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巴黎初啼,匠印牵缘-《重生之非遗大佬在都市封神》

  戴高乐机场的晨光里,流浪一眼就认出了举着“匠魂非遗”牌子的林晚秋。她穿着绣着云纹的素色旗袍,身边围着几个金发碧眼的年轻人,手里捧着印着青铜尊纹样的宣传册:“终于等到你们!巴黎的华人都在盼着这尊青铜尊呢。”

  刚走出抵达口,一群举着手机的华人留学生就围了上来,镜头齐刷刷对准装着青铜尊的箱子:“流浪老师!我们是看您直播来的,能看看青铜尊的真容吗?”秦峰立刻打开直播支架,笑着喊道:“别急!展馆开展时,我们会全程直播开箱仪式!”

  前往展馆的车上,林晚秋递来一份紧急通知:“昨天接到组委会消息,欧洲传统木工协会的会长伯格,公开质疑中国榫卯‘只能做摆件,没有实用价值’,还说要在展会上和你们‘比技艺’。”她顿了顿,“伯格是欧洲木工界的权威,他的质疑让不少媒体都盯着咱们的展台。”

  王伯摩挲着随身携带的刨子,眼神锐利:“比就比!咱们的榫卯能撑起故宫的房梁,还撑不起一个欧洲匠人的质疑?”流浪翻开伯格的资料,发现他擅长哥特式木构,最看重结构稳定性:“他的核心诉求是‘实用’,那我们就用实力回应。”

  抵达巴黎非遗展馆时,意外突然发生——秦峰负责的数字藏品体验设备,在装车时被磕碰到,启动后屏幕始终显示代码错误。“还有三小时开展,联系国内技术人员根本来不及!”秦峰急得满头大汗,直播镜头里已经有粉丝在问“设备出问题了吗”。

  流浪突然想起陈坤给的铜制徽章,背面模糊的地址就在展馆附近的华人街区。他立刻对苏清瑶说:“你陪王伯去布置展台,我和秦峰去找一个叫老马的木匠。”林晚秋疑惑道:“老马?他是巴黎华人木匠里的老前辈,修过卢浮宫的中式屏风,不过脾气很倔。”

  按照徽章上的地址,两人在一条飘着法棍香气的小巷里,找到了“老马木作”。门头挂着一块褪色的木匾,上面刻着和青铜尊上如出一辙的“匠”字。一个白发老人正蹲在门口修椅子,看到流浪手里的徽章,猛地站起身:“这是陈老爷子的东西!你是他的后人?”

  “我是江城来的非遗传承人,这是陈坤托我带来的。”流浪说明来意后,老马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从里屋搬出工具箱:“陈老爷子当年救过我的命,他的嘱托我不能忘。设备在哪?我去看看。”

  老马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他打开设备机箱,用随身携带的小刻刀调整了线路接口,又用木工胶加固了松动的零件:“是运输时的震动导致接口错位,小问题。”不到二十分钟,屏幕就恢复了正常。秦峰对着直播镜头比了个“OK”,弹幕瞬间刷屏:“华人匠人太牛了!”“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吧!”

  赶回展馆时,伯格正带着一群欧洲匠人在展台前徘徊。看到流浪回来,他指着展台上的榫卯小凳子,用生硬的中文说:“这种结构,承受不了十公斤的重量。”说着就要伸手去掰,王伯立刻拦住他:“别动!我们的榫卯,是用实力说话的。”

  流浪搬来一个承重测试架,将榫卯小凳子放在上面,然后依次叠加砝码。当砝码加到五十公斤时,凳子的榫卯接口依旧严丝合缝。“这是‘抱肩榫’,能将压力分散到每个构件上。”流浪说着,轻轻一拉就将凳子拆解,“您看,没有一颗钉子,却比铁钉连接更稳固。”

  伯格的脸色变了变,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块欧式木构零件:“那你能修复这个吗?这是十五世纪哥特式衣柜的门轴,榫头断裂,欧洲没人能修。”流浪接过零件,用放大镜观察片刻,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修复方案:“可以用‘补榫’工艺,先做一个与原榫头契合的木楔,再用古法木胶粘合。”

  “叮!触发跨文化技艺任务‘修复哥特木构’,任务要求:用中国榫卯技艺修复欧洲古建零件,获得欧洲匠人认可。任务奖励:匠心值 1000,解锁‘中西榫卯融合’技能,欧洲木工协会合作邀请。”系统提示音刚落,流浪就拿起随身携带的微雕刻刀,在一块胡桃木上快速雕琢。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马也挤在人群里,不时点头:“这‘削榫’的手法,和陈老爷子当年一模一样。”半小时后,流浪将修复好的零件递给伯格——木楔与原构件完美融合,看不出丝毫修复痕迹。伯格用专业仪器检测后,脸色彻底折服:“中国榫卯,是真正的技艺瑰宝!”他当场邀请流浪加入欧洲木工协会,共同研究中西木构融合。

  开展仪式上,青铜尊的泡桐木盒被缓缓打开。当灯光照亮那枚“匠”字印记时,人群中突然响起一声惊呼——老马捧着一个旧木盒走过来,里面是块清代木工工具,上面的“匠”字与青铜尊的印记完全重合:“这是陈老爷子留给我的,他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要交给‘懂匠心的人’。”

  流浪突然明白,陈坤的弥补并非作秀。老马告诉他们,陈坤的爷爷当年在巴黎,曾用榫卯技艺帮助许多华人匠人站稳脚跟,而陈坤这次不仅托他帮忙,还匿名资助了巴黎华人社团的运输费用。“他说,要替爷爷完成‘让中国非遗在欧洲扎根’的心愿。”

  当天的榫卯体验课上,华人孩子们围着流浪学做小凳子,几个欧洲孩子也好奇地加入进来。一个金发小男孩举着刚拼好的榫卯零件,用中文喊道:“中国手艺,真棒!”秦峰的直播在线人数突破百万,国内粉丝留言:“在巴黎看到中国非遗被追捧,太自豪了!”

  傍晚,皮埃尔带着欧洲非遗商会的成员来参加专场推介会。当看到数字藏品的线下体验区排起长队,他激动地握住流浪的手:“我们没想到中国非遗能这么受欢迎!明天的商会推介会,我们要重点推广你们的榫卯文创。”

  就在这时,林晚秋接到一个电话,脸色微变:“不好了,有人举报我们的数字藏品‘侵犯欧洲纹样版权’,组委会要临时检查我们的设计源文件。”流浪皱起眉——这分明是有人故意刁难,而能精准找到这个时间点的,很可能是了解他们行程的人。

  秦峰立刻调出设计日志:“我们的纹样都是青铜尊的原创衍生,有完整的溯源记录!”老马突然开口:“我知道是谁干的——之前有个鼎盛文创的人来找过伯格,想让他打压你们,被伯格拒绝了。”

  流浪握紧了手中的铜制徽章,目光坚定。他知道,这场巴黎的非遗之战,还没结束。但看着身边的伙伴、老马眼中的信任,还有展台上熠熠生辉的青铜尊,他心中毫无惧色——匠心不分国界,只要守住手艺的根,就没有破不了的难关。

  深夜的展馆里,流浪对着电脑整理设计源文件,苏清瑶和林晚秋在一旁核对资料。秦峰的手机突然收到一条匿名短信,只有一句话:“版权举报是鼎盛旧部干的,我已经帮你们收集了证据,文件在展馆三号储物柜。”发件人的号码,正是陈坤之前用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