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顿时微妙,范增缓缓起身:“项将军,老朽有一言。”
项羽语气稍缓:“亚父请讲。”
范增环视众人,声音苍老却清晰:“暴秦未灭,大敌当前。老朽听闻,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何况我们面对的是蒙毅这等劲敌?赵王韩将军此计虽险,却也是当前破局的唯一良策。”
他转向项羽,目光深邃:“霸王志在天下,当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能破秦军,暂时为饵又何妨?”
接着,他又看向刘邦:“沛公深明大义,必知当下应以破敌为重。”
最后,对赵戈道:“赵王此计大妙,然细节还需斟酌,务必确保项将军安全。”
一席话,既安抚了项羽的骄傲,又敲打了刘邦的异心,还肯定了赵戈的计策。厅内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不少。
赵戈顺势道:“范先生所言极是。项将军的安危关系全军存亡,自当有万全准备。末将愿亲率一军,在项将军遇伏时第一时间救援。”
项羽面色稍霁,眼中的怒意渐消。他沉吟片刻,终于点头:“既然如此,就依此计。不过...”
他目光扫过刘邦:“沛公部队负责哪一路?”
刘邦起身,神色恭敬:“全听项将军安排。”
这话说得谦卑,但赵戈注意到,刘邦低垂的眼眸中流露出冷光。
最终定计,项羽亲率三万楚军为诱饵,佯装主力出击;赵戈率两万精兵袭击粮草,随时救援;刘邦率本部兵马负责攻城南苏角部队;韩信则主持巨鹿城内迎战蒙毅主力。
军议结束,众人正欲离去,项羽忽然叫住赵戈。
“赵戈!”
项羽走到他面前,直视他的眼睛,“今日之计,究竟是破敌之策,还是别有用心?”
这话问得直白,几乎撕破了方才表面上的和谐。
赵戈坦然回视:“项将军,当下大敌当前,若不能破蒙毅,你我皆是阶下囚,何谈其他?”
项羽默然片刻,忽然大笑:“好!说得好!若能破秦,我必不亏待于你!”
望着项羽离去的背影,赵戈心中五味杂陈。这位西楚霸王,已经初露王者之气,却也暴露了致命的弱点——过度的自信与多疑。
回到军营,韩信早已在帐中等候。
“将军,情况如何?”韩信急切地问。
赵戈将后面项羽单独与他的质问讲出。
韩信听罢,轻叹一声:“项羽果然起了疑心。看来我们的计划要稍作调整。”
“如何调整?”
“我们要让这场戏更加逼真。”
韩信目光深邃,“不仅要让蒙毅相信项将军是真的遇险,还要让项将军相信我们是真的全力救援。”
“具体如何做?”
韩信压低声音:“当真让项羽陷入险境。”
赵戈愕然:“这...”
“只有真实的危险,才能骗过蒙毅,也才能让项羽相信我们的忠诚。”韩信语气坚定
“当然,我们会把握好分寸,绝不会让项羽真的出事。”
赵戈沉思良久,终于点头:“就依你所言。”
当夜,联军开始秘密调动。而在秦军大营,蒙毅站在了望台上,远望巨鹿城头的灯火。
“联军今日平静的异常啊。”他轻声自语。
苏角在一旁道:“新败之后,必生龃龉。也许他们正在为是战是守而争执。”
蒙毅摇头:“这三人都非易与之辈,不可能因一时之败就内讧不休。”
他望向漆黑的夜空,眼中闪着睿智的光芒:“传令下去,全军戒备。我预感,联军很快就会有出人意料的行动。”
“将军认为他们会主动出击?”
“不是认为,是确定。”
蒙毅嘴角微扬,“而且,领军的必是项羽本人。”
苏角惊讶:“将军如何得知?”
蒙毅轻笑:“因为这是唯一能打破当前僵局的方法,也是唯一能同时满足三人利益的选择。”
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巨鹿,而这一次,胜负将取决于谁能更好地把握人心与谋略。
巨鹿城,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氛围中。
城墙上,张楚精锐正在做最后的布防准备。这些士兵与寻常部队不同,他们行动整齐划一,彼此间配合默契,显然是经过长期严格训练。
韩信站在城楼最高处,俯瞰全城。
寒风吹动他的战袍,但他浑然不觉,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
“韩将军,弓弩已按您的要求布置在城垛暗处。”一名将领前来禀报。
“所有射孔都经过伪装,保证秦军发现不了。”
韩信点头:“记住,蒙毅善于观察,任何微小的破绽都可能让他警觉。城头旗帜要略显杂乱,守军巡逻要显得松懈,但要确保每个关键位置都有我们最精锐的士兵。”
“遵命!”
这是韩信在定陶秘密训练出的精锐,他们精通城防作战,擅长利用各种城防工事。
在韩信的训练下,这支部队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作战体系——城墙上的每垛口通道都被纳入了防御体系。
“将军!”
副将低声问道,“将最精锐的部队都放在城防上,万一蒙毅主力不来攻城怎么办?”
韩信微微一笑:“蒙毅一定会来。因为他认定项羽出城后,巨鹿必然空虚。这样的机会,他不会放过。”
此时,项羽率领的三万大军正在北门集结。这支队伍由楚军和章邯降军混编而成,旌旗招展,气势汹汹。
项羽一身金甲,在晨曦中闪闪发光。他策马来到韩信面前,眼中战意熊熊:“韩将军,城内就交给你了。”
韩信躬身:“项将军放心,韩信必不负所托。只是请将军切记,接战即退,不可恋战。待见到城中火起,立即回师反击。”
项羽大笑:“我项羽纵横沙场,还不需要你教我怎么打仗!”
说罢,一拉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开城门!出征!”
沉重的城门缓缓打开,项羽一马当先,率领部队冲出城外。铁蹄踏破晨雾,向着秦军大营方向疾驰而去。
项羽语气稍缓:“亚父请讲。”
范增环视众人,声音苍老却清晰:“暴秦未灭,大敌当前。老朽听闻,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何况我们面对的是蒙毅这等劲敌?赵王韩将军此计虽险,却也是当前破局的唯一良策。”
他转向项羽,目光深邃:“霸王志在天下,当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能破秦军,暂时为饵又何妨?”
接着,他又看向刘邦:“沛公深明大义,必知当下应以破敌为重。”
最后,对赵戈道:“赵王此计大妙,然细节还需斟酌,务必确保项将军安全。”
一席话,既安抚了项羽的骄傲,又敲打了刘邦的异心,还肯定了赵戈的计策。厅内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不少。
赵戈顺势道:“范先生所言极是。项将军的安危关系全军存亡,自当有万全准备。末将愿亲率一军,在项将军遇伏时第一时间救援。”
项羽面色稍霁,眼中的怒意渐消。他沉吟片刻,终于点头:“既然如此,就依此计。不过...”
他目光扫过刘邦:“沛公部队负责哪一路?”
刘邦起身,神色恭敬:“全听项将军安排。”
这话说得谦卑,但赵戈注意到,刘邦低垂的眼眸中流露出冷光。
最终定计,项羽亲率三万楚军为诱饵,佯装主力出击;赵戈率两万精兵袭击粮草,随时救援;刘邦率本部兵马负责攻城南苏角部队;韩信则主持巨鹿城内迎战蒙毅主力。
军议结束,众人正欲离去,项羽忽然叫住赵戈。
“赵戈!”
项羽走到他面前,直视他的眼睛,“今日之计,究竟是破敌之策,还是别有用心?”
这话问得直白,几乎撕破了方才表面上的和谐。
赵戈坦然回视:“项将军,当下大敌当前,若不能破蒙毅,你我皆是阶下囚,何谈其他?”
项羽默然片刻,忽然大笑:“好!说得好!若能破秦,我必不亏待于你!”
望着项羽离去的背影,赵戈心中五味杂陈。这位西楚霸王,已经初露王者之气,却也暴露了致命的弱点——过度的自信与多疑。
回到军营,韩信早已在帐中等候。
“将军,情况如何?”韩信急切地问。
赵戈将后面项羽单独与他的质问讲出。
韩信听罢,轻叹一声:“项羽果然起了疑心。看来我们的计划要稍作调整。”
“如何调整?”
“我们要让这场戏更加逼真。”
韩信目光深邃,“不仅要让蒙毅相信项将军是真的遇险,还要让项将军相信我们是真的全力救援。”
“具体如何做?”
韩信压低声音:“当真让项羽陷入险境。”
赵戈愕然:“这...”
“只有真实的危险,才能骗过蒙毅,也才能让项羽相信我们的忠诚。”韩信语气坚定
“当然,我们会把握好分寸,绝不会让项羽真的出事。”
赵戈沉思良久,终于点头:“就依你所言。”
当夜,联军开始秘密调动。而在秦军大营,蒙毅站在了望台上,远望巨鹿城头的灯火。
“联军今日平静的异常啊。”他轻声自语。
苏角在一旁道:“新败之后,必生龃龉。也许他们正在为是战是守而争执。”
蒙毅摇头:“这三人都非易与之辈,不可能因一时之败就内讧不休。”
他望向漆黑的夜空,眼中闪着睿智的光芒:“传令下去,全军戒备。我预感,联军很快就会有出人意料的行动。”
“将军认为他们会主动出击?”
“不是认为,是确定。”
蒙毅嘴角微扬,“而且,领军的必是项羽本人。”
苏角惊讶:“将军如何得知?”
蒙毅轻笑:“因为这是唯一能打破当前僵局的方法,也是唯一能同时满足三人利益的选择。”
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巨鹿,而这一次,胜负将取决于谁能更好地把握人心与谋略。
巨鹿城,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氛围中。
城墙上,张楚精锐正在做最后的布防准备。这些士兵与寻常部队不同,他们行动整齐划一,彼此间配合默契,显然是经过长期严格训练。
韩信站在城楼最高处,俯瞰全城。
寒风吹动他的战袍,但他浑然不觉,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
“韩将军,弓弩已按您的要求布置在城垛暗处。”一名将领前来禀报。
“所有射孔都经过伪装,保证秦军发现不了。”
韩信点头:“记住,蒙毅善于观察,任何微小的破绽都可能让他警觉。城头旗帜要略显杂乱,守军巡逻要显得松懈,但要确保每个关键位置都有我们最精锐的士兵。”
“遵命!”
这是韩信在定陶秘密训练出的精锐,他们精通城防作战,擅长利用各种城防工事。
在韩信的训练下,这支部队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作战体系——城墙上的每垛口通道都被纳入了防御体系。
“将军!”
副将低声问道,“将最精锐的部队都放在城防上,万一蒙毅主力不来攻城怎么办?”
韩信微微一笑:“蒙毅一定会来。因为他认定项羽出城后,巨鹿必然空虚。这样的机会,他不会放过。”
此时,项羽率领的三万大军正在北门集结。这支队伍由楚军和章邯降军混编而成,旌旗招展,气势汹汹。
项羽一身金甲,在晨曦中闪闪发光。他策马来到韩信面前,眼中战意熊熊:“韩将军,城内就交给你了。”
韩信躬身:“项将军放心,韩信必不负所托。只是请将军切记,接战即退,不可恋战。待见到城中火起,立即回师反击。”
项羽大笑:“我项羽纵横沙场,还不需要你教我怎么打仗!”
说罢,一拉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开城门!出征!”
沉重的城门缓缓打开,项羽一马当先,率领部队冲出城外。铁蹄踏破晨雾,向着秦军大营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