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她其实真的很优秀,优秀到男女都嫉妒了!(●?●)-《直播之历史名人录》

  “抗战期间,她和梁思成辗转到云南昆明、四川李庄等地,条件异常艰苦。

  在李庄时,他们住的是简陋的农舍,没有电灯,没有暖气,林徽因经常咳血,但她依然坚持整理古建筑考察资料,撰写学术论文。

  有一次,她病情严重到卧床不起,却还在指导学生修改设计方案,学生们都被她的坚韧所感动。

  1949年后,林徽因虽然身体虚弱,但还是积极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

  为了赶进度,她经常熬夜画图,病情多次复发。

  身边的人劝她休息,她却说:

  “这些工作关系到国家的荣誉,我不能停下来。”

  在她的努力下,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顺利完成,而她的身体也彻底垮了。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在北京逝世,年仅51岁。

  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无比精彩。

  她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建筑和文学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打破了世俗对女性的偏见,成为民国时期女性独立和才华的象征。

  其实,很多标签掩盖了的她的真实人生~

  长期以来,林徽因被贴上了“女神”、“白月光”、“绿茶”等各种标签,这些标签掩盖了她的真实成就和人格魅力。

  很多人只关注她的感情八卦,却忽略了她在建筑领域的开拓性贡献~

  忽略了她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忽略了她在战火中保护古建筑的坚韧和执着。

  其实,林徽因最动人的地方,从来不是她的容貌和绯闻,而是她对事业的热爱、对生活的乐观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她是一个真正的“硬核才女”,既有诗人的浪漫,又有学者的严谨;

  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战士的坚韧。

  她的一生告诉我们,女性可以不被性别定义,不被感情捆绑,靠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如今,当我们再次提起林徽因,希望大家能放下那些无聊的八卦和标签,去读一读她的诗歌和散文,去了解她在建筑领域的成就,去感受她那鲜活而立体的人生。

  毕竟,比起“民国女神”,“建筑学家林徽因”、“作家林徽因”才是更值得被记住的身份。”

  视频结束

  ?金岳霖: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是金岳霖在林徽因去世后题写的挽联,高度概括了她的才情与风华,成为流传最广的评论之一。)

  ?冰心:

  曾在散文《我们太太的客厅》中,以文学化的方式描绘了一个聚集文人学者的客厅场景,被普遍认为影射林徽因及其社交圈,字里行间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反映了二者之间复杂的文人纠葛。

  网友评论:“林徽因的很多黄谣都是冰心和林沫造的。大概是出于嫉妒吧?”

  “所以说很多时候有才华,文学并不一定代表人品,课本上学冰心的时候,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