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剥落,露出底下苍劲的墨字。
第一份奏报来自通州漕运总督衙门,字迹潦草,显是仓促写就。
内容却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李云潜心上——京畿各大官仓,账面满盈,实则空仓八成。
无数本该囤积于此的军粮、漕米,不翼而飞。
他面无表情地放下,揭开第二份。
这份来自京兆府,汇报的是民生。
米价。
短短七日,京中米价已从每石一两二钱,疯涨至四两纹银,且有价无市。
城南已有米铺被饥民砸抢,城西则出现了“斗米换一女”的惨事。
恐慌,正像瘟疫一般在京畿底层蔓延。
第三份,来自北境边军。
信纸因反复传递已有些磨损,上面是边军押粮使连递七道的求援文书,字字泣血。
大军已断粮三日,只能宰杀战马充饥。
若粮草再不至,不用等北齐来攻,军心自溃。
三份奏报,如三把尖刀,从漕运、民生、军务三个方向,死死抵住了新朝的咽喉。
李云潜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揉了揉刺痛的眉心。
一夜未眠的疲惫与昨夜因林氏而起的怒火,此刻尽数化为一股冰冷的杀意。
他缓缓睁开眼,幽深的瞳孔里再无一丝波澜,只剩下近乎实质的寒气。
他修长的指节在紫檀木的桌案上轻轻敲击,笃,笃,笃……如同死神的脚步声。
良久,他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地对着空无一人的窗边问道:“你说过,钱能买命,也能杀人。如今,有人用钱,把这天下的命,都掐在了手里。”
窗边的阴影里,一个身影无声无息地显现。
叶轻眉一直站在那里,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
她没有回头,只是静静望着檐下汇聚成线的雨滴,清冷的声音穿过雨幕传来:“不是他们在买命,是我们在被卖。”
她转过身,走到灯下,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叠票据。
她将票据摊在桌上,竟是几张户部发行的“盐引兑付凭证”。
“你看这些,”她指着凭证上的印押,“印色鲜亮,是新盖上去的。但盐引的骑缝官印,却与这些新印对不上。再看日期,所有票据的兑付期限,都诡异地指向了同一天。这是在短期内伪造大量现金流的手法,用死账冒充活钱,营造出一种虚假的繁荣,实则早已将真正的银钱抽走,投入到了别处。”
李云潜的目光落在那些凭证上,瞬间明白了。
这是金融欺诈。
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当雪球滚到足够大时,轰然崩塌,被埋葬的,将是整个庆国的财政根基。
而粮食,就是他们引爆这场危机的导火索。
次日清晨的东宫议事厅,气氛凝重如铁。
范建手持一卷文书,领着户部最精干的稽查主事周砚农,向太子及一众与会的朝臣、皇商代表汇报。
“臣等连夜核查江淮沿线仓储记录,发现诸多异常。”范建的声音沉稳有力,“《江淮仓储异常录》在此,共计一十三处码头官仓与私仓,其申报储量,远超往年同期吞吐量的三倍以上。其中,尤以湖广段为最,账面存米,竟高达九十万石!”
话音未落,座中一名身着锦袍的漕商代表便忍不住冷笑一声,此人正是漕帮帮主沈沧海的副手。
“范尚书,叶小姐,”他拱了拱手,语气却满是讥讽,“账目之事,增增减减,本是常态。若凭几本册子就疑心我等万千漕工身家性命所系的粮仓有假,未免太过儿戏。叶小姐既有神算之能,不如亲赴通州查验一番,也好让我等心服口服,更让天下人看个明白。”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一众官员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叶轻眉。
李云潜端坐主位,面沉似水,一言不发,将决断权完全交给了她。
叶轻眉迎着那商人的目光,非但没有动怒,嘴角反而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好啊。”她干脆利落地应下,声音清越,响彻全厅,“那就三日后,通州漕口,不见不散。届时,我会带火去验。”
“带火去验?”满堂哗然。
这是要烧仓不成?
一时间,议论声四起,人人面露惊疑。
唯有坐在客卿首位的沈沧海,依旧端坐不动。
他那只仅剩两指的左手,正用一种奇异的韵律,轻轻摩挲着手中那只官窑白瓷茶盏的边缘,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
三日后,通州漕口,春寒料峭。
冰冷的河风卷着水汽,刮在人脸上如刀割一般。
李云潜亲率百名黑骑,玄甲黑马,肃立于岸边,如一堵沉默的铁墙,无形的威压笼罩了整个码头。
叶轻眉立于河岸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在她面前,是一个半人高的铜火盆,炭火烧得正旺。
她手中,握着十张从不同商户手中强行收缴来的仓单。
这些仓单代表着总计三十万石的粮食,也是漕帮信誉的基石。
“诸位,”她的声音借着风,清晰地传到每一个围观的百姓和漕帮帮众耳中,“这纸,是信诺。今日,我便以火为证。”她扬起手中的仓单,“若仓中有米,这纸烧了,不过是废纸一张,你们的米安然无恙;若仓中无米,这纸烧了,便是你们昧掉的良心,最后的一丝温度。”
说罢,她毫不犹豫地将那叠仓单投入火盆。
火焰“轰”地一下腾起,瞬间将纸张吞噬。
就在那火光映亮她脸庞的一刹那,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从通州码头开始,沿着千里漕道蜿蜒向南,那一盏盏本应彻夜通明的引航灯塔,竟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拂过,由近及远,逐一熄灭!
夜幕,瞬间变得漆黑如墨。
这是漕帮的暗号,是最高等级的警讯——封锁水门,全面对抗!
“动手!”几乎在灯灭的同时,一直隐在人群中的范建暴喝一声。
早已待命的户部稽查队如猛虎下山,手持一本封面印着“飞票验真册”的簿子,直扑漕口附近的三大私仓。
仓门被巨木撞开的瞬间,一股浓烈刺鼻的霉味混合着土腥气冲天而起。
火把照亮了仓库内部,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所谓的二十万石储备粮,大半已经生出厚厚的绿毛,底下更掺杂了大量的沙土与碎裂的陶片用以充重。
真相大白于天下。
岸边围观的百姓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怒吼。
“奸商!杀千刀的!”
“还我活命粮!”
愤怒的人潮开始向码头涌动。
李云潜面色冷峻,在黑骑的护卫下走到台前,当机立断,声传四野:“开仓!将所有能食之米,按户登记,立即开棚放粮,赈济饥民三日!”
此令一出,百姓的怒火化为震天的欢呼。
一名漕商首领见势不妙,连滚带爬地跪到李云潜脚下,高高举起一个装满金条的木匣:“殿下息怒!小人……小人愿献上全部家财,只求殿下饶命!”
李云潜看也未看那金匣,只是一脚将其踹翻,金条滚落一地。
他居高临下地俯视着那人,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抗拒的皇权威压,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你们卖的是米,孤要的是命。现在,换个人来跟孤说话。”
全场,鸦雀无声。
那一刻,他不再是太子李云潜,而是初现峥嵘的铁血帝王。
是夜,通州行辕。
陈萍萍来到书房,向李云潜密报:“刚收到线报,我们的人盯丢了。据一名老艄公吴七传信,漕帮帮主沈沧海已于子时,乘一艘不起眼的乌篷小船离岸,去向不明。”
李云潜凝视着墙上巨大的舆图,目光在京畿与江南之间的水路上缓缓移动,许久,他忽然开口,语气笃定:“他不会走远。这一把,他输得太干净了,干净到像是在故意引我们入局。他必然留有后手。”
话音刚落,窗外风雨已歇,一轮冷月破云而出,清冷的月光洒在行辕外的小河上。
一名侍卫匆匆进来禀报,说是在河中发现一物。
片刻后,那东西被呈了上来。
竟是一只用油纸折成的小船,船身不沾半点水汽,随波漂流至行辕的水门下。
叶轻眉走上前,小心翼翼地将纸船展开,船舱内,竟藏着一枚温热的朱砂小印。
她拿起印章,借着灯光看去,只见印章底部,用古篆刻着六个字。
“兑壬位,开北喉。”
李云潜也凑过来看,眉头紧锁。
叶轻眉却拾起那枚印章,在指尖轻轻一拈,感受着那残留的温度,忽然轻叹一声,仿佛看穿了对手所有的谋划。
“他这是在告诉我们,”她抬起头,看向李云潜,眼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锐利光芒,“下一局,不在粮仓里,而在钱眼儿里。”
她的话音仿佛带着某种预言的魔力。
因为此刻,在千里之外的京都,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没人知道,沈沧海这步棋的真正杀招,并非通州的空仓,而是这枚印章所指向的,一个足以让整个庆国金融体系瞬间瘫痪的死穴。
夜色深沉,京畿的钱庄票号,此刻还是一片歌舞升平,浑然不觉一场足以吞噬一切的风暴,已在门外悄然成形。
第一份奏报来自通州漕运总督衙门,字迹潦草,显是仓促写就。
内容却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李云潜心上——京畿各大官仓,账面满盈,实则空仓八成。
无数本该囤积于此的军粮、漕米,不翼而飞。
他面无表情地放下,揭开第二份。
这份来自京兆府,汇报的是民生。
米价。
短短七日,京中米价已从每石一两二钱,疯涨至四两纹银,且有价无市。
城南已有米铺被饥民砸抢,城西则出现了“斗米换一女”的惨事。
恐慌,正像瘟疫一般在京畿底层蔓延。
第三份,来自北境边军。
信纸因反复传递已有些磨损,上面是边军押粮使连递七道的求援文书,字字泣血。
大军已断粮三日,只能宰杀战马充饥。
若粮草再不至,不用等北齐来攻,军心自溃。
三份奏报,如三把尖刀,从漕运、民生、军务三个方向,死死抵住了新朝的咽喉。
李云潜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揉了揉刺痛的眉心。
一夜未眠的疲惫与昨夜因林氏而起的怒火,此刻尽数化为一股冰冷的杀意。
他缓缓睁开眼,幽深的瞳孔里再无一丝波澜,只剩下近乎实质的寒气。
他修长的指节在紫檀木的桌案上轻轻敲击,笃,笃,笃……如同死神的脚步声。
良久,他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地对着空无一人的窗边问道:“你说过,钱能买命,也能杀人。如今,有人用钱,把这天下的命,都掐在了手里。”
窗边的阴影里,一个身影无声无息地显现。
叶轻眉一直站在那里,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
她没有回头,只是静静望着檐下汇聚成线的雨滴,清冷的声音穿过雨幕传来:“不是他们在买命,是我们在被卖。”
她转过身,走到灯下,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叠票据。
她将票据摊在桌上,竟是几张户部发行的“盐引兑付凭证”。
“你看这些,”她指着凭证上的印押,“印色鲜亮,是新盖上去的。但盐引的骑缝官印,却与这些新印对不上。再看日期,所有票据的兑付期限,都诡异地指向了同一天。这是在短期内伪造大量现金流的手法,用死账冒充活钱,营造出一种虚假的繁荣,实则早已将真正的银钱抽走,投入到了别处。”
李云潜的目光落在那些凭证上,瞬间明白了。
这是金融欺诈。
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当雪球滚到足够大时,轰然崩塌,被埋葬的,将是整个庆国的财政根基。
而粮食,就是他们引爆这场危机的导火索。
次日清晨的东宫议事厅,气氛凝重如铁。
范建手持一卷文书,领着户部最精干的稽查主事周砚农,向太子及一众与会的朝臣、皇商代表汇报。
“臣等连夜核查江淮沿线仓储记录,发现诸多异常。”范建的声音沉稳有力,“《江淮仓储异常录》在此,共计一十三处码头官仓与私仓,其申报储量,远超往年同期吞吐量的三倍以上。其中,尤以湖广段为最,账面存米,竟高达九十万石!”
话音未落,座中一名身着锦袍的漕商代表便忍不住冷笑一声,此人正是漕帮帮主沈沧海的副手。
“范尚书,叶小姐,”他拱了拱手,语气却满是讥讽,“账目之事,增增减减,本是常态。若凭几本册子就疑心我等万千漕工身家性命所系的粮仓有假,未免太过儿戏。叶小姐既有神算之能,不如亲赴通州查验一番,也好让我等心服口服,更让天下人看个明白。”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一众官员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叶轻眉。
李云潜端坐主位,面沉似水,一言不发,将决断权完全交给了她。
叶轻眉迎着那商人的目光,非但没有动怒,嘴角反而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好啊。”她干脆利落地应下,声音清越,响彻全厅,“那就三日后,通州漕口,不见不散。届时,我会带火去验。”
“带火去验?”满堂哗然。
这是要烧仓不成?
一时间,议论声四起,人人面露惊疑。
唯有坐在客卿首位的沈沧海,依旧端坐不动。
他那只仅剩两指的左手,正用一种奇异的韵律,轻轻摩挲着手中那只官窑白瓷茶盏的边缘,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
三日后,通州漕口,春寒料峭。
冰冷的河风卷着水汽,刮在人脸上如刀割一般。
李云潜亲率百名黑骑,玄甲黑马,肃立于岸边,如一堵沉默的铁墙,无形的威压笼罩了整个码头。
叶轻眉立于河岸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在她面前,是一个半人高的铜火盆,炭火烧得正旺。
她手中,握着十张从不同商户手中强行收缴来的仓单。
这些仓单代表着总计三十万石的粮食,也是漕帮信誉的基石。
“诸位,”她的声音借着风,清晰地传到每一个围观的百姓和漕帮帮众耳中,“这纸,是信诺。今日,我便以火为证。”她扬起手中的仓单,“若仓中有米,这纸烧了,不过是废纸一张,你们的米安然无恙;若仓中无米,这纸烧了,便是你们昧掉的良心,最后的一丝温度。”
说罢,她毫不犹豫地将那叠仓单投入火盆。
火焰“轰”地一下腾起,瞬间将纸张吞噬。
就在那火光映亮她脸庞的一刹那,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从通州码头开始,沿着千里漕道蜿蜒向南,那一盏盏本应彻夜通明的引航灯塔,竟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拂过,由近及远,逐一熄灭!
夜幕,瞬间变得漆黑如墨。
这是漕帮的暗号,是最高等级的警讯——封锁水门,全面对抗!
“动手!”几乎在灯灭的同时,一直隐在人群中的范建暴喝一声。
早已待命的户部稽查队如猛虎下山,手持一本封面印着“飞票验真册”的簿子,直扑漕口附近的三大私仓。
仓门被巨木撞开的瞬间,一股浓烈刺鼻的霉味混合着土腥气冲天而起。
火把照亮了仓库内部,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所谓的二十万石储备粮,大半已经生出厚厚的绿毛,底下更掺杂了大量的沙土与碎裂的陶片用以充重。
真相大白于天下。
岸边围观的百姓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怒吼。
“奸商!杀千刀的!”
“还我活命粮!”
愤怒的人潮开始向码头涌动。
李云潜面色冷峻,在黑骑的护卫下走到台前,当机立断,声传四野:“开仓!将所有能食之米,按户登记,立即开棚放粮,赈济饥民三日!”
此令一出,百姓的怒火化为震天的欢呼。
一名漕商首领见势不妙,连滚带爬地跪到李云潜脚下,高高举起一个装满金条的木匣:“殿下息怒!小人……小人愿献上全部家财,只求殿下饶命!”
李云潜看也未看那金匣,只是一脚将其踹翻,金条滚落一地。
他居高临下地俯视着那人,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抗拒的皇权威压,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你们卖的是米,孤要的是命。现在,换个人来跟孤说话。”
全场,鸦雀无声。
那一刻,他不再是太子李云潜,而是初现峥嵘的铁血帝王。
是夜,通州行辕。
陈萍萍来到书房,向李云潜密报:“刚收到线报,我们的人盯丢了。据一名老艄公吴七传信,漕帮帮主沈沧海已于子时,乘一艘不起眼的乌篷小船离岸,去向不明。”
李云潜凝视着墙上巨大的舆图,目光在京畿与江南之间的水路上缓缓移动,许久,他忽然开口,语气笃定:“他不会走远。这一把,他输得太干净了,干净到像是在故意引我们入局。他必然留有后手。”
话音刚落,窗外风雨已歇,一轮冷月破云而出,清冷的月光洒在行辕外的小河上。
一名侍卫匆匆进来禀报,说是在河中发现一物。
片刻后,那东西被呈了上来。
竟是一只用油纸折成的小船,船身不沾半点水汽,随波漂流至行辕的水门下。
叶轻眉走上前,小心翼翼地将纸船展开,船舱内,竟藏着一枚温热的朱砂小印。
她拿起印章,借着灯光看去,只见印章底部,用古篆刻着六个字。
“兑壬位,开北喉。”
李云潜也凑过来看,眉头紧锁。
叶轻眉却拾起那枚印章,在指尖轻轻一拈,感受着那残留的温度,忽然轻叹一声,仿佛看穿了对手所有的谋划。
“他这是在告诉我们,”她抬起头,看向李云潜,眼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锐利光芒,“下一局,不在粮仓里,而在钱眼儿里。”
她的话音仿佛带着某种预言的魔力。
因为此刻,在千里之外的京都,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没人知道,沈沧海这步棋的真正杀招,并非通州的空仓,而是这枚印章所指向的,一个足以让整个庆国金融体系瞬间瘫痪的死穴。
夜色深沉,京畿的钱庄票号,此刻还是一片歌舞升平,浑然不觉一场足以吞噬一切的风暴,已在门外悄然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