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发送后的日子,欧阳雪总是有些心神不宁。她时常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查看是否有新的消息,又或者走到窗边,望着丁元英当年离开古城的方向,思绪飘得很远。
这天下午,肖亚文拿着一份文化基金的年度报告走进欧阳雪的办公室,看到她又在出神,便笑着问道:“欧阳总……,又在想丁总呢……?”
欧阳雪回过神,脸上微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啊……,总觉得有些事情,还是得他来拿主意才踏实……。”
肖亚文将报告放在桌上,在她对面坐下:“我明白你的心情。但丁总那个人,你也知道,他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而且,他现在可能根本就不想被这些俗事打扰。”
欧阳雪点了点头,拿起报告,却没有立刻翻看,而是叹了口气:“我知道。只是有时候,总会想起以前的事情……。”
她的思绪又回到了多年前,那个在维纳斯酒店的包间里,第一次正式宴请丁元英的晚上。
那天,她和小丹,还有几个朋友作陪。起初,大家都觉得丁元英只是个沉默寡言、有些清高的怪人。酒过三巡,有人开始吹嘘自己的见识和能耐,言语间不免有些狂妄。
就在这时,丁元英端起酒杯,轻声念了一首诗: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这首《自嘲》,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满桌的喧嚣。那些刚才还在高谈阔论的人,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一个个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最后,都以各种借口匆匆离开了。
包间里只剩下她、小丹和丁元英三个人。当时的她,只觉得丁元英这首诗写得太过尖锐,让场面十分尴尬。但现在回想起来,她才明白,那不仅仅是自嘲,更是一种对那些眼高手低、怨天尤人者的深刻讽刺,也是丁元英对自己清醒的认知。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欧阳雪轻声说道,“看似孤傲,实则通透。他看得太明白,活得太清醒,所以总是和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
肖亚文也想起了那天的情景,点了点头:“是啊。那时候我还没太看懂这首诗,只觉得丁总很特别。直到后来,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事情,才慢慢体会到诗里的深意。”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没有小丹,我可能永远都不会认识这样一个人。”欧阳雪的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以前从未见过的世界,也让我开始思考,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
她顿了顿,声音有些低沉:“小丹走后,我以为他会一直留在古城。但他还是走了,走得那么决绝。我知道,他是不想被过去束缚,可我……我就是忘不了他。”
肖亚文沉默了。她知道欧阳雪对丁元英的感情,不仅仅是敬佩和感激,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这种情愫,在丁元英离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越来越强烈。
“或许……,我们都应该学着放下。”肖亚文轻声安慰道,“丁总已经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路,我们也应该走好我们自己的路。格律诗能有今天,不仅仅是因为丁总的布局,更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不能总是依赖他……。”
欧阳雪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你说得对。我只是……只是偶尔会想起他。好了,不说这些了,我们看报告吧……。”
她翻开报告,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但丁元英的身影,那首《自嘲》诗,还有古城的点点滴滴,却像电影一样,在她的脑海中反复播放,让她无法真正静下心来。
她知道,丁元英就像天上的月亮,遥远而清冷,只能远远地看着,却无法触及。但她还是忍不住去想,去念,去期待。
她不知道那封邮件是否能送到丁元英手中,也不知道丁元英是否会回复。但她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她,她不会放弃。就算丁元英永远不会回来,她也要带着他的理念,带着对小丹的思念,把格律诗和文化基金办得越来越好,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因为她明白,这不仅仅是为了丁元英和小丹,也是为了她自己,为了所有像他们一样,在追寻“道”的路上不断前行的人。
而此时,在西部的一座偏远小镇上,丁元英终于找到了一家有网络的小旅馆。他打开电脑,看到了老陈转发过来的欧阳雪的邮件。
他静静地看着邮件内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过了很久,他才缓缓地关掉邮件,没有回复。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想起了古城的欧阳雪,想起了那首《自嘲》诗。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他轻声念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欧阳雪的心意,也明白她的期待。但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会为了一个“神话”而停留的丁元英了。他的路,还在前方,他的“道”,还需要他去继续追寻。
他拿起背包,走出了小旅馆,朝着更遥远的地方走去。
古城的风,还在吹着。欧阳雪的等待,还在继续。而丁元英的“遥远的归途”,也依旧没有终点……
这天下午,肖亚文拿着一份文化基金的年度报告走进欧阳雪的办公室,看到她又在出神,便笑着问道:“欧阳总……,又在想丁总呢……?”
欧阳雪回过神,脸上微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啊……,总觉得有些事情,还是得他来拿主意才踏实……。”
肖亚文将报告放在桌上,在她对面坐下:“我明白你的心情。但丁总那个人,你也知道,他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而且,他现在可能根本就不想被这些俗事打扰。”
欧阳雪点了点头,拿起报告,却没有立刻翻看,而是叹了口气:“我知道。只是有时候,总会想起以前的事情……。”
她的思绪又回到了多年前,那个在维纳斯酒店的包间里,第一次正式宴请丁元英的晚上。
那天,她和小丹,还有几个朋友作陪。起初,大家都觉得丁元英只是个沉默寡言、有些清高的怪人。酒过三巡,有人开始吹嘘自己的见识和能耐,言语间不免有些狂妄。
就在这时,丁元英端起酒杯,轻声念了一首诗: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这首《自嘲》,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满桌的喧嚣。那些刚才还在高谈阔论的人,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一个个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最后,都以各种借口匆匆离开了。
包间里只剩下她、小丹和丁元英三个人。当时的她,只觉得丁元英这首诗写得太过尖锐,让场面十分尴尬。但现在回想起来,她才明白,那不仅仅是自嘲,更是一种对那些眼高手低、怨天尤人者的深刻讽刺,也是丁元英对自己清醒的认知。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欧阳雪轻声说道,“看似孤傲,实则通透。他看得太明白,活得太清醒,所以总是和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
肖亚文也想起了那天的情景,点了点头:“是啊。那时候我还没太看懂这首诗,只觉得丁总很特别。直到后来,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事情,才慢慢体会到诗里的深意。”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没有小丹,我可能永远都不会认识这样一个人。”欧阳雪的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以前从未见过的世界,也让我开始思考,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
她顿了顿,声音有些低沉:“小丹走后,我以为他会一直留在古城。但他还是走了,走得那么决绝。我知道,他是不想被过去束缚,可我……我就是忘不了他。”
肖亚文沉默了。她知道欧阳雪对丁元英的感情,不仅仅是敬佩和感激,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这种情愫,在丁元英离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越来越强烈。
“或许……,我们都应该学着放下。”肖亚文轻声安慰道,“丁总已经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路,我们也应该走好我们自己的路。格律诗能有今天,不仅仅是因为丁总的布局,更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不能总是依赖他……。”
欧阳雪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你说得对。我只是……只是偶尔会想起他。好了,不说这些了,我们看报告吧……。”
她翻开报告,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但丁元英的身影,那首《自嘲》诗,还有古城的点点滴滴,却像电影一样,在她的脑海中反复播放,让她无法真正静下心来。
她知道,丁元英就像天上的月亮,遥远而清冷,只能远远地看着,却无法触及。但她还是忍不住去想,去念,去期待。
她不知道那封邮件是否能送到丁元英手中,也不知道丁元英是否会回复。但她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她,她不会放弃。就算丁元英永远不会回来,她也要带着他的理念,带着对小丹的思念,把格律诗和文化基金办得越来越好,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因为她明白,这不仅仅是为了丁元英和小丹,也是为了她自己,为了所有像他们一样,在追寻“道”的路上不断前行的人。
而此时,在西部的一座偏远小镇上,丁元英终于找到了一家有网络的小旅馆。他打开电脑,看到了老陈转发过来的欧阳雪的邮件。
他静静地看着邮件内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过了很久,他才缓缓地关掉邮件,没有回复。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想起了古城的欧阳雪,想起了那首《自嘲》诗。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他轻声念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欧阳雪的心意,也明白她的期待。但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会为了一个“神话”而停留的丁元英了。他的路,还在前方,他的“道”,还需要他去继续追寻。
他拿起背包,走出了小旅馆,朝着更遥远的地方走去。
古城的风,还在吹着。欧阳雪的等待,还在继续。而丁元英的“遥远的归途”,也依旧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