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秋雨故人与道在天成!!!-《红尘观棋者》

  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给古城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

  丁元英坐在露台的藤椅上,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羊绒毯。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看书或听音乐,只是静静地看着雨丝从天空飘落,打湿了院子里的青石板,也打湿了那棵早已落尽叶子的老槐树。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清新而微凉。

  他的思绪,也像这雨丝一样,飘忽不定,却又带着一种莫名的宁静。他想起了柏林的秋天,想起了五台山的晨钟,想起了小丹曾经为他撑着伞,在古城的雨巷里漫步的场景。那些记忆,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香,也越品越淡,最终沉淀在心底,变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丁元英有些意外。自从他退出基金会的日常管理后,除了欧阳雪和偶尔来访的韩楚风,很少有人会来打扰他的清静。他起身打开门,看到门口站着一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身影。

  “丁先生,您还记得我吗……?”来人笑着问道,声音温和而略带沙哑。

  丁元英打量着对方。中等身材,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中山装,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依旧炯炯有神。他想了片刻,眼中露出了一丝恍然:“是智玄大师的弟子,了尘师傅……?”

  “正是在下……。”了尘师傅双手合十,微微颔首,“冒雨前来,打扰丁先生清修了……。”

  “了尘师傅客气了,请进……。”丁元英侧身让他进屋,“快请坐,我给您泡杯热茶暖暖身子……。”

  两人在茶室坐下。丁元英熟练地煮水、温杯、泡茶,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自然的韵律。

  “不知了尘师傅今日前来,有何要事……?”丁元英将一杯刚泡好的普洱茶推到了尘师傅面前。

  了尘师傅端起茶杯,轻轻闻了闻,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丁先生的茶道,越发精进了。”他抿了一口茶,才缓缓说道:“此次前来……,并非有什么要事,只是受家师所托,送一样东西给丁先生。另外,也是想顺便来看看丁先生,聊聊近况……。”

  他从随身的布包里取出一个用锦缎包裹的小盒子,递给丁元英:“这是家师去年秋天圆寂前,特意嘱咐我交给您的。他说,等时机成熟了,自会有人将它送到您手上……。”

  丁元英接过盒子,入手微沉。他看着盒子上精致的花纹,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想起了当年在五台山与智玄大师的对话,想起了那首“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的偈语。智玄大师的智慧和通透,曾给了他很多启发。

  他轻轻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枚小巧的玉佩,质地温润,色泽通透,上面雕刻着一个简单的“道”字。玉佩的旁边,还有一张折叠整齐的宣纸。

  丁元英拿起宣纸,缓缓展开。上面是智玄大师的笔迹,虽然有些颤抖,却依旧苍劲有力,写的是一首小诗:

  尘外无真境,心中有福田。

  功成身退去,天道自循环。

  丁元英默默地读着这首诗,久久没有说话。诗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智慧,直击他的内心深处。

  “家师说……,丁先生是个通透之人,早已看透了功名利禄,也明白了‘道’的真谛。”了尘师傅在一旁轻声说道,“他说,您当年在五台山问的‘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其实答案早已在您心中。真正的‘替天行道’,不是强行改变什么,而是顺应天道,顺其自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事情……。”

  丁元英抬起头,看着了尘师傅,眼中露出了一丝释然的笑容:“智玄大师的教诲,我明白了。‘功成身退,天道自循环’,这句话,正是我现在心境的写照……。”

  “丁先生能明白,家师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的……。”了尘师傅点了点头,“家师还说,您为小丹姑娘所做的一切,看似是‘逆天改命’的神话,实则是‘顺道而为’的修行。您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唤醒了很多人对文化的敬畏,对匠心的坚守,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功德……。”

  “我只是做了我想做的事,谈不上什么功德……。”丁元英 hule(谦逊的) 地说道,“就像智玄大师诗中所说,‘心中有福田’,只要心中有善念,有坚守,无论做什么,都是在修行……。”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了尘师傅向丁元英介绍了五台山近年来的变化,也询问了他的生活近况。丁元英一一作答,语气平静而淡然。

  不知不觉,雨已经停了。天边露出了一抹淡淡的霞光,给灰暗的天空增添了一丝亮色。

  “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告辞了。”了尘师傅起身告辞,“丁先生……,后会有期……。”

  “了尘师傅慢走,路上小心……。”丁元英送他到门口。

  看着了尘师傅的身影消失在雨后的小巷尽头,丁元英才转身回到屋里。他再次拿起那个装着玉佩和诗稿的盒子,心中一片澄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智玄大师的诗,仿佛为他的余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注脚。他当年为小丹写的“神话”,并非要创造一个惊天动地的奇迹,而是要在这红尘俗世中,种下一颗文化的种子,守护一份人性的美好。如今,种子已经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他也该彻底放下“执棋者”的身份,真正回归到“观棋者”的本真。

  他将玉佩小心翼翼地贴身戴好,感受着它温润的触感。然后,他拿起智玄大师的诗稿,走到书房,将它轻轻夹在了一本《道德经》里。

  做完这一切,他重新回到露台,坐回藤椅上。雨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几道金色的光芒,照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反射出耀眼的光彩。

  丁元英闭上双眼,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他知道,他的余生,将会在这份与“道”同行的平静中度过。他不再需要去“操控”任何棋局,也不再需要去“证明”任何道理。他只需像这古城的老槐树一样,扎根于这片土地,感受着四季的轮回,看着日出日落,云卷云舒。

  他为小丹续写的“神话”,也终于在这一刻,找到了最圆满的结局——那就是“道法自然,天成自在……”。

  故事,仍在继续。但属于丁元英的传奇,已经在这秋雨的洗礼和故人的赠言中,升华成了一种永恒的“道”,融入了古城的血脉,也融入了每一个向往美好的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