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临界点-《风水道尊》

  巫颂等人倾尽全力的攻击,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杨帆那轻描淡写的虚握之下,连一丝涟漪都未能泛起,便彻底湮灭。这超越理解的景象,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精神层面的绝对碾压。

  阿明和陈雪呆立原地,几乎忘记了身上的剧痛和疲惫,怔怔地看着那个背影。他们能感觉到,杨帆身上散发出的气息,与之前任何时刻都截然不同。不再是狂暴,不再是虚弱,而是一种深不可测的、如同星空般浩瀚的平静。

  而在杨帆的体内,一场更加精微、更加玄妙的演变,正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

  破碎的“极境”屏障已然消失,禁锢解除,浩瀚的先天一炁洪流奔腾而出,冲刷、修复、滋养着他那千疮百孔的身体。但这股力量太过庞大,也太过“新嫩”,如同刚刚解封的野马,虽认主,却尚未完全驯服。

  外界的压力也并未消失。巫颂等人虽然被震慑,但杀意未消,依旧虎视眈眈。葬兵谷那滔天的煞气与混乱的战场意念,依旧无孔不入地试图侵蚀他的身心。

  然而,此刻的杨帆,心境却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状态。

  过往的辉煌与绝望,数月来的挣扎与坚持,伙伴的守护与敌人的杀意,葬兵谷的毁灭与生机……所有的对立,所有的矛盾,所有的“正”与“反”,都在他心中融汇、沉淀。

  《道德经》的经文如同清泉,在他心田无声流淌。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他不再刻意去“掌控”那奔腾的先天一炁,也不再强行“抵御”外界的煞气侵蚀,更不去“排斥”那纷乱的战场意念。

  他以那历经千劫百难、已然圆满无暇的意志为根基,如同定海神针,稳守灵台方寸之地,不起波澜。

  他以那经过煞气锻打、破而后立的肉身为舟筏,承载着新旧力量,适应着内外压力,不垢不净。

  他引导着体内那浩瀚却略显散漫的先天一炁,不再试图约束其形态,而是任其自然流转,如同江河归海,遵循着某种玄妙的轨迹,在其奔腾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剔除着最后的浮躁与杂质,变得愈发精纯、凝练。

  同时,他敞开了身心的一丝缝隙,不再排斥,而是以一种“观复”的心态,去“迎接”那外界汹涌的煞气与混乱意念。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当他不再将这些外部的“反”力视为敌人,而是当作环境中固有的“存在”时,它们所带来的压迫感竟骤然减轻。那狂暴的煞气流过他新生的、坚韧的经脉,虽依旧带着肃杀之意,却不再试图破坏,反而像是在进行着某种另类的“淬炼”,让他的经脉壁变得更加坚固,隐隐泛着一层暗金色的光泽。那混乱的战场意念涌入他的识海,依旧充满了血腥与疯狂,却无法再撼动他那如同星空般浩瀚平静的心境,反而像是投入火中的薪柴,被他那坚定的意志和道悟所“净化”、“吸收”,化为了滋养神魂、磨砺心性的养分。

  他的意志、肉身、先天一炁与外界煞气(以及被净化的意念),这四者之间,不再是对立冲突的关系,而是在《道德经》那无为而无不为的心法统御下,达成了一个极其微妙、极其短暂的——

  平衡!

  这是一种动态的、脆弱的,却又蕴含着无限可能的平衡!

  仿佛阴阳鱼在旋转中达到的那个中心点,仿佛宇宙诞生前的那片混沌奇点!

  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一条无形的界限之上。一边是旧我的彻底终结,是力量散逸、重归平凡的深渊;另一边则是新生的无限可能,是真正踏上“道”之途的起点!

  这就是……临界点!

  进一步,海阔天空,真正掌控这新生的力量,甚至窥见一丝“道”的本源。

  退一步,或者哪怕心神有丝毫松懈,这脆弱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轻则力量反噬,前功尽弃,重则身魂俱灭,化为这葬兵谷又一缕亡魂!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外界,巫颂等人惊疑不定,不敢再轻易出手,却又舍不得退去,如同围困巨兽的鬣狗,在恐惧与贪婪中徘徊。

  阿明和陈雪屏住呼吸,连伤口传来的剧痛都暂时忘却,全部的心神都系于杨帆身上,他们能感觉到,某种决定性的变化,正在发生。

  杨帆闭合着双眼,全部的心神都沉浸在这种玄妙的平衡之中。他在“感受”,在“体悟”,在“等待”。

  等待一个契机。

  等待那最后一根稻草。

  等待这临界点,向着光明的那一端,……悄然倾斜。

  他指尖那缕之前凝聚的混沌色气流,不知何时已然消失,不是散去,而是彻底融入了他的身体,化为了这平衡的一部分。

  他站在那里,周身气息完全内敛,仿佛一个没有任何力量的普通人。

  但唯有他自己知道,在这极致的平静之下,孕育着何等石破天惊的力量!

  临界点,已至。

  蜕变,只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