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劝悟空,论道佛-《九叔:一家四口齐穿越》

  石缝中传来孙悟空的怒吼:“俺老孙何错之有?倒是你们佛门,骗俺老孙压在此地,到底安的什么心!”

  观音菩萨轻叹一声:“你大闹天宫,扰乱三界秩序,本是死罪,佛祖饶你一命,已是慈悲。”

  “如今东土大唐有位玄奘法师,正要西行取经,你若肯拜他为师,护他周全,功成之后,便可修成正果,昄依我佛,你可愿意。”

  孙悟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随即冷笑道:“拜那凡人为师,俺老孙乃是齐天大圣,岂肯屈居人下。”

  观音菩萨道:“玄奘法师乃金蝉子转世,有大功德在身,你护他西行,亦是积累功德,对你日后修行大有裨益。”

  “况且,这五行山的封印,唯有玄奘能解,你若不答应,便只能在此再压五百年。”

  孙悟空沉默良久,显然是被说动了,五百年的镇压,早已磨平了他的棱角,能重获自由,哪怕暂时给人当保镖,似乎也值得。

  孙悟空终于开口,“俺老孙答应你!”

  “但那和尚若敢对俺老孙呼来喝去,休怪俺老孙不念旧情!”

  观音菩萨微微一笑:“玄奘法师慈悲为怀,不会苛责于你。”

  说罢,观音菩萨手持玉净瓶,看了陈家四人一眼,转身离开了。

  就在此时,云层中的陈槊传音道:“该咱们出场了。”

  四道流光落下,孙悟空见状,顿时警惕起来:“是你们四个。”

  陈槊笑着道:“大圣别来无恙,我等并非拦你,只是想要恭喜大圣,能够重获自由。”

  任凤:“刚才观音菩萨的话,我们都听到了。”

  “拜唐僧为师,护他西行,对你而言,未必是好事。”

  孙悟空皱眉:“你们什么意思?”

  陈雄沉声道:“佛门想借你之力,完成东传大计。”

  “等取经功成,你若听话,或许能得个佛位,若是不听话,怕是会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陈唯一补充道:“而且唐僧迂腐固执,信奉佛法,与你格格不入,日后相处,必然矛盾重重。”

  “到时候,佛门再以‘管教’之名压制你,你岂不是白受这五百年的苦?”

  孙悟空眼中闪过一丝动摇,他本就对佛门心存芥蒂,被四人这么一说,更是疑虑丛生:“你们在这里挑拨离间,想让俺老孙怎么做什么!”

  陈槊:“不如跟我们合作,你护唐僧西行,我们帮你制衡佛门,不让他们算计你。”

  “等到了灵山,你若想成佛,我们不拦你,你若想回花果山称王,我们也能助你一臂之力。”

  陈槊抛出了诱饵:“是自由自在好,还是做傀儡好。”

  孙悟空看着四人,眼中闪烁不定,他知道这四人修为战力强大,而且这些年常去看望自己,也算是有些交情。

  佛门的算计他不是不知,只是苦于没有更好的选择。

  长安城的晨雾还未散尽,朱雀大街上,已响起了车马轱辘声。

  大慈恩寺门前,玄奘身披锦襕袈裟,右手持九环锡杖,左手持净水钵钰,正与前来送行的唐皇作别。

  御赐的白马立在一旁,鞍鞯上驮着简单的行囊,身后跟着两位,唐皇强塞来的随从。

  这两人,一人满脸惶恐,一人眼神躲闪,显然对西行之路满心畏惧。

  唐皇举杯饯行,龙袍上的金线在晨光中闪烁,“御弟此去,务必保重。”

  “大唐境内,朕已命沿途州府接应,只盼法师早日取得真经,普渡东土众生。”

  玄奘双手合十,声如洪钟:“贫僧定不辱使命。”

  待銮驾远去,玄奘转身看向那两个随从,眉头微蹙,这一路多妖魔,何必又多搭进去两个人。

  玄奘从行囊中取出两锭银子,“你二人既不愿西行,便在此等候吧!拿着这些钱,好生回去过日子,莫要再出现了。”

  两人如蒙大赦,接过银子连滚带爬地跑了,转眼便消失在街角。

  玄奘正欲牵马启程,四道身影悄无声息地落在他身旁,正是一身青色道袍的陈家四人。

  陈槊拱手笑道:“法师独行未免寂寞,我等愿伴法师一程,沿途也好论道解闷。”

  玄奘看着四人,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那日在大慈恩寺论道,他便知这四人来意不简单。

  此刻见他们执意同行,反倒松了口气——有这几位,神通广大的道友相伴,西行之路或许能少些波折。

  玄奘翻身上马,“既如此,便有劳四位道友了。”

  五人一马缓缓出了长安城,晨光透过道旁的垂柳洒下,将身影拉得颀长。

  陈雄与玄奘并肩而行,目光扫过沿途的田野村落,土黄色灵力悄然蔓延,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地脉流转。

  陈雄忽然开口,“法师可知,自老子西出函谷关,道家便在此地扎下根基,千年流转,早已与东土气运相连。”

  玄奘提着九环锡杖,勒住缰绳轻声道:“佛法东传虽晚,却也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众生信仰不同,本是常事,何必分个高下?”

  任凤飞身跟上,焚天珠在袖中流转着暖意:“法师此言差矣。”

  “信仰如水流淌,道家随山势而聚,佛家依寺庙而存,看似各不相扰,实则暗中角力。”

  “譬如这长安城内,道观香火盛于寺庙,便是因为道家,更适合东土的气韵。”

  陈唯一御风而行,衣袂飘飘如谪仙,手中的御风剑,偶尔发出一声清鸣:

  “法师西行取经,佛法如长江般贯通东西,可若强行改道,怕是会引来水患。”

  玄奘看向远处起伏的山峦:“贫僧只求真经能解众生迷惑,从未想过要与道家争长短。”

  陈槊飞身绕到玄奘身前,方天画戟斜背在身后,紫电在戟尖若隐若现:

  “法师或许无心,但佛门未必无意。”

  “你且看这沿途的村镇,凡有寺庙处,必有土地庙依附,看似和谐,实则都在争夺香火。”

  说话间,一行人已到了一处渡口,渡船泊在岸边,艄公正蹲在船头抽烟袋,见五人前来,连忙起身招呼:“几位要过江?小的这就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