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实施透镜观测计划。-《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

  陈智林博士站在观测舱的中央,目光紧紧锁定在全息星图上那不断闪烁的光点。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轻轻划过,调整着数据的流动方向。身旁,傅水恒教授正专注地凝视着屏幕上的曲线图,眉头微蹙,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深奥的问题。而他们的“小助手”——傅博文,则盘腿坐在角落的地毯上,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星图绘本,时不时抬头看看大人们忙碌的身影,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

  这是“银河系遨游计划”的第六十八天,也是他们即将实施一项前所未有的观测计划的关键时刻。傅水恒教授提出的“黑洞引力透镜观测法”在理论层面已经通过了多次模拟验证,但真正将其付诸实践,还是第一次。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的强大引力场,使其成为一个天然的“透镜”,弯曲并放大来自银心背后的星光,从而窥见那些原本无法被直接观测到的宇宙奥秘。

  “引力透镜效应”,傅水恒教授曾这样向陈智林和博文解释,“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现象。当光线经过大质量天体附近时,会因时空弯曲而发生偏折,就像透过透镜一样。而黑洞,作为引力极致的表现,其透镜效应尤为显着。”

  此刻,他们所在的“探星者”号科学船正悬浮在距离银心约0.1光年的稳定轨道上。这个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选定的,既能确保飞船不会被人马座A*的潮汐力撕碎,又能让观测设备处于透镜效应的最佳观测区。飞船外,是永恒的黑暗,点缀着无数璀璨的星辰,而银心方向,则是一片被星际尘埃和气体笼罩的、光芒难以穿透的神秘区域。

  “启动主透镜阵列,校准频率至预设波段。”傅水恒教授的声音平静而沉稳,打破了观测舱内的寂静。

  陈智林应声而动,他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敲击着一系列指令。伴随着低沉的嗡鸣声,飞船外部那组由数千个独立单元组成的巨型射电望远镜阵列开始缓缓转向,精确地对准了人马座A*的方向。阵列表面闪烁着幽蓝的微光,那是超导材料在极低温度下工作的标志。

  “阵列启动完毕,正在进行初始校准。”陈智林报告道,目光扫过屏幕上瀑布般流下的数据,“背景辐射水平正常,干涉仪同步率百分之九十八点七,符合预期。”

  傅水恒点了点头,走到主控台前,调出了引力透镜的实时模拟界面。屏幕上,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正在运行,描绘出光线在黑洞引力场中的弯曲路径。“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捕捉到被偏折的光线,”他解释道,更像是在对博文说,也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而是要找到那个‘焦斑’——引力透镜将光线汇聚而成的那个最亮的点,那里承载着来自银心背后最深处的信息。”

  博文不知何时已经凑了过来,仰着小脸看着屏幕上那扭曲而美丽的光线轨迹。“爷爷,这些弯弯曲曲的线,好像博文画画时用的那种会变形的尺子哦!”他天真地说道。

  傅水恒教授难得地露出一丝微笑,摸了摸孙子的头:“博文说得对,宇宙有时候就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