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他是战国纵横家的“顶流选手”~(???)~-《直播之历史名人录》

  “毕业后的张仪,揣着一肚子“话术秘籍”去楚国找工作,投奔了楚相昭阳。

  昭阳是楚国重臣,家里经常开派对招待宾客,张仪作为“小透明”跟班,本来只想蹭口饭吃,没想到一场“丢玉风波”,让他成了背锅侠。

  (=TェT=)

  那天昭阳喝嗨了,拿出楚王赏赐的“和氏璧”~

  (没错,就是后来蔺相如“完璧归赵”的那块)

  给大家传看,结果传着传着玉不见了。

  宾客们一看张仪穿得破破烂烂,就异口同声说:

  “肯定是这穷小子偷的!”

  昭阳也没多想,直接让人把张仪按在地上打,鞭子抽、棍子砸,打得他皮开肉绽、肋骨都快断了,张仪硬是咬着牙说“没偷”。

  最后人家看他快断气了,才把他像扔垃圾一样扔出门外。

  (/_\)

  张仪拖着半条命爬回家,妻子一看心疼得直掉眼泪,吐槽他:

  “你要是不搞‘纵横术’这破行当,能让人打成这样吗?”

  结果张仪抹了把脸上的血,撑着坐起来,张嘴问:

  “你看我舌头还在不在?”

  妻子哭笑不得:

  “舌头当然在。”

  张仪立马笑了:

  “只要舌头还在,我就有翻盘的资本。”

  (●●)

  你别觉得张仪这是“嘴硬”,他心里门儿清———

  纵横家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钱,不是地位,就是这张能洞察人心、撬动利益的嘴。

  就像现在的创业者,只要核心技术还在,哪怕公司倒闭了,也能东山再起。

  张仪的“舌在何惧”,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对自己核心能力的绝对笃定。

  (???)

  后来张仪辗转到了秦国,终于遇到了赏识他的“伯乐”———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刚杀了商鞅,正愁没人帮他打理外交,张仪一开口就把秦国的处境和六国的软肋分析得明明白白,秦惠文王当场拍板:

  “就你了!╭?(  ̄ ▽ ̄)╭?

  寡人封你为相,以后秦国的外交,全靠你一张嘴。”

  (???)

  从楚国的“阶下囚”到秦国的“国相”,张仪用了不到两年。

  有人说他运气好,可运气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他在被打时丢了心气,或者忘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就算遇到秦惠文王,也只能是“泯然众人矣”。

  ? – _ – ?

  二、连横破合纵:

  把六国玩成“棋子”,他是怎么靠话术“拆联盟”的?

  (?ò?ó)

  张仪当上秦相后,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合纵”———

  苏秦(另一位纵横家)联合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约定“大家一起抗秦,谁也不许跟秦国单独交好”,这就像六国组团给秦国“画了个包围圈”,秦国再能打,也怕被六国群殴。

  ?(???)?

  张仪的对策,就是“连横”———

  简单说就是“逐个击破”,说服六国跟秦国结盟,把“合纵联盟”拆成一个个“单打选手”。

  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六国国君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轻易背叛盟友?

  但张仪有办法———

  他摸透了六国的“软肋”:

  有的贪土地,有的怕打仗,有的内部矛盾多,他就“对症下药”,用“利益诱惑 武力威胁”的组合拳,让六国国君乖乖“站队”秦国。

  (????)

  咱们先说说张仪“骗”楚国的故事,这绝对是他“话术巅峰”的代表作。

  当时楚国是六国里实力最强的,只要楚国不退出“合纵”,联盟就散不了。

  张仪直接带着厚礼去楚国见楚怀王,一见面就抛出“重磅诱饵”:

  “大王要是跟齐国断交,秦国愿意把商於之地六百里送给楚国,还跟楚国结为兄弟之国。”

  ? (??3(???c)

  楚怀王一听眼睛都亮了———

  商於之地是肥沃的平原,六百里地相当于现在两个县的面积,而且跟齐国断交还能换来秦国的友谊,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楚国大臣们也跟着起哄:

  “大王,这买卖划算啊!赶紧答应!”

  只有一个叫陈轸的大臣劝他:

  “大王别信张仪,秦国怎么可能平白无故送六百里地?

  这肯定是圈套。”

  o(′^`)o

  楚怀王早就被“六百里地”冲昏了头,根本不听劝,当场就派人去齐国断交,还把齐国国君骂了一顿,生怕秦国不信。

  等他兴冲冲地派使者去秦国要地时,张仪却“翻脸不认账”了———

  他故意从车上摔下来,说自己受了伤,三个月不上朝。

  楚怀王还以为是自己跟齐国断交不够彻底,又派人去齐国骂了一顿,把齐国彻底得罪死了。

  ?(`?′)?

  等齐国跟楚国彻底闹掰,张仪才慢悠悠地见楚国使者,说:

  “哎呀,你们大王是不是听错了?

  我跟大王说的是‘我自己的封地六里’,不是‘秦国的六百里商於之地’,我哪有权力送秦国的土地啊?”

  ( )ノ)`- )

  楚国使者当场懵了,回去跟楚怀王一说,楚怀王气得差点吐血,立马派兵去打秦国。

  结果呢?

  秦国早就跟齐国联手了,楚国军队被秦齐联军打得落花流水,不仅没拿到六百里地,反而丢了汉中郡六百里土地,还死了八万士兵。

  楚怀王这才明白,自己是被张仪“耍得团团转”,可后悔也晚了———

  合纵联盟因为楚国跟齐国断交,已经开始瓦解,楚国也成了六国的笑柄。

  (??ˇ_ˇ??:)

  有人说张仪“不道德”,靠欺骗办事,但在战国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外交从来不是“讲仁义”的地方。

  张仪的厉害之处,不在于他会“骗”,而在于他精准地抓住了楚怀王的“贪欲”———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诱惑,再坚固的联盟也会出现裂痕。

  (?`~′?)

  除了楚国,张仪对付其他国家也有“专属套路”:

  对付韩国,他就说“韩国跟秦国打,肯定打不过,不如跟秦国结盟,还能保住土地”;

  对付魏国,他先派秦军打魏国,打胜了再去劝“你看你打不过,跟秦国交好,我还能让秦国把打下的土地还你一部分”;

  对付齐国,他就说“楚国都跟秦国结盟了,你齐国不跟秦国交好,秦国联合楚国打你,你扛得住吗”。

  <(`^′)>

  就这么着,张仪用了十年时间,跑遍六国,靠一张嘴把苏秦辛辛苦苦建立的“合纵联盟”拆得七零八落。

  到最后,六国不仅不联合抗秦,反而互相猜忌、互相攻打,秦国则坐收渔利,一步步占领了六国的土地,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

  (`Δ′)ゞ~

  你可能会问,张仪的“连横”为什么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