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拉大旗作虎皮-《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

  腊月十七,一大早丁陌二人便出了城门儿。

  城外官道上,欲往玉京城的行人老远便能听到马蹄作响,一道拐弯处,迸射出一白一黄两道闪电,卷着飞扬的尘土瞬间便从远处飞奔而来。

  玉京城附近的百姓都见怪不怪了,隔三差五就有城内大户家的少爷出城纵马飞驰。

  若是躲避及时,最多就是一身尘土。

  若是躲闪不开,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一命呜呼,那也只能怪自己命不好。遇到不讲理的跋扈子弟还得怪你惊了自家的马,那时候真是生不如死了。

  见前面有行人,丁陌二人略微带了下缰绳,两匹马打了声短促有力的“哼哧”喷鼻声~

  “嘶津津——!”长鸣入云,两匹马慢慢从疾驰改为小步颠跑。

  丁陌自幼与王洛书游历大好河山,也没少骑马。虽然比不过张锦骑术精湛,但凭借穿云骊速度的优势,勉强能与张锦并肩而驰。

  “好马!”张锦很是亢奋,轻轻拍着马颈。

  很久没有如此畅快地纵马飞驰了,自己通过马鞍似乎能感受到玉顶飞黄强劲心脏有力的搏动。而玉顶飞黄也能理解自己每一次缰绳的变化,成为它下一个步伐的指令。

  “也不知道有啥好兴奋的,夯货~”丁陌轻轻揉着自己大腿内的嫩肉。这刚出城跑了没多少路,自己大腿便觉得火辣辣的疼。

  张锦一脸鄙夷:“就你这小身板还想着飞驰千里救妻?”

  “哎~”丁陌无力反驳。

  张锦说的确实不错。飞驰千里是真的浪漫,但也是真受罪。想想就愁得慌~

  此行二人的目的地,便是拱卫京师三大营之一的城南龙骧卫大营,苏清砚带来的消息是侯爷会在龙骧卫大营略微整备。

  龙骧卫驻扎在玉京都南约十余里的一处山坳里。此地背靠承露峰的余脉,前拥一片开阔地,既是扼制北上的要冲又能与河东道、琅琊道等外围防线快速呼应。

  坐营官是襄国公郭悠的胞弟,昭勇将军、上轻车都尉郭琛。郭宗宝见了得喊一声二叔。

  郭琛昨日夜里接到宫中密旨,东亭侯陈封进京,会在龙骧卫略微休整。同时无皇上旨意,三大营一兵一卒不得出营。

  这事就很蹊跷了。陈封自从北疆大战后便龟缩在玉峤城享福,虽然名义上还是黑鸦军的统帅,但往年也只是在逢年过节时露个脸。近两年更是一次都没出现过,军中全权交给镇守太监打理。

  此次突然进京,而且还密旨不许一兵一卒出营。虽然郭琛一直坐镇军中,对玉京城内近期的消息比较闭塞,但是隐隐地觉得要有大事发生。

  “爷~”隔着房门,自家亲兵的声音打断了郭琛的思路。

  “进来~”

  自己的亲卫头子郭四平推门而进:“爷,营房外面有可疑之人徘徊……”

  郭琛不悦:“派人打发了便是,这种小事也要和我说?”

  郭四平一脸为难的表情:“这个……爷还是去看看吧。”

  “到底何事?”郭琛看郭四平这一脸便秘的表情,便知道没啥好事儿。

  “那二人在大营附近徘徊,大奎子过去问询,那二人说在等人。”

  “等什么人?”郭琛问道。

  “可那二人不说啊。”

  郭四平咽咽唾沫继续说道:“大奎子本想过去将二人打发走,却发现二人所骑之马异常神骏。

  大奎子想……想……买下这两匹马,但是对方不愿意。不知怎地双方就起了争执,结果……大奎子让一个花脸的小子给擒了。”

  “呵呵,真给我涨脸啊!”郭琛气极反笑。

  大奎子也是自己的亲兵,平日在军营里便是一副跋扈的性子。若说他想买马,郭琛是一百个不信。

  那小子手里但凡有俩破钱不是喝酒,就是耍钱,哪来的钱买马。多半是看上人家的马了,想贱价强买。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在军营门口让人家给擒了,这说出去老郭家的脸不得丢尽了。

  带兵的大多都极为护短,先不问对错,一定不能折了面子。

  郭琛边往外走边训斥:“你们都是死人啊,就看着他被人擒住了?”

  “我已经让弟兄们把这二人围了,可这二人有恃无恐的我觉得不对劲儿,可别是哪家的小爷。这不请您过去看看嘛。”

  郭四平声音越来越低,因为他发现自家爷脸色已经阴得都要滴出水来了。

  郭琛还没到军营门口,远远就看着军营外十几个兵卒将两人两马团团围在中间。而军营里面更多的是看热闹的。

  并不是这些兵卒不想出去帮忙,而是早上大帅刚下的令不许出军营。出去这十来个便已是极限,再多人出去怕就是要顶着违抗军令的帽子了。

  一同到军营门口的还有提督内臣,太监吴越。郭琛向来和这太监不对付,用郭琛的话说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因为自己站着尿,他蹲着尿。

  这话把吴越气得直哆嗦,二人关系一直都是剑拔弩张。吴越听说郭琛亲卫在大营门口被人擒了,自然也是来看热闹的,顺便也得记录下来事情经过,报给苏清砚。

  郭琛扒拉开兵卒出了军营,只见一人身骑白马,另一人手上牵着一匹黄膘马,脚还踩在大奎子身上。

  “你是何人,龙骧卫营前打伤兵卒,你是要意图谋反?”先不管这二人什么来头,郭琛先扣上一顶大帽子。

  “两个人就想来谋反?郭帅未醒酒?”

  未等那二人回话,一个尖嗓门反而先开口。

  吴越已经知晓事情来龙去脉,是那郭琛亲卫理亏,别管最后怎么处理,先恶心恶心郭琛再说。

  郭琛厌恶地看了眼吴越:“这二人军营门前打伤我亲卫,吴提督是要包庇这二人?”

  “呵呵,我与他二人素不相识,何来的包庇一说。只不过咱家听说是你亲卫想要强抢人家马匹才有此事端,郭帅可莫要乱扣帽子。

  如何处理咱家不管,但郭帅若包庇自己亲卫,此事我定会禀报上去。”

  丁陌和张锦面面相觑,怎么他们自己人先内讧起来了。

  吴越和郭琛三言两语,丁陌已知道这二人身份,这时候不拉大旗作虎皮更待何时。

  丁陌翻身下马,拱手说道:

  “多谢提督仗义执言,回头再见到苏内相,在下一定如实禀报。”

  “糟了!”一记重锤砸在郭琛心里,这二人果然来历不凡。

  ----------------------------------------------

  有一些彭于晏们问到古代,官职/散阶/勋位/爵位 ,花里胡哨的一大堆头衔实际代表什么意思,这里简单介绍这四者之间的关系,熟读古代历史的吴彦祖可以划走了。

  1. 官职 - “干什么活”

  如:吏部尚书(正二品)。一个官员的权力大小,首要看他的官职,这个好理解,不多赘述。

  2. 散阶 - “定什么级”

  散官又称阶官,如:初授特进荣禄大夫。这类花里胡哨的荣誉称呼,是表示官员等级和资历品阶的体系。本身没有具体权力,更像今天的“行政级别”或“职级”。

  比如:某某市的市长(正厅级)。官职就是市长,括号内的就是他的散阶。

  这个散阶一般和官员官服颜色以及俸禄多少有关,类似现在公务员拿多少级工资。

  有时候古代官员的升迁,很多时候是“散阶”的提升,然后根据散阶去担任相应的“官职”。

  3. 勋位 - “立什么功”

  类似现在的荣誉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特别是军功。武将获得相对文臣要简单。

  比如:“五一劳动模范奖章”、“先进个人代表”,军功大概体现为:三等功、二等功之类的。

  纯粹的荣誉象征,没有实际权力,但能提高地位和声望。

  4. 爵位 - “封什么爵”

  爵位是皇帝对臣子功劳的终极奖赏,地位尊崇。拥有爵位意味着有禄米,后期往往还有赐田。拥有超品地位,在朝会班序中位列百官之前。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官职后面增加临时委派点任务。拿明朝的王阳明举例:

  都察院左都御史 、新建伯、资善大夫、【巡抚南赣汀漳、总督两广军务】

  括号内的是临时职务。其本职工作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总督两广军务是临时委派的实际任务,但是权力极大。

  以上四种关系结合起来,按照现代公司的模式就是:

  官职 = 你的实际岗位

  例如:CEO、部门经理、项目经理。这决定了你具体管什么事,有多大权力。

  散阶 = 你的职级/薪资等级

  例如:P10、M4。这决定了你的基本工资、福利待遇和在公司层级中的基本位置。你的岗位(官职)应该和你的职级(散阶)大致匹配。

  勋位 = 你的年度奖杯/荣誉证书

  例如:年度最佳员工、杰出贡献奖。这是一种荣誉,挂在墙上很好看,提升你的声誉,但不直接改变你的岗位和权力。

  爵位 = 公司合伙人/终身成就奖

  这是最高荣誉,意味着你已经成为公司的“主人”之一,享有极高的地位和分红(禄米),但你可能并不具体管理某个部门(官职)。这通常是给创始人或立下盖世功劳的元老的。

  最后说一点,爵位,尤其公爵,非常稀有,通常只授予开国功臣或立有殊勋者。

  且文臣极难封爵。如大明顶尖文臣张居正,如此牛叉拉轰的人物,至死也未获爵位。死后,明神宗也只赠其 上柱国的勋位。

  而整观大明王朝,也只有三位文臣获得爵位:王阳明、王骥、王越。且三人都因军功封伯,已属文臣中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