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府考-《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

  晨光初透,乔家院门已开。

  乔老爷子拄着杖,立在石阶上,看着眼前一溜儿整装待发的孙辈,目光沉静如水,“此去府城,考的不仅是学问,更是心性。无论中与不中,乔家儿女,皆需坦荡。”

  “是,爷爷!” 十数道声音齐刷刷应道,清越有力。

  二房大姐乔兰心今日穿了件月白细棉襦裙,墨发仅用一根素银簪子绾住,浑身上下并无多余饰物,却越发衬得她眉目如画,气质沉静。

  她安静地站在弟妹们中间,像一株悄然绽放的空谷幽兰。

  “阿姐,你紧不紧张?” 身旁的五妹兰蕊小声问。

  兰心微微一笑,嗓音柔和却笃定,“尽力便好,何须紧张。”

  那眼神里的澄澈与镇定,让一旁偷眼瞧她的张文瑾心头微动。

  府城官学,考场肃然。

  这场招录考试并不复杂,上午考校经义文章与算学实务,由学政亲自把关。

  考场内,只闻纸笔沙沙。

  乔家子弟皆凝神静气,下笔从容。

  兰心展开试卷,略一扫视,唇角便泛起一丝极淡的笑意。

  题目虽不乏刁钻,却正撞在她的长处上。

  尤其是那几道涉及田亩核算与物资调配的算学题,她几乎是信手拈来。

  这都是平日里帮着母亲打理家务、听兰菁分析生意时潜移默化得来的本事。

  张文瑾作为前来“协助筹备”的特使,身着青色官袍,在各考房间“巡视”。

  脚步却总在不经意间,停留在女考堂的窗外。

  他的目光越过窗棂,精准地捕捉到那个沉静的身影。

  见她时而凝思,时而奋笔,那般专注从容,仿佛周遭喧嚣都与她无关。

  他看得有些出神,直到身旁的学政轻咳一声,才慌忙收回视线,耳根微热。

  “张大人似乎对这批学子格外关切?” 学政捋须,语带深意。

  张文瑾面色一正,“府学开科,乃一地文教盛事,下官不敢不尽心。” 话虽官样,那眼底未曾掩饰的关切,却泄露了真实心思。

  午后,阳光正好,官学照壁前已是人山人海。

  大红榜单一贴出,人群立刻骚动起来。

  “中了!我们都中了!” 乔山毅性子最急,第一个在榜上找到了所有兄弟姐妹的名字,兴奋地低吼一声。

  乔家子弟,名字赫然在列,无一落榜。

  学院此次分大、中、小班,每班再分甲、乙、丙三等。乔家众人虽分散在不同班级,却均位列甲、乙之列,无一人落入丙班。

  最引人注目的是乔兰心,名字高居女子中班——甲班首位。

  “大姐是头名!” 兰芷拉着兰若的手,欢喜得几乎要跳起来。

  兰心被弟妹们簇拥着,面上依旧淡然,只那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

  她下意识抬眼,恰看见不远处廊下,张文瑾正含笑望来。

  他并未上前,只隔着人群,对她微微颔首,目光中的赞许与欣慰,清晰无比。

  兰心心头一跳,慌忙垂下眼睫,颊边却不受控制地漫上浅浅红晕。

  归家的牛车上,气氛比去时轻松了许多。

  “太好了!都能去府城读书了!” 山谦挥舞着拳头,“听说甲班的夫子是告老还京官呢!”

  “乙班也不差,” 兰芷接口,“关键是,我们都能在一起。”

  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新结识的同窗,哪个来自茶商世家,哪个的父亲是坐堂名医,言语间充满了对府城生活的向往。

  回到乔家小院,喜悦稍定,现实问题便摆上了台面。

  老爷子坐在上首,啜了口茶,“都考上了,是喜事。但府城不比县城,束修、住宿、嚼用,皆是开销。

  县城的卤味铺子生意稳定,养猪场有秦猎户看着,也步了正轨。眼下,除了盖新房的钱还不能动,你们说说,去了府城,这家业该如何拓展?”

  众人七嘴八舌。

  “再开个卤味铺子?”

  “府城人多,或许可以试试布庄?”

  “不如弄个书肆?”

  一直安静听着的乔兰菁,此时才轻轻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阿爷,爹,娘,各位叔伯,”她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老爷子身上,“我有一个想法。”

  她顿了顿,清晰地说道:“我们在府城,买一个铺子。要稍微大些的,最好后面能住人。”

  “哦?买铺子?做什么营生?”乔老爷子放下茶盏,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乔兰菁唇角微扬,吐出三个字:

  “串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