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三刻,皇城正门在沉重的机括声中缓缓洞开。
文武百官按品级肃立,官袍在微凉的晨风中轻轻拂动。
当先开道的金爪武士手持仪仗,肃穆而过。
随后,老皇帝的鎏金銮驾在御前侍卫铁桶般的护卫下,缓缓驶出宫门,稳稳停住,太子车驾紧随其后。
近侍连忙上前,轻轻掀开车帘。
大太监李全弓着身,小心翼翼地搀扶着皇帝步下车驾。
老皇帝今日身着玄色上衣与朱色下裳的庄重冕服,头戴十二旒白玉珠平天冠。
旒珠随着他虚浮的脚步轻轻晃动。
他刚一站稳,便是一阵压抑不住的剧烈咳嗽,蜡黄的脸上泛起病态的红晕。
他下意识地用一方明黄丝帕掩住口,帕子上瞬间洇开一抹刺眼的暗红。
他勉强抬起眼,扫过黑压压跪倒一片的百官,朝李全使了个微不可察的眼色。
李全立刻心领神会,上前一步,运足中气,高声唱喏:
“圣躬安——平身!”
“谢陛下!”百官齐声应和,声浪在广场上回荡。
众人这才纷纷起身,垂手恭立。
太子也已从自己的车驾中步出,快步走到皇帝身侧,垂首恭立,姿态谦卑。
这时,宁王才龙行虎步上前。
他先向皇帝深深一躬,洪声禀报:
“父皇,吉时已到,仪仗已备,请父皇示下!”
皇帝微微颔首,气息微弱:
“一切……由你主持便是。”
得到旨意,宁王这才直起身。
他目光一转,如鹰隼般落在皇帝身旁的太子身上。
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带着几分轻蔑的笑意:
“皇兄,今日秋狝事关国体。”
“弟臣奉父皇之命总理事务,若有僭越之处...”
他语气看似客气,实则充满了挑衅,
“还望皇兄……海涵啊。”
太子闻言,眼皮微微一颤。
但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只是垂首更低了半分。
声音平和却透着力道:
“父皇既委重任于王弟,王弟自当尽心竭力,为父皇分忧。”
“何来僭越之说。”
宁王脸上得意之色更浓,哈哈一笑:
“有皇兄这句话,弟臣就放心了!”
说罢,不再多看太子一眼,转身对张允吩咐道:“启程!”
张允会意,目光如电,朝队首的号令兵扫去,微不可察地一颔首。
浑厚的号角声冲天而起。
车队如同苏醒的巨龙,开始沿着官道缓缓向西山方向蠕动。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辚辚的单调声响。
行至半途,待队伍秩序稍定。
李云潜轻轻一夹马腹,他胯下的白马便灵巧地加速。
小跑着越过几辆马车,最终精准地停在了叶家商队一辆看似朴素的青篷马车旁。
车窗的帘子本就卷起一半,透气的同时也便于观看沿途风景。
车辕上,五竹平稳地驾着车。
陈萍萍则沉默地坐在他身侧,锐利的目光习惯性地扫视着四周。
李云潜勒住马,与马车保持同速并行。
他微微俯身,对着车窗内正望着窗外景色的叶轻眉笑道:
“轻眉,可是在看这西山秋色?”
叶轻眉闻声转过头,见是李云潜,脸上露出一抹浅笑:
“世子殿下。”
“是啊,久在城中,难得见到如此开阔的天地。”
她顿了顿,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好奇问道,
“听闻到了西山,陛下会先赴祭台行祭礼,而后才开始围猎?”
“正是。”李云潜点头,耐心解释道。
语气中带着对祖制的尊崇:
“这是我大庆开国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
“秋狝大典,首要便是祭告天地、酬谢神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他的目光变得深远,
“我大庆江山,是马背上打下来的。”
“太祖定下这每年一度的秋狝,便是要后世子孙时刻谨记...”
“不可荒废了骑射武功,忘了立国之本。”
叶轻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不忘根本,居安思危...”
“太祖皇帝确是深谋远虑。”
“是啊。”
李云潜的目光从远处收回,落在叶轻眉脸上。
话锋微转,声音压低了些,仅容车内人听见:
“不过,轻眉,山色虽好,祭礼虽隆...”
“然山深林密,人多眼杂。”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提醒,
“此番行程,车马劳顿,更需提防暗处的虫蛇惊扰。”
“务必当心。”
叶轻眉是何等聪慧之人,自然听懂了他话中的警示与关切。
她目光依旧看着窗外起伏的山峦,语气平和而从容:
“殿下提醒的是。”
“我随行备了些特制的驱虫避瘴的药物。”
“也已吩咐下去,让下面的人沿途多加小心...”
“务必做到有备无患。”
她转头看向李云潜,浅浅一笑:
“多谢殿下挂怀。”
两人这番对话,从风土人情到祖制渊源,再到含蓄的警示。
看似闲谈,实则机锋暗藏,彼此心照不宣。
又并行了一段路,李云潜才直起身。
朗声道:“那你好生欣赏风景,我先去前面看看。”
说罢,朝叶轻眉微微颔首,一抖缰绳。
白马加速,重新回到了宗室队伍的序列之中。
叶轻眉看着他离去的背影。
目光在他挺拔的背脊上停留片刻,才缓缓收回视线。
嘴角那抹浅笑,似乎深了一些。
西山主峰之下,早已筑起一座高大的黄土祭台。
台分三层,旌旗环绕,庄严肃穆。
虽是白日,但天色却阴沉得厉害。
厚重的铅灰色云层低低压着山峦。
一丝风也没有,空气中弥漫着暴雨前的闷热和压抑。
文武百官、宗室勋贵按品级肃立于台下。
每个人的脸上都因这反常的天气而少了几分喜庆,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凝重。
吉时已到,礼乐奏响,钟磬齐鸣。
但那声音在沉闷的空气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清越。
显得有些沉闷而滞涩。
老皇帝在近侍的搀扶下,一步步踏上通往祭台顶层的漫长石阶。
那繁复沉重的礼服与冠冕,压得他本就病弱的身躯更加佝偻。
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吃力。
剧烈的咳嗽声不时打破庄严的礼乐,在寂静的山谷间显得格外刺耳。
宁王紧随其后数步之遥,面色凝重,目光紧盯着父皇的背影。
太子则按礼制立于百官之前最靠近祭台的位置。
垂首恭立,身影在庞大的仪仗背景下显得有些孤寂。
终于,皇帝艰难地登上了祭台顶层。
香案之上,牛羊太牢等祭品早已陈列整齐,香烟缭绕。
他稳住微微颤抖的身形。
先从礼官手中接过三炷长香,在烛火上点燃。
双手高举过顶,面向北方天地宗庙方向,深深三揖。
然后将香插入巨大的青铜香炉之中。
青烟袅袅,直上苍穹。
紧接着,他又接过礼官奉上的玉爵。
将清冽的酒液缓缓洒在身前的祭坛之上,完成奠酒之礼。
此时,礼部尚书欧华林稳步上前。
他身着玄色礼袍,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沉稳。
从礼官手中恭敬地接过那卷明黄色祭文。
面向群臣与天地,肃然展开。
运足中气,以清晰而洪亮的声音,朗声宣读祭文:“维大庆承天之年,岁次甲子,秋八月辛酉朔,越若干日,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只、列祖列宗…………”
欧华林的声音抑扬顿挫,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
在整个宣读过程中,皇帝始终肃立于香案前。
微微仰头望着苍天,神情肃穆。
只有那紧抿的嘴唇和偶尔抑制不住的轻微咳嗽。
透露出他身体正承受的巨大痛苦。
祭文宣读完毕。
皇帝在礼官指引下,完成最后的跪拜大礼。
礼成,钟鼓之声再次响彻山谷。
宣告祭天仪式圆满结束。
皇帝被迅速护送回銮驾休息。
庞大的队伍开始有序移动,向着数里外早已规划好的西山主营地进发。
约莫半个时辰后,一片临水的开阔谷地出现在眼前。
此时,天色向晚,空气中的水汽愈发浓重。
渐渐凝成了灰白色的雾气,缭绕在山林与道路之间。
一声令下,随行的禁军、民夫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安营扎寨。
一座座营帐以皇帝的龙纹大帐为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亲王、勋贵、文武百官的营区按品级依次排开。
禁军巡逻的岗哨、伙头军升起炊烟的区域也迅速划定。
帐篷的布料摸上去都带着一股潮气。
营地的灯火在雾气中晕开一团团昏黄的光晕。
一切都笼罩在一种模糊而不安的氛围里。
诚王世子李云潜站在属于自己的世子营帐前。
默默注视着这片在浓雾与湿气中悄然形成的帐篷之城。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发梢和眉宇间凝结的细微水珠。
范建拢着衣袖走到他身边。
也望着这片迷雾:
“这雾气是越来越重了。”
李云潜“嗯”了一声。
目光扫过远处太子那片冷清的营区。
又望向更远处宁王那片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的营地。
缓缓说道:
“看这天色,怕是要下雨了。”
范建点了点头,声音里带着一丝忧色:
“是啊,殿下。”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云潜沉默片刻。
望着迷雾深处,仿佛是对范建,又仿佛是对自己。
低声说道:
“是啊,要变天了。”
西山的这一夜,在湿冷的迷雾中,悄然降临。
文武百官按品级肃立,官袍在微凉的晨风中轻轻拂动。
当先开道的金爪武士手持仪仗,肃穆而过。
随后,老皇帝的鎏金銮驾在御前侍卫铁桶般的护卫下,缓缓驶出宫门,稳稳停住,太子车驾紧随其后。
近侍连忙上前,轻轻掀开车帘。
大太监李全弓着身,小心翼翼地搀扶着皇帝步下车驾。
老皇帝今日身着玄色上衣与朱色下裳的庄重冕服,头戴十二旒白玉珠平天冠。
旒珠随着他虚浮的脚步轻轻晃动。
他刚一站稳,便是一阵压抑不住的剧烈咳嗽,蜡黄的脸上泛起病态的红晕。
他下意识地用一方明黄丝帕掩住口,帕子上瞬间洇开一抹刺眼的暗红。
他勉强抬起眼,扫过黑压压跪倒一片的百官,朝李全使了个微不可察的眼色。
李全立刻心领神会,上前一步,运足中气,高声唱喏:
“圣躬安——平身!”
“谢陛下!”百官齐声应和,声浪在广场上回荡。
众人这才纷纷起身,垂手恭立。
太子也已从自己的车驾中步出,快步走到皇帝身侧,垂首恭立,姿态谦卑。
这时,宁王才龙行虎步上前。
他先向皇帝深深一躬,洪声禀报:
“父皇,吉时已到,仪仗已备,请父皇示下!”
皇帝微微颔首,气息微弱:
“一切……由你主持便是。”
得到旨意,宁王这才直起身。
他目光一转,如鹰隼般落在皇帝身旁的太子身上。
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带着几分轻蔑的笑意:
“皇兄,今日秋狝事关国体。”
“弟臣奉父皇之命总理事务,若有僭越之处...”
他语气看似客气,实则充满了挑衅,
“还望皇兄……海涵啊。”
太子闻言,眼皮微微一颤。
但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只是垂首更低了半分。
声音平和却透着力道:
“父皇既委重任于王弟,王弟自当尽心竭力,为父皇分忧。”
“何来僭越之说。”
宁王脸上得意之色更浓,哈哈一笑:
“有皇兄这句话,弟臣就放心了!”
说罢,不再多看太子一眼,转身对张允吩咐道:“启程!”
张允会意,目光如电,朝队首的号令兵扫去,微不可察地一颔首。
浑厚的号角声冲天而起。
车队如同苏醒的巨龙,开始沿着官道缓缓向西山方向蠕动。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辚辚的单调声响。
行至半途,待队伍秩序稍定。
李云潜轻轻一夹马腹,他胯下的白马便灵巧地加速。
小跑着越过几辆马车,最终精准地停在了叶家商队一辆看似朴素的青篷马车旁。
车窗的帘子本就卷起一半,透气的同时也便于观看沿途风景。
车辕上,五竹平稳地驾着车。
陈萍萍则沉默地坐在他身侧,锐利的目光习惯性地扫视着四周。
李云潜勒住马,与马车保持同速并行。
他微微俯身,对着车窗内正望着窗外景色的叶轻眉笑道:
“轻眉,可是在看这西山秋色?”
叶轻眉闻声转过头,见是李云潜,脸上露出一抹浅笑:
“世子殿下。”
“是啊,久在城中,难得见到如此开阔的天地。”
她顿了顿,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好奇问道,
“听闻到了西山,陛下会先赴祭台行祭礼,而后才开始围猎?”
“正是。”李云潜点头,耐心解释道。
语气中带着对祖制的尊崇:
“这是我大庆开国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
“秋狝大典,首要便是祭告天地、酬谢神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他的目光变得深远,
“我大庆江山,是马背上打下来的。”
“太祖定下这每年一度的秋狝,便是要后世子孙时刻谨记...”
“不可荒废了骑射武功,忘了立国之本。”
叶轻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不忘根本,居安思危...”
“太祖皇帝确是深谋远虑。”
“是啊。”
李云潜的目光从远处收回,落在叶轻眉脸上。
话锋微转,声音压低了些,仅容车内人听见:
“不过,轻眉,山色虽好,祭礼虽隆...”
“然山深林密,人多眼杂。”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提醒,
“此番行程,车马劳顿,更需提防暗处的虫蛇惊扰。”
“务必当心。”
叶轻眉是何等聪慧之人,自然听懂了他话中的警示与关切。
她目光依旧看着窗外起伏的山峦,语气平和而从容:
“殿下提醒的是。”
“我随行备了些特制的驱虫避瘴的药物。”
“也已吩咐下去,让下面的人沿途多加小心...”
“务必做到有备无患。”
她转头看向李云潜,浅浅一笑:
“多谢殿下挂怀。”
两人这番对话,从风土人情到祖制渊源,再到含蓄的警示。
看似闲谈,实则机锋暗藏,彼此心照不宣。
又并行了一段路,李云潜才直起身。
朗声道:“那你好生欣赏风景,我先去前面看看。”
说罢,朝叶轻眉微微颔首,一抖缰绳。
白马加速,重新回到了宗室队伍的序列之中。
叶轻眉看着他离去的背影。
目光在他挺拔的背脊上停留片刻,才缓缓收回视线。
嘴角那抹浅笑,似乎深了一些。
西山主峰之下,早已筑起一座高大的黄土祭台。
台分三层,旌旗环绕,庄严肃穆。
虽是白日,但天色却阴沉得厉害。
厚重的铅灰色云层低低压着山峦。
一丝风也没有,空气中弥漫着暴雨前的闷热和压抑。
文武百官、宗室勋贵按品级肃立于台下。
每个人的脸上都因这反常的天气而少了几分喜庆,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凝重。
吉时已到,礼乐奏响,钟磬齐鸣。
但那声音在沉闷的空气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清越。
显得有些沉闷而滞涩。
老皇帝在近侍的搀扶下,一步步踏上通往祭台顶层的漫长石阶。
那繁复沉重的礼服与冠冕,压得他本就病弱的身躯更加佝偻。
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吃力。
剧烈的咳嗽声不时打破庄严的礼乐,在寂静的山谷间显得格外刺耳。
宁王紧随其后数步之遥,面色凝重,目光紧盯着父皇的背影。
太子则按礼制立于百官之前最靠近祭台的位置。
垂首恭立,身影在庞大的仪仗背景下显得有些孤寂。
终于,皇帝艰难地登上了祭台顶层。
香案之上,牛羊太牢等祭品早已陈列整齐,香烟缭绕。
他稳住微微颤抖的身形。
先从礼官手中接过三炷长香,在烛火上点燃。
双手高举过顶,面向北方天地宗庙方向,深深三揖。
然后将香插入巨大的青铜香炉之中。
青烟袅袅,直上苍穹。
紧接着,他又接过礼官奉上的玉爵。
将清冽的酒液缓缓洒在身前的祭坛之上,完成奠酒之礼。
此时,礼部尚书欧华林稳步上前。
他身着玄色礼袍,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沉稳。
从礼官手中恭敬地接过那卷明黄色祭文。
面向群臣与天地,肃然展开。
运足中气,以清晰而洪亮的声音,朗声宣读祭文:“维大庆承天之年,岁次甲子,秋八月辛酉朔,越若干日,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只、列祖列宗…………”
欧华林的声音抑扬顿挫,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
在整个宣读过程中,皇帝始终肃立于香案前。
微微仰头望着苍天,神情肃穆。
只有那紧抿的嘴唇和偶尔抑制不住的轻微咳嗽。
透露出他身体正承受的巨大痛苦。
祭文宣读完毕。
皇帝在礼官指引下,完成最后的跪拜大礼。
礼成,钟鼓之声再次响彻山谷。
宣告祭天仪式圆满结束。
皇帝被迅速护送回銮驾休息。
庞大的队伍开始有序移动,向着数里外早已规划好的西山主营地进发。
约莫半个时辰后,一片临水的开阔谷地出现在眼前。
此时,天色向晚,空气中的水汽愈发浓重。
渐渐凝成了灰白色的雾气,缭绕在山林与道路之间。
一声令下,随行的禁军、民夫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安营扎寨。
一座座营帐以皇帝的龙纹大帐为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亲王、勋贵、文武百官的营区按品级依次排开。
禁军巡逻的岗哨、伙头军升起炊烟的区域也迅速划定。
帐篷的布料摸上去都带着一股潮气。
营地的灯火在雾气中晕开一团团昏黄的光晕。
一切都笼罩在一种模糊而不安的氛围里。
诚王世子李云潜站在属于自己的世子营帐前。
默默注视着这片在浓雾与湿气中悄然形成的帐篷之城。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发梢和眉宇间凝结的细微水珠。
范建拢着衣袖走到他身边。
也望着这片迷雾:
“这雾气是越来越重了。”
李云潜“嗯”了一声。
目光扫过远处太子那片冷清的营区。
又望向更远处宁王那片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的营地。
缓缓说道:
“看这天色,怕是要下雨了。”
范建点了点头,声音里带着一丝忧色:
“是啊,殿下。”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云潜沉默片刻。
望着迷雾深处,仿佛是对范建,又仿佛是对自己。
低声说道:
“是啊,要变天了。”
西山的这一夜,在湿冷的迷雾中,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