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声的回音早已被群山吞没,林间恢复了表面的宁静,只有那缕若有若无的硝烟味,和坡地中央狼尸的存在,证明着方才发生的致命一击。
林陌走到狼尸前,没有立刻处理。他先是警惕地环视四周,耳朵捕捉着任何因枪声而被引来的不速之声。这是猎人的本能,在收获的时刻,往往也是最易松懈、最危险的时刻。确认安全后,他才蹲下身,目光沉静地审视着眼前的战利品。
独狼比他远观时显得更为瘦削,但骨架确实巨大,獠牙外露,带着死寂的狰狞。颈侧的弹孔很小,出血不多,正是他追求的精准致命处。他伸出手,粗糙的指尖拂过狼颈间粗硬的毛发,能感受到生命热度正从这具躯体里迅速流逝。
他没有耽搁,从腰后抽出一把骨质握柄的猎刀。刀身不长,却异常锋利,在渐亮的晨光中泛着幽冷的寒光。他开始处理狼尸,动作熟练得近乎一种仪式。刀刃沿着皮毛与肌肉的缝隙游走,发出轻微的“咝咝”声,剥皮、分卸,手法精准而高效,最大限度地保存皮毛的完整和可利用的肉块。狼心、狼肝等内脏被他小心地取出,用随身携带的大片树叶包裹好。爷爷说过,山里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多余的,皆有其用。
当他拖着处理好的狼肉和卷好的狼皮,背着自己的老枪,穿过最后一片密林,回到那座依偎在山坳里的、孤零零的木屋时,日头已经升得老高,将木屋屋顶晾晒的各类草药染上一层金边。
一个身影正坐在屋前的木墩上,背对着他,佝偻着,手里似乎在忙碌着什么。听到脚步声,身影顿了顿,没有回头,苍老却沉稳的声音已经传了过来:
“动静不小。”
是爷爷。穿着洗得发白的靛蓝土布衣裤,头发已然全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用一根木簪固定在脑后。身形干瘦,但坐在那里,却像屋后那块历经风雨的岩石,透着一种磐石般的稳定感。
林陌将狼肉和皮毛放在屋檐下指定的石台上,“嗯”了一声,算是回答。他走到爷爷身边,看到老人正在处理一株刚采回来的三七。那双布满老茧和深壑皱纹的手,稳定而灵巧地用竹片刮去根茎上的泥土,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柔韧与精准。
“是那头独狼。”林陌补充道,语气里没有炫耀,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爷爷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计,抬起眼。他的脸膛是常年风吹日晒的古铜色,皱纹如同山峦的等高线,深刻而清晰。一双眼睛却不见浑浊,依旧清亮、锐利,仿佛能洞穿人心。他目光扫过石台上的狼皮,尤其在颈侧那个小小的弹孔上停留了一瞬,微微颔首。
“弹孔干净,没坏皮子。手法长进了。” 他的评价总是吝啬而直接。
林陌没说话,走到屋角的水缸边,拿起木瓢舀水,冲洗着手臂和猎刀上沾染的血迹。冰凉的山泉水刺激着皮肤,带走一丝疲惫。
爷爷放下三七,拿起脚边的旱烟杆,慢悠悠地塞着烟丝。“过来。”
林陌依言走过去,在爷爷面前的另一个小木墩上坐下。
爷爷点燃烟丝,深吸一口,辛辣的烟气弥漫开来,与周围草药的清苦气息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属于这间木屋的味道。他没有看林陌,目光望向层叠的远山,缓缓开口,声音带着烟熏过的沙哑:
“猎人,不是屠夫。开枪,是最后的手段,不是唯一的本事。山给了你眼睛,耳朵,鼻子,是让你先学会看,学会听,学会闻。看清猎物的路数,听清山风的警告,闻清危险的味道。心里要有张更大的图,比眼睛看到的,远得多。”
这番话,林陌从小到大听过无数次。但每一次,似乎都有不同的分量。今天,在刚刚结束一场生死追踪后,他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想起追踪时感受到的一切,那些细微的痕迹,山林的声音,风的流向……它们共同构成了爷爷所说的“更大的图”。
“我记住了,爷爷。”他低声回应。
爷爷转过头,深邃的目光落在他脸上,似乎想从他的表情里读出更多。“心静不下来,枪就拿不稳。呼吸乱了,山就不再是你的山。”
这话像一根针,轻轻刺了林陌一下。他想起扣动扳机前那一刻,内心并非全然的平静,有一丝为村民除害的急切,也有一丝证明自己的冲动。虽然极细微,但似乎没能瞒过爷爷。
“是。”他低下头。
爷爷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道:“狼心狼肝,炮制好了,是一味药,能定惊,能祛风。狼皮鞣制好,冬天给你做件坎肩,抵寒。” 他总是在将山林的一切,转化为生存的智慧和物资。
林陌点点头。他看着爷爷熟练地操作着那些草药,忽然开口:“爷爷,您教的呼吸法,开枪的时候,有用。”
爷爷抽烟的动作微微一顿,浑浊却清亮的眼底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欣慰,但很快便隐没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总有点道理。那不是用来开枪的,是用来让你‘在’的。你在,山在,枪才能在。”
“在……”林陌咀嚼着这个简单的字眼。它意味着融合,意味着感知,意味着与周围环境达成一种和谐的统一。这比单纯的“瞄准”要深邃得多。
午后,林陌在院子里练习爷爷教授的呼吸法。他闭着眼,调整着气息的节奏,深长、缓慢、均匀。一呼一吸间,他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阳光照在皮肤上的温度,听到更远处树叶摩挲的沙沙声,甚至能“听”到地下蚯蚓翻土的微弱震动。他的身体仿佛与脚下的土地,与周围的山林产生了某种共鸣。那种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在这套呼吸法的锤炼下,变得更具穿透力,更可控。
爷爷则在屋檐下,开始处理那张狼皮。他用特制的药水涂抹,用钝刀刮去皮板上残留的脂肪,动作一丝不苟。阳光将他的影子拉长,与木屋、山峦构成一幅亘古而安宁的画面。
夜幕降临时,木屋里点起了油灯。昏黄的光晕照亮了简陋的屋子,墙上挂着风干的药材、各种兽骨和几把老旧的猎具。爷孙俩围坐在木桌前,吃着简单的晚饭——糙米饭,一盘清炒山野菜,还有一小碗用今天猎到的狼肉炖的汤。
饭桌上很安静,只有碗筷轻微的碰撞声。他们之间的话语向来不多,大多数时候,是靠眼神和长年累月形成的默契来交流。但这种沉默并不压抑,反而有一种坚实的温暖。
吃完饭,林陌主动收拾了碗筷。爷爷则又拿起旱烟杆,坐在门槛上,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和满天星斗。
林陌收拾停当,也走到门口,挨着门框坐下。山里的夜风带着凉意,吹拂着他额前的碎发。他能看到远处黑龙寨零星闪烁的灯火,像散落在大山褶皱里的几颗星子。
“寨子里……这几天安稳了些。”林陌望着那些灯火,忽然说道。他指的是独狼被清除后,寨民的牲畜安全了。
爷爷“唔”了一声,烟雾从他的口鼻间缓缓溢出,融入了夜色。“山里的麻烦,清了旧的,还会来新的。守山的人,心不能松。”
林陌沉默着。爷爷的话总是这样,平淡,却带着山石般的重量。他隐隐觉得,爷爷似乎话里有话,不仅仅是指野兽的威胁。
夜色渐深,大山彻底沉睡,只有风过林梢的呜咽,如同梦呓。木屋里的油灯熄灭了,一切归于寂静。但在这寂静之下,少年猎人的心湖,却因白日的狩猎、爷爷的教诲,以及某种对未知未来的模糊预感,而泛起了细微的、却无法忽视的涟漪。
林陌走到狼尸前,没有立刻处理。他先是警惕地环视四周,耳朵捕捉着任何因枪声而被引来的不速之声。这是猎人的本能,在收获的时刻,往往也是最易松懈、最危险的时刻。确认安全后,他才蹲下身,目光沉静地审视着眼前的战利品。
独狼比他远观时显得更为瘦削,但骨架确实巨大,獠牙外露,带着死寂的狰狞。颈侧的弹孔很小,出血不多,正是他追求的精准致命处。他伸出手,粗糙的指尖拂过狼颈间粗硬的毛发,能感受到生命热度正从这具躯体里迅速流逝。
他没有耽搁,从腰后抽出一把骨质握柄的猎刀。刀身不长,却异常锋利,在渐亮的晨光中泛着幽冷的寒光。他开始处理狼尸,动作熟练得近乎一种仪式。刀刃沿着皮毛与肌肉的缝隙游走,发出轻微的“咝咝”声,剥皮、分卸,手法精准而高效,最大限度地保存皮毛的完整和可利用的肉块。狼心、狼肝等内脏被他小心地取出,用随身携带的大片树叶包裹好。爷爷说过,山里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多余的,皆有其用。
当他拖着处理好的狼肉和卷好的狼皮,背着自己的老枪,穿过最后一片密林,回到那座依偎在山坳里的、孤零零的木屋时,日头已经升得老高,将木屋屋顶晾晒的各类草药染上一层金边。
一个身影正坐在屋前的木墩上,背对着他,佝偻着,手里似乎在忙碌着什么。听到脚步声,身影顿了顿,没有回头,苍老却沉稳的声音已经传了过来:
“动静不小。”
是爷爷。穿着洗得发白的靛蓝土布衣裤,头发已然全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用一根木簪固定在脑后。身形干瘦,但坐在那里,却像屋后那块历经风雨的岩石,透着一种磐石般的稳定感。
林陌将狼肉和皮毛放在屋檐下指定的石台上,“嗯”了一声,算是回答。他走到爷爷身边,看到老人正在处理一株刚采回来的三七。那双布满老茧和深壑皱纹的手,稳定而灵巧地用竹片刮去根茎上的泥土,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柔韧与精准。
“是那头独狼。”林陌补充道,语气里没有炫耀,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爷爷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计,抬起眼。他的脸膛是常年风吹日晒的古铜色,皱纹如同山峦的等高线,深刻而清晰。一双眼睛却不见浑浊,依旧清亮、锐利,仿佛能洞穿人心。他目光扫过石台上的狼皮,尤其在颈侧那个小小的弹孔上停留了一瞬,微微颔首。
“弹孔干净,没坏皮子。手法长进了。” 他的评价总是吝啬而直接。
林陌没说话,走到屋角的水缸边,拿起木瓢舀水,冲洗着手臂和猎刀上沾染的血迹。冰凉的山泉水刺激着皮肤,带走一丝疲惫。
爷爷放下三七,拿起脚边的旱烟杆,慢悠悠地塞着烟丝。“过来。”
林陌依言走过去,在爷爷面前的另一个小木墩上坐下。
爷爷点燃烟丝,深吸一口,辛辣的烟气弥漫开来,与周围草药的清苦气息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属于这间木屋的味道。他没有看林陌,目光望向层叠的远山,缓缓开口,声音带着烟熏过的沙哑:
“猎人,不是屠夫。开枪,是最后的手段,不是唯一的本事。山给了你眼睛,耳朵,鼻子,是让你先学会看,学会听,学会闻。看清猎物的路数,听清山风的警告,闻清危险的味道。心里要有张更大的图,比眼睛看到的,远得多。”
这番话,林陌从小到大听过无数次。但每一次,似乎都有不同的分量。今天,在刚刚结束一场生死追踪后,他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想起追踪时感受到的一切,那些细微的痕迹,山林的声音,风的流向……它们共同构成了爷爷所说的“更大的图”。
“我记住了,爷爷。”他低声回应。
爷爷转过头,深邃的目光落在他脸上,似乎想从他的表情里读出更多。“心静不下来,枪就拿不稳。呼吸乱了,山就不再是你的山。”
这话像一根针,轻轻刺了林陌一下。他想起扣动扳机前那一刻,内心并非全然的平静,有一丝为村民除害的急切,也有一丝证明自己的冲动。虽然极细微,但似乎没能瞒过爷爷。
“是。”他低下头。
爷爷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道:“狼心狼肝,炮制好了,是一味药,能定惊,能祛风。狼皮鞣制好,冬天给你做件坎肩,抵寒。” 他总是在将山林的一切,转化为生存的智慧和物资。
林陌点点头。他看着爷爷熟练地操作着那些草药,忽然开口:“爷爷,您教的呼吸法,开枪的时候,有用。”
爷爷抽烟的动作微微一顿,浑浊却清亮的眼底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欣慰,但很快便隐没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总有点道理。那不是用来开枪的,是用来让你‘在’的。你在,山在,枪才能在。”
“在……”林陌咀嚼着这个简单的字眼。它意味着融合,意味着感知,意味着与周围环境达成一种和谐的统一。这比单纯的“瞄准”要深邃得多。
午后,林陌在院子里练习爷爷教授的呼吸法。他闭着眼,调整着气息的节奏,深长、缓慢、均匀。一呼一吸间,他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阳光照在皮肤上的温度,听到更远处树叶摩挲的沙沙声,甚至能“听”到地下蚯蚓翻土的微弱震动。他的身体仿佛与脚下的土地,与周围的山林产生了某种共鸣。那种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在这套呼吸法的锤炼下,变得更具穿透力,更可控。
爷爷则在屋檐下,开始处理那张狼皮。他用特制的药水涂抹,用钝刀刮去皮板上残留的脂肪,动作一丝不苟。阳光将他的影子拉长,与木屋、山峦构成一幅亘古而安宁的画面。
夜幕降临时,木屋里点起了油灯。昏黄的光晕照亮了简陋的屋子,墙上挂着风干的药材、各种兽骨和几把老旧的猎具。爷孙俩围坐在木桌前,吃着简单的晚饭——糙米饭,一盘清炒山野菜,还有一小碗用今天猎到的狼肉炖的汤。
饭桌上很安静,只有碗筷轻微的碰撞声。他们之间的话语向来不多,大多数时候,是靠眼神和长年累月形成的默契来交流。但这种沉默并不压抑,反而有一种坚实的温暖。
吃完饭,林陌主动收拾了碗筷。爷爷则又拿起旱烟杆,坐在门槛上,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和满天星斗。
林陌收拾停当,也走到门口,挨着门框坐下。山里的夜风带着凉意,吹拂着他额前的碎发。他能看到远处黑龙寨零星闪烁的灯火,像散落在大山褶皱里的几颗星子。
“寨子里……这几天安稳了些。”林陌望着那些灯火,忽然说道。他指的是独狼被清除后,寨民的牲畜安全了。
爷爷“唔”了一声,烟雾从他的口鼻间缓缓溢出,融入了夜色。“山里的麻烦,清了旧的,还会来新的。守山的人,心不能松。”
林陌沉默着。爷爷的话总是这样,平淡,却带着山石般的重量。他隐隐觉得,爷爷似乎话里有话,不仅仅是指野兽的威胁。
夜色渐深,大山彻底沉睡,只有风过林梢的呜咽,如同梦呓。木屋里的油灯熄灭了,一切归于寂静。但在这寂静之下,少年猎人的心湖,却因白日的狩猎、爷爷的教诲,以及某种对未知未来的模糊预感,而泛起了细微的、却无法忽视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