奇异的笃定:“不是散功,是‘归零’。就像……擦拭蒙尘的镜面,不是为了毁掉镜子,而是为了让其映照更清晰。师父的记载很模糊,也没有具体方法,他一直不敢尝试。”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陈雪,眼中闪烁着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激动光芒:“但是,陈雪,我可能……无意中触碰到了那个门槛。”
陈雪愣住了,红唇微张,一时没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杨帆没有卖关子,将今天清晨在那空明状态中,感知到那一点“真我”灵光的经历,用尽可能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出来。他描述了那种“下沉”的感觉,那种万籁俱寂中的纯粹感知,以及那一点微弱却无比纯粹、仿佛源自生命本身的“光”的出现。
“……虽然只是一瞬间,虽然很快就被其他事情打断了,”杨帆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我可以肯定,那不是幻觉。那就是师父猜测的,‘先天本源’的映照!”
他看着陈雪,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明亮,那是一种在漫长黑暗中跋涉,终于看到一线曙光时的神采:“这意味着,师父的猜想可能是对的!这意味着,即使在地球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可能也有一条……不一样的路可以走!这不是绝路!”
陈雪怔怔地看着他。杨帆话语中那些关于“寂灭”、“归零”、“本源”的玄奥概念,她并不能完全理解其深意。但是,她听懂了最关键的部分——杨帆找到了新的希望!一条可能突破当前困境的道路!
她看着杨帆眼中那久违的、几乎可以称之为“炽热”的光芒,看着他脸上那因为激动而微微泛起的红晕,看着他整个人仿佛从内而外焕发出新的生机。自从认识他以来,他总是沉稳、冷静,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疏离和沉重,何曾有过如此……充满活力的时刻?
一股由衷的、纯粹的喜悦,如同温暖的泉水,从陈雪心底涌出,瞬间淹没了她。她不在乎那“极境”到底是什么,不在乎那条路有多难走,她在乎的是,眼前这个给予她和父亲新生的人,这个背负着太多她所不知重担的人,终于卸下了一些沉重的包袱,重新燃起了斗志!
“太好了!杨帆!真的……太好了!”陈雪的声音有些哽咽,她情不自禁地伸出手,紧紧握住了杨帆放在石桌上的手,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嘴角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
她的手温暖而柔软,传递过来的不仅仅是温度,还有一种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支持。
杨帆感受着手背上传来的力度和温度,看着陈雪那为他由衷高兴而泛红的眼眶,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了。他反手轻轻回握了一下,虽然很快就松开了,但那份短暂的接触,却仿佛在两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这条路很难,也很危险。”杨帆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语气恢复了几分平日的沉稳,“师父都不敢轻易尝试。而且,似乎……容易引动一些不好的东西。”他隐晦地提了一下那南洋小册子的异动。
“我不怕!”陈雪立刻说道,眼神坚定,“无论多难,总比没有希望好!杨帆,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够走下去!”
她的信任,简单而直接,却如同最坚实的后盾,给了杨帆莫大的鼓舞。
夕阳彻底沉入了地平线,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小院被暮色笼罩。但两人之间的氛围,却仿佛仍沐浴在光明之中。
杨帆将石桌上的纸张仔细收好。分享秘密,不仅没有带来负担,反而让他感觉肩上的重量似乎被分担了一些,前行的脚步也更加轻盈。
“这件事,暂时不要对任何人提起。”杨帆叮嘱道。
“我知道轻重。”陈雪用力点头,神情郑重。
夜色渐浓,小院亮起了温暖的灯光。杨帆看着在灯光下开始准备晚饭的陈雪,忙碌的身影带着一种安宁的气息。
他忽然觉得,在这条充满未知与险阻的“极境”之路上,能有一个人相伴,能分享这份沉重与希望,或许,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机缘与力量。
心灯已燃,如今,又多了一人,共照前路。这份加深的信任与羁绊,或许将成为他未来面对一切风浪时,最珍贵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