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夏日的考验-《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

  新品品鉴会的成功,如同阴霾中的一缕曙光,让“新风”团队看到了转型战略的正确性,士气大振。然而,商业世界的考验总是接踵而至。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成功的喜悦,一场由季节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已悄然逼近。

  这次的问题,出在供应链上,而且来得又快又急。

  最先发现苗头的是负责与温州“振华厂”对接的苏明。这天,他收到周明发来的一封加急电报,电报内容简短却令人不安:

  “林经理苏同志:原料供应紧张,腈纶纱线价格飞涨,交货期恐延后。另,广方催要夏装薄料尾款甚急。盼复。周明。”

  电报像一块冰,瞬间让办事处的气氛凝重起来。原料紧张、价格上涨、交货延迟,还要支付广州方面的尾款——几个坏消息凑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资金和运营压力。

  “怎么回事?上周沟通还好好的!”苏明拿着电报,焦急地说。

  林凡接过电报,眉头紧锁。他迅速分析着信息:“原料紧张……现在是初夏,正是针织衫生产的旺季,需求量大,原料供应跟不上,价格自然上涨。这是市场波动,但周明特意发电报来,说明涨幅可能超出预期,影响了他们的成本和生产计划。催要尾款……看来广州那边的供应商也感受到了压力,在收紧账期。”

  “那我们这批定制款的夏装……”苏晚晴担忧地问。这批根据她设计改良的薄款针织衫和连衣裙,是准备应对夏季市场的关键产品,也是验证“新风”设计能力的试金石。

  “必须保住!”林凡斩钉截铁,“这是我们转型的第一步,不能出岔子!晚晴,你立刻给周明回电,询问具体原料涨幅是多少?交货期最多延迟多久?我们需要准确的信息来做决策。”

  苏晚晴立刻去邮局发电报。等待回电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林凡则摊开账本,快速核算现有的资金。支付广州尾款后,账上可动用的流动资金已经捉襟见肘,如果温州这边原料成本大幅增加,要么提高成品售价(可能影响销售),要么自行贴补成本(进一步加剧资金紧张),要么……减少订单数量(影响市场推广)。

  “林子,要是成本涨太多,咱们这批货会不会亏本?”苏明忧心忡忡。

  “现在不是算小账的时候。”林凡目光沉稳,“这批货的意义,远不止眼前的利润。它是我们打响‘新风设计’名号的关键,必须成功上市!就算暂时少赚甚至微亏,也要保证质量和交货!我们要的是长远的口碑和市场认可!”

  这时,苏晚晴带着周明的回电匆匆赶回,脸色更加难看:“林凡,问清楚了。主要原料腈纶纱线,比月初涨了百分之三十!而且货源紧张,他们拿货困难。交货期至少延迟半个月!周明说,如果他们按原价交货,这单基本白做,希望我们能分担一部分上涨的成本……”

  百分之三十!延迟半个月!这个幅度远超预期!夏季服装销售期短,延迟半个月,很可能错过最佳销售时机!而分担成本,意味着本就紧张的现金流雪上加霜!

  屋里一片寂静。压力像巨石般压在每个人心头。转型的第一仗,就遇到了如此严峻的供应链危机。

  林凡沉默了片刻,大脑飞速运转。退缩?不可能!硬扛?资金链可能断裂!必须找到一个破局的方法。

  “给周明发电报!”林凡突然开口,语气果断,“告诉他,成本上涨的部分,我们承担一半!但有两个条件:第一,想尽一切办法,优先保障我们这批货的原料,交货期可以适当延迟,但绝对不能超过十天!第二,这批货的‘新风’商标必须缝制规范、醒目,包装也要用我们新设计的手提袋!”

  承担一半涨幅?苏明和苏晚晴都吃了一惊,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支出!

  “林凡,这……”苏晚晴想说什么。

  “听我说完,”林凡抬手制止她,眼中闪着锐利的光,“这是我们表达诚意、巩固合作关系的机会!周明他们现在也很难,我们主动分担成本,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优先供应权!关键时刻,合作伙伴比短期利润更重要!十天,是我们能接受的极限,必须抢在夏季消费高峰前铺货!至于商标和包装,这是品牌形象,不能省!”

  他看向苏晚晴:“晚晴,你负责和周明保持沟通,督促生产,确保质量和细节。同时,立刻调整我们的销售计划:省城和江州的店面,提前开始夏季新品预售宣传,重点强调‘独家设计’、‘限量发售’,制造紧迫感,锁定一部分意向客户,回笼部分资金,缓解压力。”

  他又对苏明说:“苏大哥,你马上回一趟江州,亲自向我妈和孙姨说明情况,让生产小组做好准备,一旦温州货到,立刻配合进行最后的质检和包装。同时,和陈大哥一起,紧盯广州那边的尾款支付,确保不出岔子,维持好那条线。”

  分派完任务,林凡深吸一口气:“资金缺口,我来想办法。我去找李科长,看能不能争取一部分预售款,或者联系其他渠道,短期周转一下。”

  这是一种背水一战的决心。团队众人看到林凡的果断和担当,心中的慌乱平息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同舟共济的坚定。

  “好!我们分头行动!”苏明和苏晚晴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几天,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

  苏晚晴几乎每天都要和周明通电话或发电报,跟进原料采购和生产进度,反复确认细节要求,嗓子都说哑了。她的细心和坚持,让周明深受感动,亲自盯在生产线上,尽力协调。

  苏明赶回江州,和王淑芬、孙姨一起,带领生产小组清理场地,准备包装材料,摩拳擦掌,只等货到。

  林凡则奔波于百货公司和可能的资金渠道之间。他找到李科长,坦诚说明了遇到的困难和新品的潜力,希望能否提前支付部分货款。李科长欣赏林凡的坦诚和魄力,在职权范围内,特批了一笔小额预付款,解了燃眉之急。林凡又通过一些私人关系,短期拆借了一小笔钱,勉强凑够了支付上涨成本和广州尾款的资金,但账面上的钱也几乎见底了。

  十天的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度过。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

  第十一天下午,温州方面的电报终于来了:“货已发运,预计明晚抵金水站。周明。”

  消息传来,办事处里一片欢腾!虽然比原计划晚了十天,但终于赶出来了!

  第二天晚上,林凡、苏晚晴、苏明早早来到火车站货场等候。当看到写着“振华针织厂”的木箱从货车上卸下时,三人都激动地迎了上去。

  开箱验货!柔和的灯光下,新款夏装展现在眼前:淡雅的色彩、新颖的领口和袖口设计、挺括又透气的薄款面料,以及缝制精巧的“新风”布标……苏晚晴的设计理念被完美地呈现出来!

  “质量很好!款式也漂亮!”苏明拿起一件衬衫,爱不释手。

  苏晚晴仔细检查着针脚和细节,眼眶微微发红,这是她的心血,也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晶。

  “快!装车!连夜运回江州!”林凡当机立断。

  货物顺利运抵江州,王淑芬和孙姨带领女工们连夜进行最后的检验和包装,套上苏晚晴设计的、印有“新风”字样的简易手提袋。

  第二天,“新风”省城办事处和江州门店同时挂出了“夏季新品独家首发”的醒目海报,苏晚晴设计的几款主打连衣裙和衬衫被穿在模特架上,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提前预售的策略起到了效果,一些老顾客纷纷前来购买,回款开始陆续到账。

  虽然因为成本上涨和延迟上市,这批货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部分款式只是微利,但“新风”独家设计的夏装以其独特的款式和良好的做工,成功吸引了追求时尚的顾客,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初步树立了“新风设计”的口碑。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共渡难关,林凡团队与温州“振华厂”的合作关系更加牢固,周明多次表示,以后“新风”的订单一定优先安排。

  深夜,省城办事处。忙完一天的工作,林凡和苏晚晴疲惫地坐在院子里休息。夏夜的风带着一丝凉爽。

  “这次……真是惊险。”苏晚晴轻声说,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嗯,”林凡点点头,看着夜空中的星星,“但也值得。我们挺过来了,而且证明了我们的路是对的。经过这次,团队更团结了,和周明那边的合作也更铁了。”

  他转过头,看着苏晚晴在月光下清秀的侧脸,灯光下她眼底带着疲惫的青色,但眼神依然清澈坚定。这次危机中,她展现出的细致、坚韧和沟通能力,让林凡深深折服。

  “晚晴,”林凡的声音格外温和,“这次多亏了你。要不是你盯得紧,和周明沟通得好,货可能还出不来。”

  苏晚晴抬起头,对上他专注的目光,心里一暖,微微摇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你承担了最大的压力。”

  四目相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历经风雨后的默契与温情。夏虫的鸣叫仿佛成了最好的伴奏。

  “等这批夏装卖得差不多了,”林凡轻声说,像在许下一个承诺,“我带你去上海看看,听说那边的服装和百货公司更有看头。”

  苏晚晴的心跳漏了一拍,脸上泛起红晕,好在夜色遮掩了她。她轻轻“嗯”了一声,低下头,嘴角却忍不住扬起。

  夏天的考验,如同一场淬火,让“新风”的团队更加坚韧,让合作的纽带更加牢固,也让两颗年轻的心,在并肩作战中靠得更近。前方的路还长,但经历了这个夏天的洗礼,他们更有信心去迎接未来的任何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