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灾难导演!-《港岛大亨:从1979跑龙套开始》

  《电影双周刊》的办公室内,刚刚看完《杀手壕》回来的陈百生.

  看着笔记本上的笔记,写下了自己对两部电影的影评。

  对于《僵尸先生》,他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从商业角度来说,《僵尸先生》已经做到了极致的够格。”

  “电影里的笑料,就算你是个再严肃的人,也能在影院里笑出声。”

  “电影设定新颖,如‘憋气避僵尸’等桥段,皆为开创之举,令人拍案。”

  “糯米克制、符箓道法,也是其他电影闻所未闻的……”

  写完对《僵尸先生》的赞誉后,陈百生的手指稍作停顿,继续对《杀手壕》评价道。

  “……《杀手壕》在北美上映早了一星期,票房已然遭遇滑铁卢,如今回到港岛,观众依旧不买账。”

  “程龙的招牌‘杂耍式打斗’被好莱坞笨重的动作设计严重拖累,连他标志性的挨打痛苦表情都少了很多。”

  “观众想看的是‘灵活的程龙’,而不是‘笨重的程龙’!”

  而在明报这边,倪框原本还想嘲讽陈启不自量力,和好莱坞大片争档期,就等着看陈启笑话呢。

  结果他感受到这几天的《僵尸先生》的火爆,不信邪的倪框又亲自去看了两部电影后,坐在影院里久久无言。

  希望越大,失望越深,而这失望无处发泄,便化作了更深的郁闷。

  《僵尸先生》的新奇度与娱乐性之高,让他那些预备好的嘲讽之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根本无从下口。

  这股无处宣泄的邪火,最终全部倾泻到了不争气的《杀手壕》头上。

  他在《明报》专栏猛烈抨击的写道。

  “程龙此次好莱坞之行,明显水土不服到了极点!”

  “《杀手壕》中的打斗场面慢吞吞、软绵绵,完全丧失了《醉拳》、《师弟出马》中那种畅淋漓的爽快感!”

  “美利坚的导演根本不懂如何拍程龙,硬要他学李小龙那样一拳一脚的硬桥硬马,结果拍出来一个不伦不类的四不像……”

  “……嘉禾妄图以如此拙劣之作打开好莱坞市场,岂非痴人说梦?”

  “简直是拿港岛明星的前途和本土电影的脸面去做一场注定血本无归的豪赌!邹闻怀此次决策,堪称昏聩!”

  倪框这边在报纸上疯狂批评嘉禾和《杀手壕》批得唾沫横飞,洋洋洒洒上千字。

  颇有意思的是,等倪框发完的第二天,他的亲妹妹亦舒也在《明报》上,却对陈启大加推崇。

  这两兄妹,一个在专栏里痛批《杀手壕》一无是处,一个则不遗余力地大赞《僵尸先生》精彩绝伦,立场鲜明对立。”

  不知道内情的外人,还以为两人因为一个外人闹了别扭,公然在报纸上唱反调。

  亦舒在她那拥有大量女性读者的明报专栏中,以她特有的感性评价陈启道:

  “就像我上半年便不吝称赞过的陈启一样,现在他的作品确实一部比一部受欢迎。”

  “港岛影坛能有这么一位导演,是幸运的,同时也是同行的‘不幸’。”

  “幸运在于,他的出现,不断拉高着商业电影的制作标杆与票房上限,让所有人看到港片原来还能这样拍,还能如此受欢迎。”

  “不幸则在于,因为他的电影上映,其光芒之盛,几乎掩盖了同期所有其他影片的星光,让它们黯然失色。”

  “犹记得洪斤宝的《鬼打鬼》本也算佳作,却生生被陈启的《摩登保镖》压得喘不过气。”

  “现在,就连嘉禾寄予厚望的好莱坞大片《杀手壕》都在他面前惨败。”

  “纵观陈启的崛起之路,与其同档期竞争的影片,下场往往凄惨。”

  “我愿意称……陈启为‘灾难片导演’!”

  亦舒笔下的“灾难片导演”,并非指电影质量,而是指他对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带来了毁灭性的‘票房灾难’、‘市场灾难’!”

  这个新奇又贴切的外号,立刻引起了港岛媒体的广泛关注。

  大部分媒体,尤其是与陈启关系密切的《东方日报》,都没有否认,反而大肆吹捧起来,将这个外号传得人尽皆知。

  即便是不太认同或心存嫉妒者,在此刻《僵尸先生》碾压《杀手壕》的煌煌战绩面前,也大多选择了默不作声。

  因为事实就摆在眼前,不容辩驳。

  回顾梦工厂短短一年多的上映史,与其同档期竞争的影片,基本就看不见什么好下场。

  比如曾智伟去年的导演处女作《踢馆》,前世听说还是小赚了一笔的,结果这一世撞上《开心鬼》,直接扑得无声无息。

  再到刘家班倾力打造的《疯猴》,本是诚意之作,却倒霉地撞上了陈启的《摩登保镖》,最终亏得血本无归。

  连主要演员之一的侯耀宗都因此被牵连,在刘家班内坐了很久的冷板凳。

  现在,就连邹闻怀野心勃勃、投入巨资、意图打开好莱坞局面的《杀手壕》,携“好莱坞大片”之光环,碰到了陈启的《僵尸先生》,照样还是扑街了。

  现在谁还敢和陈启的电影同档期啊?那真真是不要命了,跟自己口袋里的钞票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