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承天帝的欣赏-《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

  紫禁城,御书房。

  承天帝看着乔仲远那份字字恳切、却又透着雷霆手段的八百里急报,良久不语。

  陈大伴垂手侍立,不敢打扰。

  “这个乔仲远……”承天帝终于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倒是真敢干。一下子拿下半个凉州的官员,也不怕捅破了天。”

  陈大伴小心翼翼地道:“陛下,乔知府此举虽显激烈,但据皇庄试种及多方查证,其所献新粮确为祥瑞,凉州河渠工程亦是利民。观其言行,于吏治民生,确是尽心竭力,且事事以陛下为先。”

  承天帝微微颔首。

  他欣赏能干事的臣子,更欣赏既能干又懂得将功劳归于上意的臣子。

  乔仲远这两份急报,一份献祥瑞,一份陈吏治,都将“忠君”二字刻在了最显眼处。

  更何况,铲除的是盘剥地方的蠹虫,充实的是国库,于公于私,他都乐见其成。

  “拟旨。”承天帝沉声道。

  “奴才在。”

  “凉州知府乔仲远,肃清吏治,心系黎民,忠勇可嘉,着赏赐黄金百两,锦缎二十匹,以示嘉勉。其所查抄赃款,准其专款专用,悉数用于凉州水利、边军、慈善及新粮推广,需账目清晰,定期上报。”

  “至于凉州官场空缺……”承天帝略一沉吟,“准其所请,擢升安远县令周文翰为平沙县令,原职由县丞暂代。

  其余空缺县令及佐贰官职位,着吏部从近年考核优良的候补官员及相邻州县干吏中,优先选派补缺,务必于一个月内到位,不得延误。”

  他没有完全采纳乔仲远的举荐,只提升了一个已证明能力的周文翰,其余则由朝廷正常调配,既给了乔仲远面子,又维护了朝廷人事任免的权威。

  “还有,”承天帝想起一事,“在旨意中加上一句,问问乔爱卿,新粮推广,可有难处?若有,可一并奏来。”

  “奴才遵旨。”

  圣旨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达凉州。

  当宣旨太监念出“忠勇可嘉”、“准其专款专用”等语时,乔仲远心中一块大石彻底落地,领着全家及府衙属官叩谢皇恩。

  旨意中关于官员任免的安排,也在他预料之中。

  能破格提拔周文翰,已是皇上对他极大的信任和支持。

  他立刻着手,一方面配合吏部选派的新官员交接,一方面将周文翰调任平沙县,并将抄没赃款的用途规划详细张榜公布,接受百姓监督。

  消息传出,凉州百姓欢欣鼓舞,尤其是看到那巨款将用于水利、慈善等实事,对乔知府更是爱戴。

  那些被查抄的贪官家眷则如丧考妣,却也无计可施。

  乔仲远不敢耽搁,立刻回奏,除了再次谢恩,也如实禀明了新粮推广可能遇到的困难:

  “陛下垂询,臣感激涕零。新粮推广,其利甚巨,然亦有其难。

  其一,民智未开,百姓习惯于稻麦黍粟,对此新奇之物,多持观望,甚至疑虑,恐其非正粮,不愿轻易改种。

  其二,种植之法与旧粮不同,需专人指导,而精通此道者尚少,培训需时。

  其三,种薯数量有限,虽已在军营及部分官田扩种,但要供应全州乃至全国,仍需数年积累。

  其四,储存之法亦需探索,以防霉烂……”

  他将困难和盘托出,并未掩饰,同时也在奏章中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思路,如由官府出面担保,设立示范田,重奖率先种植者;编写简明种植手册,培训基层农官;优先在受灾或贫瘠地区推广等。

  奏章送出后,乔仲远便按照既定计划,将抄没的赃款迅速投入运用。

  城北河渠工程得到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进度大大加快。

  边军收到了第一批改善伙食和衣物的专项拨款,士气高涨。

  各县的慈幼堂、施药局也开始选址筹建。

  用于新粮推广的基金也已设立,准备在开春后大规模采购发放粮种。

  一切都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乔仲远和乔兰菁都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如何让保守的农民接受新事物?

  如何确保推广过程中不走样?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天灾或虫害?

  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

  但无论如何,有了皇上的明确支持和充足的资金,乔家父女推动凉州变革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