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珠光照亮归墟路-《综穿:拆CP后我成了大佬心尖宠》

  守心树的白花谢了之后,枝头结出了细小的青果,像缀在枝条上的绿珠子。林晚星每天都会去后院看它们,用掺了桂花糖的清水轻轻浇灌,青果上的绒毛沾着水珠,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这些果子能吃吗?”张启山蹲在旁边,指尖悬在青果上方,不敢碰,怕碰坏了这来之不易的生机。他腕间的锁形胎记最近总发烫,尤其是靠近守心树方向时,像有团小火苗在皮肤下跳。

  “老族长说要等霜打过才熟。”林晚星拿出新账簿,翻到画着守心树的页面,上面标注着“花谢结果,需阳气养”,“他还说,这些果子是树的‘念想’,结得越多,说明记挂它的人越多。”

  正说着,祠堂门口传来喧哗声。两人起身去看,只见几个背着行囊的年轻人站在院里,为首的是个戴眼镜的姑娘,手里举着块木牌,上面刻着眼睛纹——是晓冉设计学院的同学,之前来学堂采过风。

  “晚星姐,我们来帮忙!”姑娘笑着挥手,身后的人纷纷打开行囊,里面装着铁锹、树苗和一捆捆红布条,“我们课题结项了,特地申请了社会实践,来给守心树种更多伴生苗。”

  林晚星往院外望去,只见村口停着辆卡车,车斗里堆满了长势喜人的树苗,叶子上都沾着点金粉,显然是林业站培育的抗雾品种。“你们怎么知道现在来合适?”

  “晓冉姐说,守心树结果了,正是需要人搭把手的时候。”姑娘从包里掏出张设计图,上面画着环形的苗阵,“我们查了古籍,说‘众木围树,阳气聚之’,打算沿着界碑种一圈,形成个保护罩。”

  张启山接过设计图,眼睛一亮:“这和老族长说的‘七星阵’不谋而合!他昨天还念叨,说单靠后院的根须不够,得让阳气形成闭环。”

  众人说干就干。年轻人负责挖坑栽树,林晚星和张启山带着他们往树苗根上浇桂花糖水,独眼族老则蹲在界碑旁,往每个树坑里撒一把守心香的灰。“这是老法子,香灰镇阴,糖水招阳,双管齐下。”他边撒边念叨,酒葫芦里的酒气混着泥土味,在风里漫开。

  王家村的村民们也赶来帮忙。李大叔的儿子带着小伙伴们,往红布条上画太阳和星星,然后系在树苗上,远远望去,像界碑周围开了圈红花;张婆婆提着竹篮,给大家送刚蒸好的桂花糕,说“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连平时不爱出门的奶奶,也搬了个小马扎坐在祠堂门口,给红布条绣眼睛纹,针脚虽然慢,却格外认真。

  “你看这孩子画的太阳。”林晚星捡起块被风吹落的布条,上面的太阳画得歪歪扭扭,却用蜡笔涂得金灿灿的,“比我们绣的眼睛纹还有劲。”

  张启山把布条重新系回树苗上,指尖触到布条时,腕间的胎记突然发烫。他低头一看,只见布条上的太阳图案竟泛起红光,和胎记的颜色融在一起,顺着树苗的枝干往地下钻——根须在土里动了,像在回应这股暖意。

  “它们连上了!”他惊喜地喊道,指着泥土表面鼓起的纹路,“伴生苗的根和守心树的根须缠在一起了!”

  众人围过来看,果然见地面上隐隐有金线流动,从伴生苗的根部延伸向归墟深处,像无数条血管在输送养分。戴眼镜的姑娘赶紧掏出相机,对着地面连拍:“这就是‘阳气闭环’!我们的课题数据有救了!”

  傍晚时,苗阵终于种完了。环形的树苗围着界碑站成一圈,红布条在风里飘动,像道流动的屏障。林晚星站在祠堂门口望去,只见夕阳的金光落在树苗上,每片叶子都闪着光,归墟方向的浓雾似乎被挡在了圈外,退得远远的。

  “今晚肯定有好戏看。”独眼族老喝了口新酿的桂花酒,咂咂嘴,“守心树要是吃够了阳气,说不定会亮颗大珠子给咱们瞧瞧。”

  夜里,林晚星果然被光惊醒了。她爬起来往窗外看,只见归墟方向亮起团暖黄的光,像颗巨大的星星,把界碑周围的苗阵都照得清清楚楚。更奇的是,那些伴生苗的叶子竟跟着发光,把光一道道传向祠堂,后院的青果也亮了,像串挂在枝头的小灯笼。

  “快来看!”张启山在院里喊,声音里带着激动。林晚星跑出去,只见祠堂的匾额上,那只凤凰玉牌正在发光,和归墟的星光遥相呼应,玉牌边缘的裂痕里,竟渗出点点金粉,像在自我修复。

  “太奶奶的玉牌!”林晚星伸手去摸,玉牌温温的,像有脉搏在跳。她忽然想起张启山送的桃木牌,赶紧从脖子上摘下来,贴在玉牌上——两只凤凰的纹路严丝合缝地对上了,桃木的暖与玉石的凉交融在一起,发出更亮的光。

  “钥匙和锁,终于合上了。”张启山握住她的手,两人的指尖都沾着金粉,在光里泛着暖黄,“老族长说,这叫‘血脉归位’,当年太奶奶和太爷爷没完成的事,咱们替他们完成了。”

  归墟的光渐渐变成了银白色,像潮水般漫过界碑,却没伤到那些伴生苗,反而让树苗长得更高了些。林晚星隐约看见光里有个模糊的身影,穿着青布衫,手里捧着个砂罐,正往守心树的方向走——是太奶奶!

  “太奶奶!”她忍不住喊道,身影似乎顿了顿,砂罐口飘出缕桂花香,像在回应她。等她想再细看时,身影已经消失在光里,只留下满院的甜香,和归墟深处传来的“叮咚”声,像珠子在碰撞。

  第二天一早,林晚星第一时间跑去看后院的青果。果子已经变成了橙红色,像熟透的小灯笼,轻轻一碰就往下掉。她捡起一颗掰开,里面的果肉竟像蜜一样流出来,甜得人舌尖发颤。

  “能吃了!”她招呼大家来尝,张启山咬了一口,眼睛瞪得圆圆的:“比桂花糖还甜!”李大叔的儿子也抢了颗,边吃边咂嘴:“像太阳的味道!”

  老族长捻起颗果肉,放在守心树的玉牌前:“这是树的心意,该让它们也尝尝。”话音刚落,玉牌上的眼睛纹突然转动,果肉凭空消失了,只留下层淡淡的金粉。

  众人都看呆了,独眼族老嘿嘿一笑:“我说什么来着,守心树懂礼数,吃了咱们的糖,就结出甜果子回礼。”

  伴生苗阵成了王家村的新风景。每天都有村民来给树苗浇水、系新的红布条,孩子们放学后会围着苗阵唱歌,说要给守心树“讲故事”。晓冉的团队还特地来拍了纪录片,镜头里,归墟的浓雾越来越淡,守心树的轮廓渐渐清晰,枝干上果然挂着无数颗珠子,像缀满了星星。

  “快看纪录片的评论!”戴眼镜的姑娘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刷满了留言:“想去给守心树系红布条”“求桂花糖配方,想给远方的家人寄点甜”“原来守护可以这么温暖”。

  林晚星忽然明白,太奶奶留下的不只是砂罐里的糖,是种让人心心相印的本事。就像这些留言,这些素未谋面的人,因为守心树的故事走到一起,用各自的方式传递暖意,这才是最强大的阳气。

  霜降那天,守心树的珠子全亮了。银白色的光穿透归墟的最后一层雾,照得王家村像被月光笼罩。林晚星和张启山站在界碑旁,看着伴生苗的叶子上都凝结着霜花,像镶了层银边,而那些红布条上的太阳图案,在光里活了过来似的,仿佛真的在发光发热。

  “该摘果子了。”老族长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拿着个竹篮,“霜打过的果子最养人,给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分点,剩下的酿成酒,明年这个时候,再请守心树尝尝。”

  众人摘果子时,发现每颗果子里都裹着颗细小的金珠,像守心树珠子的微缩版。林晚星挑了颗最大的,放进太奶奶的砂罐里,金珠在糖水里转了个圈,竟融化成一缕金粉,让糖水变得更稠更甜了。

  “这是树在续糖呢。”张婆婆笑着说,往自己的糖罐里舀了两勺,“以后啊,咱们的桂花糖永远吃不完了。”

  傍晚分果子时,祠堂里挤满了人。李大叔的儿子捧着果子跑过来,把一颗最大的塞进林晚星手里:“姐姐,这个给守心树的玉牌吃,它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