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一个科举失利者?中国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与科普先驱-《直播之历史名人录》

  ?【要是当年有诺贝尔奖,他至少能拿“语言学 化学 工程学”三奖提名。】

  ?【 理科生的祖师爷,文科老师也得感谢他,毕竟化学作文没那么难写了。】

  ?【他把“看不懂”变成“用得上”,这才是最牛的翻译。】

  ?【别人写日记是流水账,他写日记是实验报告,严谨到让学渣流泪。】

  ?【从无锡小匠到江南巧人,他证明了动手能力才是第一生产力。】

  ?【化学元素的“中文配音导演”,发音标准,字形还好看。】

  ………

  “只能说,每个时代都有天才,聪明人,专才,哪哪都有,怎么就不能多我一个呢?”

  七玥哀嚎…

  有时候看过太惊艳的人,比如钱学森,你都不知道自己连“愚蠢”二字都不配…

  ~~~

  很快,七玥打开了新的一分钟的小视频:

  视频中出现一个站在田埂上,黝黑的面庞被烈日晒得发亮,深邃的眼眸里映着起伏的禾苗的传统老农人。

  正当各朝各代的老祖宗疑惑着:

  “这次天幕该不会讲的是农民叭?”

  “或许是农民出身,后来做了什么大贡献呢?”

  “也对?…”

  “……”

  天幕中:他身着灰布短褐,腰间系着粗麻绳,裤脚卷至膝盖,露出结实的小腿。

  手中握着一把木耒,眉头微蹙地观察着土壤墒情,指节因常年劳作而显得格外粗壮。

  田垄间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清香,他蹲下身拨开禾苗根部的土壤,仔细查看作物根系的生长情况。

  身后放着一具改良后的耦犁,木柄被磨得光滑油亮。

  远处传来农夫们吆喝耕牛的号子声,他抬起头望向正在试验代田法的地块,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很快,背景音响起:

  “这个在汉武帝时期担任搜粟都尉的农学家,总是习惯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耕作。

  粗糙的手掌抚过饱满的麦穗,眼神里满是对丰收的期盼。

  当看到有农人使用新式农具遇到困难,他立刻大步流星走过去,用带着浓重关中口音的话语耐心讲解。

  夕阳西下时,他仍在田埂上绘制着新农具的图样,晚风掀起他破旧的衣角,露出腰间悬挂的竹简。

  那些记载着耕作技术的简牍,凝聚着他毕生的心血,也承载着让天下百姓丰衣足食的宏愿。

  赵过,是西汉时期着名的农学家,他的贡献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过发明的“代田法”,是一种高效的耕作技术。

  这种方法通过在田间开沟作垄,将作物种植在沟里,随着作物的生长,逐渐将垄上的土培到沟里,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还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与传统的耕作方法相比,“代田法”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赵过还发明了三脚耧,这是一种先进的播种工具。

  三脚耧由三个耧脚组成,可以同时播种三行种子,大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

  而且,这种耧具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播种的深度和行距,使得播种更加均匀和精确。

  赵过的发明和创新,使得当时的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为汉代的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奠定了关键的基础。

  他的成就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后世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视频结束

  七玥/老祖宗们:

  “这就完了?没有生平介绍吗?”

  不过西汉时期的人可就兴奋了…

  特别是汉武大帝猪猪陛下眉眼肆意飞扬,道:

  “我大汉就是人才辈出啊!

  来人,派人去找找这个叫“赵过”的人…”

  “喏!陛下!”

  很快就有人领命而去…

  诸子百家时代的农家老祖宗们也是一脸的与有荣焉:

  “没想到我农家还有萌上天幕的后人…果然,后生可畏啊~”

  (是的,他们已经把天幕上的人自动归为农家后人了~

  没听见天幕都说了嘛,这是农学家,那肯定就是指的是他们农家后来的人。

  (* ̄︶ ̄))

  很快,七玥又划开了另一个视频:

  (??? ???)

  一行金色大字在各朝各代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 一个改变中国的“农卷福”~

  ? ?)?*??

  你以为改变世界的都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技术流”的逆袭故事。

  他没有斩将夺旗,却用一把锄头、一个耧车,悄悄把一个帝国的粮食产量,按上了快进键。

  (*σ′?`)σ

  他,就是赵过,西汉的农学家。

  没有他,汉武帝的“武功”可能会因为“口粮告急”而被迫下线。

  ( ?° ?? ?°)?

  一句话概括他的贡献:

  用“代田法”和“三脚耧”,把西汉的农业从“勉强温饱”推向了“稳定盈余”,为后来的盛世打下了最坚实的地基。

  现在和大家讲一下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汉武帝时期的“幸福烦恼”

  ( ^3^ )╱~~

  要理解赵过的伟大,我们得先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首先是开疆拓土方面:

  大家都知道,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版图在马背上迅速扩张。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国家的“面子”和“里子”都在膨胀。

  这就引发了一大难题:粮食危机~

  是的,西汉版图越大,饿肚子的人越多。

  再加上庞大的军队、不断增长的官僚体系,还有随之而来的人口增长,都需要海量的粮食来支撑。

  这个时候就急需变革了~

  在这种背景下,农业生产方式就成了帝国运转的“瓶颈”。

  谁能突破这个瓶颈,谁就能成为时代的“隐形冠军”。

  (*?′╰╯`?)?

  而赵过,就是那个被历史选中的人。”

  天幕上再次闪过四个烫金大字:

  “赵过是谁?

  ? ?)?*??

  关于赵过的生平,史书记载不多,就像很多默默做事的技术大神一样,低调到几乎没有存在感。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零星的史料中,勾勒出他的形象。

  (?ˉ??ˉ??)

  首先说说看他的身份:

  他曾担任“搜粟都尉”,这是一个在大司农下面专门负责粮食生产和农业技术推广的高级官员,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国家粮食和农业技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