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四合院:禽兽别BB,踩死扔粪坑》

  沈兴文听了王锴的话,鼓起掌来。

  “不容易!这么年轻的小伙子,居然知道这炉子的来历,真是难得!年轻人前途无量!”

  “这炉子在你手里,也算是没白瞎了。”

  沈兴文感叹道。

  听了沈兴文的话,围观的人全都盯着王锴手里的炉子,眼里都放着光。

  最后悔的就是卖炉子的那个小贩,沈兴文出价一万,他只收了七十块,现在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阎阜贵瞅瞅沈兴文,再瞅瞅自己手里的炉子,顿时觉得机会来了。

  “您瞧瞧我这炉子,他不卖我,却卖给了我,三千块,正宗的宣德炉。”

  阎阜贵一边递炉子一边说。

  沈兴文没接,只是看了一眼炉子,笑了笑没吭声。

  “您这明显是清代的仿品,还说是宣德炉?三千块?最多值八十。”

  旁边一个小贩说道。

  阎阜贵立马火了。

  “你懂啥?人家老先生还没说话呢,你算哪根葱?赶紧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沈兴文看着阎阜贵:“玩古董这行,刚入行都得交点学费,想玩这个,心态一定得稳。你这炉子确实是清代仿品,我不收假货。”

  沈兴文一句话,就把阎阜贵的炉子给否了。

  这时候刚才说话的那个小贩又开口了:“这么大岁数了,啥都不懂,还学人家搞古董,真是够菜的。”

  阎阜贵没回嘴,直接转身冲向之前卖给他炉子的那个小贩。

  “你这炉子是假的,我不买了,把钱还给我,咱俩两清。”

  “我说你这老头,怎么这样?懂不懂规矩?钱货两清,不能退。”

  “你看刚才那小子,七十块买了价值一万多的炉子,人家也没要退。”

  “这行有行规,再说你买的时候那小子已经提醒过你了,你不信非要买,现在后悔来找我退?晚了!就算警察来了,这炉子也不能退。”

  “你要真想卖这炉子我可以收,最多五十块,你要想退货,门儿都没有。”

  阎阜贵听完小贩的话,回想刚才买炉子的情形,王锴确实提醒过他。

  可为啥人家一捡一个准,到了他这儿就走了眼?肯定是这小子在中间搞了鬼,骗了他。

  阎阜贵的脸一会儿青一会儿白,为了买这个炉子,他连棺材本都拿出来了。

  现在真的是身无分文了。

  (王锴内心独白)看着这系统提示,我心里暗暗感慨,这叫啥?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明明已经告诉他这是假的了,他偏不信,非得买,结果呢?不听劝吃亏了吧。

  王锴这是阳谋,只要心里不阳光,迟早得掉坑里。

  偏偏阎阜贵的心思就爱往歪处想。

  “三大爷,走吧,回家吧,你这炉子今天肯定卖不出去了,沈老都给你鉴定过了,人家可是权威,就当交学费了,别生气了,这行里谁都得交点学费。”

  “像我这种天天捡漏的没几个,你算是正常人。”

  安抚完阎阜贵后,王锴没理他,直接往家走。

  今天又捡了个大便宜,回家做顿好吃的,喝点酒庆祝一下。

  王锴正吃着饭,突然听到阎阜贵家传来大妈的哭声,一边哭一边骂:

  “你这个老不死的,不让你买你非要买,现在咱们连棺材钱都没了。”

  “以后你连馒头咸菜都吃不上,等着饿死吧。”

  这次是真的把阎阜贵气坏了,这老抠门,估计这个月都睡不好觉了。

  他直接蒙上被子睡觉去了,不管别人怎么闹。

  第二天早上,王锴早早就到了火锅店。

  刘传武汇报了一下进展,就急匆匆地又出去了。

  刘传武执行力很强,一个下午,工程队需要的泥瓦匠就已经差不多招齐了。

  今天再去采购点材料,就能开始动工了。

  吴明雪也汇报了第二家火锅店的进度,店铺位置已经定下来,价格也谈妥了,今天交钱签合同。

  十天装修完,半个月就能开业。

  手下人忙得团团转,王锴这个老板却闲得慌。

  没事干,他就把昨天淘来的天地绝命从系统空间里拿出来,走到后院。

  老韩头一看王锴来了,刚想把他赶走,结果看到他手里的香炉,立刻看呆了。

  “这炉子,哎哟,快让我看看。”

  老韩头一边看一边连连惊叹。

  “我还以为这只是古书里写的传说,没想到真有这东西。”

  “小子,你这是走了狗屎运,天地绝命,天下独一无二,竟然到了你手里。”

  “也不是什么狗屎运,才花了七十块。”

  王锴很淡定地说。

  老韩头对那香炉爱不释手,看着老韩头这样,王锴也觉得这老头对自己确实不错。

  虽然他也有目的,但人心都是肉长的。

  “这炉子这几天先放你这儿,你可要好好保管,这是无价之宝。”

  说完也不等老韩头说话,转身就走了。

  看着王锴的背影,老韩头心里美滋滋的。

  “我这眼光不赖,这小子人还不错。”

  王锴一直信奉的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仇必报,恩怨分明,把爱给爱自己的人,把手段留给那些坏蛋。

  老韩头给他房子又送宝贝,就是图个安稳晚年,通过这些日子的观察,王锴能感觉到这老头真心对他不错。

  所以他也不小气,老韩头没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古董和下棋。

  所以王锴没事就去找老韩头下棋,虽然每次都能赢走老韩头几件宝贝。

  但他不是为了赢那些古董,最重要的是让老韩头的晚年不那么孤单无聊。

  如果是为了那些宝贝,他也不会这么大方,把唯一的天地绝命交给老韩头。

  从老韩头的小院出来已经是中午了,刘传武风风火火地跑到王锴身边。

  “王主任,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咱们随时可以开工。”

  “这么快?所有的材料都买齐了?你这效率可以。”

  “东西还没买全呢,有些小玩意儿还没找到,但我心里有数,知道去哪儿弄,都打听清楚了,要用的时候再买,不会耽误工作的。”

  王锴听了刘传武的话,点了点头。确实像他说的那样,这么大的工程,不可能一次性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先买急需的,需要什么再提前准备,这样既不会耽误工期,还能防盗。

  “你这事儿办得挺漂亮,你是怎么在一个上午就把前期需要的东西都买到的?我还以为至少要两三天呢。”

  “嘿嘿。”刘传武憨憨地笑了笑。

  “前两天王主任你让我去招工,今天我就把这些工人组织起来,让他们自己找需要的东西,最后再由我决定要哪些。我还跟他们说,今天就算一天工资,正式开工后才算第一个月的。”

  说着,刘传武从包里掏出剩下的钱,递给了王锴。

  “王主任,您给了我三万块钱,买材料花了两万两千零二十块,剩下的都在这儿了,您数数。”

  王锴接过钱,随手放在一边。

  “这事儿你办得不错,最关键的是你不用别人教就知道怎么用人。”

  “传武!你以后肯定会成为我的得力助手,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不可能每件事都亲自去做,所以懂得用人、用对人,这点特别重要,你做得很好。”

  “这两天你也累坏了,这是最后一项任务了,回去休息吧,养足精神,明天我告诉你咱们什么时候开工。”

  刘传武听完王锴的话,憨笑着朝火锅店外走去。

  突然,他又小跑着回来,站在王锴身边,压低声音说:

  “王主任,那天您说的话我没太明白,但最后那句‘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我懂了。前天我把这段时间挣的钱全用来买房了,现在,我们那个院子全是我的了。”

  说完,他又傻笑着走了。

  王锴听了这话,愣了一下。

  这刘传武真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平时不声不响的,却能干出这么大的事情来。

  要知道,刘传武住的那个院子可不小,再过二十年,这地方得值多少钱!

  在北京城里,皇城根下,有一套完整的四合院,三进的院子,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聪明人,也不缺运气好的人。

  像刘传武这样既聪明又走运的人,不发达才怪呢!

  午饭后,王锴直接去了工商局,找到了王福先的办公室。

  他是来和领导们商量服装厂开工时间的,更准确地说,是来问沈自强什么时候能开工的。

  毕竟这个服装厂的手续能这么快批下来,全靠沈自强一路开绿灯。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开工日期都应该先问问沈自强的意见。

  另外,王锴也希望沈自强能在开工时来露个面,毕竟大领导到场对工厂来说是个很好的宣传机会,但也不能绕过王福先,所以他直接去了王福先的办公室。

  “王局长在忙呢!”王锴敲门,得到允许后推门进去。

  “小王来了,坐吧。”

  “你小子没事不登三宝殿,说吧,这次又想办什么执照?”

  “王大哥这是挑我毛病了,平时怕打扰您工作,没事我也不敢来!要是您这么说,以后我没事就来,多陪您喝喝茶。”

  “嘿,你小子真会顺着杆子往上爬,我可没那么多茶叶请客。”

  王锴这句话让两人关系拉近了不少,王福先听着也舒服。平常拍马屁的人太多了,很少有人这么跟他说话。

  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这是王锴的强项。

  “王大哥是这样的,我那边的服装厂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今天来是想问问您,什么时候开工合适。”

  “这么快就准备好了?这事儿你问过领导了吗?”

  “还没呢,我想着先来问问您,毕竟这事儿能成,全靠您帮忙!吃水不忘挖井人,要不是您引荐,我哪有机会接触到领导。”

  王锴这番话明里暗里都让王福先听着舒服。

  王福先心里暗暗佩服:难怪这小子能成功,做事滴水不漏,还让人舒服。

  “老弟,这件事我们一起去问问领导的意见吧,上面对这事儿很重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福先对王锴的称呼从最开始的“小王”变成了“老弟”,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的变化,而是两人的关系又更进一步了。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不用送礼、不用花钱,几句话就说得两个人称兄道弟了。

  王福先也不是傻子,傻子不可能坐到这个位置。他为什么跟一个身份地位不对等的人称兄道弟?

  就是看中了王锴的为人和潜力,接触了大领导之后,也没忘记当初的引路人。

  在沈自强的办公室里。

  “领导,服装厂这边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就等您一句话,我们就能动工了。”

  沈自强听完王锴的话,眼里露出一丝惊讶。

  王锴把准备工作都做完了,效率挺高的,不错,年轻人做事实在。

  沈自强由衷地夸赞道,他原本以为王锴最快也要半个月才能搞定所有事。

  没想到才几天时间,王锴就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领导给我开了绿灯,特事特办,我当然得全力以赴,不能辜负领导的好意。”

  “好,好,好。”沈自强连说了三个好字。

  “这件事不只是我重视,可以说是直接上报到上面去了。虽然这是你自己的生意,但也算是国家改革的一个试点,很多人盯着呢。既然你接下了这面旗,就得把它扛稳、扛好。”

  “放心吧,领导!能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如果不干出点成绩来,既对不起时代,也对不起自己。”

  王锴情绪激动地说。

  听着他的话,沈自强也热血沸腾起来。

  他对王锴的印象又好了几分。自己身居高位多年,一直保持冷静理智,很久没有这种激动的感觉了。

  眼前这个年轻人真的很不一般,几句简单的话就能让他的情绪跟着波动,这样的人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受人拥护。

  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一飞冲天?

  “是,真是个伟大的时代!”沈自强也不禁感叹道。

  “既然你都准备好了,这事儿宜早不宜迟,后天就开工。报社和电视台会做相关报道,我也会上场。”

  “哎呀!您能来给我们撑场面真是太好了。”

  “那我现在就回去安排接待的事儿。”

  “还有一件事,领导,就业人员的名单您定下来了吗?如果定了,我就开始安排他们培训了。”

  沈自强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名单,上面有八十个人的名字。

  王锴收好名单,起身告辞。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动工了。

  俗话说得好,衣锦还乡,自己建了个厂,也得让大院里的那些人参与一下。

  这几天的负面情绪,全靠易忠海和阎阜贵给贡献的。

  王锴悄无声息地弄了个工厂,就他们那脾气,不嫉妒得要命才怪呢。

  这些坏情绪倒是帮他换了点机械花,虽说对王锴来说不值一提,但也能让他趁机捞点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