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太孙亲躬收获丰, 沈知夏露头脚-《大明,朱允炆我来了!》

  朱高炽化名高老爷,太孙为高公子。

  隐藏了身份。

  朱瞻基跟着老农们翻地,红壤比京城的黄土更黏,一锄头下去,溅起的泥点子粘在衣裤上,半天都干不了。

  没几日,他白皙的手就磨出了水泡,却从没喊过累,只是晚上回到住处,让随从用针挑破水泡,抹上药膏。

  第二天依旧早早去园子里。

  朱高炽则负责统筹安排,他让人在河边挖了水渠,引河水灌溉;又让人搭了几间草棚,作为百姓们休息、存放农具的地方;

  还特意让人建了一个粮仓,把每月要发的米与布都存好,免得日后出乱子。

  郑和派来的懂橡胶与咖啡种植的随从,这时也派上了用场。他教百姓们怎么挑选橡胶树苗——

  要选树干粗壮、根系完整的,栽种时坑要挖三尺深,底部铺一层碎木屑,既能保水,又能防止根系腐烂;

  栽种后,要每天浇一次水,连续浇半个月,待树苗成活后,再减少浇水次数。

  至于咖啡树,随从则说:“咖啡树喜阳,要种在坡地上,行距要留三尺,株距留两尺,这样既能保证每棵树都能晒到太阳,又不会互相争夺养分。”

  朱瞻基听得格外认真,还特意拿了纸笔,把种植要点一一记下来,时不时追问:“那咖啡树浇水,有什么讲究?”

  随从笑着说:“咖啡树怕涝,浇水不能太多,见土壤表面干了再浇,每次浇透就行,若是下雨,还要及时把地里的积水排出去,不然根系会烂。”

  一百多个百姓齐心协力,没几日就把两百棵橡胶树苗、三百棵咖啡树苗都栽了下去。

  看着园子里一排排整齐的树苗,朱高炽与朱瞻基站在坡上,都露出了笑容。

  朱瞻基擦了擦脸上的汗,对朱高炽说:“父皇,再过几年,咱们这园子里,就能割橡胶、收咖啡豆了,到时候,大明的车轮、炮轮再也不用愁,咱们也能喝上自己种的咖啡了!”

  朱高炽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欣慰:“是啊,只要咱们肯用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

  此后的日子,父子俩依旧每日往园子里跑。

  朱高炽会挨个查看水渠的水流,看看有没有堵塞;

  朱瞻基则会蹲在咖啡树苗旁,看看土壤干没干,有没有虫害。

  百姓们见老爷和公子都如此用心,也更卖力了,没人偷懒耍滑,园子里的树苗,也一棵棵长得愈发茁壮。

  转眼到了八月,南洋的酷暑渐渐消退,园子里的作物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橡胶树的树干粗了一圈,树皮泛着健康的青绿色;

  咖啡树则长得更高了,枝叶舒展,不少枝条上还冒出了细细的嫩芽,看着生机勃勃。

  朱高炽与朱瞻基的日子,也渐渐从最初的忙碌,变得有了几分规律,每日清晨去园子里查看,

  中午回住处歇息,傍晚再去园子里转一圈,看着作物一点点生长,心里满是踏实。

  这日清晨,朱瞻基像往常一样,带着两个随从去咖啡园。

  刚走到坡下,就看见几个百姓围在一棵咖啡树苗旁,皱着眉头议论着什么,语气里满是焦急。他连忙快步走过去,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百姓们见是朱瞻基,连忙让开,指着那棵咖啡树苗说:“公子,您看,这棵树苗的叶子,不知怎么回事,都黄了,还掉了不少,咱们浇了水,也没见好转,怕不是得了什么病?”

  朱瞻基蹲下身,仔细看着那棵树苗——叶子边缘发黄,轻轻一碰就掉,土壤也不算干,不像是缺水;根系周围的土壤没有腐烂的迹象,也不像是涝了。

  他皱着眉,想起之前郑和随从说的咖啡树常见虫害,可翻了翻叶子背面,也没看见虫子的踪迹,一时竟没了主意。

  “公子,您这样看,是看不出问题的。”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女声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温和,却又不失笃定。

  朱瞻基猛地回头,只见一个身着月白色襦裙的姑娘,站在不远处的田埂上,发髻上簪着一支银质的桂花簪,鬓边垂着两缕碎发,风一吹,轻轻晃动。

  姑娘手里提着一个竹篮,篮里放着一把小锄头与一个布包,眉眼清亮,肌肤是健康的浅蜜色,不似京城闺阁女子那般柔弱,反倒透着几分山野间的灵动。

  朱瞻基站起身,拱手问道:“姑娘是谁?怎知这树苗的问题?”

  姑娘快步走过来,先是对着朱瞻基躬身行了一礼,语气恭敬却不局促:“民女沈知夏,家父是前几日随郑和公公船队来南洋的翰林院编修沈仲文。

  家父曾随郑公公下西洋三年,学过西洋作物的栽种之法,民女自幼跟着家父学,也略懂些咖啡树的养护之道,

  今日来园子里,本是想看看能不能帮上忙,没想到正好遇见公子为树苗发愁。”

  原来是沈编修的女儿,朱瞻基心里的疑惑消了大半,连忙说:“沈姑娘客气了,若你真懂,还请帮着看看,这树苗到底怎么了?”

  沈知夏点点头,蹲下身,先是用手指捻了一点土壤,放在鼻尖闻了闻,又轻轻扒开树苗根部的土壤,看了片刻,再翻了翻叶子的脉络,

  随后站起身,对朱瞻基说:“公子,这树苗不是生病,也不是虫害,是缺肥了。”

  “缺肥?”朱瞻基愣了一下,“咱们之前种的时候,不是在土里加了碎木屑吗?怎么还会缺肥?”

  “碎木屑只能保水,不能提供养分,”沈知夏解释道,“咖啡树在生长旺季,需要大量的氮肥与钾肥,

  尤其是八月,正是枝条抽芽的时候,养分跟不上,叶子就会发黄脱落。

  江南来的老农们种惯了水稻,只知浇水、除草,却不知西洋作物需特意施肥,难怪会出问题。”

  说着,沈知夏打开竹篮里的布包,里面是一些褐色的粉末,凑近闻,带着一丝淡淡的腥气。

  “这是家父让民女带来的‘肥粉’,是用西洋的骨粉与当地的草木灰混合制成的,骨粉补氮,草木灰补钾,正好适合咖啡树。”

  她拿起小锄头,在树苗根部周围挖了一个环形的小沟,然后把肥粉均匀地撒在沟里,再用土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