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两日,表面瞧着波澜不惊,实则暗潮在各户院落的屋檐下悄然涌动。贾张氏与贾有福的哀嚎声虽日渐减弱,却仍像根刺似的扎在院里人的耳朵里,贾张氏倚着门框,指桑骂槐,暗指院里有人盼着他们家倒霉;贾有福则躺在炕上哼哼,时不时喊着“腿疼”,嗓门洪亮,生怕旁人不知道他受了多大罪。
易中海掉了两颗门牙,说话漏风,偏偏又爱端着“架子调解是非。这日晌午,唾沫星子往外喷的,跟刘海中、阎埠贵商议:“贾家……这医药费,总不能让他们自家扛着……院里人,是不是该凑凑?”
刘海中摆着官腔,:“凑是该凑,但得分个轻重。阎埠贵则扒拉着手指头算:“贾家两口子受伤,咱们各出一点,剩下的得让院里人分摊?”但院里的人不理这三个人,事情不了了之。
何雨柱往老杨的书店走去。
何雨柱进去时,老杨正坐在店里。见他进来,老杨眼皮一抬,压低声音道:“都安排好了,西郊煤窑,今晚十二点交接。”
老杨顿了顿,眼神变得郑重,“对了,那批钞票……务必小心,组织上等着用它打通关节,采买军火呢。”后来才知道跟大阪师团买军火,大阪商人有奶便是娘,利润百分百亲娘都卖。
“放心吧杨叔,错不了。”何雨柱拍了拍胸脯,又嘱咐了几句,便转身离开了药铺。
挨到十一点,整座四合院彻底沉入寂静,连狗吠声都听不见。何雨柱悄无声息地推开房门,脚底板像抹了油,贴着墙根溜到院墙。他闪身跳了出去,一路疾行,朝着西郊的方向奔去。
夜风格外凉,刮在脸上像小刀子。何雨柱不敢走大路,专挑田间的小路走,脚下的泥土沾了露水。他把意识提到极致,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周围千米的范围,遇到岔路口,就凭着记忆辨认方向。约莫半个小时后,
何雨柱穿过树林,眼前出现了一座破败的煤窑,看着早已荒废多年。意识再次铺开——方圆二里内,除了几只夜鸟和窜过的野兔,再无活物。
确认安全后,他意念一动,空间里的物资便源源不断地涌了出来。先是一箱箱药品,手提B超机,都是战场上救命的东西;对讲机,还有那些使用说明。接着是工业机器,各种书籍,还有空间产出的粮食肉类,水果禽蛋,还有买回来的粮食,等等。最后,是那批钞票。
一包包钞票用厚实的塑料薄膜裹着,防水防潮,堆在地上,不多时就成了一座小山。一亿张钞票,哪怕每张薄如蝉翼,此刻也透着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是钱,更是能在敌人眼皮底下搅动风云的武器,能换来枪支弹药,能换来粮食药品,能让更多战士在战场上多一分生机。
何雨柱看着这座“小山”,心里一阵滚烫。他想起老杨说的,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在山里吃着野菜打仗,想起那些受伤的伤员因为缺药而牺牲,握紧了拳头。这点辛苦算什么?只要能为抗战出份力,哪怕再难,他也愿意。
过了一会,远处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带着马蹄踏在地上的“嗒嗒”声。何雨柱立刻警觉起来,意识探过去——是一队人,正朝着这边走来。为首的两人,一个是老杨,另一个身形高大,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军装,腰杆挺得笔直,哪怕在夜色里,也透着一股军人的硬朗。
“柱子,这边!”老杨看到松树下的何雨柱,扬手喊了一声,声音压得很低。
何雨柱迎了上去,借着月光打量那位军人。面容清瘦,颧骨略高,鼻梁挺直,嘴唇抿成一条坚毅的线。虽然穿着朴素,但眼神格外亮,像藏着星星,落在人身上时,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柱子,我给你介绍,这是咱们根据地的吕首长。”老杨拉着何雨柱走到军人面前,语气里满是敬重。
吕首长伸出手,掌心粗糙,带着枪茧和老茧,握上来却很有力。“你就是何雨柱同志吧?”他的声音低沉洪亮,带着笑意,“早就听老杨说,有个小伙子本事大,为根据地做了不少事,今日一见,果然年轻有为。”
何雨柱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脸一下子红了,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想顺顺气,又觉得不妥,抬手抓了抓头发,结果脖子上的玉佩“啪嗒”一声滑了出来,在月光下闪着温润的光。
那玉佩是块上好的和田玉,雕成观音,坐在一朵莲花的形状,花瓣层层叠叠,花心处下面刻着一个小小的“吕”字,这是他娘给他的,说这是吕家的传家宝,让他好生戴着。
吕首长的目光原本落在何雨柱脸上,看到那块玉佩,瞳孔猛地一缩,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他像是被施了定身法,怔怔地看着那玉观音,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伸出手,指尖微微颤抖着,轻轻拿起玉佩。
“这……这块玉佩……”吕首长的声音有些发紧,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激动,“你从哪里得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何雨柱被他这反应弄得一愣,挠了挠头,老实回答:“是我妈给我的,她说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让我一直戴着。”
“你妈……你妈叫什么名字?”吕首长追问着,眼睛紧紧盯着何雨柱,仿佛想从他脸上看出什么答案。
“我妈叫吕文冰。”何雨柱说完,忽然心里一动,抬头看向吕首长,“首长,您也姓吕?”
吕首长握着玉佩的手猛地收紧,指节都泛白了。他深吸一口气,喉结滚动了几下,才哑着嗓子说:“是,我姓吕。”他把玉佩轻轻放回何雨柱脖子上,指尖无意中触碰到他的皮肤,带着一丝滚烫的温度,“这玉佩……你可得好好戴着,千万别弄丢了。”
何雨柱点点头,心里却翻起了凝团。妈说过,她爹当年是因为战乱断了联系……难道这位吕首长,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老杨在一旁瞧着,也看出了不对劲,但眼下不是问话的时候:“首长,柱子,咱们先搬东西吧,天亮前还得赶回去呢。”
吕首长回过神,点了点头,强压下眼底的情绪,对身后的战士们下令:“同志们,动作快点,把物资装上车,注意轻拿轻放!”
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搬药品,有的机器,有的则小心地把钞票搬到马车上。月光下,他们的身影忙碌而有序,没人说话,只有衣物摩擦的窸窣声和马的轻嘶声。
吕首长站在一旁,看着战士们搬运物资,目光却时不时飘向何雨柱,眼神复杂——有激动,有欣慰,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怅然。他几次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何雨柱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但他知道现在不是问的时候。
“柱子,辛苦了你了。”老杨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吕首长也走了过来,再次握住何雨柱的手,这一次,握得格外用力:小伙子,谢谢你。等抗战胜利了,我有很重要的事要告诉你。”
何雨柱心里一震,用力点了点头:“首长放心,只要用得上我,我绝不含糊!”
看着队伍在搬东西,何雨柱向他们两八告别以后,转身往回走。夜风依旧清冷,但他心里却像揣了团火。他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冰凉的玉质仿佛带着一丝暖意。吕首长的反应,玉佩上的“吕”字,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或许,他离找到亲人,不远了。
回到四合院时,天刚蒙蒙亮。他悄无声息地溜回屋,躺到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眼前一会儿是吕首长激动的眼神,一会儿是玉佩上的莲花。
易中海掉了两颗门牙,说话漏风,偏偏又爱端着“架子调解是非。这日晌午,唾沫星子往外喷的,跟刘海中、阎埠贵商议:“贾家……这医药费,总不能让他们自家扛着……院里人,是不是该凑凑?”
刘海中摆着官腔,:“凑是该凑,但得分个轻重。阎埠贵则扒拉着手指头算:“贾家两口子受伤,咱们各出一点,剩下的得让院里人分摊?”但院里的人不理这三个人,事情不了了之。
何雨柱往老杨的书店走去。
何雨柱进去时,老杨正坐在店里。见他进来,老杨眼皮一抬,压低声音道:“都安排好了,西郊煤窑,今晚十二点交接。”
老杨顿了顿,眼神变得郑重,“对了,那批钞票……务必小心,组织上等着用它打通关节,采买军火呢。”后来才知道跟大阪师团买军火,大阪商人有奶便是娘,利润百分百亲娘都卖。
“放心吧杨叔,错不了。”何雨柱拍了拍胸脯,又嘱咐了几句,便转身离开了药铺。
挨到十一点,整座四合院彻底沉入寂静,连狗吠声都听不见。何雨柱悄无声息地推开房门,脚底板像抹了油,贴着墙根溜到院墙。他闪身跳了出去,一路疾行,朝着西郊的方向奔去。
夜风格外凉,刮在脸上像小刀子。何雨柱不敢走大路,专挑田间的小路走,脚下的泥土沾了露水。他把意识提到极致,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周围千米的范围,遇到岔路口,就凭着记忆辨认方向。约莫半个小时后,
何雨柱穿过树林,眼前出现了一座破败的煤窑,看着早已荒废多年。意识再次铺开——方圆二里内,除了几只夜鸟和窜过的野兔,再无活物。
确认安全后,他意念一动,空间里的物资便源源不断地涌了出来。先是一箱箱药品,手提B超机,都是战场上救命的东西;对讲机,还有那些使用说明。接着是工业机器,各种书籍,还有空间产出的粮食肉类,水果禽蛋,还有买回来的粮食,等等。最后,是那批钞票。
一包包钞票用厚实的塑料薄膜裹着,防水防潮,堆在地上,不多时就成了一座小山。一亿张钞票,哪怕每张薄如蝉翼,此刻也透着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是钱,更是能在敌人眼皮底下搅动风云的武器,能换来枪支弹药,能换来粮食药品,能让更多战士在战场上多一分生机。
何雨柱看着这座“小山”,心里一阵滚烫。他想起老杨说的,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在山里吃着野菜打仗,想起那些受伤的伤员因为缺药而牺牲,握紧了拳头。这点辛苦算什么?只要能为抗战出份力,哪怕再难,他也愿意。
过了一会,远处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带着马蹄踏在地上的“嗒嗒”声。何雨柱立刻警觉起来,意识探过去——是一队人,正朝着这边走来。为首的两人,一个是老杨,另一个身形高大,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军装,腰杆挺得笔直,哪怕在夜色里,也透着一股军人的硬朗。
“柱子,这边!”老杨看到松树下的何雨柱,扬手喊了一声,声音压得很低。
何雨柱迎了上去,借着月光打量那位军人。面容清瘦,颧骨略高,鼻梁挺直,嘴唇抿成一条坚毅的线。虽然穿着朴素,但眼神格外亮,像藏着星星,落在人身上时,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柱子,我给你介绍,这是咱们根据地的吕首长。”老杨拉着何雨柱走到军人面前,语气里满是敬重。
吕首长伸出手,掌心粗糙,带着枪茧和老茧,握上来却很有力。“你就是何雨柱同志吧?”他的声音低沉洪亮,带着笑意,“早就听老杨说,有个小伙子本事大,为根据地做了不少事,今日一见,果然年轻有为。”
何雨柱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脸一下子红了,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想顺顺气,又觉得不妥,抬手抓了抓头发,结果脖子上的玉佩“啪嗒”一声滑了出来,在月光下闪着温润的光。
那玉佩是块上好的和田玉,雕成观音,坐在一朵莲花的形状,花瓣层层叠叠,花心处下面刻着一个小小的“吕”字,这是他娘给他的,说这是吕家的传家宝,让他好生戴着。
吕首长的目光原本落在何雨柱脸上,看到那块玉佩,瞳孔猛地一缩,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他像是被施了定身法,怔怔地看着那玉观音,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伸出手,指尖微微颤抖着,轻轻拿起玉佩。
“这……这块玉佩……”吕首长的声音有些发紧,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激动,“你从哪里得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何雨柱被他这反应弄得一愣,挠了挠头,老实回答:“是我妈给我的,她说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让我一直戴着。”
“你妈……你妈叫什么名字?”吕首长追问着,眼睛紧紧盯着何雨柱,仿佛想从他脸上看出什么答案。
“我妈叫吕文冰。”何雨柱说完,忽然心里一动,抬头看向吕首长,“首长,您也姓吕?”
吕首长握着玉佩的手猛地收紧,指节都泛白了。他深吸一口气,喉结滚动了几下,才哑着嗓子说:“是,我姓吕。”他把玉佩轻轻放回何雨柱脖子上,指尖无意中触碰到他的皮肤,带着一丝滚烫的温度,“这玉佩……你可得好好戴着,千万别弄丢了。”
何雨柱点点头,心里却翻起了凝团。妈说过,她爹当年是因为战乱断了联系……难道这位吕首长,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老杨在一旁瞧着,也看出了不对劲,但眼下不是问话的时候:“首长,柱子,咱们先搬东西吧,天亮前还得赶回去呢。”
吕首长回过神,点了点头,强压下眼底的情绪,对身后的战士们下令:“同志们,动作快点,把物资装上车,注意轻拿轻放!”
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搬药品,有的机器,有的则小心地把钞票搬到马车上。月光下,他们的身影忙碌而有序,没人说话,只有衣物摩擦的窸窣声和马的轻嘶声。
吕首长站在一旁,看着战士们搬运物资,目光却时不时飘向何雨柱,眼神复杂——有激动,有欣慰,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怅然。他几次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何雨柱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但他知道现在不是问的时候。
“柱子,辛苦了你了。”老杨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吕首长也走了过来,再次握住何雨柱的手,这一次,握得格外用力:小伙子,谢谢你。等抗战胜利了,我有很重要的事要告诉你。”
何雨柱心里一震,用力点了点头:“首长放心,只要用得上我,我绝不含糊!”
看着队伍在搬东西,何雨柱向他们两八告别以后,转身往回走。夜风依旧清冷,但他心里却像揣了团火。他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冰凉的玉质仿佛带着一丝暖意。吕首长的反应,玉佩上的“吕”字,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或许,他离找到亲人,不远了。
回到四合院时,天刚蒙蒙亮。他悄无声息地溜回屋,躺到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眼前一会儿是吕首长激动的眼神,一会儿是玉佩上的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