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规矩的威力!流水线!-《抗战:你管这叫军械维修厂?》

  李云龙的咆哮,瞬间扎进每个工匠的血管里。

  挫败感和迷茫被一扫而空。

  “厂长,您画!俺们干!”

  葛老铁和钱老木匠,一个铁匠头,一个木匠头,一左一右护在周墨两侧,眼神里是野火燎原般的求知欲。

  周墨也不废话。

  他让人将那面“知识之墙”清理干净,铺上崭新的草纸,炭棒在上面疾走如飞。

  “这是钻孔夹具,给引信底座钻保险销孔用。”

  “主体用硬木,定位孔必须用淬火的高碳钢做内衬套,不然磨损太快。”

  “这是弯折夹具,做保险销拉环的。”

  “就用一块厚钢板,上面焊几根定位销,铁丝顺着轨迹一绕,出来的圈不大不小,个个都一样。”

  “这是扭力扳手,给总装组的女同志们用。”

  “一根长铁杆,一端套筒,另一端连一根弹性最好的弹簧钢片。拧螺丝的时候,看钢片弯曲的幅度,就知道力气用了多大。”

  “我在上面刻三条线,绿线代表力道不够,红线代表过了火,指针必须停在中间的白线区域,才算合格!”

  ……

  一张张结构巧妙,却又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图纸,从周墨的笔下奔涌而出。

  它们不再有复杂的机械原理,更没有精密的齿轮传动。

  它们只是一个个聪明的“傻瓜”工具,把所有需要技巧和经验的地方,都用最粗暴、最直接的物理方式固定下来!

  葛老铁和钱老木匠,带着各自的徒弟,像护着刚出生的崽一样,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图纸一张张领走。

  整个兵工厂,再次灯火通明。

  铁匠铺的炉火烧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旺,叮叮当当的捶打声,不再是为了制造零件,而是在制造这些能“规范”零件的模具与规矩。

  木工房里,锯子和刨子的声音也响彻整夜。

  第二天清晨。

  当第一批“工装夹具”被送到机加车间时,所有人都围了上来。

  这些东西,有的像个小板凳,有的像个怪模怪样的铁疙瘩,透着一股子土得掉渣的气息。

  “就这玩意儿,真能让俺们这些棒槌干好活?”

  王二娃看着一个用来固定击针,方便磨尖的木头夹具,满脸都是不信。

  “行不行,试试不就知道了?”

  周墨的声音很平静,他把那个夹具固定在砂轮机旁边的操作台上,又拿起一根车好的击针半成品放进夹具的凹槽里。

  “王二娃,你来。”

  “我?”

  王二娃吓得脸都白了,双手摇得像拨浪鼓。

  “厂长,使不得!我手笨,再给您把砂轮都磨坏了……”

  “让你来,你就来!”

  周墨的语气不容置疑。

  王二娃只能硬着头皮走上前,他紧张得手心全是汗,连砂轮的开关都不敢碰。

  “别紧张。”

  周墨的声音有一种奇特的镇定作用。

  “你现在,什么都不用想。”

  “只需要握住这个木头把手,把它往前推,直到它碰到前面这块铁挡板,就行了。”

  “就……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王二娃半信半疑地握住夹具的把手,深吸一口气,然后按照周墨说的,慢慢地往前推。

  “滋啦——”

  击针的尖端触碰到飞速旋转的砂轮,溅起一串刺眼又绚烂的火花。

  王二娃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他下意识地闭上眼睛,使劲往前推。

  “铛!”

  一声无比清脆、响亮、充满了终结意味的金属碰撞声,轰然炸响!

  夹具的前端,死死撞上了那块作为限位器的铁挡板,再也无法前进分毫。

  “好了,拉回来。”

  王二娃颤抖着把夹具拉回来,松开手,低头一看。

  下一秒,他整个人都石化了。

  只见那根半成品的尖端,已经被磨出一个完美的,角度分毫不差的尖锥!

  光洁,锋利!

  甚至比他昨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磨废七八根之后,才侥幸成功的那根还要标准!

  王二娃呆住了。

  周围的工人们,也都呆住了。

  所有人都死死地盯着那根完美的击针,又看看那个平平无奇的木头夹具,思维彻底停转。

  “我的老天爷……”

  一个工人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梦呓般的颤抖。

  “这……这跟俺们村磨豆腐,不是一个道理吗?把豆子放进磨盘的眼里,只管推磨就行,出来的都是一个味儿的豆浆!”

  这个粗俗却无比贴切的比喻,瞬间点醒所有人!

  对啊!磨豆腐!

  周厂长造的这些玩意儿,不就是一个个的“铁磨盘”吗?!

  把零件当成豆子,放进去,然后闭着眼睛推磨就行!

  “哈哈……哈哈哈哈!”

  王二娃突然爆发出近乎癫狂的大笑,他一把抢过那根击针,激动得满脸通红,眼泪都笑了出来。

  “俺会了!厂长!俺会了!俺也能造出合格的零件了!”

  这股狂喜,像一记重锤砸破了冰面!

  怀疑和不信,被彻底碾碎!

  新工人们像一群饿了三天的狼,疯了似的扑向那些刚刚出炉的“工装夹具”,抢着要上手尝试。

  “这个钻孔的夹具是我的!谁也别跟我抢!”

  “那个车螺纹的呢?快给俺试试!”

  车间里,不再是葛老铁声嘶力竭的叫骂,而是一声声压抑不住的惊呼和狂笑。

  “成了!俺也成了!”

  “你看!你看!我钻的孔,跟图纸上一模一样!”

  废品率,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断崖式下跌。

  而合格零件的数量,则开始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向上疯涨!

  不到半天,之前积压如山的瓶颈,就被彻底冲破!

  机加车间生产零件的速度,第一次,超过了铸造车间浇筑弹体的速度!

  葛老铁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那些前两天还笨手笨脚的新兵蛋子,此刻却像一个个熟练工一样,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机器。

  他激动得浑身发抖,跑到周墨面前,这个宁折不弯的汉子,眼眶瞬间红了。

  “厂长……俺……俺懂了!”

  “您不是在教他们打铁,您是在……您是在给咱们兵工厂,立规矩啊!”

  周墨看着这一切,脸上终于露出微笑。

  是的,规矩。

  这才是工业化真正的威力。

  它用一套严谨的、可复制的流程和标准,取代了飘忽不定的个人经验和手感。

  它能把一群乌合之众,变成一支纪律严明,战无不胜的产业大军!

  “葛副厂长,这只是开始。”

  周墨拍了拍他的肩膀。

  “通知下去,所有生产线,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

  “我们的目标,是在五天之内,完成所有三百套引信零件的加工!”

  “五天?!”

  葛老铁先是倒吸一口凉气,随即把胸脯拍得山响。

  “厂长,您就瞧好吧!用不着五天!三天!三天之内,俺要是交不出三百套零件,您拿俺的脑袋当夜壶!”

  兵工厂,彻底变成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白天,机床轰鸣,人声鼎沸。

  夜晚,山神庙里灯火通明,映照着一个个不知疲倦的、熬红了双眼的身影。

  时间飞逝。

  三天后的黄昏,任务期限的倒数第二天。

  总装车间里。

  孙巧巧带着她手下那十几个心灵手巧的女工,正进行着最后的总装。

  她们面前,是一条用长条木板临时搭建起来的简易流水线。

  这是孙巧巧昨天提出的想法,她说在被服厂缝军装时,一人负责一道工序,比如一人专门钉扣子,一人专门锁边,速度会快很多。

  周墨听后大加赞赏,立刻让她组织建立了这条手榴弹的总装线。

  第一个女工,负责将弹簧和击针装入引信管。

  第二个女工,负责拧上引信盖,并用周墨设计的扭力扳手,将其拧到标准的力矩。

  第三个女工,负责装上保险片和拉环。

  ……

  一个个冰冷的零件,在她们灵巧的手中,被有条不紊地赋予生命。

  动作熟练,精准。

  最后,当一颗组装好的引信,被传递到孙巧巧手中时,她深吸一口气,拿起一个狰狞的铸铁弹体,和一个打磨光滑的木柄。

  她先将引信小心地拧入木柄,再将木柄与弹头,紧紧地旋合在一起。

  然后她拿起一枚刻着“贰玖玖”的小铜戳,蘸上红色的印泥,在木柄的底部,郑重地盖了下去。

  第两百九十九颗!

  还差最后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