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昌的任命文书下来的那天,林闻轩独自去了城外的云山寺。
慧明和尚正在扫落叶,见他来了,也不招呼,只淡淡一句:“林施主眉间黑气萦绕,近日恐有血光之灾。”
林闻轩心中一凛。这慧明和尚是方外高人,当年在云山便看出他官途多舛,如今一语道破天机,莫非与望气之术所见不谋而合?
“大师,”他恭敬行礼,“若明知前方是悬崖,却不得不跳,该如何?”
慧明停下扫帚,抬眼看他:“悬崖或是转机,全在一念之间。施主且记住——渡人即是渡己。”
渡人即是渡己?林闻轩反复咀嚼这句话,直到回到府衙,仍不得其解。
“大人!不好了!”孙先生急匆匆赶来,脸色煞白,“漕运司出事了!昨日发往京师的漕船在青龙湾沉了三艘,损粮五千石,溺毙漕工十余人!”
林闻轩手中的茶盏“啪”地落地。尽管早有预警,噩耗传来时,他依旧浑身发冷。
“赵文昌呢?”
“赵…赵主事当时正在画舫饮酒作乐,闻讯已躲回府中,闭门不出!”
废物!林闻轩暗骂。他强自镇定,吩咐道:“立刻封锁消息,尤其是抚台大人那边…”
“不必封锁了。”一个冷肃的声音自门外响起。巡抚梅知节的心腹莫师爷去而复返,面色阴沉如水,“抚台大人已知晓。让我问林大人一句——这就是你举荐的‘贤能’?”
林闻轩心跳如鼓。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梅知节岂会不知赵文昌的底细?此刻发难,无非是要看他如何收拾残局。
“莫师爷,”林闻轩稳住心神,“此事确有下官失察之罪。但眼下当务之急,是妥善善后,勿使事态扩大。”
“善后?”莫师爷冷笑,“五千石粮,十几条人命,如何善后?”
林闻轩深吸一口气,胸口的古玉微微发热。他循着那丝灵感,缓缓道:“青龙湾水情复杂,沉船乃天灾所致。至于损粮…可从府库余粮中暂补,账目做好即可。溺毙漕工,厚恤家属,令其封口。”
莫师爷眯起眼:“天灾?余粮?林大人,你这套说辞,骗得了百姓,骗得了朝廷御史吗?”
“自然骗不了。”林闻轩话锋一转,“但若有人主动请罪,担下‘疏于防范’之责呢?”
“谁?”
“下官举荐失察,难辞其咎。”林闻轩躬身,“愿上表自请处分。而赵文昌…年少无知,受此惊吓,已不堪再用。漕运司副使一职,当另择贤明。”
莫师爷愣住了。他没想到林闻轩会主动揽责,更没想到他竟要弃掉赵文昌这颗棋子。
“另择贤明?”莫师爷意味深长,“林大人心中已有人选?”
“按察使刘大人之妻弟,勤勉能干;布政使衙门王师爷之内侄,精通账目…”林闻轩报出两个名字,正是当日望江楼宴上出价最高者,“皆可胜任。至于最终人选…但凭抚台大人定夺。”
刹那间,莫师爷明白了。林闻轩这是要借沉船事故,一举甩掉赵德柱的纠缠,同时将漕运司的肥缺重新“拍卖”!而梅知节,不仅能从中再得一份厚利,还能借林闻轩的“请罪表”拿捏住他的把柄,更能在刘、王两派之间权衡取舍,巩固权位。
好一个一石三鸟之计!
莫师爷脸上的冰霜瞬间融化,甚至带上几分笑意:“林大人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抚台大人定会体谅。至于请罪表…不必过于自责,谁还没有个失察的时候?”
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这一刻,林闻轩正式成了“自己人”。
当晚,林闻轩在书房复盘全局。赵德柱得了官职(虽已丢掉),梅知节得了实利和把柄,他林闻轩则摆脱控制,巩固了地位——看似三方得利。
可当他展开赵德柱差人送来的“谢礼”——一张五千两的银票时,指尖竟止不住颤抖。那场导致十余人丧命的沉船事故,在这些人眼中,不过是一场交易的注脚。
“渡人即是渡己…”他喃喃重复着慧明的话,忽然明白了——他渡了赵德柱的贪欲,渡了梅知节的权谋,却唯独没能渡过自己的良知。
窗外夜雨滂沱,冲刷着青石板路上的污迹,仿佛也想洗净这官场的肮脏。而林闻轩知道,有些污迹,早已渗入骨髓,再也洗不掉了。
他锁好银票,吹熄烛火,将自己埋入无边黑暗。前方的路还长,更多的交易,正在阴影里静静等待。
慧明和尚正在扫落叶,见他来了,也不招呼,只淡淡一句:“林施主眉间黑气萦绕,近日恐有血光之灾。”
林闻轩心中一凛。这慧明和尚是方外高人,当年在云山便看出他官途多舛,如今一语道破天机,莫非与望气之术所见不谋而合?
“大师,”他恭敬行礼,“若明知前方是悬崖,却不得不跳,该如何?”
慧明停下扫帚,抬眼看他:“悬崖或是转机,全在一念之间。施主且记住——渡人即是渡己。”
渡人即是渡己?林闻轩反复咀嚼这句话,直到回到府衙,仍不得其解。
“大人!不好了!”孙先生急匆匆赶来,脸色煞白,“漕运司出事了!昨日发往京师的漕船在青龙湾沉了三艘,损粮五千石,溺毙漕工十余人!”
林闻轩手中的茶盏“啪”地落地。尽管早有预警,噩耗传来时,他依旧浑身发冷。
“赵文昌呢?”
“赵…赵主事当时正在画舫饮酒作乐,闻讯已躲回府中,闭门不出!”
废物!林闻轩暗骂。他强自镇定,吩咐道:“立刻封锁消息,尤其是抚台大人那边…”
“不必封锁了。”一个冷肃的声音自门外响起。巡抚梅知节的心腹莫师爷去而复返,面色阴沉如水,“抚台大人已知晓。让我问林大人一句——这就是你举荐的‘贤能’?”
林闻轩心跳如鼓。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梅知节岂会不知赵文昌的底细?此刻发难,无非是要看他如何收拾残局。
“莫师爷,”林闻轩稳住心神,“此事确有下官失察之罪。但眼下当务之急,是妥善善后,勿使事态扩大。”
“善后?”莫师爷冷笑,“五千石粮,十几条人命,如何善后?”
林闻轩深吸一口气,胸口的古玉微微发热。他循着那丝灵感,缓缓道:“青龙湾水情复杂,沉船乃天灾所致。至于损粮…可从府库余粮中暂补,账目做好即可。溺毙漕工,厚恤家属,令其封口。”
莫师爷眯起眼:“天灾?余粮?林大人,你这套说辞,骗得了百姓,骗得了朝廷御史吗?”
“自然骗不了。”林闻轩话锋一转,“但若有人主动请罪,担下‘疏于防范’之责呢?”
“谁?”
“下官举荐失察,难辞其咎。”林闻轩躬身,“愿上表自请处分。而赵文昌…年少无知,受此惊吓,已不堪再用。漕运司副使一职,当另择贤明。”
莫师爷愣住了。他没想到林闻轩会主动揽责,更没想到他竟要弃掉赵文昌这颗棋子。
“另择贤明?”莫师爷意味深长,“林大人心中已有人选?”
“按察使刘大人之妻弟,勤勉能干;布政使衙门王师爷之内侄,精通账目…”林闻轩报出两个名字,正是当日望江楼宴上出价最高者,“皆可胜任。至于最终人选…但凭抚台大人定夺。”
刹那间,莫师爷明白了。林闻轩这是要借沉船事故,一举甩掉赵德柱的纠缠,同时将漕运司的肥缺重新“拍卖”!而梅知节,不仅能从中再得一份厚利,还能借林闻轩的“请罪表”拿捏住他的把柄,更能在刘、王两派之间权衡取舍,巩固权位。
好一个一石三鸟之计!
莫师爷脸上的冰霜瞬间融化,甚至带上几分笑意:“林大人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抚台大人定会体谅。至于请罪表…不必过于自责,谁还没有个失察的时候?”
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这一刻,林闻轩正式成了“自己人”。
当晚,林闻轩在书房复盘全局。赵德柱得了官职(虽已丢掉),梅知节得了实利和把柄,他林闻轩则摆脱控制,巩固了地位——看似三方得利。
可当他展开赵德柱差人送来的“谢礼”——一张五千两的银票时,指尖竟止不住颤抖。那场导致十余人丧命的沉船事故,在这些人眼中,不过是一场交易的注脚。
“渡人即是渡己…”他喃喃重复着慧明的话,忽然明白了——他渡了赵德柱的贪欲,渡了梅知节的权谋,却唯独没能渡过自己的良知。
窗外夜雨滂沱,冲刷着青石板路上的污迹,仿佛也想洗净这官场的肮脏。而林闻轩知道,有些污迹,早已渗入骨髓,再也洗不掉了。
他锁好银票,吹熄烛火,将自己埋入无边黑暗。前方的路还长,更多的交易,正在阴影里静静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