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狗的手指还在打结,绳子绕过掌心,一圈一圈收紧。他盯着驾驶舱的声呐屏,那串信号又响了一次——三短,两长,一停。和三十年前爷爷讲的故事里一模一样。
罗令已经套上了潜水服,没戴头盔,残玉贴在胸口,外层用防水布裹了两圈。他低头检查麻绳的结法,每一个活扣都对称整齐,像古籍里画的“连环救生结”。
“你真信那是人敲的?”王二狗问,声音有点抖。
“不是人,不会按规矩来。”罗令把竹筒递给他,“你走前面,我断后。记住,别碰舱体,船壳薄得像纸。”
赵晓曼站在舱门口,手里抱着平板,屏幕上是她连夜整理的《越盟录》残文对照表。她没说话,只是把一张手绘图塞进罗令的防水袋里——是那枚印章可能的纹样推演。
船长下令放吊篮。海面起了微浪,但能见度尚可。两人顺着绳梯下到半空,脚还没沾水,罗令忽然抬手,示意暂停。
残玉贴着皮肤,开始发烫。
他闭眼,梦里画面一闪而过:一片倾斜的船影,甲板上横着断裂的桅杆,船首雕着双鱼衔环,和他那半块残玉背面的刻痕,分毫不差。
“往东偏十五度。”他睁开眼,“别走直线,绕礁石群。”
吊篮落水,两人翻身入海。
水流比预想的急。王二狗咬住竹筒,靠肺里一口气往下沉。他记得口诀,气沉,心定,随流不逆。竹筒浮力刚好抵消负重,让他能贴着海底爬行。前方五十米,一道黑影横在沙床上,像是被珊瑚咬住的巨兽脊背。
罗令跟在他后侧,手划得轻,脚不蹬水,全靠暗流带身体滑行。残玉的热感没退,反而越来越清晰。他睁开眼,看到船首的确刻着双鱼纹,鱼眼位置有两个凹槽,形状像极了双玉合璧后的轮廓。
王二狗打了个手势:有门。
船身侧倾,一扇铜门半掩在泥沙里。门边两根铜钮呈阴阳交错状,钮身上刻着细纹,像是某种节气图。
罗令游过去,伸手摸了摸。铜钮能转,但卡得很死。他退开两步,闭眼凝神。残玉热得发麻,梦中画面再次浮现——一只手从左侧推钮,另一只手从右侧拉,节奏是“三慢,两快,一停”,和巡海人信号完全一致。
他睁开眼,打手势让王二狗站到右边。
王二狗摇头,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门——他不懂古法,怕乱了节奏。
罗令摇头,指了指他的手,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然后比了个“三”。
王二狗懂了。他深吸一口气,点头。
两人同时动手。左钮慢推三下,右钮快拉两下,最后一停。
铜钮转动了半圈,发出沉闷的“咔”声。
接着,整扇门缓缓外倾,泥沙从缝隙滑落,没引起任何震动。
赵晓曼在船上盯着监控画面,手指捏紧了平板边缘。她看到舱门打开的瞬间,一股细沙从里面涌出,但船体没塌。她立刻调出族谱密文页,对照门上的纹路——这是古越族“盟誓舱”的标准机关,只有信守约定的血脉后人,才能解开。
舱内光线极暗。王二狗打开手电,光束扫过一堆散落的陶罐和铜器。船板腐得厉害,但几处关键结构还连着,像是被某种树脂加固过。
罗令没急着动东西。他先环视四周,目光落在舱尾一个半埋的木箱上。箱子没上锁,盖子裂了一条缝,露出一角青铜。
他游过去,轻轻拨开泥沙。一枚印章躺在里面,四四方方,印面朝上。
王二狗凑近,用手电照。印上刻着两个字:“罗赵”。
他愣住,抬头看罗令。
罗令没动,只是把残玉从怀里取出,隔着防水袋贴在印面上。
玉和印同时微微发烫。
赵晓曼在屏幕上看到这一幕,呼吸一滞。她立刻翻出笔记,对照《越盟录》里的誓约格式——这种双姓并列、加双玉纹环绕的印,只在重大盟约时使用,且必须由两族共守人同时持印,才能激活封泥印记。
她手指发颤,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罗赵共守,文明永续。”
声音通过通讯器传到水下。
王二狗听得清楚。他低头看着那枚印,又抬头看罗令,忽然笑了。他用手电照了照四周,发现舱壁上还刻着一行小字,已经被泥沙盖了大半。
他掏出竹筛,轻轻拨开。
字露出来:“同脉者入,异心者沉。”
罗令看着那行字,没说话。他把印章小心放进防水袋,然后抬头,看向船首方向。
那里,鱼眼凹槽空着,像是在等什么。
王二狗打手势:走吗?
罗令摇头。他游到船首,从怀里取出那半块残玉,轻轻放进左侧凹槽。
严丝合缝。
他等了几秒,没反应。正要收回,忽然,整艘船轻轻震了一下。
不是水流,也不是暗流。
像是某种机关被唤醒。
赵晓曼在船上猛地抬头。声呐屏上,沉船周围出现一圈微弱的环形波纹,正缓缓扩散。
她立刻调出族谱航海篇的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艘船,船首双鱼眼凹,标注一行小字:“玉引星途,印证血脉,船醒之日,誓约重光。”
她张了张嘴,没出声。
水下,罗令感觉到残玉在发烫。他伸手去取,却发现玉卡住了,像是被什么吸住。
王二狗打了个问号手势。
罗令刚要回应,忽然,船体内部传来一阵轻微的“咯咯”声。
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慢慢打开。
他转头看向舱内,手电光扫过木箱下方的地板。一块活动板正在缓缓升起,露出下面一个暗格。
暗格里,躺着一只青铜罗盘。
盘面刻着星轨,中央凹槽的形状,赫然是双玉合璧后的轮廓。
王二狗游过去,用手电照。罗盘旁边,还有一卷用蜡封住的竹简,上面绑着一条褪色的红绳。
罗令游到暗格前,没急着拿。他先看罗盘,发现指针不是指向北,而是固定在某个角度,正对着他们来时的方向。
他记下角度,然后伸手,取出竹简。
蜡封完好,红绳打的是古越族“誓约结”,只有缔约双方才能解开。
他把竹简放进防水袋,准备撤离。
就在这时,残玉突然一烫。
他低头,发现玉面浮现出一行新图景——不再是星图,而是一幅人影图。两个人并肩站在祭坛前,一人持玉,一人持印,背后是青山村的老槐树。
画面一闪即逝。
他愣住。
王二狗拍他肩膀,指了指上方——氧气快耗尽了。
两人迅速返程。吊篮升上海面时,天刚蒙亮。赵晓曼第一时间接过防水袋,打开检查。
印章、竹简、罗盘,都在。
她戴上手套,轻轻拿起罗盘,翻到背面。那里刻着一行小字:“星图尽处,非终点,乃回响。”
她抬头看罗令。
罗令正低头看着残玉。玉已经冷却,但凹槽里的印记还在,像是被船体留下了什么。
王二狗一屁股坐在甲板上,喘着气,忽然笑了:“咱家老祖宗,是不是早就知道我们会来?”
没人回答。
赵晓曼把罗盘放在桌上,打开直播设备。镜头对准印章,她开始逐字解释破译过程,从《越盟录》的文体结构,到双姓盟约的历史背景,再到“共守”与“永续”的古义差异。
弹幕慢慢刷起来:“这不像是巧合……”“罗赵两家,八百年前就绑定了?”“他们是不是得拜个祖?”
罗令没看屏幕。他走到船头,把残玉从凹槽取下,收回怀里。
就在这时,赵晓曼的声音停了。
她盯着罗盘指针。
指针动了。
不是晃,是缓缓旋转,最后停在一个新方向——正对着青山村的位置。
她抬头,看向罗令。
罗令站在晨光里,手按在胸前,残玉贴着心跳的位置。
船底的水,轻轻晃了一下。
罗令已经套上了潜水服,没戴头盔,残玉贴在胸口,外层用防水布裹了两圈。他低头检查麻绳的结法,每一个活扣都对称整齐,像古籍里画的“连环救生结”。
“你真信那是人敲的?”王二狗问,声音有点抖。
“不是人,不会按规矩来。”罗令把竹筒递给他,“你走前面,我断后。记住,别碰舱体,船壳薄得像纸。”
赵晓曼站在舱门口,手里抱着平板,屏幕上是她连夜整理的《越盟录》残文对照表。她没说话,只是把一张手绘图塞进罗令的防水袋里——是那枚印章可能的纹样推演。
船长下令放吊篮。海面起了微浪,但能见度尚可。两人顺着绳梯下到半空,脚还没沾水,罗令忽然抬手,示意暂停。
残玉贴着皮肤,开始发烫。
他闭眼,梦里画面一闪而过:一片倾斜的船影,甲板上横着断裂的桅杆,船首雕着双鱼衔环,和他那半块残玉背面的刻痕,分毫不差。
“往东偏十五度。”他睁开眼,“别走直线,绕礁石群。”
吊篮落水,两人翻身入海。
水流比预想的急。王二狗咬住竹筒,靠肺里一口气往下沉。他记得口诀,气沉,心定,随流不逆。竹筒浮力刚好抵消负重,让他能贴着海底爬行。前方五十米,一道黑影横在沙床上,像是被珊瑚咬住的巨兽脊背。
罗令跟在他后侧,手划得轻,脚不蹬水,全靠暗流带身体滑行。残玉的热感没退,反而越来越清晰。他睁开眼,看到船首的确刻着双鱼纹,鱼眼位置有两个凹槽,形状像极了双玉合璧后的轮廓。
王二狗打了个手势:有门。
船身侧倾,一扇铜门半掩在泥沙里。门边两根铜钮呈阴阳交错状,钮身上刻着细纹,像是某种节气图。
罗令游过去,伸手摸了摸。铜钮能转,但卡得很死。他退开两步,闭眼凝神。残玉热得发麻,梦中画面再次浮现——一只手从左侧推钮,另一只手从右侧拉,节奏是“三慢,两快,一停”,和巡海人信号完全一致。
他睁开眼,打手势让王二狗站到右边。
王二狗摇头,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门——他不懂古法,怕乱了节奏。
罗令摇头,指了指他的手,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然后比了个“三”。
王二狗懂了。他深吸一口气,点头。
两人同时动手。左钮慢推三下,右钮快拉两下,最后一停。
铜钮转动了半圈,发出沉闷的“咔”声。
接着,整扇门缓缓外倾,泥沙从缝隙滑落,没引起任何震动。
赵晓曼在船上盯着监控画面,手指捏紧了平板边缘。她看到舱门打开的瞬间,一股细沙从里面涌出,但船体没塌。她立刻调出族谱密文页,对照门上的纹路——这是古越族“盟誓舱”的标准机关,只有信守约定的血脉后人,才能解开。
舱内光线极暗。王二狗打开手电,光束扫过一堆散落的陶罐和铜器。船板腐得厉害,但几处关键结构还连着,像是被某种树脂加固过。
罗令没急着动东西。他先环视四周,目光落在舱尾一个半埋的木箱上。箱子没上锁,盖子裂了一条缝,露出一角青铜。
他游过去,轻轻拨开泥沙。一枚印章躺在里面,四四方方,印面朝上。
王二狗凑近,用手电照。印上刻着两个字:“罗赵”。
他愣住,抬头看罗令。
罗令没动,只是把残玉从怀里取出,隔着防水袋贴在印面上。
玉和印同时微微发烫。
赵晓曼在屏幕上看到这一幕,呼吸一滞。她立刻翻出笔记,对照《越盟录》里的誓约格式——这种双姓并列、加双玉纹环绕的印,只在重大盟约时使用,且必须由两族共守人同时持印,才能激活封泥印记。
她手指发颤,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罗赵共守,文明永续。”
声音通过通讯器传到水下。
王二狗听得清楚。他低头看着那枚印,又抬头看罗令,忽然笑了。他用手电照了照四周,发现舱壁上还刻着一行小字,已经被泥沙盖了大半。
他掏出竹筛,轻轻拨开。
字露出来:“同脉者入,异心者沉。”
罗令看着那行字,没说话。他把印章小心放进防水袋,然后抬头,看向船首方向。
那里,鱼眼凹槽空着,像是在等什么。
王二狗打手势:走吗?
罗令摇头。他游到船首,从怀里取出那半块残玉,轻轻放进左侧凹槽。
严丝合缝。
他等了几秒,没反应。正要收回,忽然,整艘船轻轻震了一下。
不是水流,也不是暗流。
像是某种机关被唤醒。
赵晓曼在船上猛地抬头。声呐屏上,沉船周围出现一圈微弱的环形波纹,正缓缓扩散。
她立刻调出族谱航海篇的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艘船,船首双鱼眼凹,标注一行小字:“玉引星途,印证血脉,船醒之日,誓约重光。”
她张了张嘴,没出声。
水下,罗令感觉到残玉在发烫。他伸手去取,却发现玉卡住了,像是被什么吸住。
王二狗打了个问号手势。
罗令刚要回应,忽然,船体内部传来一阵轻微的“咯咯”声。
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慢慢打开。
他转头看向舱内,手电光扫过木箱下方的地板。一块活动板正在缓缓升起,露出下面一个暗格。
暗格里,躺着一只青铜罗盘。
盘面刻着星轨,中央凹槽的形状,赫然是双玉合璧后的轮廓。
王二狗游过去,用手电照。罗盘旁边,还有一卷用蜡封住的竹简,上面绑着一条褪色的红绳。
罗令游到暗格前,没急着拿。他先看罗盘,发现指针不是指向北,而是固定在某个角度,正对着他们来时的方向。
他记下角度,然后伸手,取出竹简。
蜡封完好,红绳打的是古越族“誓约结”,只有缔约双方才能解开。
他把竹简放进防水袋,准备撤离。
就在这时,残玉突然一烫。
他低头,发现玉面浮现出一行新图景——不再是星图,而是一幅人影图。两个人并肩站在祭坛前,一人持玉,一人持印,背后是青山村的老槐树。
画面一闪即逝。
他愣住。
王二狗拍他肩膀,指了指上方——氧气快耗尽了。
两人迅速返程。吊篮升上海面时,天刚蒙亮。赵晓曼第一时间接过防水袋,打开检查。
印章、竹简、罗盘,都在。
她戴上手套,轻轻拿起罗盘,翻到背面。那里刻着一行小字:“星图尽处,非终点,乃回响。”
她抬头看罗令。
罗令正低头看着残玉。玉已经冷却,但凹槽里的印记还在,像是被船体留下了什么。
王二狗一屁股坐在甲板上,喘着气,忽然笑了:“咱家老祖宗,是不是早就知道我们会来?”
没人回答。
赵晓曼把罗盘放在桌上,打开直播设备。镜头对准印章,她开始逐字解释破译过程,从《越盟录》的文体结构,到双姓盟约的历史背景,再到“共守”与“永续”的古义差异。
弹幕慢慢刷起来:“这不像是巧合……”“罗赵两家,八百年前就绑定了?”“他们是不是得拜个祖?”
罗令没看屏幕。他走到船头,把残玉从凹槽取下,收回怀里。
就在这时,赵晓曼的声音停了。
她盯着罗盘指针。
指针动了。
不是晃,是缓缓旋转,最后停在一个新方向——正对着青山村的位置。
她抬头,看向罗令。
罗令站在晨光里,手按在胸前,残玉贴着心跳的位置。
船底的水,轻轻晃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