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冤大头!-《港岛大亨:从1979跑龙套开始》

  在陈启为张果荣写的专辑主题《沉默是金》时,永生唱片里制作这张专辑的音乐人就预测,这张专辑会火。

  可当《hot Summer》这张专辑真正上市,他们才意识到,还是低估了《沉默是金》的实力。

  张果荣在《开心鬼》系列电影里积累了相当的人气,

  再加上他本身就有的名气,《hot Summer》上市半个月,销量就蹭蹭往上涨。

  等到张果荣在丽视做了节目之后,宣布的个人演唱会,顿时让港岛无数少女脑残粉纷纷花钱支持。

  演唱会的门票在开售当天就被抢购一空,甚至出现黄牛高价倒卖的现象。

  《沉默是金》最终在港岛卖出了26.8万多张,

  连续20多天霸占唱片销售榜首,看得港岛其他歌手和音乐人集体无语。

  谭勇霖在歌坛混了近十年,那么大名气,可去年那张《爱你到发狂》也才卖了5万张。

  今年《忘不了你》人气虽然爆棚,也才堪堪突破20万张,算得上是他歌唱生涯的新高峰。

  可问题是,谭勇霖一个歌坛老将,居然被梦工厂一个搞电影又一次给打败了,这让同行怎么想?

  张果荣现在是真的红,第一张《摩登保镖》唱片就卖了18万张,这第二张又卖了25万张。

  可以说,现在张果荣属于红到发紫那种,名气多少有点能和谭勇霖平起平坐的意思。

  当然,谭勇霖资历深厚,张果荣一时半会儿比不了的。

  永生唱片公司也跟着出了大风头。

  先是借着梦工厂的《开心鬼》电影,捧红了开心女团,

  后面又给张果荣发《摩登保镖》电影原声专辑,

  现在再次推出张果荣的新专辑《hot Summer》。

  这一连串的成绩,让永生唱片风光无限。

  更让永生唱片总经理杨永乐高兴的是,陈启以丽视股东的身份,让永生唱片和丽视达成了合作协议。

  以后凡是丽视旗下的电视剧主题曲、插曲,只要发唱片,都由永生唱片代理发行。

  杨永这才真正体会到,公司有个大佬罩着有多顺畅,这种躺着就把钱赚了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陈启自从决定收购丽视股份开始,就频繁和丽视总经理黄希照接触。

  他也没打算隐瞒黄希照,直接点明了自己的意图:要买下丽视电视台,希望黄希照能暗中提供信息帮助。

  黄希照凭什么会答应陈启的条件?

  原因就在于,陈启是港岛电影圈里的人,比那些想把他赶下台的澳洲佬靠谱多了。

  其二,陈启出手大方,不光嘴上说,

  他还承诺,等完全拿下丽视后,继续让黄希照当总经理,并且给他2%的干股。

  黄希照绝对是个有能力的人,丽视能在他手里发展起来,收视率一度超越了无线电视台。

  只可惜,换了新东家后,虽然没撤掉他的总经理职务,却派了好几个澳洲籍高管过来,对电视台的事情指手画脚,把台里搞得一团糟。

  当然,派高管这事本身无可厚非,哪个老板都不会完全信任得过下面的人。

  换成了他陈启,照样会派人过去,比如景黛茵负责安抚艺人,财务监督,以及最后的人事、等等。

  不过陈启好就好在,他是圈内人,比那群外行人懂得多,不会乱插手,但也绝不会什么都不管。

  凭着陈启的能力和名气,电视台的人心起码也能比以前澳洲人控股时更稳定吧?

  梦工厂董事长办公室内。

  陈启倒了一杯茶,放到林卓莹面前,询问道:

  “这几天辛苦了,丽视股份的进展如何?”

  林卓莹自从辞职后,就成了陈启的私人投资顾问。

  当然,她虽然挂着投资顾问的名头,其实没什么实权,更像是私人财务。

  陈启知道港岛股市未来的大概走势,平时也就是让林卓莹跟着他的指示买涨买跌罢了。

  陈启在上个月就命令林卓莹开始全面抛售股份。

  这一年多来,陈启单独靠着永生唱片,就分红了近2000万,加上陈启自己的2500万,投入股市后一共赚了近1500万。

  陈启也没指望能在股市上赚大钱,跟着大势走就行了,真要赚大钱,还得靠他擅长的娱乐圈。

  林卓莹恭敬地接过茶杯,汇报起来:

  “老板,我认为澳洲财团里的亨利赫斯很可能出售。”

  “亨利赫斯背后是食品公司,一是和娱乐圈不搭边,二来他们的公司规模最小,难以承受损失,最可能想脱手从港岛撤离。”

  “至于剩下的力矿cRA麦克斯韦,和报业集团的大卫森,两人都是港岛分公司的经理。”

  “如果真卖了,公司面临这样的损失,会让公司觉得他们办事不力,到时说不定会被撤职,所以两人的报价都比较高。”

  “他们报价多少?”陈启皱眉问道。

  林卓莹回答:”报业集团的大卫森18.2%的股份,报价5000万。”

  “至于力矿cRA麦克斯韦23.2%,他们的报价更狠,要6500万。”

  “最后的亨利赫斯拥有20.2%的股份,不过他没有出价,我们报价3500万,他也没有答应。“

  陈启点了点头,心中暗自冷笑。

  这些澳洲财团,还真把他当冤大头宰。

  他们不但不想亏本,还想在他陈启身上大赚一笔。

  做生意只想赚钱,不亏钱,哪有那么好的事?

  就算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但也不是这么个报价法。

  就像一件价值100的东西,他报价1000,你就算再怎么砍价,又能砍到哪里去?

  到最后实际付出的价钱,还是要超过100。

  陈启要真想买下丽视电视台,起码就要付出2亿港币以上,这还是在他已经拥有了16.7%的情况下。

  可问题是,就算现在真要让陈启,花2亿多港币去买下丽视,他也是不愿意的。

  就像前面说的,现在是港岛股市的巅峰期,

  加上现在丽视这摊烂摊子,陈启还花这么大的价钱去买,无疑和冤大头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