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潜修悟道,拨云见日-《从凡尘到九霄》

  石屋之内,时光的流逝仿佛变得缓慢而粘稠。

  陆沉切断了与外界的绝大部分联系,将毒娘子的玉符彻底封印,心神沉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深层修炼状态。

  他深知,接下来的任何行动,都需要以更强的实力作为基石。

  筑基后期,或许足以在枯骨寨这等混乱之地周旋,但若要介入幽冥宗那涉及金丹、甚至可能牵扯更恐怖存在的“九幽唤灵”计划,还远远不够。

  他并未急于冲击瓶颈。突破讲究水到渠成,强求反而易生心魔。

  当务之急,是夯实根基,将此前连番战斗、疗伤过程中的感悟彻底消化吸收,并将新获得的关于幽冥宗的情报,进行抽丝剥茧般的分析。

  首先,是功法的梳理。《五行衍道经》作为根本大法,包罗万象,奥妙无穷。

  陆沉将心神沉入丹田,观察着那缓缓旋转、散发着混沌光泽的五行道基。

  金之锋锐、木之生机、水之绵长、火之暴烈、土之厚重,五种本源力量在混元灵力的统御下,相生相克,循环不息。

  他仔细回味着施展“焚天烬·残阳”时,那种将火行灵力极致压缩、引动一丝毁灭真意的感觉,又反思着面对尸王死气时,水行与土行灵力本能运转带来的防御与化解效果。

  “五行轮转,并非简单叠加,而在于相生相化之间的无穷变化。”陆沉心有所悟。

  他尝试着将一丝神识附着于道基之上,引导着灵力进行更精微的运转。

  时而以水生木,滋养因过度催动炎阳枪意而略有损伤的经脉;时而以土克水,凝练心神,镇压因得知幽冥宗阴谋而产生的一丝浮躁。

  这种细致入微的操控,对神识的消耗极大,但也让他对自身灵力的掌控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他感觉丹田内的道基似乎更加凝实了一丝,灵力的运转也愈发圆融自如。虽然修为境界没有立刻提升,但根基却被打磨得更加牢固,为后续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战斗手段的复盘。

  炎阳残枪依旧是当前最强的攻伐手段,但“焚天烬”对灵力和神识的负担太重,不能作为常规招式。

  他需要更丰富、更灵活的对敌策略,神识攻击“惊神刺”在关键时刻能起奇效,但对付神识强大或拥有特殊防护法器的敌人,效果会大打折扣。

  他想到了得自百艺殿的那些玉简,其中记载了不少偏门却实用的法术技巧,如“敛息术”的进阶应用“化影术”,可短暂融入阴影;又如“御物术”的变种“千丝引”,能以灵力化丝,进行牵引、探测乃至布设简单陷阱。

  “手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陆沉开始有意识地练习这些辅助法术,尤其是“化影术”与流云遁的结合,使得他的潜行匿踪能力更上一层楼。

  同时,他也开始琢磨,如何将五行灵力的特性更巧妙地融入日常战斗,例如以水行灵力制造迷雾干扰视线,以土行灵力瞬间改变脚下地形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幽冥宗阴谋的深入剖析。

  他再次取出那枚得自幽冥宗长老的玉简和令牌,神识沉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玉简中关于“九幽唤灵大阵”的描述虽然简略,但结合他之前对阵法知识的了解,以及“接引圣族”、“开启黄泉之门”这等惊悚字眼,一个模糊而可怕的图景逐渐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

  这绝非普通的召唤或祭祀阵法!其规模、其目的,都指向一个可能——打通并稳定一条连接此界与某个充满死寂、阴邪气息的异度空间的通道,或许就是所谓的“黄泉”,而那些被召唤而来的“圣族”,极可能是那个世界的恐怖存在。

  “需要大量阴魂晶、蚀心草等地脉煞石……至阴之时启动……”陆沉喃喃自语,“这些材料至阴至邪,是构筑通道、稳定空间壁垒的能量源泉。

  而至阴之时,天地间阴气最盛,空间壁垒相对薄弱,最适合进行这种逆天之举。”

  他的目光落在玉简地图上标注的“九幽裂隙”,那里是葬魔渊阴气、死气、煞气最为浓郁的核心之地,本身就是一处空间不稳定点,无疑是布置此种大阵的最佳地点。

  “阵基……特使……”陆沉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石床上敲击着。

  破坏阵基无疑是阻止计划的关键,但阵基必然有重兵把守,甚至可能设有强大禁制,强攻不可取。

  毒娘子提到阵法对至阳之力敏感,这或许是一个突破口,若能找到方法,在不惊动守卫的情况下,将一丝精纯的至阳之力悄然注入阵基的关键节点,或许能引起阵法构建过程中的能量冲突,甚至导致反噬。

  但这需要极其精准的时机、对阵法结构的深入了解、以及能瞒过守卫耳目的潜入能力,每一样都极难做到。

  而那个神秘的“特使”,则是最大的变数。

  此人能被幽冥宗总坛派来主持如此重要的仪式,其实力恐怕至少是金丹期,而且很可能精通阵法或空间之术。

  有此人坐镇,破坏行动的难度呈几何级数上升。

  “不能硬拼,只能智取,或许……可以借力打力。”陆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天煞帮是一把可以利用的刀,但必须掌握好分寸,绝不能让他们反过来主导局面。

  枯骨寨内龙蛇混杂,或许还有其他对幽冥宗不满的势力或个人,是否可以暗中引导,制造混乱?

  一个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浮现、碰撞、推演、修正。他像是一个冷静的棋手,在脑海中模拟着各种可能的棋局变化,权衡着每一步的利弊与风险。

  时间就在这深度的潜修与缜密的思考中悄然流逝,石屋内寂静无声,只有陆沉平稳的呼吸和偶尔因为领悟而微微闪动的眸光。

  他的气息愈发内敛,眼神却愈发深邃明亮。

  当第七日的晨曦透过石缝,投下一缕微光时,陆沉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的伤势早已痊愈,修为更加精进,虽然还未正式突破到筑基巅峰,但他感觉那道门槛已经清晰可见,只差一个合适的契机。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情报的梳理和局势的分析,一个初步的行动计划雏形,已经在他心中渐渐清晰。

  尽管前路依旧布满荆棘,迷雾重重,但他已然拨开了眼前的些许迷雾,看清了下一步的方向。

  他需要离开这间石屋,去亲自验证一些事情,去为那场不可避免的碰撞,提前落下几颗关键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