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晨光透过东宫窗棂,洒在首批完成的漕运改制文书上。
萧景宸望着案头削减三成的漕粮损耗记录,终于露出监国以来的第一个轻松笑容。
“运河沿线十八州府皆已设立平价医馆。”林若蘅捧着茶盏轻笑,“你猜最先响应的是谁?”
太子接过茶盏微怔:“莫非……”
“江南沈记药行。”太子妃展开家书,“父皇说顾先生愿提供全部药材,只要太医署派医师坐诊。”
此时工部尚书喜气洋洋来报:“殿下!江淮新式水闸建成,张景行小公子说的‘竹篓拦沙法’真管用!”
萧景宸抚过奏报上“汛期无忧”四字,忽然道:“传令太医署,将江南药材纳入官药名录。”
国子监蒙学堂里,乔子睿正给西域学子展示《本草纲目》。
阿依慕的侄女古丽举着甘草问:“这个和我们那里的甜根草一样吗?”
“不一样哦。”萧安宁踮脚指着插图,“甘草补中,甜根草清热。”
张景行带着骆辰轩搬来药箱:“我爹说医道就像江河,百川归海才成气象。”
孩子们把西域药草与中原药材并排摆放,古丽用彩石在每味药旁摆出西域文字,乔雨泽忙着用毛笔标注汉名。
当龟兹医师走进学堂时,惊见墙上已挂满童稚笔触的《南北药性对照图》。
八百里加急送来承天帝的游记时,萧景宸正在主持朝会。
随信附着的还有一包江南土壤、几味异地药材。
“父皇说姑苏城外的稻田养鱼法,可使亩产增三成。”太子将游记传阅群臣,“扬州商贾发明的双轨记账术,户部可否参详?”
乔仲远捧着一把新稻种激动道:“此乃闽南贡米与江南粳稻杂交所得!”
最令人称奇的是顾轻舟附上的医案。将西域熏蒸法与江南药浴结合,治好了多年痹症。
萧景宸当即下令:“太医署即设南北医道司,由江清晏主理。”
晚膳时分,萧承煜扒着太子衣袖问:“大伯,皇爷爷什么时候带糖回来?”
“等稻子熟了。”萧景宸擦掉侄儿脸上的饭粒,“承煜可知江南孩子吃什么糖?”
三岁小儿歪头想了想,突然跑向药柜抱来蜂蜜罐:“他们吃蜜蜂做的糖!和药一样甜!”
这番童言竟让太子怔住。
次日朝会,监国太子提出“蜜糖政令”。
意思就是在各州府官学增设农医启蒙课,让孩童知五谷、识百草。
乔兰菁闻讯送来医学院新编的《童蒙医典》,扉页画着承煜安宁携手浇灌药圃的稚趣图。
太医院藏书阁内,江清晏与乔兰菲将最后一部西域医书归档。
阿依慕用朱笔在《南北药通考》扉页题字,古丽在旁摆出“仁心无疆”的彩石图案。
“真该让父皇看看。”萧景宸抚过满架典籍,“他追寻一生的医道大同,正在这里实现。”
暮鼓声中,南北医师共同将金针投入熔炉,铸成象征融合的医道鼎。
鼎身铭文取自童谣:“江南雨,西域沙,皆化春风渡万家。”
萧景宸望着案头削减三成的漕粮损耗记录,终于露出监国以来的第一个轻松笑容。
“运河沿线十八州府皆已设立平价医馆。”林若蘅捧着茶盏轻笑,“你猜最先响应的是谁?”
太子接过茶盏微怔:“莫非……”
“江南沈记药行。”太子妃展开家书,“父皇说顾先生愿提供全部药材,只要太医署派医师坐诊。”
此时工部尚书喜气洋洋来报:“殿下!江淮新式水闸建成,张景行小公子说的‘竹篓拦沙法’真管用!”
萧景宸抚过奏报上“汛期无忧”四字,忽然道:“传令太医署,将江南药材纳入官药名录。”
国子监蒙学堂里,乔子睿正给西域学子展示《本草纲目》。
阿依慕的侄女古丽举着甘草问:“这个和我们那里的甜根草一样吗?”
“不一样哦。”萧安宁踮脚指着插图,“甘草补中,甜根草清热。”
张景行带着骆辰轩搬来药箱:“我爹说医道就像江河,百川归海才成气象。”
孩子们把西域药草与中原药材并排摆放,古丽用彩石在每味药旁摆出西域文字,乔雨泽忙着用毛笔标注汉名。
当龟兹医师走进学堂时,惊见墙上已挂满童稚笔触的《南北药性对照图》。
八百里加急送来承天帝的游记时,萧景宸正在主持朝会。
随信附着的还有一包江南土壤、几味异地药材。
“父皇说姑苏城外的稻田养鱼法,可使亩产增三成。”太子将游记传阅群臣,“扬州商贾发明的双轨记账术,户部可否参详?”
乔仲远捧着一把新稻种激动道:“此乃闽南贡米与江南粳稻杂交所得!”
最令人称奇的是顾轻舟附上的医案。将西域熏蒸法与江南药浴结合,治好了多年痹症。
萧景宸当即下令:“太医署即设南北医道司,由江清晏主理。”
晚膳时分,萧承煜扒着太子衣袖问:“大伯,皇爷爷什么时候带糖回来?”
“等稻子熟了。”萧景宸擦掉侄儿脸上的饭粒,“承煜可知江南孩子吃什么糖?”
三岁小儿歪头想了想,突然跑向药柜抱来蜂蜜罐:“他们吃蜜蜂做的糖!和药一样甜!”
这番童言竟让太子怔住。
次日朝会,监国太子提出“蜜糖政令”。
意思就是在各州府官学增设农医启蒙课,让孩童知五谷、识百草。
乔兰菁闻讯送来医学院新编的《童蒙医典》,扉页画着承煜安宁携手浇灌药圃的稚趣图。
太医院藏书阁内,江清晏与乔兰菲将最后一部西域医书归档。
阿依慕用朱笔在《南北药通考》扉页题字,古丽在旁摆出“仁心无疆”的彩石图案。
“真该让父皇看看。”萧景宸抚过满架典籍,“他追寻一生的医道大同,正在这里实现。”
暮鼓声中,南北医师共同将金针投入熔炉,铸成象征融合的医道鼎。
鼎身铭文取自童谣:“江南雨,西域沙,皆化春风渡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