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显德殿内,气氛肃杀如冰。
工部侍郎崔元礼率一众官员跪拜行礼,虽口称“殿下千岁”,眉宇间却满是根深蒂固的傲慢。
他们是庆国百工体系的执掌者,是靠祖宗之法与盘根错节的宗族关系维系权柄的世家,对这位行事离经叛道的太子,心中只有戒备与轻慢。
李云潜端坐于上,面无表情,既不叫起,也不说话,任凭殿内死寂的气氛将这群养尊处优的官员们压得冷汗浸背。
他要的就是这种煎熬,要让他们明白,今日的东宫,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敷衍的衙门。
直到崔元礼的膝盖开始发酸,殿外才传来清脆的脚步声。
叶轻眉一袭素衣,手捧一卷书册,缓步而入。
她身后跟着一个身形奇特的妇人,衣着五颜六色,发髻上插着几根长短不一的铜管,正是从江湖上寻来的机关大师墨娘子。
“诸位大人请起。”叶轻眉的声音清冷,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力道,仿佛她才是此地的主人。
李云潜微微颔首,算是默许。
崔元礼等人站起身,目光不善地打量着这两个女人,一个来路不明,一个状如优伶,心中愈发不屑。
“想必诸位大人都已听闻,东宫欲建三大坊,重振我朝兵甲锻造之业。”叶轻眉开门见山,无视他们鄙夷的眼神,展开手中书卷,“此乃《锻钢全录》,其上记载了一种‘水力鼓风高炉炼钢术’,可使炉温倍增,精铁产量翻番。墨娘子,请。”
墨娘子嘿嘿一笑,从随身携带的木箱中取出一套精巧的模型。
那是一个由水车、连杆、风箱组成的联动装置,随着她注入清水,水车转动,风箱便开始有节奏地一起一伏,一股强劲的气流从模型前端的陶管中呼啸而出,吹得近处烛火狂舞不定。
殿内懂行的官员脸色微变。
他们虽不信什么神技,但眼前这模型所展示的原理却一目了然。
若真能将此法放大百倍,炉温倍增绝非虚言。
崔元礼的脸色却愈发阴沉,他等叶轻眉话音刚落,便冷笑一声,向前迈出一步:“殿下,叶姑娘。老臣在工部司职三十余年,经手的图纸千千万,所谓奇技淫巧,见得多了。我庆国锻造之法,承袭前朝,历经数百年检验,自有其礼法规制。祖宗之法,岂能因一蛮夷粗技而动摇?此举,是乱我工部之序,更是乱我朝堂之本!”
他声色俱厉,说完竟不等李云潜发话,猛地一甩袍袖,转身便走:“老臣身体不适,先行告退!”
“崔侍郎!”李云潜冰冷的声音终于响起。
崔元礼脚步一顿,却未回头。
“孤给你一个时辰,收回你将要说的话,撤回你将要下的令。”李云潜的声音不高,却如重锤般砸在每个人心头,“否则,后果自负。”
崔元礼身形一僵,随即冷哼一声,大步流星地离去。
殿内其余官员面面相觑,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跟在崔元礼身后鱼贯而出。
显德殿重归寂静。
李云潜缓缓走下台阶,看着那套精巧的模型,眼中杀意翻涌:“他这是在逼我。”
叶轻眉却很平静:“他不是在逼你,他是在恐惧。他恐惧的不是新技术,而是新技术背后那个‘人人皆可为匠’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没有他们崔氏的立足之地。”
果不其然,退朝之后,崔元礼连府邸都未回,直接去了工部衙署。
一道密令从他手中发出,经由四通八达的驿路,飞速传往庆国各地的匠户宗族:“凡有族人敢私投东宫三大坊者,视为叛族,立削其名,合族共诛之!”
消息如潮水般传开,那些原本被三倍酬劳引得心动的匠人,顷刻间噤若寒蝉。
刚刚燃起的希望火苗,被一盆名为“族诛”的冰水彻底浇灭。
叶轻眉并未因此气馁,她仿佛早料到此节。
次日,她谢绝了所有护卫,只身一人,乘着一辆最普通的青布马车,来到了京城南门外最混乱的棚户区。
在一处油腻肮脏的巷口,她找到了欧冶鸣。
此人正是那惨死于寒溪谷的匠师欧冶玄之子。
他满脸胡茬,一身污迹,正蹲在地上,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一口破了底的铁锅。
他年仅三十,眼神却像六十岁般浑浊,充满了对世间一切的怨毒。
他自幼随父学艺,天资聪颖,十五岁便能独立开炉,却因其父“传艺外人”的罪名,被族中长老剥夺了传承资格,沦为连匠籍末等都算不上的市井修锅匠。
叶轻眉走到他面前,他头也不抬,只顾敲打着铁锅,声音沙哑:“又来一个?告诉你们太子,他要刀剑,我们匠人就要命。滚!”
叶轻眉不言不语,只从袖中取出一份卷轴,轻轻放在他脚边那堆破铜烂铁旁。
欧冶鸣不耐烦地瞥了一眼,本欲一脚踢开,目光却被卷轴上那几个墨色大字钉住——《匠籍解绑契书》。
“这不是求你帮忙。”叶轻眉的声音很轻,“这是来还你一样东西。一样本就属于你,却被抢走的东西——你的身份。”
她缓缓蹲下身,与他对视:“我爹死的时候,你们在哪儿?”欧冶鸣眼中迸出刻骨的恨意。
“我没能救你父亲,我很抱歉。”叶轻眉坦然道,“但我可以让你儿子,不必再走你的路。”她伸出纤长的手指,点在契书的其中一条上,“凡入三大坊者,其子嗣可入学塾,可应科举,与士族同阶。”
欧冶鸣的呼吸猛然一滞。
他死死盯着那“子女可考科举”六个字,仿佛有万钧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这双敲了十五年烂铁锅的手,竟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他这一辈子,已经毁了。
可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才五岁。
突然,他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嘶吼,抓起身旁的铁锤,不是砸向叶轻眉,也不是砸向那份契书,而是用尽全身力气,狠狠砸向脚下坚硬的青石板!
“铛——”
巨响震得半条巷子的人都探出头来。
铁锤弹起,石板上迸裂出数道裂纹。
欧冶鸣瞪着血红的眼睛,胸膛剧烈起伏,一言不发。
三日后,三大坊工地。
墨娘子带着她耗费两天两夜赶制出的“自动送料架”正式入驻。
那庞然大物只需一人操作,便能源源不断地将矿石与焦炭送入高炉,引得所有力役和那三十七名老弱病残的匠人啧啧称奇。
叶轻眉趁势在工坊前搭起简易高台,当众宣布:“凡入我三大坊者,月俸高于工部三成!凡有伤病,内库医官馆免费医治!每季评选‘巧匠榜’,榜首者,赏银百两,赐田十亩!”
人群一阵骚动,这些条件,任何一条都足以让他们疯狂。
但崔元礼“族诛”的威胁,仍像一把刀悬在他们头顶。
叶轻眉仿佛看穿了他们的顾虑,她转身从范建手中接过一个铁盒,里面装着的,正是那晚从工部大火中抢救出来的半册《天下巧匠名录》残卷。
在数百道目光的注视下,她将这本无数匠人视为身家性命所系的“根底”,丢进了一旁的火盆。
“从今往后,”她的声音响彻整个工地,“庆国再无匠籍,只有技艺!你们的身份,不由这本破名册决定,不由工部那帮老爷决定,更不由什么狗屁宗族决定!它只由你们自己手中的铁锤决定!”
烈焰升腾,将那半册残卷吞噬。
那三十七名老匠人怔怔地望着,浑浊的眼中,渐渐亮起了光。
是夜,三大坊紧闭的木门被轻轻叩响。
门外,站着提着一盏孤灯的欧冶鸣。
他身后,是那三十七名白天还在犹豫的匠人,他们没有带任何行李,只带着自己吃饭的家伙。
又过了月余,一切筹备就绪。
以太子李云潜之名颁布的《匠解放令》,正式张贴于京都各处城门。
三大坊前的广场上,一座高台拔地而起。
李云潜身着常服,立于台侧。
他本想亲自主持这场仪式,叶轻眉却拦住了他:“殿下,这一刻,该由他们自己站出来。这是他们的荣耀。”
叶轻眉立于台前,手持法令,朗声宣读。
她的声音传遍广场,传到台下三百多名新老匠人的耳中。
当念到那句“凡匠人者,非奴非婢,与士农工商同列,其技为国之重器,其身为国之子民”时,台下,一片死寂。
紧接着,不知是谁第一个,双膝一软,跪倒在地,随即发出压抑不住的呜咽。
片刻之间,三百匠人齐刷刷跪倒一片,痛哭之声汇成江海。
他们哭的不是恩典,而是祖祖辈辈被踩进泥里的尊严,终于在今日得以昭雪。
忽然,人群中,一个满脸风霜的中年匠人猛然站起,他从怀中掏出一块刻着自己名字和籍贯的铜制匠牌——那是工部发给他们,象征着身份与束缚的烙印。
他高高举起,用尽平生力气,狠狠砸向脚下的石阶!
“锵!”
一声清脆欲碎的鸣响,在哭声中格外刺耳。
那铜牌应声断成两截,碎片迸溅开来。
仿佛一个信号,第二块、第三块……无数的匠牌被高高举起,又被狠狠砸下。
锵然之声连成一片,在夜色中激荡回响。
火把的光芒映照下,飞溅的铜片碎屑如一场燃烧的星雨,汇成一片璀璨的银河。
欧冶鸣站在最前方,他同样砸碎了那块修锅匠的贱役牌。
他高举着手中只剩一半的残牌,用尽血气,冲着夜空嘶声怒吼:“我欧冶家,从今日起,不再是贱役!”
“吼——!”三百匠人齐声怒吼,声震四野。
消息传入崔府,正端着参汤的崔元礼闻讯,一口气没上来,鲜血混着汤药喷溅而出,染红了前襟。
他目眦欲裂,挣扎着下令:“崔焕!带上所有家丁护院,去三大坊!把那些图纸、模型,全都给我烧了!毁了!我倒要看看,没有了东西,他们拿什么造反!”
其子崔焕领命,带着上百名凶神恶煞的家丁,气势汹汹地杀向南郊。
然而,他们刚到坊外,便勒住了马缰。
只见三大坊外墙之下,黑压压一片,竟是数百名身披重甲的黑骑环列四周,火光下刀锋雪亮。
为首一人,正是京中闻名的煞神,黑骑统领秦业。
秦业横刀立马于路中,面沉如水:“太子有令:三大坊乃国之重地,宵禁之后,擅入者,格杀勿论!”
崔焕看着那密不透风的阵列和秦业眼中毫不掩饰的杀气,吓得魂飞魄散,只得带着人狼狈退回。
书房内,崔元礼听着儿子的回报,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了精气神。
他颤抖着手,从书架最深处摸出一本祖辈相传的《工律辑要》,那上面记载着维系崔家数百年荣耀的所有法度与规则。
他喃喃自语:“祖宗之法……怎么就……怎么就守不住了呢?”
窗外,那焰火般砸碎匠牌的余音,仿佛跨越时空,仍在这位旧时代守护者的耳边回荡不休。
那是千年枷锁崩断时,发出的第一声轰鸣。
炉火,彻夜未熄。
当那震天的呐喊与哭泣渐渐平息,三大坊的工棚里,反而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
欧冶鸣站在一座崭新的高炉前,炉中新燃的火焰,映得他眼眶发红。
在他的工作台上,那半块被砸碎的匠牌碎片旁,摊开了一张全新的图纸。
这即将由他们亲手锻造出的第一件东西,并非为了杀戮的刀剑,而是为了那广袤而饥饿的土地。
一个崭新的时代,将从犁铧的尖端开始。
工部侍郎崔元礼率一众官员跪拜行礼,虽口称“殿下千岁”,眉宇间却满是根深蒂固的傲慢。
他们是庆国百工体系的执掌者,是靠祖宗之法与盘根错节的宗族关系维系权柄的世家,对这位行事离经叛道的太子,心中只有戒备与轻慢。
李云潜端坐于上,面无表情,既不叫起,也不说话,任凭殿内死寂的气氛将这群养尊处优的官员们压得冷汗浸背。
他要的就是这种煎熬,要让他们明白,今日的东宫,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敷衍的衙门。
直到崔元礼的膝盖开始发酸,殿外才传来清脆的脚步声。
叶轻眉一袭素衣,手捧一卷书册,缓步而入。
她身后跟着一个身形奇特的妇人,衣着五颜六色,发髻上插着几根长短不一的铜管,正是从江湖上寻来的机关大师墨娘子。
“诸位大人请起。”叶轻眉的声音清冷,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力道,仿佛她才是此地的主人。
李云潜微微颔首,算是默许。
崔元礼等人站起身,目光不善地打量着这两个女人,一个来路不明,一个状如优伶,心中愈发不屑。
“想必诸位大人都已听闻,东宫欲建三大坊,重振我朝兵甲锻造之业。”叶轻眉开门见山,无视他们鄙夷的眼神,展开手中书卷,“此乃《锻钢全录》,其上记载了一种‘水力鼓风高炉炼钢术’,可使炉温倍增,精铁产量翻番。墨娘子,请。”
墨娘子嘿嘿一笑,从随身携带的木箱中取出一套精巧的模型。
那是一个由水车、连杆、风箱组成的联动装置,随着她注入清水,水车转动,风箱便开始有节奏地一起一伏,一股强劲的气流从模型前端的陶管中呼啸而出,吹得近处烛火狂舞不定。
殿内懂行的官员脸色微变。
他们虽不信什么神技,但眼前这模型所展示的原理却一目了然。
若真能将此法放大百倍,炉温倍增绝非虚言。
崔元礼的脸色却愈发阴沉,他等叶轻眉话音刚落,便冷笑一声,向前迈出一步:“殿下,叶姑娘。老臣在工部司职三十余年,经手的图纸千千万,所谓奇技淫巧,见得多了。我庆国锻造之法,承袭前朝,历经数百年检验,自有其礼法规制。祖宗之法,岂能因一蛮夷粗技而动摇?此举,是乱我工部之序,更是乱我朝堂之本!”
他声色俱厉,说完竟不等李云潜发话,猛地一甩袍袖,转身便走:“老臣身体不适,先行告退!”
“崔侍郎!”李云潜冰冷的声音终于响起。
崔元礼脚步一顿,却未回头。
“孤给你一个时辰,收回你将要说的话,撤回你将要下的令。”李云潜的声音不高,却如重锤般砸在每个人心头,“否则,后果自负。”
崔元礼身形一僵,随即冷哼一声,大步流星地离去。
殿内其余官员面面相觑,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跟在崔元礼身后鱼贯而出。
显德殿重归寂静。
李云潜缓缓走下台阶,看着那套精巧的模型,眼中杀意翻涌:“他这是在逼我。”
叶轻眉却很平静:“他不是在逼你,他是在恐惧。他恐惧的不是新技术,而是新技术背后那个‘人人皆可为匠’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没有他们崔氏的立足之地。”
果不其然,退朝之后,崔元礼连府邸都未回,直接去了工部衙署。
一道密令从他手中发出,经由四通八达的驿路,飞速传往庆国各地的匠户宗族:“凡有族人敢私投东宫三大坊者,视为叛族,立削其名,合族共诛之!”
消息如潮水般传开,那些原本被三倍酬劳引得心动的匠人,顷刻间噤若寒蝉。
刚刚燃起的希望火苗,被一盆名为“族诛”的冰水彻底浇灭。
叶轻眉并未因此气馁,她仿佛早料到此节。
次日,她谢绝了所有护卫,只身一人,乘着一辆最普通的青布马车,来到了京城南门外最混乱的棚户区。
在一处油腻肮脏的巷口,她找到了欧冶鸣。
此人正是那惨死于寒溪谷的匠师欧冶玄之子。
他满脸胡茬,一身污迹,正蹲在地上,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一口破了底的铁锅。
他年仅三十,眼神却像六十岁般浑浊,充满了对世间一切的怨毒。
他自幼随父学艺,天资聪颖,十五岁便能独立开炉,却因其父“传艺外人”的罪名,被族中长老剥夺了传承资格,沦为连匠籍末等都算不上的市井修锅匠。
叶轻眉走到他面前,他头也不抬,只顾敲打着铁锅,声音沙哑:“又来一个?告诉你们太子,他要刀剑,我们匠人就要命。滚!”
叶轻眉不言不语,只从袖中取出一份卷轴,轻轻放在他脚边那堆破铜烂铁旁。
欧冶鸣不耐烦地瞥了一眼,本欲一脚踢开,目光却被卷轴上那几个墨色大字钉住——《匠籍解绑契书》。
“这不是求你帮忙。”叶轻眉的声音很轻,“这是来还你一样东西。一样本就属于你,却被抢走的东西——你的身份。”
她缓缓蹲下身,与他对视:“我爹死的时候,你们在哪儿?”欧冶鸣眼中迸出刻骨的恨意。
“我没能救你父亲,我很抱歉。”叶轻眉坦然道,“但我可以让你儿子,不必再走你的路。”她伸出纤长的手指,点在契书的其中一条上,“凡入三大坊者,其子嗣可入学塾,可应科举,与士族同阶。”
欧冶鸣的呼吸猛然一滞。
他死死盯着那“子女可考科举”六个字,仿佛有万钧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这双敲了十五年烂铁锅的手,竟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他这一辈子,已经毁了。
可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才五岁。
突然,他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嘶吼,抓起身旁的铁锤,不是砸向叶轻眉,也不是砸向那份契书,而是用尽全身力气,狠狠砸向脚下坚硬的青石板!
“铛——”
巨响震得半条巷子的人都探出头来。
铁锤弹起,石板上迸裂出数道裂纹。
欧冶鸣瞪着血红的眼睛,胸膛剧烈起伏,一言不发。
三日后,三大坊工地。
墨娘子带着她耗费两天两夜赶制出的“自动送料架”正式入驻。
那庞然大物只需一人操作,便能源源不断地将矿石与焦炭送入高炉,引得所有力役和那三十七名老弱病残的匠人啧啧称奇。
叶轻眉趁势在工坊前搭起简易高台,当众宣布:“凡入我三大坊者,月俸高于工部三成!凡有伤病,内库医官馆免费医治!每季评选‘巧匠榜’,榜首者,赏银百两,赐田十亩!”
人群一阵骚动,这些条件,任何一条都足以让他们疯狂。
但崔元礼“族诛”的威胁,仍像一把刀悬在他们头顶。
叶轻眉仿佛看穿了他们的顾虑,她转身从范建手中接过一个铁盒,里面装着的,正是那晚从工部大火中抢救出来的半册《天下巧匠名录》残卷。
在数百道目光的注视下,她将这本无数匠人视为身家性命所系的“根底”,丢进了一旁的火盆。
“从今往后,”她的声音响彻整个工地,“庆国再无匠籍,只有技艺!你们的身份,不由这本破名册决定,不由工部那帮老爷决定,更不由什么狗屁宗族决定!它只由你们自己手中的铁锤决定!”
烈焰升腾,将那半册残卷吞噬。
那三十七名老匠人怔怔地望着,浑浊的眼中,渐渐亮起了光。
是夜,三大坊紧闭的木门被轻轻叩响。
门外,站着提着一盏孤灯的欧冶鸣。
他身后,是那三十七名白天还在犹豫的匠人,他们没有带任何行李,只带着自己吃饭的家伙。
又过了月余,一切筹备就绪。
以太子李云潜之名颁布的《匠解放令》,正式张贴于京都各处城门。
三大坊前的广场上,一座高台拔地而起。
李云潜身着常服,立于台侧。
他本想亲自主持这场仪式,叶轻眉却拦住了他:“殿下,这一刻,该由他们自己站出来。这是他们的荣耀。”
叶轻眉立于台前,手持法令,朗声宣读。
她的声音传遍广场,传到台下三百多名新老匠人的耳中。
当念到那句“凡匠人者,非奴非婢,与士农工商同列,其技为国之重器,其身为国之子民”时,台下,一片死寂。
紧接着,不知是谁第一个,双膝一软,跪倒在地,随即发出压抑不住的呜咽。
片刻之间,三百匠人齐刷刷跪倒一片,痛哭之声汇成江海。
他们哭的不是恩典,而是祖祖辈辈被踩进泥里的尊严,终于在今日得以昭雪。
忽然,人群中,一个满脸风霜的中年匠人猛然站起,他从怀中掏出一块刻着自己名字和籍贯的铜制匠牌——那是工部发给他们,象征着身份与束缚的烙印。
他高高举起,用尽平生力气,狠狠砸向脚下的石阶!
“锵!”
一声清脆欲碎的鸣响,在哭声中格外刺耳。
那铜牌应声断成两截,碎片迸溅开来。
仿佛一个信号,第二块、第三块……无数的匠牌被高高举起,又被狠狠砸下。
锵然之声连成一片,在夜色中激荡回响。
火把的光芒映照下,飞溅的铜片碎屑如一场燃烧的星雨,汇成一片璀璨的银河。
欧冶鸣站在最前方,他同样砸碎了那块修锅匠的贱役牌。
他高举着手中只剩一半的残牌,用尽血气,冲着夜空嘶声怒吼:“我欧冶家,从今日起,不再是贱役!”
“吼——!”三百匠人齐声怒吼,声震四野。
消息传入崔府,正端着参汤的崔元礼闻讯,一口气没上来,鲜血混着汤药喷溅而出,染红了前襟。
他目眦欲裂,挣扎着下令:“崔焕!带上所有家丁护院,去三大坊!把那些图纸、模型,全都给我烧了!毁了!我倒要看看,没有了东西,他们拿什么造反!”
其子崔焕领命,带着上百名凶神恶煞的家丁,气势汹汹地杀向南郊。
然而,他们刚到坊外,便勒住了马缰。
只见三大坊外墙之下,黑压压一片,竟是数百名身披重甲的黑骑环列四周,火光下刀锋雪亮。
为首一人,正是京中闻名的煞神,黑骑统领秦业。
秦业横刀立马于路中,面沉如水:“太子有令:三大坊乃国之重地,宵禁之后,擅入者,格杀勿论!”
崔焕看着那密不透风的阵列和秦业眼中毫不掩饰的杀气,吓得魂飞魄散,只得带着人狼狈退回。
书房内,崔元礼听着儿子的回报,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了精气神。
他颤抖着手,从书架最深处摸出一本祖辈相传的《工律辑要》,那上面记载着维系崔家数百年荣耀的所有法度与规则。
他喃喃自语:“祖宗之法……怎么就……怎么就守不住了呢?”
窗外,那焰火般砸碎匠牌的余音,仿佛跨越时空,仍在这位旧时代守护者的耳边回荡不休。
那是千年枷锁崩断时,发出的第一声轰鸣。
炉火,彻夜未熄。
当那震天的呐喊与哭泣渐渐平息,三大坊的工棚里,反而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
欧冶鸣站在一座崭新的高炉前,炉中新燃的火焰,映得他眼眶发红。
在他的工作台上,那半块被砸碎的匠牌碎片旁,摊开了一张全新的图纸。
这即将由他们亲手锻造出的第一件东西,并非为了杀戮的刀剑,而是为了那广袤而饥饿的土地。
一个崭新的时代,将从犁铧的尖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