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军事编制-《玉佩求生之路》

  黑风寨的硝烟彻底散尽后,宋家庄的田地里多了新翻的泥土,铁匠铺的炉火更旺了,连孩子们的嬉笑声都比以前响亮。但宋阳站在了望塔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山林,心里清楚——这次胜利只是乱世里的一次喘息,若想真正站稳脚跟,光有粮食和人手不够,还得有能随时握紧的拳头。

  这天傍晚,他把王二柱、石头、铁蛋等二十个庄民叫到了院子里。这些人要么是最早跟着他守庄子的老伙计,要么是在黑风寨一战中表现勇猛、忠诚可靠的年轻人,连之前那两个主动请战的前俘虏也在列——他们用战功换来了信任。

  “喊你们来,是要建一支‘护庄队’。”宋阳开门见山,目光扫过众人,“以前咱打仗靠的是拼劲和运气,以后不行了。庄里人多了,地多了,得有一支随时能拉出来、能打硬仗的队伍,护着庄子,护着大家。”

  二十人里,王二柱第一个站直了身子,眼里闪着光:“宋小哥早该这么干了!俺早想好好练练了!”石头也攥紧了拳头,铁蛋更是挺得像根小竹竿——能加入护庄队,对他们来说是信任,更是荣耀。

  “护庄队共二十人,半脱产。”宋阳明确规则,“平时一半人跟着干活挣工分,一半人训练;遇着事,全员集合。王二柱,你当队长,负责日常操练和调度。”

  “俺保证管好!”王二柱胸脯拍得震天响。

  “我会亲自指导训练。”宋阳补充道,“但记住,护庄队不是摆设,是拿命护家的队伍。谁要是偷懒、耍滑,或者不忠心,立刻开除,永不录用。”

  “俺们不敢!”众人齐声应道,声音里透着郑重。

  护庄队的训练从第二天一早开始,地点选在庄外的空地上,用木桩围出了一片训练场。

  第一步是队列。宋阳拿着根长棍,站在队伍前:“队列不是花架子,是练纪律。喊‘一’迈左腿,‘二’迈右腿,步调要齐,听口令行事——战场上,纪律比勇猛更重要。”

  一开始,队员们走得东倒西歪,石头个子高,总比别人快半步;铁蛋腿短,跟不上节奏,急得脸通红。宋阳不骂,只一遍遍示范,王二柱在旁边喊口令,嗓子都喊哑了。练了一上午,队伍才慢慢走得整齐,脚步声“咚咚”响,竟有了些气势。

  接着是体能。宋阳弄了些粗木杆当负重,让队员们扛着跑山路,往返十里;又在树上挂了藤条,练引体向上。石头力气大,扛木杆不费劲,却在引体向上时栽了跟头——他胳膊粗,却没巧劲,宋阳教他:“用腰腹发力,别光靠胳膊……对,就这样。”

  最核心的是兵器格斗和阵型。宋阳把缴获的十五把最锋利的钢刀、五杆长矛全给了护庄队,让王二柱先教基础劈刺,自己则盯着细节:“劈刀要沉肩坠肘,别用蛮力;刺矛要直,瞄准心口……”他还结合现代格斗的技巧,教他们如何躲闪、如何借力打力,比如对方劈刀过来时,不用硬挡,侧身用刀背格开,顺势反击——这些“巧劲”让队员们大开眼界,练得更起劲了。

  阵型则从最简单的“防守阵”开始。五人一组,三人持矛在前,两人持刀在后,互相掩护,“矛手别乱捅,护住前面;刀手注意两侧,别让敌人绕后!”宋阳拿着长棍当“敌人”,一次次冲击阵型,逼他们在混乱中保持配合。一开始总被冲散,练了几天,队员们渐渐有了默契,矛手稳住阵脚,刀手灵活补位,竟能勉强挡住宋阳的“突袭”了。

  训练紧,装备也得跟上。宋阳让刘铁把护庄队的兵器全打磨一遍,刀刃开得更锋利,矛尖淬了火,还在刀柄缠上防滑的麻绳。更重要的是皮甲——他让人把黑风寨缴获的几张兽皮和庄里鞣制好的牛皮拿出来,交给王木匠和几个巧手的妇女。

  “不用太复杂,先做皮甲片,护住心口、后背和胳膊就行。”宋阳画了简单的图样,“用麻绳串起来,能活动,别太沉。”

  妇女们用锥子钻孔,用麻绳串连,王木匠则负责把皮革削得厚薄均匀。几天后,二十套简陋却结实的皮甲做了出来——虽然比不上铁甲,却能挡住刀劈箭射,至少能保住要害。

  队员们穿上皮甲,拿起磨亮的钢刀,站在训练场里,个个精神抖擞。石头拍着身上的皮甲,嘿嘿直笑:“穿上这玩意儿,再跟山贼打,俺也敢往前冲了!”铁蛋个子小,皮甲稍大,却舍不得脱,走路都挺直了腰。

  宋阳看着这支初具雏形的护庄队,心里踏实了不少。他们还不是精锐,却有股子狠劲和忠心;训练还不够系统,却在一天天进步。有了这支队伍,宋家庄就不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以后再遇着小股匪帮,不用全员上阵;就算有大股敌人来犯,也有了第一道硬防线。

  夕阳下,训练场上的喊杀声与铁匠铺的打铁声混在一起,透着股蓬勃的生气。宋家庄的护庄队,就像刚锻打的铁坯,虽还带着青涩,却已开始显露锋芒。而这,只是宋阳强化武力的第一步——乱世里,拳头硬了,腰杆才能真正挺直。