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刘备的思考汉室的未来-《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

  长安,安邑坊。

  这座宅邸是董卓“赏”给刘备的,前身是某位获罪列侯的府邸,占地不小,亭台楼阁,假山流水,一应俱全。府门口没有悬挂“刘备”的牌匾,只有一个光秃秃的“安邑”二字,仿佛在提醒住在这里的人,安分守己,便是唯一的活路。

  宅邸内,刘备正坐在廊下,手里捧着一卷书,可他的目光,却早已越过书卷,落在了庭院中那棵半死不活的槐树上。

  关羽就坐在不远处,闭目抚着他那柄青龙偃月刀,刀身擦拭得一尘不染,寒光内敛。他像一座石雕,一动不动,唯有微风吹过他长髯时,才带来一丝活气。

  张飞则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猛虎。他每走一步,脚下的青石板都仿佛在呻吟。他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天,又看看自己的两位兄长,喉咙里发出焦躁的咕噜声,最终,还是一拳砸在了廊柱上。

  “砰”的一声闷响,廊柱上的漆皮簌簌落下。

  “三弟。”关羽的眼睛没有睁开,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张飞喘着粗气,猩红的眼睛瞪着刘备:“大哥!俺快憋死了!这算什么?他董卓把咱们关在这儿,好吃好喝地养着,是想把咱们养成猪吗?俺宁愿去战场上跟他拼个你死我活,也好过在这儿等死!”

  刘备的视线终于从那棵槐树上收了回来,他看着自己的三弟,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翼德,坐下。我们……不是在等死。”

  “那是在等什么?”张飞一屁股坐在石阶上,声音里满是愤懑,“等那董贼老死?等天下人想起来,这世上还有个汉室?大哥,你看看外面!现在全长安的人都在夸那董贼是明君!是救星!”

  是啊,明君,救星。

  刘备放下了书卷。那上面记载的是光武帝如何中兴汉室的丰功伟绩,他曾将此书奉为圭臬,每日诵读,以激励自己。可现在,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在无情地嘲讽他。

  就在昨天,他府上的采买管事,一个老实巴交的本地人,回来时眉飞色舞,献宝似的从怀里掏出几个黑乎乎的疙瘩。

  “使君,您瞧瞧,这可是神物!”管事激动得脸都红了,“叫‘地蛋’,董相国从……从神仙那儿求来的!一亩地能收几千斤!如今长安城外的百姓,家家户户都分到了种子,官府还派了人教怎么种。大家伙儿都说,往后再也不怕饿肚子了!董相国,真是活菩萨啊!”

  活菩萨。

  刘备当时只是笑了笑,让管事退下了。可那三个字,却像三根烧红的铁钉,狠狠地钉进了他的心里。

  他,刘备,半生戎马,颠沛流离。从涿郡起兵,贩马织席,为的便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爱民如子,每到一处,都与百姓秋毫无犯。可他带给百姓的,除了短暂的安宁,便是无穷无尽的战火与迁徙。

  而董卓,那个国贼,那个屠夫,那个在他眼中万恶不赦的魔王。他只是动了动手指,就让关中百万百姓,看到了“再也不怕饿肚子”的希望。

  这算什么?

  刘备站起身,缓缓走到庭院中。他抬头看着被高墙分割成四四方方一块的天空。这天空,还是汉室的天空吗?

  他想起了自己的使命。匡扶汉室。

  可汉室,如今又在哪里?

  天子,成了董卓的掌中玩物,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据说,董卓心情不好时,会当着百官的面,让天子给他唱曲助兴。这等羞辱,比杀了他,更让他这个刘氏宗亲感到锥心刺骨。

  士族,那些本应是汉室栋梁的世家门阀,在董卓的坦克与屠刀面前,要么被连根拔起,要么就摇着尾巴,成了他座下的一条狗。河东卫氏的血,还没在长安城的街头干透。

  百姓……百姓呢?

  刘备的脑海里,又浮现出管事那张兴奋的脸。浮现出他偶尔从府门缝隙中看到的,长安街头那些行色匆匆,却不再面带菜色的路人。

  他忽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迷茫。

  他匡扶汉室,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那个被囚禁在深宫,早已失去所有尊严的天子?还是为了那些只知固守门第之见,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的士族?

  不,都不是。

  是为了天下苍生。

  可如今,那个他最痛恨的国贼,正在用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也无法认同的方式,做着“下安黎庶”的事。

  他该怎么办?

  继续举起“匡扶汉室”的大旗,去号召那些已经吃上了“地蛋”的百姓,跟着他一起,去推翻那个让他们吃饱饭的“暴君”吗?

  百姓们会答应吗?

  就算他们答应了,他刘备,拿什么去跟董卓的钢铁巨兽斗?用他和二弟三弟的血肉之躯吗?

  刘备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痛得他几乎无法呼吸。他发现,自己的毕生信念,那个支撑着他从尸山血海中一次次爬起来的唯一支柱,正在崩塌。

  “大哥。”关羽不知何时,已经站到了他的身后。他那双丹凤眼,此刻没有了平日的倨傲,只剩下一种深沉的关切。“你在想什么?”

  刘备没有回头,他只是看着那棵枯槐,声音沙哑:“云长,你说,我们……是不是错了?”

  关羽沉默了。

  他可以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他的刀,可以斩尽天下敌。可他,却无法斩断兄长心中的迷惘。

  因为他也一样。

  那日在官渡,当他亲眼看到那些钢铁巨兽喷吐着火舌,将袁绍引以为傲的大戟士像割草一样成片扫倒时,他心中那份作为武者的骄傲,第一次动摇了。

  人力,有时而穷。

  “大哥的志向,便是关某的志向。无论对错,关某,誓死相随。”关羽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坚定。

  张飞也走了过来,他虽然鲁莽,却不傻。他能感受到兄长们身上那股沉甸甸的,让他喘不过气的压抑。

  “大哥,二哥!管他娘的什么对错!”张飞瓮声瓮气地说道,“那董贼就是个坏种!他抢了那么多漂亮娘们儿,还天天羞辱曹操、袁绍那些怂货,这就不是好人干的事!咱们早晚有一天,要拧下他的狗头!”

  是啊。

  董卓的所作所为,桩桩件件,都与“仁德”二字背道而驰。他残暴,他好色,他霸道,他羞辱同类,他将反派的嘴脸演绎得淋漓尽致。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恶人,却又在做着让百姓称颂的事。

  这种巨大的撕裂感,让刘备感觉自己的认知正在被反复撕扯。

  他开始思考。

  他知道董卓的强大,已经不是人力可以逆转。汉室的倾颓,也早已是定局。

  那么,在这新的,由董卓主宰的时代里,他刘备,还有他所代表的那个“汉”,该何去何从?

  是像袁绍一样,在屈辱中崩溃,最终沦为笑柄?

  还是像曹操一样,隐忍苟活,等待一个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时机?

  或者……

  一个连他自己都觉得大逆不道的念头,在他心底悄然萌生。

  如果,他无法推翻这个新的秩序。

  那么,他是否可以,从内部,去改变它?去引导它?

  用他刘备的“仁”,去中和董卓的“暴”?用他数十年安抚百姓的经验,去帮助这个新的王朝,走上一条……不那么血腥的道路?

  不!

  这个念头一出现,刘备就立刻被自己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怎么能有这种想法?

  为董卓效力?为那个篡汉的国贼效力?这与认贼作父何异?他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刘备的脸色变得煞白,身体都开始微微颤抖。

  就在他心神激荡,天人交战之际,府邸的大门,被人从外面“哐哐”地敲响了。

  敲门声急促而蛮横。

  一名仆役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脸上满是惊恐:“使君,不……不好了!是……是相国府的人!说……说相国有请!”

  相国府?董卓?

  刘备的心猛地一沉。

  他来做什么?

  是又想出了什么新的法子来羞辱自己?还是……看穿了自己刚才心中那个大逆不道的念头?

  “大哥,怕他个鸟!”张飞一把抄起墙角的丈八蛇矛,怒目圆睁,“他要是敢对大哥你不利,俺今天就跟他拼了!”

  “三弟,住手!”刘备厉声喝止。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尽管那双手,依旧在控制不住地微微发抖。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

  “走,我们去看看。”

  他倒要看看,那个将他所有信念都击得粉碎的男人,这一次,又想玩什么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