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绍兴二十一年仲春,当临安的料峭寒意尚未完全褪去,远在东南沿海的泉州,市井街巷与市舶司却已抢先透出几分鲜活的新气象。
码头边,满载香料与瓷器的商船接连靠岸,脚夫们吆喝着搬运货物,市舶司的官吏手持文书往来查验,连街角茶馆里的说书人,都把“海上丝路”的新鲜事编成了新段子,引得听众阵阵喝彩。
温如晦立在温府新宅春晖堂书房的窗前,耳边隐约传来着巷陌间的热闹喧腾,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泉州的安稳与生机,让他稍感心安,可转念想起流放岭南的好友郑刚中,眉间又拢上一层愁绪。郑刚中此前因直言进谏遭到流放,岭南瘴气重、条件苦,如今已过去一年半,不知他一家近况如何。
“爹爹,不若让我去岭南一趟?”温酒酒刚从明州赶回泉州团年,听闻父亲惦念郑刚中,当即主动请命。她自小与郑刚中家的二儿媳,也就是自己舅家表姐张毓芳亲近,且此次回泉州途中已摸清沿途路况,由她去探望再合适不过。
温如晦略一思忖,点头应下,却也放心不下女儿的安全:“铁衣本可随行,不意早前被他师傅召回临安处理寒衣阁事务,如今你身边——”
温酒酒还未等父亲说完,便应道:“爹爹,有听风、流星和追影在,再加上青禾,您尽可放心。”她回身看向立在一旁的侍女青禾,青禾立刻上前一步,行了一个武林人士的抱拳礼道:“姑娘去哪,属下便去哪,定当照料好姑娘。”
说起温府的侍女,如今也有了新安排。原本跟随温酒酒的四大侍女——墨琴、青书、玉棋、白画,除了墨琴仍留在她身边打理文书琐事,青书、玉棋与白画已被派往泉州新开的温府酒楼与商铺历练。那酒楼刚在西街开张半月,主打江南风味与泉州本地海鲜,生意红火,玉棋在临安跟着温府的张大掌柜历练许久,正适合在酒楼统筹账目;青书心思细腻,女红出色,被派去经营绸缎铺,专管货物采买事宜;白画擅长书画,则留在瓷器铺里跟着老师傅学习设计瓷瓶纹样,将江南水墨风格与泉州窑瓷结合,倒也吸引了不少客商。
原先提拔上来的两个二等丫鬟,扫月和停云,想起扫月,温酒酒忽然记起,由临安出发的前一日,从普安郡王府送出来一封信,说是夏侧妃送来的,里面说温府曾经的丫鬟叫做扫月的,在恩平郡王府上做姨娘。至于她那个恩将仇报的娘——何嬷嬷,温酒酒相信,恶人自有恶人磨,后来她们境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与扫月一并提上来的停云,在离开临安前,找到温酒酒,表示不想再用停云这个名字,觉得跟吃里扒外的人有关联是一种耻辱,请求温酒酒帮她另择名字。
温酒酒当时还打趣停云,“你家姑娘我是酒,身边还有琴、棋、书、画,罢了,再凑个茶字,也全了雅韵,你就叫浣茶吧。”停云,应该是浣茶,眼中星光点点,福身谢过温酒酒,自是相当满意。之后被温酒酒安排管着她的小库房和各类人情往来。
侍女们各有分工,随陈平一同护送温府家资来泉州的丫鬟仆从们,也已尽数搬进新府邸。这新府邸坐落在东街,比临安的旧宅宽敞不少,既有江南园林的雅致,又融入了泉州红砖厝的特色,丫鬟们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庭院洒扫,有的照料书房花草,有的则在厨房帮忙,府中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护院的安排也已妥当。此前温府在临安的护院,除了少数几人因年迈不愿远离故土,大半都随温如晦迁至泉州。如今,一部分护院被派往州衙,负责温如晦处理公务时的安全——自温如晦到泉州任职以来,时常需与外商、蕃商交涉,州衙往来人员复杂,多加防备总是没错;其余护院则留在新府邸,白日巡逻值守,夜间轮班护卫,确保府中上下安全。
更值得一提的是杜氏武馆的弟子们。此前杜衡远与孙女小杜鹃,带着武馆弟子护送温府家资一路从临安到泉州,途中多次化解危机,帮了温家大忙。到泉州后,杜衡远看着此地民风淳朴,又有温家照拂,便与小杜鹃商议,决定留在泉州重开杜氏武馆。
可武馆弟子们大多是临安本地人,离家日久,难免思乡。除了书生林明深、小乞丐石头,还有几个无家可归的孤儿不愿回临安,其余弟子皆盼能返回故土。温酒酒知晓后,不仅给足了他们返程盘费,还特意委托寒衣阁弟子沿途照料——毕竟从泉州回临安路途遥远,难免会遇到山匪流寇,有寒衣阁弟子护送,也能让他们平安归家。
弟子们走后,杜衡远便开始在温府附近寻觅合适的宅院。没过几日,竟在温府左侧巷子里找到了一处宽敞的宅子,占地面积比临安的杜氏武馆还要大,不仅有宽敞的练武场,还有几间厢房可作弟子住宿之用。选定宅子后,杜衡远立刻着手修缮,不到一月便收拾妥当,杜氏武馆重新开张的消息一传出,不少泉州本地的少年郎纷纷前来报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跟随温如晦一道前来的庄老头,仍旧常跟随温如晦往来于州衙,温酒酒知道,庄爷爷是为了防范南外宗正司赵彦逾那伙人贼心不死,盯上爹爹。
他间或居于杜氏武馆,闲来无事,常帮着杜衡远调理几个弟子的武功,有时想起来去找温酒酒“探讨”《道德经》内气谱的进度,总之几处宅子相距甚近,倒也方便。
如今的杜氏武馆,除了教授拳脚功夫,更承担起了温府与州衙的安全护卫职责——白日里,武馆弟子会轮流在温府周边巡逻,夜间则与温府护院交替值守;每逢温如晦去州衙办公,也会有两名武馆弟子随行护卫。杜衡远常对杜鹃说:“温家待我们不薄,如今能在泉州安定下来,更要尽心护住温家,才算不辜负这份情谊。”
这日清晨,温酒酒已收拾好行囊,青禾正帮她把最后一件披风叠进行李箱。听风与流星和追影立在院中,一身劲装,腰间佩剑,早已准备妥当。墨琴捧着一叠书信走来,轻声道:“姑娘,这是老爷写给郑大人的信,还有给郑家众人带的礼物,都已清点完毕。”
温酒酒接过书信,小心收好,又看向墨琴:“府中诸事便劳烦你多照看,酒楼与商铺那边,若青书他们遇到难处,你也多帮衬着些。”
“姑娘放心,奴婢定会打理好。”墨琴点头应下。
温酒酒又与父亲温如晦告别,温如晦再三叮嘱:“岭南路途遥远,务必注意安全。”
温酒酒蹲身行礼,郑重颔首:“爹爹保重,女儿定会平安带回郑伯父的消息。”
随后,温酒酒带着青禾,在听风与流星追影的护送下,踏上了前往岭南的路途。此时的泉州城,朝阳正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红砖瓦上,洒在热闹的街巷中,也洒在温酒酒前行的路上。
码头边,满载香料与瓷器的商船接连靠岸,脚夫们吆喝着搬运货物,市舶司的官吏手持文书往来查验,连街角茶馆里的说书人,都把“海上丝路”的新鲜事编成了新段子,引得听众阵阵喝彩。
温如晦立在温府新宅春晖堂书房的窗前,耳边隐约传来着巷陌间的热闹喧腾,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泉州的安稳与生机,让他稍感心安,可转念想起流放岭南的好友郑刚中,眉间又拢上一层愁绪。郑刚中此前因直言进谏遭到流放,岭南瘴气重、条件苦,如今已过去一年半,不知他一家近况如何。
“爹爹,不若让我去岭南一趟?”温酒酒刚从明州赶回泉州团年,听闻父亲惦念郑刚中,当即主动请命。她自小与郑刚中家的二儿媳,也就是自己舅家表姐张毓芳亲近,且此次回泉州途中已摸清沿途路况,由她去探望再合适不过。
温如晦略一思忖,点头应下,却也放心不下女儿的安全:“铁衣本可随行,不意早前被他师傅召回临安处理寒衣阁事务,如今你身边——”
温酒酒还未等父亲说完,便应道:“爹爹,有听风、流星和追影在,再加上青禾,您尽可放心。”她回身看向立在一旁的侍女青禾,青禾立刻上前一步,行了一个武林人士的抱拳礼道:“姑娘去哪,属下便去哪,定当照料好姑娘。”
说起温府的侍女,如今也有了新安排。原本跟随温酒酒的四大侍女——墨琴、青书、玉棋、白画,除了墨琴仍留在她身边打理文书琐事,青书、玉棋与白画已被派往泉州新开的温府酒楼与商铺历练。那酒楼刚在西街开张半月,主打江南风味与泉州本地海鲜,生意红火,玉棋在临安跟着温府的张大掌柜历练许久,正适合在酒楼统筹账目;青书心思细腻,女红出色,被派去经营绸缎铺,专管货物采买事宜;白画擅长书画,则留在瓷器铺里跟着老师傅学习设计瓷瓶纹样,将江南水墨风格与泉州窑瓷结合,倒也吸引了不少客商。
原先提拔上来的两个二等丫鬟,扫月和停云,想起扫月,温酒酒忽然记起,由临安出发的前一日,从普安郡王府送出来一封信,说是夏侧妃送来的,里面说温府曾经的丫鬟叫做扫月的,在恩平郡王府上做姨娘。至于她那个恩将仇报的娘——何嬷嬷,温酒酒相信,恶人自有恶人磨,后来她们境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与扫月一并提上来的停云,在离开临安前,找到温酒酒,表示不想再用停云这个名字,觉得跟吃里扒外的人有关联是一种耻辱,请求温酒酒帮她另择名字。
温酒酒当时还打趣停云,“你家姑娘我是酒,身边还有琴、棋、书、画,罢了,再凑个茶字,也全了雅韵,你就叫浣茶吧。”停云,应该是浣茶,眼中星光点点,福身谢过温酒酒,自是相当满意。之后被温酒酒安排管着她的小库房和各类人情往来。
侍女们各有分工,随陈平一同护送温府家资来泉州的丫鬟仆从们,也已尽数搬进新府邸。这新府邸坐落在东街,比临安的旧宅宽敞不少,既有江南园林的雅致,又融入了泉州红砖厝的特色,丫鬟们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庭院洒扫,有的照料书房花草,有的则在厨房帮忙,府中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护院的安排也已妥当。此前温府在临安的护院,除了少数几人因年迈不愿远离故土,大半都随温如晦迁至泉州。如今,一部分护院被派往州衙,负责温如晦处理公务时的安全——自温如晦到泉州任职以来,时常需与外商、蕃商交涉,州衙往来人员复杂,多加防备总是没错;其余护院则留在新府邸,白日巡逻值守,夜间轮班护卫,确保府中上下安全。
更值得一提的是杜氏武馆的弟子们。此前杜衡远与孙女小杜鹃,带着武馆弟子护送温府家资一路从临安到泉州,途中多次化解危机,帮了温家大忙。到泉州后,杜衡远看着此地民风淳朴,又有温家照拂,便与小杜鹃商议,决定留在泉州重开杜氏武馆。
可武馆弟子们大多是临安本地人,离家日久,难免思乡。除了书生林明深、小乞丐石头,还有几个无家可归的孤儿不愿回临安,其余弟子皆盼能返回故土。温酒酒知晓后,不仅给足了他们返程盘费,还特意委托寒衣阁弟子沿途照料——毕竟从泉州回临安路途遥远,难免会遇到山匪流寇,有寒衣阁弟子护送,也能让他们平安归家。
弟子们走后,杜衡远便开始在温府附近寻觅合适的宅院。没过几日,竟在温府左侧巷子里找到了一处宽敞的宅子,占地面积比临安的杜氏武馆还要大,不仅有宽敞的练武场,还有几间厢房可作弟子住宿之用。选定宅子后,杜衡远立刻着手修缮,不到一月便收拾妥当,杜氏武馆重新开张的消息一传出,不少泉州本地的少年郎纷纷前来报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跟随温如晦一道前来的庄老头,仍旧常跟随温如晦往来于州衙,温酒酒知道,庄爷爷是为了防范南外宗正司赵彦逾那伙人贼心不死,盯上爹爹。
他间或居于杜氏武馆,闲来无事,常帮着杜衡远调理几个弟子的武功,有时想起来去找温酒酒“探讨”《道德经》内气谱的进度,总之几处宅子相距甚近,倒也方便。
如今的杜氏武馆,除了教授拳脚功夫,更承担起了温府与州衙的安全护卫职责——白日里,武馆弟子会轮流在温府周边巡逻,夜间则与温府护院交替值守;每逢温如晦去州衙办公,也会有两名武馆弟子随行护卫。杜衡远常对杜鹃说:“温家待我们不薄,如今能在泉州安定下来,更要尽心护住温家,才算不辜负这份情谊。”
这日清晨,温酒酒已收拾好行囊,青禾正帮她把最后一件披风叠进行李箱。听风与流星和追影立在院中,一身劲装,腰间佩剑,早已准备妥当。墨琴捧着一叠书信走来,轻声道:“姑娘,这是老爷写给郑大人的信,还有给郑家众人带的礼物,都已清点完毕。”
温酒酒接过书信,小心收好,又看向墨琴:“府中诸事便劳烦你多照看,酒楼与商铺那边,若青书他们遇到难处,你也多帮衬着些。”
“姑娘放心,奴婢定会打理好。”墨琴点头应下。
温酒酒又与父亲温如晦告别,温如晦再三叮嘱:“岭南路途遥远,务必注意安全。”
温酒酒蹲身行礼,郑重颔首:“爹爹保重,女儿定会平安带回郑伯父的消息。”
随后,温酒酒带着青禾,在听风与流星追影的护送下,踏上了前往岭南的路途。此时的泉州城,朝阳正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红砖瓦上,洒在热闹的街巷中,也洒在温酒酒前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