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晨曦已如碎金般洒在断垣残壁上。战士们正忙着肃清残敌,街道上不时传来零星的枪声,但更多的是老百姓打开门窗时惊喜的呼喊——他们从门缝里、窗棂后探出头,看着那些戴着八路GA臂章的队伍,眼神里从最初的惶恐,渐渐变成了难以置信的激动。
临时指挥部设在原日军第27旅团的司令部里,墙上还残留着昨夜激战的弹孔,地上的血迹被匆匆清理过,留下深色的印记。吕首长站在地图前,手指沿着铁路线划过,声音因彻夜未眠而带着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果决:“锦州已破,关东军的防线被撕开了一道口子,现在就是乘胜追击的最好时机!”
地图上,两条红色箭头醒目地指向北方:一条沿锦承铁路向东,直指沈阳;另一条则向北,穿过阜新、通辽,直抵长春。李师长站在一旁,手里捏着刚收到的电报,眉头舒展:“抗联的同志已经来电,他们在吉林、延边一带已经做好准备,只要我们的部队抵达,就能立刻发动攻势,南北夹击!”
“好!”吕首长一拳砸在桌上,“命令各部队,三个小时内完成休整,补充弹药,按预定计划分兵!”
戴眼镜旅长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锐利的光。他负责东路,目标是沈阳——那是关东军的大本营,也是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必须尽快拿下,保住那些工厂设备。“请首长放心,东路部队保证准时抵达沈阳城下,不给鬼子喘息的机会!”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文弱外表下的刚毅。
林首长则看向北路:“阜新、通辽一带是日军的煤炭基地,也是连接沈阳和长春的枢纽,拿下这些地方,就能切断关东军的后勤补给,让长春的鬼子成了瓮中之鳖。我们会和抗联的同志密切配合,争取一举解放吉林和延边!”
何雨柱站在角落,听着几位首长部署,心里热血沸腾。他刚从空间里调出一批药品和罐头,分发给各部队,看到战士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昨夜的激战让他有些疲惫,但想到接下来的胜利,那点疲惫早就烟消云散了。
“柱子,”吕首长转过头,目光落在他身上,“你跟北路走,林首长的部队需要你联系爱国组织。长春那边的日军要塞是块硬骨头,或许能派上用场。”
“是!”何雨柱立正敬礼,心里清楚,长春的关东军要塞是出了名的坚固,钢筋混凝土浇筑,易守难攻,确实需要重火力支援。
三个小时后,锦州城外的大道上,两路大军如同两条红色的巨龙,向着不同的方向蜿蜒而去。
东路,王旅长的部队沿着锦承铁路疾行。铁轨早已被爆破队提前炸毁,避免了日军火车增援的可能。战士们踏着铁轨旁的碎石,步伐整齐,步枪斜挎在肩上,腰间的手榴弹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沿途的县城,日军大多是些留守的新兵,看到大军压境,要么望风而逃,要么举手投降。
锦县的城门几乎是敞开的,伪县长带着几个乡绅,在城门口迎接。戴眼镜旅长没工夫理会这些人,只留下一个连驻守,主力部队继续前进。盘山县的日军试图依托辽河顽抗,被战士们用迫击炮,重炮,轰得七零八落,不到半天就缴械投降。台安县、辽中县……一个个县城被解放,老百姓敲锣打鼓,提着热水、拿着干粮送到路边,看着队伍向东而去,眼里满是期盼。
队伍抵达沈阳城郊时,戴眼镜旅长下令暂停。他用望远镜看着远处的城郭——沈阳城比锦州大得多,城墙更高,日军的防御也更严密,城外的机场还停着几架飞机,虽然破旧,却依旧是威胁。
“命令部队隐蔽待命,”戴眼镜旅长放下望远镜,对参谋说,“让爆破组准备,夜里先端掉机场,再摸进城去,和城里的地下党联系,里应外合!”他记得何雨柱说过,沈阳城里的爱国组织力量更强,只要时机成熟,就能掀起燎原之火。沈阳城的城门像一头疲惫的巨兽,张着漆黑的大口。城楼上的太阳旗歪歪扭扭地挂着,几个日军哨兵缩着脖子,搓着冻得发红的手,眼神涣散地扫过城门口的人群。何雨柱佝偻着腰,手里拄着一根捡来的木棍,脸上抹着锅底灰,身上裹着一件破烂不堪的棉袄,混在进城的难民里,活脱脱一个讨饭的乞丐。
“滚快点!”一个伪军踹了前面的老头一脚,唾沫星子喷了满脸,“别挡道!”
何雨柱低着头,肩膀微微耸动,一副畏畏缩缩的样子,顺着人流往前挪。哨兵的目光在他身上扫过,见他身上除了破棉袄再无长物,不耐烦地挥挥手,让他进了城。
沈阳,这座被鬼子占据了十几年的城市,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压抑的气息。街道两旁的建筑,一半是中式的瓦房,一半是日式的矮楼,墙上贴着“大东亚共荣”的标语,纸页已经泛黄,被风吹得哗哗作响。偶尔能看到穿着和服的日本妇人,挎着篮子走过,眼神里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漠然。
他没有停留,顺着墙角往大东区的方向走。惠工街的兵工厂是他的第一个目标——那是鬼子在东北最大的武器生产基地之一,据说能造坦克、火炮,还有各种枪支弹药。
白天的沈阳城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巡逻的鬼子兵比锦州多了不少,三三两两扛着枪在街上晃悠,店铺门口的老板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喘。何雨柱找了个没人的破庙,缩在角落里,假装睡觉,实则用意识悄悄探查周围的环境。兵工厂在惠工街的深处,围墙高耸,上面拉着铁丝网,门口有荷枪实弹的哨兵,进出的卡车都要经过严格检查。
“倒是比锦州的鬼子警惕些。”何雨柱在心里嘀咕,却也没放在心上。再严密的防守,在他的意识和空间面前,也不过是纸糊的。
熬到深夜,沈阳城彻底沉寂下来,只有彻底队的皮靴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何雨柱从破庙里钻出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脸上的锅底灰被夜风刮掉了一些,露出一双亮得惊人的眼睛。他像一道影子,悄无声息地穿过几条胡同,来到兵工厂的后墙。
墙头上的探照灯每隔几分钟扫过一次,他算准了间隙,纵身跃起,轻轻一翻就落进了厂里。里面静悄悄的,只有几盏路灯亮着,照在巨大的厂房和堆积如山的零件上。
他的意识瞬间铺开,覆盖了整个兵工厂。守卫比想象中少,只有十几个,分布在几个重要的仓库和车间门口,大多抱着枪在打盹,只有两个在巡逻,脚步拖沓,显然也熬不住了。
“正好省事。”何雨柱摸出腰间的刺刀,身形一晃,已经出现在第一个哨兵身后。手起刀落,刺刀划破夜空,精准地刺入哨兵的后颈。哨兵连哼都没哼一声,身体软软地倒了下去。他意念一动,尸体被收进空间,原地只留下一小片深色的血迹,很快被尘土掩盖。
用同样的方法,他像收割麦子似的,干净利落地解决了所有守卫。整个过程悄无声息,只有风吹过厂房窗户的呜咽声。
解决了守卫,他直奔核心区域。巨大的厂房里,车床、铣床整齐地排列着,有的还在微微发烫,显然白天还在开工。仓库里更是堆得满满当当——崭新的三八式步枪码成了小山,炮弹箱从地面堆到屋顶,角落里还停着几辆刚组装好的九七式坦克,墨绿色的外壳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着冷光。
“好家伙,真是个宝库。”何雨柱看得眼热,也不耽搁,意念如潮,将这些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收进空间。步枪、炮弹、坦克、重炮……空间里原本堆放文物的区域被迅速清空,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冰冷的钢铁。他甚至没忘了那些车床、铣床,这些机器才是根本,有了它们,就能自己造武器。
收完兵工厂,他马不停蹄地赶往大东区的文官屯。那里是日军的弹药库,储存着大量的枪炮、迫击炮和炮弹,是支援前线的重要据点。守卫同样不多,十几个鬼子在暖房里喝酒,根本没意识到死神已经降临。
何雨柱用意念驱动下,铁钉像子弹一样穿透窗户,精准地命中每一个鬼子的要害。解决了守卫,他故技重施,将弹药库里的所有物资收进空间,
街灯昏黄,勉强照亮路面上的积雪,反射出冰冷的光。何雨柱的身影在街巷间穿梭,快得像一道黑色的闪电,脚下的积雪被踩得“咯吱”作响,却又瞬间被他甩在身后。
他的意识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笼罩着整个城区。那些挂着“武运长久”牌匾的日式酒馆,门口停着军用摩托车的宪兵队驻地,还有那些窗户里透出和服影子的民居……只要意识触及之处,任何带有日军特征的迹象都无所遁形。
“砰!”
一家酒馆的后门,两个醉醺醺的日本兵正搂着一个哭泣的中国姑娘,嘴里喷着酒气,说着污言秽语。何雨柱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意识如同一把无形的钳子,精准地锁住两人的脖颈。只听两声轻微的骨裂声,两个日本兵的脑袋以诡异的角度歪向一边,身体软软地倒在雪地里。他快步上前,将姑娘护在身后,示意她快跑,随即意念一动,两具尸体被收进空间,同时扫空了日本兵腰间的钱包和身上的配枪。
他继续前行,身影掠过一条又一条街道。在宪兵队的值班室里,四个正在打扑克的鬼子被意识瞬间拧断脖子,桌上的钞票、墙角的弹药箱,甚至墙上挂着的指挥刀,都被他一股脑收进空间;在一家储存着军用物资的仓库,门口的哨兵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已毙命,仓库里的罐头、被服、药品,被他像清扫落叶般收得一干二净;在那些强占了中国百姓房产的日本军官家里,金银首饰、字画古董,只要是能带走的财物,都被他搜刮一空,而那些穿着军装或和服的日本人,无一例外,都在意识的无形绞杀下断了气。
他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如同一场精准而高效的清扫。遇到巡逻的日军小队,他不等对方发现,意识便已锁定目标,一个个脖子被无声捏断,枪支弹药、背包里的干粮,甚至身上的手表、都被他搜刮干净。雪地里,只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很快又被飘落的雪花覆盖。
在一座被改造成日军俱乐部的中式院落里,十几个日本军官正在饮酒作乐,席间还有被强掳来的中国女子。何雨柱的意识穿透门窗,瞬间笼罩全场。酒杯落地的脆响还未消散,所有日本军官的脖子都已被拧断,身体重重地砸在地上。他闪身进入,将吓得瑟瑟发抖的女子们护送到后门,让她们赶紧逃离,随后将墙角的保险柜、墙上的挂毯,甚至那些军官身上的勋章、怀表,都收进了空间。
整个过程,没有枪声,没有呼喊,只有风雪在街巷间呼啸。何雨柱像一个沉默的判官,用自己的方式,清算着这些侵略者的罪孽。他不关心所谓的“规矩”,只知道这些人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他们掠夺的每一分财富,都带着同胞的血泪。
当他来到沈阳城中心的日本领事馆附近时,这里的守卫明显密集了许多。但在全开的意识面前,再多的守卫也只是徒劳。他像幽灵般潜入,避开探照灯的光柱,将领事馆内的日军一个个悄无声息地解决,保险柜里的金条、文件柜里的机密档案、仓库里的物资,都被他席卷一空。最后,他甚至没放过院子里那面飘扬的太阳旗,一把将其扯下,揉成一团丢进空间。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何雨柱已经站在沈阳城的东门。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在夜色中经历了“清洗”的城市,街道上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哭泣声,那是重获自由的百姓在释放积压已久的恐惧。他的空间里,堆满了日军的尸体、武器、弹药、财物,几乎要将原本存放物资的地方填满。
他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冲出东门,消失在黎明前的微光中。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在有些人看来或许过于极端,但他不在乎。对于这些双手沾满鲜血的侵略者,唯有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才能告慰那些死去的同胞,才能让他们明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绝不会任人宰割。
绕到沈阳郊外,那里驻扎着关东军独立重炮第九大队。这支部队装备了大口径的加农炮,是日军用来威慑前线的“王牌”,必须彻底端掉。
重炮大队的驻地戒备森严,门口有岗楼,围墙外还有彻底队。但在何雨柱眼里,这些防御形同虚设。他趁着彻底队换岗的间隙,摸进了驻地,意识锁定所有鬼子——正在睡觉的、在值班室打盹的、在炮位旁取暖的……
铁钉再次飞出,无声无息地收割着生命。不到十分钟,整个重炮大队的鬼子被肃清。他走到那些巨大的重炮前,炮身沉重,却依旧被他轻而易举地收进空间。最后,连牵引车和油桶都没落下,全部打包带走。
做完这一切,何雨柱辨了辨方向,朝着部队那边跑去。
到达部队的临时阵地时,戴眼镜旅长看到一个“乞丐”径直朝自己走来,他皱了皱眉,刚要让警卫员拦住,就见那人抹了把脸,露出了熟悉的轮廓。
“旅长,”何雨柱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给你送点东西。”
不等戴眼镜旅长反应过来,何雨柱带着他们来到一处空地,意念早就把东西放了出来,只见空地上一堆堆步枪、一箱箱的炮弹,还有十几辆坦克和数百门大小火炮,看得周围的战士们目瞪口呆,揉着眼睛以为在做梦。
戴眼镜旅长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半晌才反应过来,一把抓住何雨柱的胳膊:“柱子,这……这都是你和爱国组织弄来的?”
“嗯,沈阳那边的,”何雨柱拍了拍他的手,“你们接下来要打沈阳,这些装备正好用得上。我得赶紧去找吕首长,就不耽搁了。”
他说完,不等王旅长再问,转身就跑,很快就消失在远处的道路尽头。王旅长望着那堆成山的装备,又看了看他消失的方向,激动得满脸通红,对着身边的参谋大喊:“快!通知各部队,立刻来领取装备!咱们准备进攻沈阳城!”
战士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音在天空回荡。
临时指挥部设在原日军第27旅团的司令部里,墙上还残留着昨夜激战的弹孔,地上的血迹被匆匆清理过,留下深色的印记。吕首长站在地图前,手指沿着铁路线划过,声音因彻夜未眠而带着沙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果决:“锦州已破,关东军的防线被撕开了一道口子,现在就是乘胜追击的最好时机!”
地图上,两条红色箭头醒目地指向北方:一条沿锦承铁路向东,直指沈阳;另一条则向北,穿过阜新、通辽,直抵长春。李师长站在一旁,手里捏着刚收到的电报,眉头舒展:“抗联的同志已经来电,他们在吉林、延边一带已经做好准备,只要我们的部队抵达,就能立刻发动攻势,南北夹击!”
“好!”吕首长一拳砸在桌上,“命令各部队,三个小时内完成休整,补充弹药,按预定计划分兵!”
戴眼镜旅长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锐利的光。他负责东路,目标是沈阳——那是关东军的大本营,也是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必须尽快拿下,保住那些工厂设备。“请首长放心,东路部队保证准时抵达沈阳城下,不给鬼子喘息的机会!”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文弱外表下的刚毅。
林首长则看向北路:“阜新、通辽一带是日军的煤炭基地,也是连接沈阳和长春的枢纽,拿下这些地方,就能切断关东军的后勤补给,让长春的鬼子成了瓮中之鳖。我们会和抗联的同志密切配合,争取一举解放吉林和延边!”
何雨柱站在角落,听着几位首长部署,心里热血沸腾。他刚从空间里调出一批药品和罐头,分发给各部队,看到战士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昨夜的激战让他有些疲惫,但想到接下来的胜利,那点疲惫早就烟消云散了。
“柱子,”吕首长转过头,目光落在他身上,“你跟北路走,林首长的部队需要你联系爱国组织。长春那边的日军要塞是块硬骨头,或许能派上用场。”
“是!”何雨柱立正敬礼,心里清楚,长春的关东军要塞是出了名的坚固,钢筋混凝土浇筑,易守难攻,确实需要重火力支援。
三个小时后,锦州城外的大道上,两路大军如同两条红色的巨龙,向着不同的方向蜿蜒而去。
东路,王旅长的部队沿着锦承铁路疾行。铁轨早已被爆破队提前炸毁,避免了日军火车增援的可能。战士们踏着铁轨旁的碎石,步伐整齐,步枪斜挎在肩上,腰间的手榴弹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沿途的县城,日军大多是些留守的新兵,看到大军压境,要么望风而逃,要么举手投降。
锦县的城门几乎是敞开的,伪县长带着几个乡绅,在城门口迎接。戴眼镜旅长没工夫理会这些人,只留下一个连驻守,主力部队继续前进。盘山县的日军试图依托辽河顽抗,被战士们用迫击炮,重炮,轰得七零八落,不到半天就缴械投降。台安县、辽中县……一个个县城被解放,老百姓敲锣打鼓,提着热水、拿着干粮送到路边,看着队伍向东而去,眼里满是期盼。
队伍抵达沈阳城郊时,戴眼镜旅长下令暂停。他用望远镜看着远处的城郭——沈阳城比锦州大得多,城墙更高,日军的防御也更严密,城外的机场还停着几架飞机,虽然破旧,却依旧是威胁。
“命令部队隐蔽待命,”戴眼镜旅长放下望远镜,对参谋说,“让爆破组准备,夜里先端掉机场,再摸进城去,和城里的地下党联系,里应外合!”他记得何雨柱说过,沈阳城里的爱国组织力量更强,只要时机成熟,就能掀起燎原之火。沈阳城的城门像一头疲惫的巨兽,张着漆黑的大口。城楼上的太阳旗歪歪扭扭地挂着,几个日军哨兵缩着脖子,搓着冻得发红的手,眼神涣散地扫过城门口的人群。何雨柱佝偻着腰,手里拄着一根捡来的木棍,脸上抹着锅底灰,身上裹着一件破烂不堪的棉袄,混在进城的难民里,活脱脱一个讨饭的乞丐。
“滚快点!”一个伪军踹了前面的老头一脚,唾沫星子喷了满脸,“别挡道!”
何雨柱低着头,肩膀微微耸动,一副畏畏缩缩的样子,顺着人流往前挪。哨兵的目光在他身上扫过,见他身上除了破棉袄再无长物,不耐烦地挥挥手,让他进了城。
沈阳,这座被鬼子占据了十几年的城市,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压抑的气息。街道两旁的建筑,一半是中式的瓦房,一半是日式的矮楼,墙上贴着“大东亚共荣”的标语,纸页已经泛黄,被风吹得哗哗作响。偶尔能看到穿着和服的日本妇人,挎着篮子走过,眼神里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漠然。
他没有停留,顺着墙角往大东区的方向走。惠工街的兵工厂是他的第一个目标——那是鬼子在东北最大的武器生产基地之一,据说能造坦克、火炮,还有各种枪支弹药。
白天的沈阳城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巡逻的鬼子兵比锦州多了不少,三三两两扛着枪在街上晃悠,店铺门口的老板都低着头,大气不敢喘。何雨柱找了个没人的破庙,缩在角落里,假装睡觉,实则用意识悄悄探查周围的环境。兵工厂在惠工街的深处,围墙高耸,上面拉着铁丝网,门口有荷枪实弹的哨兵,进出的卡车都要经过严格检查。
“倒是比锦州的鬼子警惕些。”何雨柱在心里嘀咕,却也没放在心上。再严密的防守,在他的意识和空间面前,也不过是纸糊的。
熬到深夜,沈阳城彻底沉寂下来,只有彻底队的皮靴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何雨柱从破庙里钻出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脸上的锅底灰被夜风刮掉了一些,露出一双亮得惊人的眼睛。他像一道影子,悄无声息地穿过几条胡同,来到兵工厂的后墙。
墙头上的探照灯每隔几分钟扫过一次,他算准了间隙,纵身跃起,轻轻一翻就落进了厂里。里面静悄悄的,只有几盏路灯亮着,照在巨大的厂房和堆积如山的零件上。
他的意识瞬间铺开,覆盖了整个兵工厂。守卫比想象中少,只有十几个,分布在几个重要的仓库和车间门口,大多抱着枪在打盹,只有两个在巡逻,脚步拖沓,显然也熬不住了。
“正好省事。”何雨柱摸出腰间的刺刀,身形一晃,已经出现在第一个哨兵身后。手起刀落,刺刀划破夜空,精准地刺入哨兵的后颈。哨兵连哼都没哼一声,身体软软地倒了下去。他意念一动,尸体被收进空间,原地只留下一小片深色的血迹,很快被尘土掩盖。
用同样的方法,他像收割麦子似的,干净利落地解决了所有守卫。整个过程悄无声息,只有风吹过厂房窗户的呜咽声。
解决了守卫,他直奔核心区域。巨大的厂房里,车床、铣床整齐地排列着,有的还在微微发烫,显然白天还在开工。仓库里更是堆得满满当当——崭新的三八式步枪码成了小山,炮弹箱从地面堆到屋顶,角落里还停着几辆刚组装好的九七式坦克,墨绿色的外壳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着冷光。
“好家伙,真是个宝库。”何雨柱看得眼热,也不耽搁,意念如潮,将这些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收进空间。步枪、炮弹、坦克、重炮……空间里原本堆放文物的区域被迅速清空,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冰冷的钢铁。他甚至没忘了那些车床、铣床,这些机器才是根本,有了它们,就能自己造武器。
收完兵工厂,他马不停蹄地赶往大东区的文官屯。那里是日军的弹药库,储存着大量的枪炮、迫击炮和炮弹,是支援前线的重要据点。守卫同样不多,十几个鬼子在暖房里喝酒,根本没意识到死神已经降临。
何雨柱用意念驱动下,铁钉像子弹一样穿透窗户,精准地命中每一个鬼子的要害。解决了守卫,他故技重施,将弹药库里的所有物资收进空间,
街灯昏黄,勉强照亮路面上的积雪,反射出冰冷的光。何雨柱的身影在街巷间穿梭,快得像一道黑色的闪电,脚下的积雪被踩得“咯吱”作响,却又瞬间被他甩在身后。
他的意识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笼罩着整个城区。那些挂着“武运长久”牌匾的日式酒馆,门口停着军用摩托车的宪兵队驻地,还有那些窗户里透出和服影子的民居……只要意识触及之处,任何带有日军特征的迹象都无所遁形。
“砰!”
一家酒馆的后门,两个醉醺醺的日本兵正搂着一个哭泣的中国姑娘,嘴里喷着酒气,说着污言秽语。何雨柱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意识如同一把无形的钳子,精准地锁住两人的脖颈。只听两声轻微的骨裂声,两个日本兵的脑袋以诡异的角度歪向一边,身体软软地倒在雪地里。他快步上前,将姑娘护在身后,示意她快跑,随即意念一动,两具尸体被收进空间,同时扫空了日本兵腰间的钱包和身上的配枪。
他继续前行,身影掠过一条又一条街道。在宪兵队的值班室里,四个正在打扑克的鬼子被意识瞬间拧断脖子,桌上的钞票、墙角的弹药箱,甚至墙上挂着的指挥刀,都被他一股脑收进空间;在一家储存着军用物资的仓库,门口的哨兵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已毙命,仓库里的罐头、被服、药品,被他像清扫落叶般收得一干二净;在那些强占了中国百姓房产的日本军官家里,金银首饰、字画古董,只要是能带走的财物,都被他搜刮一空,而那些穿着军装或和服的日本人,无一例外,都在意识的无形绞杀下断了气。
他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如同一场精准而高效的清扫。遇到巡逻的日军小队,他不等对方发现,意识便已锁定目标,一个个脖子被无声捏断,枪支弹药、背包里的干粮,甚至身上的手表、都被他搜刮干净。雪地里,只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很快又被飘落的雪花覆盖。
在一座被改造成日军俱乐部的中式院落里,十几个日本军官正在饮酒作乐,席间还有被强掳来的中国女子。何雨柱的意识穿透门窗,瞬间笼罩全场。酒杯落地的脆响还未消散,所有日本军官的脖子都已被拧断,身体重重地砸在地上。他闪身进入,将吓得瑟瑟发抖的女子们护送到后门,让她们赶紧逃离,随后将墙角的保险柜、墙上的挂毯,甚至那些军官身上的勋章、怀表,都收进了空间。
整个过程,没有枪声,没有呼喊,只有风雪在街巷间呼啸。何雨柱像一个沉默的判官,用自己的方式,清算着这些侵略者的罪孽。他不关心所谓的“规矩”,只知道这些人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他们掠夺的每一分财富,都带着同胞的血泪。
当他来到沈阳城中心的日本领事馆附近时,这里的守卫明显密集了许多。但在全开的意识面前,再多的守卫也只是徒劳。他像幽灵般潜入,避开探照灯的光柱,将领事馆内的日军一个个悄无声息地解决,保险柜里的金条、文件柜里的机密档案、仓库里的物资,都被他席卷一空。最后,他甚至没放过院子里那面飘扬的太阳旗,一把将其扯下,揉成一团丢进空间。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何雨柱已经站在沈阳城的东门。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在夜色中经历了“清洗”的城市,街道上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传来的哭泣声,那是重获自由的百姓在释放积压已久的恐惧。他的空间里,堆满了日军的尸体、武器、弹药、财物,几乎要将原本存放物资的地方填满。
他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冲出东门,消失在黎明前的微光中。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在有些人看来或许过于极端,但他不在乎。对于这些双手沾满鲜血的侵略者,唯有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才能告慰那些死去的同胞,才能让他们明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绝不会任人宰割。
绕到沈阳郊外,那里驻扎着关东军独立重炮第九大队。这支部队装备了大口径的加农炮,是日军用来威慑前线的“王牌”,必须彻底端掉。
重炮大队的驻地戒备森严,门口有岗楼,围墙外还有彻底队。但在何雨柱眼里,这些防御形同虚设。他趁着彻底队换岗的间隙,摸进了驻地,意识锁定所有鬼子——正在睡觉的、在值班室打盹的、在炮位旁取暖的……
铁钉再次飞出,无声无息地收割着生命。不到十分钟,整个重炮大队的鬼子被肃清。他走到那些巨大的重炮前,炮身沉重,却依旧被他轻而易举地收进空间。最后,连牵引车和油桶都没落下,全部打包带走。
做完这一切,何雨柱辨了辨方向,朝着部队那边跑去。
到达部队的临时阵地时,戴眼镜旅长看到一个“乞丐”径直朝自己走来,他皱了皱眉,刚要让警卫员拦住,就见那人抹了把脸,露出了熟悉的轮廓。
“旅长,”何雨柱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给你送点东西。”
不等戴眼镜旅长反应过来,何雨柱带着他们来到一处空地,意念早就把东西放了出来,只见空地上一堆堆步枪、一箱箱的炮弹,还有十几辆坦克和数百门大小火炮,看得周围的战士们目瞪口呆,揉着眼睛以为在做梦。
戴眼镜旅长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半晌才反应过来,一把抓住何雨柱的胳膊:“柱子,这……这都是你和爱国组织弄来的?”
“嗯,沈阳那边的,”何雨柱拍了拍他的手,“你们接下来要打沈阳,这些装备正好用得上。我得赶紧去找吕首长,就不耽搁了。”
他说完,不等王旅长再问,转身就跑,很快就消失在远处的道路尽头。王旅长望着那堆成山的装备,又看了看他消失的方向,激动得满脸通红,对着身边的参谋大喊:“快!通知各部队,立刻来领取装备!咱们准备进攻沈阳城!”
战士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音在天空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