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五年计划总结(农业改革)-《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

  工部尚书徐建寅刚退回班列,农业部尚书张老根便挺着腰板站了出来,走向主讲台上,这位本土老农出身的尚书,皮肤黝黑,双手粗糙,但眼神里透着特有的精明。

  “王上,各位同僚!”张老根声音洪亮,“工部兄弟开路架线,是给国家搭骨架。而我们农业部,就是往这骨架上贴肉!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国库有进项!现在有我代表农业部汇报一下过去有关农业发展的工作!”

  他走到挂着的《大夏王国五年农牧渔林产量增长图》前,上面用粗线条标着各种让人欢喜的箭头。

  1. 农垦司(张老根亲自抓,邝荣光技术指导):

  耕地面积:从建国初零星耕地,暴增至约 1800万亩!(1亩≈0.067公顷,约120万公顷)。主要分布:

  南澳州(墨累-达令河流域):600万亩(水热条件最好)。

  维多利亚州:500万亩。

  西澳州西南部:400万亩。

  其他(北领地绿洲、南澳北领地零星河谷):300万亩。

  主要作物与产量:

  小麦:年产量 约 90万吨。主粮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人均约270公斤/年,含饲料等)。

  大麦/燕麦: 年产量约 30万吨。饲料、酿酒。

  玉米: 年产量 约 20万吨(主要在较温暖区)。人畜兼用。

  棉花(新引种): 年产量皮棉约 1.5万吨。维州、南澳试种成功,满足部分纺织需求。

  葡萄/果树(起步): 南澳、维州引进种植,尚未大规模上市。

  技术革新:

  轮作制推广: 小麦-豆类(固氮)-休耕轮作,地力保持良好。

  良种选育站:在阿德莱德、墨尔本建立,引进欧洲、北美良种进行本地化选育,小麦单产提升 约15%。

  农业机械(工部协作):

  引进/仿制蒸汽拖拉机:120台(主要来自美国麦考密克、德国克虏伯农械部门)。集中在大型国营农场(约50个,每场1-3台)和富裕移民合作社。效率:一台拖拉机抵 30头牛!

  引进/仿制 联合收割机:60台。收割效率提升 20倍以上!

  推广改良铁犁、播种机等小型农机具约4万余件。

  2. 畜牧司(巴特尔主抓):

  牧场面积:划拨/认定优质牧场 约1000万公顷!主要在北领地、西澳内陆、南澳北部。

  牲畜存栏量:

  绵羊: 从零星养殖暴增至约 1800万头!(世界级规模!)羊毛成为最大出口商品!

  牛:约 450万头(肉牛为主,部分奶牛)。

  马/骡:约 80万匹(役用、军用)。

  产量:

  羊毛: 年产量 约 8万吨(洗净毛)。品质优良(引进美利奴羊改良),畅销欧美。

  肉类(牛羊肉): 年产量 约 25万吨。内销为主,少量出口(罐头)。

  奶制品:集中在城镇周边奶牛场,满足城市需求,商品化率低。

  技术革新:

  美利奴羊推广:大规模引进澳洲美利奴羊(从英控区“引进”种羊),羊毛品质和产量大幅提升。

  疫病防治站: 在各主要牧区建立,聘请英国、荷兰兽医,控制住数起口蹄疫、羊痘疫情。

  牧场围栏化: 推广铁丝网围栏(工部自产),减少游牧,便于管理。

  3. 林业与渔业司(陈海生主抓):

  林业:

  管理方针: “保护为主,计划采伐”。划定 国家级保护区 5处(主要在西澳原始森林、塔斯马尼亚温带雨林)。

  经济林场:在维州、南澳、塔斯马尼亚建立 大型林场 12个,总面积约 200万公顷**。

  木材年产量:约 8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铁路枕木(需求巨大!)、建筑、造船、燃料。

  技术:引进蒸汽动力伐木机、锯木厂(工部协作),提升效率。

  渔业:

  近海捕捞:主要在西南(珀斯外海)、南部(巴斯海峡)、东南(塔斯曼海)渔场。

  年渔获量:约 12万吨(鱼类为主)。

  渔船:改造传统渔船2000余艘,加装风帆改进型;新建50吨级蒸汽动力拖网渔船 30艘(墨尔本、新夏京船厂自建)。

  远洋/深海(起步):试验性捕捞,规模小。

  加工: 沿海建立 **鱼类加工厂(腌渍、制罐头) 15座**,减少浪费,增加价值。

  总体成效:

  粮食安全:实现主粮(小麦)基本自给!人均粮食占有量超 500公斤/年(含饲料用粮),彻底告别饥荒威胁!

  经济支柱:羊毛、木材成为仅次于黄金矿产的第二、第三大出口创汇商品!农产品出口额占国家总出口40%以上!

  人口承载:丰富的农牧产品支撑了移民潮(五年新增200多万人口)和城市扩张!

  机械化曙光:虽然比例仍低(拖拉机仅覆盖约5%耕地),但示范效应巨大,开启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张老根咧嘴一笑,露出被烟草熏黄的牙齿:“王上!各位同僚!这五年,我们是实打实把锄头犁进土里,把牛羊赶进了草场!荒地变良田,草场羊成群,海里鱼满仓!实打实养活了我们大夏三百多万张嘴;未来,我们还得引进更好的种,养更肥的羊,造更大的船,下更远的海!让大夏子民,碗里有肉,身上有衣,兜里有钱!”

  殿内响起一阵轻松愉快的笑声。农业的丰收,是最能安抚人心的成就。洪天佑满意地点点头:“张爱卿和农部的兄弟们,干得漂亮!这土地,就是咱大夏的根基!再接再厉!引进良种、推广机械、防治病害、开发远洋!要让这沃野千里,永葆丰年!”

  农牧渔林的繁荣景象,与工部的钢铁网络交相辉映。衣食足,方能知荣辱,仓廪实,乃可图远略!农业的根基已然夯实,也为大夏王国的下一步腾飞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