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蓝晶新苗破土生 匠心培育续甜缘-《血蜡封缄》

  冬去春来,融境坪的风褪去了凉意,带着槐花香漫过苗畦。那粒西方使者留下的蓝晶果籽,被阿忆悉心埋在特制的苗床中央——床土是孙爷爷特意调配的,混了海边的细沙与腐叶,既保水又透气,像给籽种铺了层温软的被褥。

  初春的清晨,阿忆总第一个到苗畦。他蹲在苗床边,指尖轻触土壤,感受湿度,小禾捧着养护本跟在身后,铅笔尖悬在纸页上,随时准备记录。“今日春分,土温回升到十度了,该要发芽了吧?”阿忆喃喃自语,话音刚落,小禾突然指着苗床惊呼:“先生!您看!”

  只见湿润的土壤里,冒出一点淡蓝色的芽尖,像颗被晨露浸润的碎琉璃,透着微光。阿忆屏住呼吸,小心翼翼拨开周围的土粒,芽尖下的嫩根细细弯弯,正往土里扎去。小禾的笔尖飞快滑动:“春分日,蓝晶果籽破土,芽尖淡蓝,根须纤细,喜温润土。”阿暖提着水壶走来,见此情景笑着停住脚步:“可算冒头了,我这水得轻着浇,别冲坏了嫩芽。”

  接下来的日子,蓝晶新苗成了融境坪的“小宠儿”。与三色藤苗不同,它的嫩叶展开后并非墨绿,而是透着透亮的蓝绿色,叶脉像银丝般嵌在叶肉里,阳光一照,竟泛着细碎的光泽。可没过几日,新抽的第二片叶却微微发黄,阿忆皱着眉蹲在苗床边,翻看着小禾的记录:“前日用了和青藤一样的肥料,难道是肥力不对?”

  孙爷爷拄着拐杖赶来,伸手摸了摸叶片,又捻起一点床土放在鼻尖闻了闻:“这蓝晶藤来自西方琉璃港,那儿的土壤偏微酸,咱们的土碱性重了些。”他让小禾取来腐叶汁,稀释后慢慢浇在苗根旁:“腐叶汁能调土壤酸碱度,就像待人,得顺着性子来,才长得旺。”

  果然,三日后,蓝晶苗的黄叶渐渐转绿,新抽的第三片叶愈发透亮,叶缘还带着一圈淡蓝的边。阿忆特意给它搭了半透的竹帘棚——蓝晶藤不喜强光直射,正午时分竹帘落下,筛下斑驳的光影,恰好护住娇嫩的叶片。小禾每日记录叶片数量、叶色变化,养护本上画满了蓝晶藤的生长草图,旁侧标注着“喜半阴,需微酸土,忌浓肥”。

  四月初,蓝晶藤长出了细细的藤蔓,顶端缠着细小的卷须,像在探寻可以攀附的支架。阿忆和小禾找来细竹条,搭成小巧的藤架,藤蔓仿佛通了灵性,没过几日便顺着竹条往上爬,卷须紧紧缠住竹枝,一派生机勃勃。阿暖摘了两片最嫩的蓝晶叶,洗净后切碎,和糯米粉揉在一起,蒸了蓝盈盈的“晶叶糕”,递到阿忆手中:“尝尝咱融境坪的新味道,这叶子带着点清甜味呢。”

  村里的孩子也常来苗畦边看热闹,阿乐踮着脚扒着棚边,指着蓝晶藤的卷须问:“小宇哥,它会长出蓝色的果子吗?”妞妞则捧着自己的小画本,学着小禾的样子画蓝晶苗,叶片涂得透蓝,惹得众人发笑。小禾在养护本上写下:“四月初十,蓝晶藤抽蔓攀架,叶色透亮,孩童观之乐,晶叶糕香漫苗畦。”

  这日午后,阿忆坐在苗棚下,望着蓝晶藤与旁边的青藤交错生长——青藤的墨绿与蓝晶藤的透亮相映,藤须缠绕间,竟像极了画师画里东西方藤枝交织的模样。他想起西方使者的约定,指尖轻抚过蓝晶藤的叶片,触感光滑微凉,仿佛握着一段跨越山海的情谊。

  小禾凑过来,指着养护本上新画的藤架图:“先生,等蓝晶藤开花结果,咱们就可以给琉璃港写信,告诉他们好消息了。”阿忆笑着点头,目光望向望海港的方向,海面上帆影点点,仿佛能看见载着琉璃藤果的船帆正缓缓驶来。

  夕阳西下,苗畦里的灯笼亮起,暖光映着蓝晶藤的叶片,泛着温柔的蓝光。阿暖端来刚熬好的晶叶甜羹,甜香混着藤叶的清香,飘在苗畦间。孙爷爷尝了一口甜羹,捋着胡须笑道:“这蓝晶藤啊,是咱融境坪又一段甜缘的开头,往后,它会牵着东方的土,西方的风,结出四海共尝的甜果。”

  小禾的养护本上,最后一行字透着希冀:“暮春时节,蓝晶新苗抽蔓成活,匠心照料终得长势,藤枝再续东西缘,静待来夏花繁果盛时。”阿忆望着交织的藤枝,忽然明白,每一颗籽种的培育,都是心意的延续;每一寸藤枝的生长,都是连接的延伸——这株蓝晶藤,终将在融境坪的土地上,织就更绵长的甜暖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