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蓬莱寺,我们便顺着来时的山道往回走。
五哥早已按捺不住,一踏出寺门就急不可耐地从背包里掏出他那把心爱的‘狙击之鹰’,像个刚得了新玩具的孩子似的,举枪四处比划。若不是路边尽是菜地和农舍,生怕误伤了哪个躲在暗处的村民,再加上稍高些的树木都离得有些距离,他怕是早就对着那些扑棱棱飞过的鸟雀十手了。
这一路上,他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这要是在老家,非打下来几只下酒不可。”
我们三人一路下行,不多时就回到了山门处。
说来也怪,明明离开不过个把时辰,先前在门洞处卖桃子的大妈却不见了踪影。她的摊子还在原地,水灵灵的桃子堆在地上,唯独不见她的身影。
桃摊旁边多出了个小地摊——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蹲在那里,皮肤被盛夏的骄阳晒得黝黑发亮。他蹲坐的姿势颇为奇特——右腿屈膝,左腿半伸,活像一只在晒日头的石狮子。
我好奇地凑近细看。
一张褪色的塑料布上,林林总总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几面泛着铜绿的小铜镜,边缘还带着可疑的缺口;叠在一起的铜碗;散落的水晶珠子和玉石吊坠;手镯、项链、鼻烟壶排得整整齐齐,活像是从某家工艺品商店的货架上直接搬来的。最显眼的是几个造型夸张的香炉,炉身上的龙纹张牙舞爪,倒像是刚从动画片里跑出来的。
这种摊子在中国稍微像样点的城市里都能见到,摊主们个个都是“历史学家”,每样东西都能扯出一段传奇——这个铜镜是杨贵妃用过的,那个香炉是乾隆爷御用的,就连最不起眼的鼻烟壶,也敢说是和珅把玩过的珍品。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东西多半是从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的,现在连骗外行都显得力不从心,这行当早就过气了。
九爷路过时,我注意到他朝摊子瞥了一眼,脚步未停就继续往前走去。但刚走出两步,他的身影忽然顿住了,像是被什么东西拽住了似的。他转过身,目光如鹰隼般锁定了摊子的右上角——那里随意堆着几卷字画,有的卷着,有的半展开,纸边已经泛黄卷曲。
“怎么,九爷。”我忍不住揶揄道,“你还准备瞅瞅这儿的东西?不会吧,我这外行都知道,看这种地方的东西那都不叫没眼光,简直就是没眼睛。在这儿捡漏捡的几率,跟七仙女下凡洗澡被你撞见差不多。”
“不是,我就是随便看看。横竖不掉块肉,也不损失什么,没你说的那么夸张。”
他说着弯下腰,从摊子上拿起一卷横放着的字画。
我和五哥凑过去看热闹,当九爷刚展开卷轴前段,露出题头的五个大字“清明上河图”时,我们俩顿时笑出了声。
五哥笑得直拍大腿:“哎哟!我去!张择端要是知道他老人家的真迹在这儿摆地摊,非得从汴河里爬出来不可!”
九爷摇头失笑,把卷轴重新卷好放回原处。
他的目光在摊位上流连,突然拈起一张对折的陈旧纸张。那纸张比寻常字画大了两圈,纸面泛着经年累月的黑褐色,边缘已经起了毛边。
“这是……”九爷展开时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
他索性将整张纸平铺在地,我和五哥也好奇地围了上去。只见一张足有半人高的黑色纸面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泛白的字痕,像是无数蚂蚁在焦土上爬出的纹路。
“这是……拓片?”我蹲下身,手指虚悬在纸面上方不敢触碰。那些字迹有的清晰如新,有的已经模糊成一片,但能看出是某种古老的篆体。
五哥早已按捺不住,一踏出寺门就急不可耐地从背包里掏出他那把心爱的‘狙击之鹰’,像个刚得了新玩具的孩子似的,举枪四处比划。若不是路边尽是菜地和农舍,生怕误伤了哪个躲在暗处的村民,再加上稍高些的树木都离得有些距离,他怕是早就对着那些扑棱棱飞过的鸟雀十手了。
这一路上,他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这要是在老家,非打下来几只下酒不可。”
我们三人一路下行,不多时就回到了山门处。
说来也怪,明明离开不过个把时辰,先前在门洞处卖桃子的大妈却不见了踪影。她的摊子还在原地,水灵灵的桃子堆在地上,唯独不见她的身影。
桃摊旁边多出了个小地摊——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蹲在那里,皮肤被盛夏的骄阳晒得黝黑发亮。他蹲坐的姿势颇为奇特——右腿屈膝,左腿半伸,活像一只在晒日头的石狮子。
我好奇地凑近细看。
一张褪色的塑料布上,林林总总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几面泛着铜绿的小铜镜,边缘还带着可疑的缺口;叠在一起的铜碗;散落的水晶珠子和玉石吊坠;手镯、项链、鼻烟壶排得整整齐齐,活像是从某家工艺品商店的货架上直接搬来的。最显眼的是几个造型夸张的香炉,炉身上的龙纹张牙舞爪,倒像是刚从动画片里跑出来的。
这种摊子在中国稍微像样点的城市里都能见到,摊主们个个都是“历史学家”,每样东西都能扯出一段传奇——这个铜镜是杨贵妃用过的,那个香炉是乾隆爷御用的,就连最不起眼的鼻烟壶,也敢说是和珅把玩过的珍品。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东西多半是从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的,现在连骗外行都显得力不从心,这行当早就过气了。
九爷路过时,我注意到他朝摊子瞥了一眼,脚步未停就继续往前走去。但刚走出两步,他的身影忽然顿住了,像是被什么东西拽住了似的。他转过身,目光如鹰隼般锁定了摊子的右上角——那里随意堆着几卷字画,有的卷着,有的半展开,纸边已经泛黄卷曲。
“怎么,九爷。”我忍不住揶揄道,“你还准备瞅瞅这儿的东西?不会吧,我这外行都知道,看这种地方的东西那都不叫没眼光,简直就是没眼睛。在这儿捡漏捡的几率,跟七仙女下凡洗澡被你撞见差不多。”
“不是,我就是随便看看。横竖不掉块肉,也不损失什么,没你说的那么夸张。”
他说着弯下腰,从摊子上拿起一卷横放着的字画。
我和五哥凑过去看热闹,当九爷刚展开卷轴前段,露出题头的五个大字“清明上河图”时,我们俩顿时笑出了声。
五哥笑得直拍大腿:“哎哟!我去!张择端要是知道他老人家的真迹在这儿摆地摊,非得从汴河里爬出来不可!”
九爷摇头失笑,把卷轴重新卷好放回原处。
他的目光在摊位上流连,突然拈起一张对折的陈旧纸张。那纸张比寻常字画大了两圈,纸面泛着经年累月的黑褐色,边缘已经起了毛边。
“这是……”九爷展开时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
他索性将整张纸平铺在地,我和五哥也好奇地围了上去。只见一张足有半人高的黑色纸面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泛白的字痕,像是无数蚂蚁在焦土上爬出的纹路。
“这是……拓片?”我蹲下身,手指虚悬在纸面上方不敢触碰。那些字迹有的清晰如新,有的已经模糊成一片,但能看出是某种古老的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