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水淹巨鹿-《猎秦》

  韩信一身尘土,显然是快马加鞭赶回,连口水都来不及喝便直奔赵戈营帐。

  得知咸阳援军将至的消息,他眉头紧锁,闪烁着谋略光芒的眼睛此刻更加深沉。

  “将军,此事蹊跷。”

  韩信压低声音,“我检查了粮营中所有缴获的文书,发现章邯与咸阳的通信中,多次提到‘北疆不安,慎调兵马’。若真如信上所说,咸阳派出八万援军,那必是王离的北部军。”

  赵戈心头一紧。

  最初在陈郡对抗过王离,那时的王离率领的是章邯的军队,现如今是真正的秦朝精锐,常年与匈奴作战,战斗力远非章邯的刑徒军可比。

  “十日...太快了。”赵戈喃喃道

  “除非这支军队早已在南下途中。”

  韩信点头:“正是。章邯求援恐怕是一个月前的事,如今才放出消息,必有所图。”

  帐外传来士兵操练的声音,夹杂着伤兵的呻吟。赵戈肩上的箭伤还在隐隐作痛,提醒着他昨夜的凶险。

  “项将军欲强攻,沛公劝阻,然这只是权宜之计。”

  赵戈看向韩信,“你可有良策?”

  韩信走到营帐一角,展开一幅皮质地图:“将军请看,巨鹿城西有一条洹水,其支流环绕城池东北两面。如今正值汛期,前几日上游连降大雨,水流充沛。若在此处...”

  他的手指点在一处狭窄河谷,“筑坝蓄水,然后决堤,不出半日,巨鹿城东北两面将成为一片汪洋。”

  赵戈凝视地图,心中震动。水攻,这是历史上韩信在另一场着名战役中使用的计策,如今竟提前出现在这里。

  “城中百姓何辜?”赵戈低声问。

  韩信沉默片刻,声音坚定:“将军,战争无情。若等王离援军抵达,我军必败,届时死的将不只是巨鹿城中百姓,而是成千上万的起义军将士。况且,水淹城池,主要目标是破坏城墙和敌军士气,未必会淹死太多平民,巨鹿城地势有高低,百姓可往西南高处躲避。”

  赵戈知道韩信说得有理,但心中仍感沉重。

  穿越至此,历史的残酷,当真正要做出这种可能殃及无数生命的决定时,他依然犹豫。

  “章邯老谋深算,不会不考虑水攻的可能。”赵戈道。

  “正因他老谋深算,才想不到我们会用此策。”

  韩信眸光坚定,“巨鹿城防坚固,章邯自信能坚守到援军到来。且如今已迫在眉睫,河流本应水浅,他断不会料到我们敢在上游筑坝。我观察天象,三日内必有大雨,此乃天赐良机。”

  赵戈沉思良久,终于点头:“此事需与项、刘二位商议。”

  项羽大营中,气氛凝重。

  “水淹巨鹿?”

  项羽挑眉,扫过赵戈,“赵王可知,此举将淹死多少无辜百姓?”

  刘邦轻抚短须,若有所思:“项将军所言极是,然王离援军不日即至,若不能速破巨鹿,我军危矣。”

  赵戈注意到,刘邦虽表面上赞同水攻,眼神中却有不忍。他总是在仁义与实利间巧妙平衡。

  “我计算过。”赵戈道

  “巨鹿城西南地势较高,若控制决堤水量,主要淹没区域将是城东和城北的军营和城墙。城中百姓有足够时间撤离到安全地带。”

  项羽冷笑:“赵王说得轻巧,章邯岂会坐视百姓撤离?他必会强行留民于城中,以阻我军行动。”

  “这正是此计关键。”

  赵戈不卑不亢,“章邯若强留百姓,必失民心;若放百姓出城,则我军可混入细作,趁乱取事。无论如何,他都陷入两难。”

  帐内陷入沉默,只听得帐外风声呼啸。

  “赵王伤势如何?”刘邦关切地问,眼神中却多了审视。

  “无碍。”

  赵戈忍着疼痛,“当务之急是决定破敌之策。水攻虽险,却是眼下最快破城之法。”

  项羽站起身,身影在帐中投下长长阴影:“既然二位都赞同,项某也不便反对。但有一事,水攻若成,破城先锋必是我楚军。”

  刘邦眼中不悦,随即笑道:“项将军勇武,自当担此重任。”

  赵戈心中明镜似的:项羽要抢破城首功,刘邦表面谦让,实则不愿折损兵力。而他自己,则因伤势被默认为不必参与最先头的冲锋。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赵戈道

  “筑坝工程需立即开始,且必须秘密进行。”

  “此事交由我来办。”

  刘邦主动请缨,“我部下多来自江淮,熟悉水性,善于水利工程。”

  项羽点头:“好,那我和赵王继续佯攻,牵制章邯注意力。”

  计划既定,联军迅速行动。

  刘邦派出一支精干队伍,由韩信指挥,秘密前往洹水上游筑坝。

  项羽和赵戈继续每日攻城,但攻势明显减弱,更多是虚张声势。

  章邯果然生疑,多次派小股部队出城试探,均被联军击退。

  第三日,天空乌云密布,终于下起滂沱大雨。雨水冲刷着战场的血迹,也掩盖了上游筑坝的动静。

  赵戈站在营帐前,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

  雨越下越大,韩信派人传回消息:水坝即将建成,只待水位达到预期高度。

  第四日黎明,雨势稍减,但天空依然阴沉。

  探马来报,巨鹿城东出现一支不明部队,约万人,打着秦军旗号。

  “王离的先锋?”赵戈心头一紧,若真如此,水攻计划必须提前。

  三人再次会面。

  “不是王离部队。”

  刘邦肯定地说,“我派人探查,那是章邯从附近调来的援军,企图与我们抢夺城外制高点。”

  项羽拍案而起:“好个章邯,果然留了后手!既然如此,不必再等,即刻决堤!”

  赵戈犹豫道:“水位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可能打折扣。”

  “再等就来不及了!”

  项羽语气坚决,“若让章邯控制城外高地,水攻将难以奏效。”

  刘邦也点头:“项将军言之有理,时机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