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星晚的“双面江南”艺术中心坐落在苏州平江路尽头的巷弄里,白墙黛瓦爬着青绿的藤蔓,木门推开时会发出“吱呀”一声轻响,像把旧时光轻轻揉碎在风里。艺术中心分了两进院子,前院摆着顾星晚自己烧制的青瓷摆件,釉色里晕着江南特有的烟雨朦胧;后院则隔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工作室,落地窗外就是潺潺流水,偶尔有乌篷船划过,船桨搅碎水面的光影,会漫进窗棂落在工作台的布料上。
娜迪莎的工作室在最靠里的那间,窗帘总是拉开一半,既能让阳光透进来照亮布料的纹路,又能挡住午后过于炽烈的光线。她今天穿了件简单的白色棉布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手腕上一串红绳串的木珠——那是离开肯尼亚时奶奶亲手给她系上的,木珠上刻着当地部落特有的图腾,据说是能带来平安的护身符。工作台面上摊着好几块布料,有靛蓝色的蜡染布,边缘还留着手工浸染的不规则纹路;有橙红色的粗麻布,摸起来糙糙的,却带着草原阳光的温度;还有几块缀着小珠子的黑色纱巾,是她从内罗毕的集市上淘来的,珠子在阳光下会泛出细碎的光,像夜晚草原上的星星。
娜迪莎正拿着一支白色的粉笔在蜡染布上画轮廓,她的动作很轻,笔尖在布料上划过的声音几乎听不见。她要设计一套代表肯尼亚的服装,既要能展现部落文化的厚重,又要融入江南的灵秀——顾星晚说,“双面江南”的意义就是让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相遇、碰撞,最后开出新的花来。她想在裙摆处画上马赛马拉草原的日落,橙红色的天际线下面是低矮的金合欢树,再用黑色的丝线绣几头奔跑的角马,鬃毛要绣得蓬松,像是能被风吹动一样。领口则打算用江南特有的苏绣技法,绣上几簇小小的金合欢花,花瓣用浅黄的丝线,花蕊用橙红的,这样既有肯尼亚的热烈,又有江南的细腻。
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妈妈”的名字,娜迪莎的手顿了一下,粉笔尖在布料上留下一个小小的白点。她赶紧放下粉笔,拿起手机走到窗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些:“妈妈,你好吗?家里一切都好吗?”
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沙哑,还带着隐隐的哽咽,娜迪莎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妈妈很少这样,即使是去年家里的玉米地遭了蝗灾,妈妈也只是平静地说“没关系,明年再种”。“娜迪莎,”妈妈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你……你要有心理准备,奶奶她……她病了。”
娜迪莎的手指猛地攥紧了手机,指节泛白,手腕上的木珠硌得皮肤生疼。“奶奶病了?什么病?严重吗?”她的声音有些发颤,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奶奶的样子——奶奶总是穿着一身深蓝色的传统长袍,头发用红色的头巾裹着,脸上布满了皱纹,却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每次她从学校回来,奶奶都会在门口的芒果树下等她,手里拿着一个刚剥好的芒果,果肉金黄,甜得像蜜。去年她来中国之前,奶奶拉着她的手,反复叮嘱她“要好好照顾自己,记得按时吃饭,不要想家”,还把那串木珠系在她手腕上,说“这能保护你,就像奶奶在你身边一样”。
“医生说……是肺部的问题,”妈妈的声音越来越低,“已经咳了好几个月了,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吃了药也没好。后来去内罗毕的医院检查,医生说情况不太好,当地的医疗条件有限,他们建议……建议我们带奶奶去中国治疗。”
“去中国?”娜迪莎愣住了,她从来没想过奶奶会来中国。苏州和内罗毕隔着那么远的距离,飞机要飞十几个小时,奶奶那么大年纪了,能经得起这样的长途跋涉吗?而且,在中国治疗需要多少钱?家里的条件她知道,爸爸在镇上的小工厂打工,妈妈在家里种玉米和蔬菜,一年的收入勉强够维持家用,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可是妈妈,去中国治疗要花很多钱吧?我们……我们有那么多钱吗?”
“你别担心钱的事,”妈妈赶紧说,“村里的人知道了奶奶的事,都主动来帮忙,有的捐了钱,有的帮我们联系了中国的医院。还有你之前寄回来的钱,我们也都存着。医生说中国的医疗技术很好,奶奶的病有希望治好。我们已经订了后天的机票,到时候会先去上海,然后转车去苏州,你……你能来接我们吗?”
娜迪莎用力点头,眼泪却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窗台上,晕开一小片水渍。“能,我当然能,”她吸了吸鼻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稳定下来,“妈妈,你们放心,我会提前去上海接你们,我会找最好的医生,奶奶一定会好起来的。”
挂了电话,娜迪莎靠在墙上,身体微微发抖。窗外的流水还在潺潺作响,乌篷船上的艄公唱着软糯的苏州评弹,可这些熟悉的声音此刻却像隔了一层厚厚的玻璃,模糊而遥远。她走到工作台前,看着那块画了一半的蜡染布,橙红色的日落还没画完,金合欢树的轮廓也只画了一半,粉笔留下的线条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布料上的纹路,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像是奶奶的手。去年她离开家的时候,奶奶就是用这样的手帮她整理行李,帮她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还在她的行李箱里塞了一包她最
娜迪莎的工作室在最靠里的那间,窗帘总是拉开一半,既能让阳光透进来照亮布料的纹路,又能挡住午后过于炽烈的光线。她今天穿了件简单的白色棉布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手腕上一串红绳串的木珠——那是离开肯尼亚时奶奶亲手给她系上的,木珠上刻着当地部落特有的图腾,据说是能带来平安的护身符。工作台面上摊着好几块布料,有靛蓝色的蜡染布,边缘还留着手工浸染的不规则纹路;有橙红色的粗麻布,摸起来糙糙的,却带着草原阳光的温度;还有几块缀着小珠子的黑色纱巾,是她从内罗毕的集市上淘来的,珠子在阳光下会泛出细碎的光,像夜晚草原上的星星。
娜迪莎正拿着一支白色的粉笔在蜡染布上画轮廓,她的动作很轻,笔尖在布料上划过的声音几乎听不见。她要设计一套代表肯尼亚的服装,既要能展现部落文化的厚重,又要融入江南的灵秀——顾星晚说,“双面江南”的意义就是让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相遇、碰撞,最后开出新的花来。她想在裙摆处画上马赛马拉草原的日落,橙红色的天际线下面是低矮的金合欢树,再用黑色的丝线绣几头奔跑的角马,鬃毛要绣得蓬松,像是能被风吹动一样。领口则打算用江南特有的苏绣技法,绣上几簇小小的金合欢花,花瓣用浅黄的丝线,花蕊用橙红的,这样既有肯尼亚的热烈,又有江南的细腻。
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妈妈”的名字,娜迪莎的手顿了一下,粉笔尖在布料上留下一个小小的白点。她赶紧放下粉笔,拿起手机走到窗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些:“妈妈,你好吗?家里一切都好吗?”
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沙哑,还带着隐隐的哽咽,娜迪莎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妈妈很少这样,即使是去年家里的玉米地遭了蝗灾,妈妈也只是平静地说“没关系,明年再种”。“娜迪莎,”妈妈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你……你要有心理准备,奶奶她……她病了。”
娜迪莎的手指猛地攥紧了手机,指节泛白,手腕上的木珠硌得皮肤生疼。“奶奶病了?什么病?严重吗?”她的声音有些发颤,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奶奶的样子——奶奶总是穿着一身深蓝色的传统长袍,头发用红色的头巾裹着,脸上布满了皱纹,却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每次她从学校回来,奶奶都会在门口的芒果树下等她,手里拿着一个刚剥好的芒果,果肉金黄,甜得像蜜。去年她来中国之前,奶奶拉着她的手,反复叮嘱她“要好好照顾自己,记得按时吃饭,不要想家”,还把那串木珠系在她手腕上,说“这能保护你,就像奶奶在你身边一样”。
“医生说……是肺部的问题,”妈妈的声音越来越低,“已经咳了好几个月了,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吃了药也没好。后来去内罗毕的医院检查,医生说情况不太好,当地的医疗条件有限,他们建议……建议我们带奶奶去中国治疗。”
“去中国?”娜迪莎愣住了,她从来没想过奶奶会来中国。苏州和内罗毕隔着那么远的距离,飞机要飞十几个小时,奶奶那么大年纪了,能经得起这样的长途跋涉吗?而且,在中国治疗需要多少钱?家里的条件她知道,爸爸在镇上的小工厂打工,妈妈在家里种玉米和蔬菜,一年的收入勉强够维持家用,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可是妈妈,去中国治疗要花很多钱吧?我们……我们有那么多钱吗?”
“你别担心钱的事,”妈妈赶紧说,“村里的人知道了奶奶的事,都主动来帮忙,有的捐了钱,有的帮我们联系了中国的医院。还有你之前寄回来的钱,我们也都存着。医生说中国的医疗技术很好,奶奶的病有希望治好。我们已经订了后天的机票,到时候会先去上海,然后转车去苏州,你……你能来接我们吗?”
娜迪莎用力点头,眼泪却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窗台上,晕开一小片水渍。“能,我当然能,”她吸了吸鼻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稳定下来,“妈妈,你们放心,我会提前去上海接你们,我会找最好的医生,奶奶一定会好起来的。”
挂了电话,娜迪莎靠在墙上,身体微微发抖。窗外的流水还在潺潺作响,乌篷船上的艄公唱着软糯的苏州评弹,可这些熟悉的声音此刻却像隔了一层厚厚的玻璃,模糊而遥远。她走到工作台前,看着那块画了一半的蜡染布,橙红色的日落还没画完,金合欢树的轮廓也只画了一半,粉笔留下的线条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布料上的纹路,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像是奶奶的手。去年她离开家的时候,奶奶就是用这样的手帮她整理行李,帮她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还在她的行李箱里塞了一包她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