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看着这出已经尘埃落定的闹剧,脸上浮现出一抹冰冷的笑意。
她缓缓走到失魂落魄的皇后面前。
“皇后,你这凤坤宫,真是干净啊。”
太后不再理会她。
她转过身,看向从始至终都冷静得像个局外人的姜黎。
她眼中的赞许和审视,此刻再也不加掩饰。
“姜黎,你既能破此案,哀家有一事相求。”
话音落下,太后的目光扫过周围。
“来人。”
她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
“皇后教下不严,致使宫人行巫蛊之事,即日起,禁足凤坤宫,好生反省!”
“崔嬷嬷、春禾,以及凤坤宫所有涉事宫人,全部押入慎刑司,给哀家一五一十地审!”
“是!”
侍卫们如狼似虎地冲了上来。
皇后脸色惨白,被两个太监左右架住,再也维持不住国母的仪态。
在被拖走的前一刻,她猛地回头,一双怨毒的眼睛,死死地钉在姜黎身上。
那眼神,像是在说,我们不死不休。
很快,冷宫的长廊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太后挥了挥手。
“你们也都退下。”
转眼间,长廊里只剩下太后、她的心腹荣嬷嬷,以及姜黎兄妹三人。
太后脸上的威严褪去,露出一种深深的疲惫。
她由荣嬷嬷搀扶着,走到一张还算干净的石凳上坐下。
“让你见笑了。”
姜黎垂首。
“臣不敢。”
太后看着她,忽然问了一个问题。
“你当真不怕毒?”
姜黎抬起头。
“回太后,臣更怕无知。世上万物,皆有其理,毒也一样。”
“好一个皆有其理。”
太后赞许地点点头,随即发出一声长叹。
“不瞒你说,近半年来,哀家时常感到精力不济,昏昏欲睡。”
“可太医院那群废物,翻来覆去只会说哀家是年事已高,气血两亏。”
荣嬷嬷在旁,眼圈一红。
“娘娘,您别说了。”
太后摆了摆手,目光锐利地看着姜黎。
“今日见了你的手段,哀家才恍然大悟。”
“哀家怀疑,有人在用更阴损的法子,对哀家下毒。”
姜山和姜河的脸色瞬间变了。
太后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字字惊心。
“哀家想请你,做哀家的另一双眼睛,另一根银针。”
“替哀家查出,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鬼!”
“不行!”
姜山想都没想,一步跨到姜黎身前,将她死死护住。
他对着太后,梗着脖子吼道。
“太后娘娘!我们姜家是打铁的,不是混宫里头的!”
“这事太危险了!我不能让我妹冒这个险!”
姜河也上前一步,虽然没说话,但那架势,已表明了态度。
荣嬷嬷脸色一变,正要呵斥。
太后却抬手制止了她。
她冷冷地看着姜山,那目光,比冷宫的寒风更刺骨。
“危险?”
“你以为,今天你们打伤了皇后的人,揭了她的底,她会放过你们姜家吗?”
“你以为,林如海在工地上害不死你们,就会善罢甘休吗?”
太后站起身,逼视着这个铁塔般的汉子。
“蠢货!”
“你以为你们现在还有得选吗?”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
“若哀家倒了,下一个被开膛破肚的,就是你们整个姜家!”
“这不是哀家在求你,这是在给你们指一条活路!”
姜山高大的身躯僵在原地,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大哥,退下。”
姜黎的声音响起,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她从兄长身后走出,对着太后,深深一拜。
“臣,遵旨。”
她抬起头,眼神清明。
“此事,臣接了。”
太后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松弛。
姜黎没有耽搁。
“太后,要查此事,臣需要您日常所用之物。”
“您一日三餐的餐食,饮用的水,卧房里点的熏香,擦脸的香膏,沐浴的香汤,甚至身上穿的衣物布料……”
她顿了顿,补充了最后一样。
“还有,您冬天取暖用的所有木炭,臣都要一份样本。”
太后和荣嬷嬷都愣住了。
她们没想到,姜黎一接手,便如此条理分明,直指核心。
“好!哀家都允你!”
太后看向荣嬷嬷。
“荣嬷嬷,你亲自去办!务必将东西备齐,送到姜府!”
“是,娘娘。”
荣嬷嬷应下,却像是想起了什么,迟疑地开口。
“娘娘,说起木炭……”
“臣妾想起一事。”
“约莫一个月前,皇后娘娘曾‘孝敬’了一批新炭过来,名唤‘银霜炭’。”
“说是此炭精致,燃烧时无烟无味,最是养人,对您的凤体有好处。”
“从那之后,您宫里便一直用的都是这种炭。”
荣嬷-嬷又补充了一句。
“也正是从那之后,娘娘您的倦怠之症,就一日重过一日了。”
姜黎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
“这种炭,可还有?”
“有,库房里还有许多。”
半个时辰后。
姜家回府的马车上。
姜山一脸怒气,坐在一旁生着闷气。
“妹,你就是胡闹!那可是毒!是皇宫!咱们家……”
他的话没说完。
姜黎从一个锦盒里,取出了一块黑漆漆的木炭。
那木炭方方正正,表面光滑,质地紧密,看起来确实是上等的好炭。
正是那所谓的“银霜炭”。
姜黎没说话。
她两手握住炭块的两端。
在姜山和姜河惊疑的注视下,她手上缓缓用力。
“咔嚓——!”
一声清脆的裂响。
那块坚硬的银霜炭,应声而断。
它不是实心的。
炭块的中心,是中空的。
随着断裂,一些极其细微的、如同尘埃的灰白色粉末,从断口处,簌簌地飘落下来。
粉末落在姜黎深色的官服上,清晰可见。
马车内,瞬间一片死寂。
姜山脸上的怒气凝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惊骇。
他死死盯着那些粉末,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她缓缓走到失魂落魄的皇后面前。
“皇后,你这凤坤宫,真是干净啊。”
太后不再理会她。
她转过身,看向从始至终都冷静得像个局外人的姜黎。
她眼中的赞许和审视,此刻再也不加掩饰。
“姜黎,你既能破此案,哀家有一事相求。”
话音落下,太后的目光扫过周围。
“来人。”
她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
“皇后教下不严,致使宫人行巫蛊之事,即日起,禁足凤坤宫,好生反省!”
“崔嬷嬷、春禾,以及凤坤宫所有涉事宫人,全部押入慎刑司,给哀家一五一十地审!”
“是!”
侍卫们如狼似虎地冲了上来。
皇后脸色惨白,被两个太监左右架住,再也维持不住国母的仪态。
在被拖走的前一刻,她猛地回头,一双怨毒的眼睛,死死地钉在姜黎身上。
那眼神,像是在说,我们不死不休。
很快,冷宫的长廊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太后挥了挥手。
“你们也都退下。”
转眼间,长廊里只剩下太后、她的心腹荣嬷嬷,以及姜黎兄妹三人。
太后脸上的威严褪去,露出一种深深的疲惫。
她由荣嬷嬷搀扶着,走到一张还算干净的石凳上坐下。
“让你见笑了。”
姜黎垂首。
“臣不敢。”
太后看着她,忽然问了一个问题。
“你当真不怕毒?”
姜黎抬起头。
“回太后,臣更怕无知。世上万物,皆有其理,毒也一样。”
“好一个皆有其理。”
太后赞许地点点头,随即发出一声长叹。
“不瞒你说,近半年来,哀家时常感到精力不济,昏昏欲睡。”
“可太医院那群废物,翻来覆去只会说哀家是年事已高,气血两亏。”
荣嬷嬷在旁,眼圈一红。
“娘娘,您别说了。”
太后摆了摆手,目光锐利地看着姜黎。
“今日见了你的手段,哀家才恍然大悟。”
“哀家怀疑,有人在用更阴损的法子,对哀家下毒。”
姜山和姜河的脸色瞬间变了。
太后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字字惊心。
“哀家想请你,做哀家的另一双眼睛,另一根银针。”
“替哀家查出,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鬼!”
“不行!”
姜山想都没想,一步跨到姜黎身前,将她死死护住。
他对着太后,梗着脖子吼道。
“太后娘娘!我们姜家是打铁的,不是混宫里头的!”
“这事太危险了!我不能让我妹冒这个险!”
姜河也上前一步,虽然没说话,但那架势,已表明了态度。
荣嬷嬷脸色一变,正要呵斥。
太后却抬手制止了她。
她冷冷地看着姜山,那目光,比冷宫的寒风更刺骨。
“危险?”
“你以为,今天你们打伤了皇后的人,揭了她的底,她会放过你们姜家吗?”
“你以为,林如海在工地上害不死你们,就会善罢甘休吗?”
太后站起身,逼视着这个铁塔般的汉子。
“蠢货!”
“你以为你们现在还有得选吗?”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
“若哀家倒了,下一个被开膛破肚的,就是你们整个姜家!”
“这不是哀家在求你,这是在给你们指一条活路!”
姜山高大的身躯僵在原地,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大哥,退下。”
姜黎的声音响起,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她从兄长身后走出,对着太后,深深一拜。
“臣,遵旨。”
她抬起头,眼神清明。
“此事,臣接了。”
太后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松弛。
姜黎没有耽搁。
“太后,要查此事,臣需要您日常所用之物。”
“您一日三餐的餐食,饮用的水,卧房里点的熏香,擦脸的香膏,沐浴的香汤,甚至身上穿的衣物布料……”
她顿了顿,补充了最后一样。
“还有,您冬天取暖用的所有木炭,臣都要一份样本。”
太后和荣嬷嬷都愣住了。
她们没想到,姜黎一接手,便如此条理分明,直指核心。
“好!哀家都允你!”
太后看向荣嬷嬷。
“荣嬷嬷,你亲自去办!务必将东西备齐,送到姜府!”
“是,娘娘。”
荣嬷嬷应下,却像是想起了什么,迟疑地开口。
“娘娘,说起木炭……”
“臣妾想起一事。”
“约莫一个月前,皇后娘娘曾‘孝敬’了一批新炭过来,名唤‘银霜炭’。”
“说是此炭精致,燃烧时无烟无味,最是养人,对您的凤体有好处。”
“从那之后,您宫里便一直用的都是这种炭。”
荣嬷-嬷又补充了一句。
“也正是从那之后,娘娘您的倦怠之症,就一日重过一日了。”
姜黎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
“这种炭,可还有?”
“有,库房里还有许多。”
半个时辰后。
姜家回府的马车上。
姜山一脸怒气,坐在一旁生着闷气。
“妹,你就是胡闹!那可是毒!是皇宫!咱们家……”
他的话没说完。
姜黎从一个锦盒里,取出了一块黑漆漆的木炭。
那木炭方方正正,表面光滑,质地紧密,看起来确实是上等的好炭。
正是那所谓的“银霜炭”。
姜黎没说话。
她两手握住炭块的两端。
在姜山和姜河惊疑的注视下,她手上缓缓用力。
“咔嚓——!”
一声清脆的裂响。
那块坚硬的银霜炭,应声而断。
它不是实心的。
炭块的中心,是中空的。
随着断裂,一些极其细微的、如同尘埃的灰白色粉末,从断口处,簌簌地飘落下来。
粉末落在姜黎深色的官服上,清晰可见。
马车内,瞬间一片死寂。
姜山脸上的怒气凝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惊骇。
他死死盯着那些粉末,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