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赵国求援-《猎秦》

  船上,韩信与陈胥相谈甚欢,主要讨论着章邯大军的动向和赵地的战况。

  “章邯用兵狠辣,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陈胥忧心忡忡,“若邯郸失守,赵地恐怕再无抵抗之力。”

  韩信沉思片刻道:“陈将军不必过忧。赵王素有抗秦之志,必不会坐视邯郸沦陷。”

  陈胥压低声音:“恕我直言,韩将军。赵戈虽自称赵王,但与邯郸赵王歇并无盟约。不知他是否会真心援助?”

  韩信微笑:“赵王志向远大,不会局限于一时一地之得失。抗秦大业,需要各方协力。我相信赵王会有明智决断。”

  他们的对话隐约传到熊心耳中,他站在船头,望着滔滔黄河水,心中百感交集。身为楚国王室后裔,如今却成了诸侯博弈的棋子,命运不由自己掌控。

  宋义走近,轻声道:“公子,我观韩信此人非同一般,赵戈能得如此人才,必有其过人之处。或许...投靠赵戈并非坏事。”

  熊心摇头:“只怕我们刚出狼窝,又入虎穴。”

  “乱世之中,何处不是险境?”

  宋义远眺河面,“关键在于如何化险为夷。公子有王室血脉,这是最大的资本。只要善加利用,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熊心沉默良久,忽然道:“宋公,若见赵戈,我想与他坦诚相谈。”

  宋义惊讶:“公子的意思是...”

  “不再玩弄权术,不再试探算计。”

  熊心目光坚定,“直接问他,究竟想要什么,又能给我什么。”

  宋义肃然起敬:“公子能如此想,实乃明智。赵戈是聪明人,与聪明人打交道,坦诚往往是最好的策略。”

  船行迅速,不过两日,定陶城已遥遥在望。

  码头上,早有士兵列队相迎。韩信先行下船,向一名军官低声交代几句,军官立即快步离去,显然是去向赵戈汇报。

  陈胥紧随韩信下船,焦急地问道:“韩将军,何时能见赵王?”

  韩信安抚道:“陈将军稍安,我已派人通传。赵王必会尽快接见。”

  最后下船的是熊心和宋义。踏上定陶的土地,熊心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不安。他知道,即将与赵戈的会面,将决定他未来的命运。

  码头上,一队精锐士兵整齐列队,为首的将领躬身道:“奉赵王之命,特来迎接熊心公子。赵王已在府中等候。”

  熊心与宋义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凝重。他们整理衣冠,在士兵的护送下,向城中走去。

  定陶城的街道宽阔整洁,两旁商铺林立,百姓面容平和,与战乱中的其他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熊心暗暗惊讶:能将城池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条,赵戈果然非同寻常。

  不久,郡守府已在眼前。府门大开,赵戈亲自站在门前相迎,笑容温和,但眼中锐利的光芒让人不敢小觑。

  “熊心公子,久仰大名。”

  赵戈拱手施礼,“一路辛苦,请入内一叙。”

  熊心还礼,抬头直视赵戈:“赵王费尽周折将心‘请’来,不知有何指教?”

  赵戈微笑:“指教不敢,只是想与公子共商大计。”

  二人目光交汇,不远处,韩信正带着陈胥匆匆赶来,邯郸的危局也亟待解决。多方势力的博弈,在这定陶城中悄然展开。

  “赵王,幸不辱命,末将把熊心公子请来。另外末将在延津遇到赵国陈胥将军……”

  郡守府门前,赵戈脸上的笑意在听完韩信急促的汇报后渐渐收敛。他目光微凝,显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章邯围困邯郸?”

  赵戈低声重复了一句,随即恢复从容,对熊心和宋义拱手道:“公子,宋先生,府中已备好茶点,请先稍作休息。赵某有些紧急军务需处理,稍后再与二位详谈。”

  熊心察言观色,心知必有重大变故,谦和回礼:“赵王请便,军政大事要紧。”

  赵戈命人将熊心二人引入府中安置,随即带着韩信和陈胥快步走向议事厅。

  议事厅内,陈胥连忙上前行礼:“赵王,邯郸危在旦夕,请速发援兵!”

  赵戈摆手示意他起身:“陈将军不必如此,请坐。韩将军,你也坐。”

  三人落座,赵戈直接切入正题:“陈将军,将邯郸情况详细道来。”

  陈胥面色凝重:“章邯率二十万刑徒军北上,已连破我赵地七城。半月前包围邯郸,日夜攻城。城中存粮仅够维持一月,若再无援军,邯郸必破!”

  韩信插话问道:“章邯军力如何布置?”

  “主力围困邯郸四门,另分兵控制周边要道,切断外界联系。”

  陈胥道,“我是在夜半缒城而出,绕道山间小路,才得以突围求援。”

  赵戈沉吟片刻,目光投向厅中悬挂的大幅军事地图:“章邯此举,意在彻底平定赵地,然后南下与各路秦军会合,剿灭义军。”

  韩信点头:“赵王明鉴。若邯郸失守,章邯便可长驱直入,届时我们北方门户大开,定陶也将面临威胁。”

  陈胥急切道:“正是如此!赵王,如今能救援邯郸的,只有您了。项羽、刘季被困雍丘,自顾不暇;其他诸侯或远水难救近火,或畏惧章邯兵势。唯有您兵强马壮,可解邯郸之围!”

  赵戈起身走到地图前,凝视良久。厅内一片寂静,只闻窗外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