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这才时髦-《港岛大亨:从1979跑龙套开始》

  王金很快就联系了邵氏最好的裁缝张师傅,

  并将李月仙、关嘉慧、温璧霞三位女主角,

  以及汤振业等几位主要演员,全都召集到了广播道的公寓里。

  张裁缝是邵氏的老人,给无数大明星量过身,手艺精湛,

  此刻却对两个后生仔毕恭毕敬道:

  “王导,陈生。”

  王金大大咧咧地挥挥手:

  “张师傅,不用客气,我们这部是校园戏,你经验足,看着办就得。”

  陈启摇了摇头。

  他将李月仙、关嘉慧、温璧霞三个女孩叫到身前。

  “张师傅,学生戏服,不要现在市面上那种宽袍大袖,要修身,要显活力。”

  他虽然不是服装设计师,但作为一名编剧。

  每次写剧本脑海里都会有人物形象,装扮这些记忆。

  加上来自未来的审美,至少领先这个时代几十年。

  他一边比划一边描述:

  “裙子要短一点,到膝盖上面,配上白色长袜,”

  “要让观众一眼看过去,就觉得青春扑面而来。”

  “还有男主角的衣服,也要时尚点,”

  “喇叭裤就不要了,太老土,换成修身的牛仔裤,配白衬衫……”

  他将后世一些经典的校园穿搭风格,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出来。

  本身就是喜剧校园片,穿搭好看没人会较真。

  张师傅听得一愣一愣的,有些概念他甚至从未听过,

  但看着陈启那自信笃定的眼神,他还是连连点头。

  “好,好,我明白了,陈生。”

  张师傅立刻拿出软尺,开始为几位主演量身。

  李月仙兴奋得小脸通红,悄悄对关芝琳和温璧霞炫耀:

  “我表哥厉害吧?他脑子里总有这么多新奇的想法。”

  关嘉慧只是淡淡地瞥了她一眼,没有作声,但眼神里也透着一丝好奇。

  温璧霞则显得有些拘谨,任由张师傅摆布,手指紧张地攥着衣角。

  三天后,第一批戏服赶制完成。

  李月仙第一个冲进试衣间,换上了那套鹅黄色的修身校服裙。

  她一出来就兴奋地在陈启面前转了个圈,裙摆飞扬:

  “表哥,你看!好不好看?是不是比你画的还靓?”

  陈启笑着点头:“不错,很衬你。”

  李月仙得意地扬起下巴:

  “那当然!张师傅还说我这身‘青春逼人’呢!”

  一旁的关嘉慧也换好了衣服,虽然没说话,

  但对着镜子左右转身,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欢。

  温璧霞小心翼翼摸着裙子的面料,小声问:

  “陈生,这裙子……是不是太短了?”

  陈启还没回答,李月仙就凑过去:

  “短什么短,这才时髦!你看芝姐上电视都这么穿!”

  王金摸着下巴打量:“阿启,你这脑袋怎么长的?”

  “这衣服一穿,整个感觉都不一样了,真的……很醒神!”

  汤镇业也换上了一身修身的白衬衫配牛仔裤,整个人显得精神利落。

  他有些别扭地扯了扯衣角,笑道:

  “阿启,这裤子是不是太贴了点?。”

  陈启走上前,帮他整了整领口,说道:

  “就是要这个效果,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样子。”

  “喇叭裤太老气,不适合校园戏。”

  他又转向温璧霞,温和地说:

  “阿霞,这裙长是特意设计的,显得有活力,符合角色气质。你要相信我的眼光。”

  温璧霞看着镜中的自己,比以前穿的衣服好看,她轻轻点了点头。

  张师傅带着徒弟们又根据每个人的身材做了最后微调,

  确保戏服既符合时代背景,又带着超前的时尚感。

  等所有前期准备都忙完,《开心鬼》终于迎来了正式开机的日子。

  清水湾片场。

  王金利用老爸王天霖的关系,成功租下了这里,

  电影前期海边戏份的取景地。

  重要的学校戏份,则定在了德雅中学。

  当主演们穿着新戏服走进片场时,立刻引来了一阵窃窃私语。

  几个正在布景的场务不自觉地停下手中的活计,目光追随着李月仙那鹅黄色的身影。

  远处正在调试灯光的李魁看到女儿这身打扮,愣了一下,

  不过裤子只是漏到了膝盖,都能接受。

  “这几套衫好醒目啊,”一个资深剧务对旁边人低声道,

  “和tVb那些戏服完全不同feel,比他们好看好多。”

  就连见多识广的王天霖路过时都不由多看了两眼,

  对身边的助理嘀咕:

  “阿金这次搞的戏服几特别,有点看头。”

  场务人员将一头烤得油光发亮的乳猪,一些水果,恭恭敬敬地摆上了临时搭建的神台。

  香烛点燃,烟气袅袅。

  王金和陈启站在最前方,带领全体剧组人员——

  穿着崭新戏服、精神焕发的主演们,以及幕后工作人员——

  手持线香,虔诚地鞠躬敬香,祈求保佑拍摄顺顺利利,票房大卖。

  “一拜关二爷,保佑拍摄顺利,人员平安!”

  “二拜黄大仙,保佑票房大卖,财源广进!”

  “三拜四方神明,保佑风调雨顺,万事大吉!”

  电影开机拜神,在片场是常有的事。

  原本王金推荐只拜关二爷,但陈启不信这些,

  不过也不能免俗,想着既然拜了就都拜几个。

  两人带头将香插进香炉,身后的剧组成员也依次上前,神情肃穆地完成了拜神仪式。

  许多今天的龙套演员,都围在外围,伸长了脖子看热闹。

  他们的目光,大多都聚焦在那个年轻得过分的身影上——陈启。

  《寻秦记》的火爆,让“陈启”这个名字在港岛无人不晓。

  而他们都是邵氏跑过龙套的,多少听过他的名声。有些甚至还过他打过交道。

  他的经历成了龙套底层最富传奇色彩,也是最受争议的人物。

  “啧,你看那个大陆仔,神气什么?不就是写了本咸湿小说,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

  “就是!我听说他这部戏,自己投了五十万进去!我看他就是钱多烧的,等着扑街吧!”

  “大陆仔嘛,有什么见识?片场跑了几天龙套,还以为拍电影跟玩一样。”

  “这种人就是穷命,几十万不如买栋楼升值,居然来拍电影,最好赔到他跳楼。”

  “不过他身边那几个女仔,真是正点啊!特别是那个最高的,气质真好,不知道是哪里找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